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B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B
卷)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中的熔喷布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该物质是一种高分子材
料
B. 酚醛树脂俗称电木,是一种混合物,不易燃烧,是一种电绝缘体
C. 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高,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D. 新冠疫苗需要在2℃~8℃低温运输和保存,温度过高疫苗易失去活性
2.下列有机物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系物
B. X、Y、Z()的二氯代物均有4种
C. 属于烃的衍生物,用系统命名法对其命名为:3−甲基−2−丁酸
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且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有机物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
下列叙述正确
而且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1−丙醇可被氧化得丙醛,而2−丙醇不能
B. 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
C. 甲酸可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不能
D. 乙烯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退色,而苯不能
4.某种医用胶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医用胶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 医用胶结构中的氰基可以与人体蛋白质形成氢键,从而
表现出强黏合性
C. 医用胶使用后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在组织内降解被人体吸收
D. 该医用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组峰
5.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植物黄花蒿茎叶中含抗疟疾的物质——青蒿素而荣获
2015年诺贝尔奖。
科学家对青蒿素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良,合成药效更佳的双氢青蒿素、蒿甲醚。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利用黄花蒿茎叶研究青蒿素结构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分析确定实验
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B. ①②的反应类型分别是还原反应和取代反应
C. 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D. 可用红外光谱确定上述分子中含有何种官能团的信息
6.2019年周其林院士因对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
科学一等奖。
螺[4,4]壬烷−1,6−二醇是比较简单的一种手性螺环
分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分子的分子式是C9H16O2
B. 该分子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
C. 可发生氧化反应、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D. 1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可生成1molH2
7.某些醇和羧酸发生酯化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历程中,羧基碳原子存在sp2、sp3杂化方式的转化
B. 用同位素标记的C2H518OH与CH3COOH反应, 18O同时出现在酯和水中
C. 酯化反应中加入浓硫酸,能够改变反应历程,但不能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D. 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可以使反应物实现100%转化
8.下列分离或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A.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通过分液的办法除去
B. 乙醇中混有的少量乙酸,可加入足量生石灰。
再蒸馏
C. 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可以加入浓溴水后过滤,取滤液
D. 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以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洗气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相关结论
A
将少量钠分别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观察到钠与乙醇
反应比与水反应
剧烈
羟基氢的活泼性:
水<乙醇
B
制备溴苯的过程中将尾气通入硝酸银溶液发现产生了淡黄
色沉淀
该反应为取代反
应,产生了溴化氢
C
在试管中加入2mL淀粉溶液和少量稀硫
酸,加热3~5min,冷却后加入碘水
溶液变为蓝色淀粉未水解
D
将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褪色
该反应生成了乙
烯
A. A
B. B
C. C
D. D
10.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4H10O,红外光谱图如图所示,则A的结构简式为()
A. CH3OCH2CH2CH3
B. CH3CH2OCH2CH3
C. CH3CH2CH2OCH3
D. (CH3)2CHOCH3
11.多奈哌齐是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 X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B. Y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有8种
C. X→Y发生了加成反应
D. X、Y不可用溴的CCl4溶液鉴别
12.聚乙炔导电聚合物的合成使高分子材料进入了“合成金属”和塑料电子学时代,当
聚乙炔分子带上药物、氨基酸等分子片段后,就具有了一定的生物活性。
以下是我国化学家近年来合成的聚乙炔衍生物分子M的结构式及M在稀硫酸作用下的水解过程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与A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
B. B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能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 1molM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mol的NaOH
D. 等物质的量B、C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3.有机物M的合成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反应(1)和(2)均为取代反应
B. 反应(2)产物中残留的烯丙醇可用溴水检验
C. 苯氧乙酸和M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苯氧乙酸的芳香同分异构体中,同时含−OH和−COOH的共有17种
14.在一次有机化学课堂小组讨论中,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合成路线,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用氯苯合成环己烯:
B. 用丙烯合成丙烯酸:
C. 用乙烯合成乙二醇:
D. 用甲苯合成苯甲醇:
15.咖啡中含有的咖啡酸能使人心脑血管更年轻。
咖啡酸(分子式为C9H8O4)的球棍模型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咖啡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
B. 1mol咖啡酸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发生反应
C. 1mol咖啡酸与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Br2
D. 1mol咖啡酸最多可以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6.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发现柳树皮中含有一种具有解热镇痛功效的物质—水杨酸,
此后科学家对水杨酸的结构进行一系列改造,合成出疗效更佳的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其开发过程蕴含着重要的思想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的结构与性质
①检验水杨酸中含氧官能团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②水杨酸的合成
由制,不采取甲苯直接与Br2直接反应,而是经过步骤①~③,
目的是:______。
(2)水杨酸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但是其酸性很强,对人的肠胃有刺激性,1897年
