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同步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同步试卷A卷(精编)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面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迸溅(bìng)颤抖(chàn)挑逗(tiǎo)盘虬卧龙(qiú)
B . 忏悔(chàn)沉淀(diàn)懊丧(sāng)仙露琼浆(qióng)
C . 恍然(huǎng)赤裸(luǒ)瀑布(pù)忍俊不禁(jīn)
D . 绽开(zhàn)伶仃(líng)刹那(shà)灼灼其华(zhuó)
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 收揽人心脚镣手铐土偶木梗挺身而出
B . 嫩白光滑垂头丧气激动不己无可奈何
C . 雕梁画栋骂骂咧咧赫赫扬扬金碧辉煌
D . 指天画地状如雕塑津津有味名噪京师
3. (2分) (2016七上·仪征月考)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多么美丽啊,瘦西湖!
B .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C . 到了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D . 他告诉我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是怎样变成今天的繁华世界。

4. (2分) (2017七下·蒙阴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交通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

B . 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

C .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

D . 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了长征九号火箭的关键技术研制工作。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宽容是一门艺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
②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
③一门做人的艺术,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
④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A . ③②①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④②①③
D . ④①②③
6. (2分) (2018七下·高邮期中) 下面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美经贸问题回应称,我们必定不惜代价,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而美方却一意孤行,对中方的态度不以为然。

B . 好久之后,父亲自言自语地说:“这人怎么了呢?”
C . 邓稼先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曾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过巨大贡献.
D . 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如果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求当之无愧。

7. (2分)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

A . ①排比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
B . 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
C . ①排比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
D . 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8. (1分)仿写句子。

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
9. (20分) (2016八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访兰
①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

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

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②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

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

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③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

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④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⑤我说:“这里的好。


⑥“怎么个好呢?”
⑦我却说不出来。

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⑧“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⑨“是的。


⑩“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⑪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⑫“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⑬“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⑭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⑮“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⑯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

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⑰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

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⑱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

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对第⑩段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0. (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忆外婆——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
石海红
①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

好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又向前走了几步。

②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短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不乱,
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黑面的布鞋……
③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
④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

⑤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

⑥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

把洗净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松脆,然后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

出锅冷却之后,装到玻璃瓶中,那是给两个舅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每人两瓶,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

当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

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做成啊!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⑦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

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3角5分一斤的大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8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奶糖带下乡去……”
⑧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那时的政策,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其他的兄弟姐妹就不必下乡了。

18
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16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坚决要求去了云南。

外婆从未因此数落过小舅舅,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都两天了,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
⑨那时,我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的农田。

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

外婆时常停下来看农民担水浇地、挑粪施肥,还爱跟我说“那两个大桶,该有百十来斤吧?”我总嫌她走得慢,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

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牵挂让她迈不开步!想到孩子们瘦弱稚嫩的肩膀也要挑起上百斤重的担子,心里的那份不舍与惦记,是到了我自己做母亲时才真正懂的。

⑩不要说我们表姐妹表兄弟几个是外婆带大的,就连我孩子两岁前的衣服鞋帽,也是闲不住的外婆给张罗的。

婴托班的那些年轻妈妈们,经常善意地嘲笑我儿子“穿得像个小古董”,她们哪里知道那是年近八旬的太外婆为曾外孙一针一线手工缝成的!外婆说,孩子小,误食了纽扣之类的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穿布条绳结的斜襟衣服好。

⑪那时的外婆,年事已高,做事已不似当年那样麻利,折磨她多年的胃病,让她的背有些佝偻了……多方求医,难挽沉疴,初夏时节,外婆终于不必再为儿孙们操心了……
⑫遵她遗愿,儿女们把她葬在了她的老家。

⑬爱我的外婆去了,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居然不能确切地说出她老人家的生卒年月!
⑭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看着那位素不相识的金陵老人的背影,我似乎听到她的叹息之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她才找到个无人之处歇一歇。

我打消了走到正面仔细打量她的念头,默默地对自己说:回沪后和孩子聊聊我的外婆,说说我的遗憾吧。

⑮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⑯今年10月20日,我在微博里写道:重阳节,记得回家问候长辈!
⑰外婆从来不曾要求子孙回报什么,我也无从回报什么,今天就让我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我心中的愧疚,希望这样的爱的不等式,越少越好。

(1)第⑧段中的“数落”在文中的意思是。

(2)第②段划线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其作用
是。

(3)第⑥段作者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原因
是:
(4)结合全文来看,第14段中作者的“遗憾”包括:
①儿时的我并不理解外婆对儿女的不舍与惦记;


③。

(5)第⑮段说“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一位同学,你会发表怎样的感悟?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80字左右)
11. (19分)(2018·无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

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
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

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
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⑤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文章第①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
(2)请概述第③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3)谈谈你对第⑤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答案:8-1、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答案:10-1、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答案:10-5、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考点: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