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随堂听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随堂听课
随堂听课,顾名思义就是随时、随地进班听某位教师的课,也有人称之为推门课,推门进去听的是教师常态下的课,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没有太过花哨的环节,是实实在在的平常课。

既是平常课,无论是授课人、听课人还是评课人,都应该抱有平常心。

近年来,我校对年轻教师和新入校教师实施随堂听课制度,旨在了解他们日常工作的真实情况和个人的专业素养,帮助他们尽快调控自己的课堂常规,调适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达成随堂听课活动的监控性和发展性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

然而,不少教师对随堂听课存在或排斥、抵触,或畏惧、忧虑等消极心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课堂观察以教师职业活动不自觉为假设前提,以领导者为中心,以考评、甄别、监控为目的,也就对教师构成了一种威胁,执教者担心自己的无准备之战成为败仗,落下不良影响;二是有人认为“随堂”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听课活动对自己而言是一场无意义之战,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

以上两者有个共同点就是视“课”为战。

两战的对手要么是自己(自信心不足或能力不强);要么是听课者、评课者或学生(无法达成共识,无法互相体谅、包容、协调一致)。

以应战心理来对待随堂听课,只关注随堂听课的监控性,而忽视了它的发展性,势必导致随堂听课价值取向的失衡。

所以,我认为统一随堂听课思想认识、组织好随堂听课协调机构、规范随堂听课操作过程、合理运用随堂听课结果是随堂听课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必
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就随堂听课的思想认识浅谈陋见。

随堂所听的课是没有经过多少刻意的准备、排练、包装,师生活动和课堂氛围都处于日常普通状态下的课。

“‘随堂’的目的在于保证课堂教学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日常情况下普遍的课堂教学状况,强调自然状态下的务实性和真实性。

听课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地研究教师真正的教学状况,通过对实际教学问题的研讨,提升经验,发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发展。

它是一种以教师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借鉴、激励、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听课活动。


对于授课人而言,虽说是“随堂”,但毕竟有人在听课,教师心中难免忐忑不安,显得紧张有顾虑。

其实这大可不必,只要你备过课,就能在活动中非常清晰的看到你付出的痕迹。

随堂听课不是要求上出精品课,而是通过随堂督促教师加强常态下的教学研究,如分析教材、吃透教学的重难点、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有序组织活动等,这是最终的目的。

当然,对老师而言,可能说说容易,做做难,但只要做了就不会觉得有多难。

因有“人无完人”之说,“课无完课”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即便是窦桂梅、支玉恒等大师的课,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如此想来,课有瑕疵才是真,何况是“随堂”呢!
然而,“随堂”不是随便,而是机会。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个教育智慧迅猛迸发的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身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教师要想快乐着就必须学习着,成长着,这种学习不仅要通过书籍,更要通过实践;不仅要有个人的摸索,更要有他人的扶持。

无论是谁,情智或多或少都有欠缺,这种欠缺往往连自己都不甚了解,它们会在对比鉴别或“镜子”效应中借助他人力量才能显现。

所以,教师要成长就不要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要积极修补它,即便不能天衣无缝,让漏洞小一点也是可喜可贺的。

相反,如果羞于暴露欠缺,甚至刻意掩盖它,只能让它滋生出更多的不足。

对于听课者而言,作为教学活动的研讨者,以平等的视角、学习的心态参与听课活动。

听课的对象是“课”不是“人”,被听者和听课者都是随堂听课活动的受益者。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学校办学需要一批教学态度认真的教师,而随堂听课能够真正了解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这是真正体现尊重教师的行为方式。

公开课经过包装和试教,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态度。

因此,只要我们换位思考,一定能够接纳或者喜爱这种校本教研方式,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

随堂听课的魅力在于它是常态课,很多名师的精品课就是常态课,因而,我认为以平常心来对待随堂听课,没准常态课也能演绎成精品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