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对水杨酸的结构进行改造合成出阿司匹林。
①水杨酸的酸性主要来源于−COOH,将−OH转化为−OOCCH3,可使−COOH的酸
性大大降低。
科学家的这一设计思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②写出阿司匹林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1982拜尔公司研制出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可减少每天吃药次数,大大方便了人
们对药物的使用。
①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在人体内释放出阿司匹林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②长效缓释阿司匹林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之一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该
高分子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与该单体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包括立体异构),请写出一种反式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17.乙酸异丙酯有水果香味,是一种常用的食用香料。
实验室用乙酸和
异丙醇()反应制备乙酸异丙酯,装置示意图和有
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密度/(g⋅cm−3)沸点/℃水中溶解性异丙醇600.785581.2易溶
乙酸60 1.0492117.9易溶乙酸异丙酯1020.887990.6易溶
实验步骤:
Ⅰ.在a中依次加入6.0g异丙醇、1mL浓硫酸,12.0g乙酸、加入少量碎瓷片;
Ⅱ.缓慢加热a,回流50min;
Ⅲ.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用少量无水MgSO4固体干燥,过滤除去MgSO4固体,纯化后得乙酸异丙酯8.9g。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由乙酸和异丙醇反应制备乙酸异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冷凝水从______进入(填“上口”或“下口”)。
(3)步骤Ⅲ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的目的是______。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
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填字母序号)。
A.直接将乙酸异丙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丙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丙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丙酯从上口倒出
(4)步骤Ⅲ中产品的纯化的方法是______(填操作名称)。
(5)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18.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有机物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产物只生成CO2和H2O,消耗氧气0.75mol,
将生成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0.8g,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2g,A的质谱图如(图一)所示,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______。
(2)实验测得0.1molA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红外光谱
图分析A中含有3个甲基,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二),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3)A在Cu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A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该反应具有选择性,请写出生成的有机化
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甲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5)A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的共有______种,其中不能发生
消去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19.苯甲醛()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芳香醛,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如图是
以苯甲醛为原料制备酯类药物E和防腐剂F的合成路线: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E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3)C分子之间可以反应生成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H,则H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4)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C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_种。
①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苯环上有2个取代基
③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3:2:2:1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20.某科研机构设计了一种可用于多步有机合成,并对产物进行分离的同心液体反应器,
其中可进行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中除酰氯键()外还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 ,E的分子
式是______ .
(2)B→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
(3)B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化合物,且苯环上的一个取代基为氨基的有______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峰的数目最少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
若用质谱仪对B的两种同分异构体用进行测定,所得质谱图中的最大质荷比
______ 。
(填“相同”、“不相同”或“无法确定”)
(4)已知苯酚可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请结合上述合成路线中的信息,以
和为原料合成,写出合成路线(其它试剂任选)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聚丙烯是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酚醛树脂是高分子化合物,是热固性网状聚合物,为混合物,不易燃烧,物质内没有导电微粒,是良好的电绝缘材料,俗称“电木”,故B正确;
C.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很低,温度低时可为液体,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故C错误;
D.新冠疫苗在低温下能保持其活性,避免高温使其发生蛋白质变性而死亡,所以新冠疫苗需要在2℃~8℃低温运输和保存,故D正确;
故选:C。
A.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反应产物;
B.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是高分子化合物,物质内不存在导电离子或电子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
C.乙二醇的水溶液凝固点低,可作汽车发动机的抗冻剂;
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应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题关键,注意有机物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D
【解析】解: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间互为同系物,而属于醇,属于酚,两者结构不相似,故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
B.根据“定一移二”的方法可知,X()有4种H原子,分别固定1个Cl原子
在1,2,3,6号碳上,得到一氯代物有4种,用第2个氯原子分别去取代4种一氯代物中的另一个H原子,得到的二氯代物中Cl原子的位置有1、2,1、3,1、4,1、5,
1、6,
2、3,2、4,2、6,
3、6,6、6号碳上,共有10种;Y()有2种氢原
子,用第2个氯原子分别去取代2种一氯代物中的另一个H原子,得到的二氯代物中的2个Cl原子的位置分别为:1、2,1、3,1、4,1、7,2、3,2、7,7、7,共有7种;
Z()有4种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用第2个氯原子分别去取代4种一
氯代物中的另一个H原子,得到的二氯代物分别有:1、2,1、3,1、4,2、3,2、4,2、5,2、6,3、4,3、5,4、4号碳上,共有10种,所以X、Y、Z的二氯代物都大于4种,故B错误;
C.羧酸命名时,选羧基所在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羧基上的碳原子为1号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故在2号和3号碳原子上各有一个甲基,名称为2,3−二甲基−1−丁酸,故C错误;
D.和的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卤素原子、羧基、酚羟基和酯基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含酯基,能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中含羧基,能和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故D正确;
故选:D。
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间互为同系物;
B.根据“定一移二”的方法来分析二氯代物种数;
C.羧酸命名时,选羧基所在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羧基上的碳原子为1号开始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
D.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间互为同分异构体,卤素原子、羧基、酚羟基和酯基均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本题考查了同系物的判断、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有机物的命名以及二氯代物的种类的判断,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互为同系物的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必须相
同。
3.【答案】B
【解析】解:A.1−丙醇可以被氧化得丙醛,2−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丙酮,由自身的结构引起生成物不同,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苯酚和乙醇均含−OH,但−OH连接的烃基不同导致性质不同,是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故B正确;
C.甲酸中含−CHO,可发生银镜反应,而乙酸中不含−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与官能团有关,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退色,而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与溴水反应,与官能团有关,不是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导致的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B。
A.1−丙醇中羟基连接的C原子上只有1个H,能够被氧化为丙醛,2−丙醇中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上只有1个H,只能被氧化物丙酮,生成物不同由自身的结构引起;
B.二者均含−OH,但−OH连接的烃基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C.二者的性质不同是由官能团决定的;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二者性质不同与官能团有关。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影响,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是解本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C中均含−OH,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D
【解析】解:A.该医用胶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CN、酯基,含有3种官能团,故A正确;
B.氰基中的N原子能够与蛋白质中的氨基氢或羧基氢形成氢健,增强了分子间作用力,从而表现出强黏合性,故B正确;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α−氰基丙烯酸和异丁醇,最终在组织内降解被人体吸收,故C正确;
D.该医用胶分子中含有4种H原子,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组峰,故D错误;
故选:D。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CN、酯基,具有烯烃、腈、酯的性质,一定条件下能
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等,以此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研究有机物一般经过: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
构式,根据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利用质谱仪等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进而确定分子式,最后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含有的官能团等,进而确定结构式,故A正确;
B.反应①中青蒿素组成上加氢生成双氢青蒿素,属于还原反应,而反应②是羟基之间
脱去1分子水,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元素分析仪可以确定含有的元素种类等,利用质谱仪可以确定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故C错误;
D.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以确定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故D正确;
故选:C。
A.研究有机物一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B.反应①中青蒿素组成上加氢生成双氢青蒿素;反应②是羟基之间脱去1分子水;
C.用质谱仪可以确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红外光谱可测定化学键或官能团。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有机物研究步骤与方法、有机反应类型,对中学常见化学谱图能进行简单识读,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6.【答案】B
【解析】解:A.由结构可知,该有机物分子含有9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其分子式为C9H16O2,故A正确;
B.手性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该有机物分子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故B错误;
C.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且羟基连接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可以
发生催化氧化,羟基连接的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故C正确;
D.羟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该有机物分子含有2个羟基,故1mol该物质与足量钠反应可生成1molH2,故D正确;
故选:B。
A.端点为碳原子,利用碳的四价结构确定氢原子数目,或利用不饱和度计算氢原子数目;
B.手性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C.该有机物含有醇羟基,具有醇的性质;
D.羟基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涉及醇的结构与性质的,注意理解醇催化氧化与消去反应原理,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解:A.羧基中碳原子形成3个σ键,没有孤电子对,该碳原子为在sp2杂化,而中间体中存在形成4个单键的碳原子,该碳原子采取sp3杂化,反应历程中羧基碳原子存在sp2、sp3杂化方式的转化,故A正确;
B.由反应过程可知,羧基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用同位素标记的C2H518OH与CH3COOH 反应, 18O出现在产物酯中,不能出现在水中,由于属于可逆反应,C2H518OH还有剩余,即 18O还出现在醇中,故B错误;
C.反应有水生成,浓硫酸可以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能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故C错误;
D.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实现100%转化,故D错误;
故选:A。
A.羧基中碳原子为sp2杂化,而中间体中存在形成4个单键的碳原子;
B.由反应过程可知,羧基提供羟基,醇提供羟基氢;
C.浓硫酸可以用吸收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D.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键是明确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题目侧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钠与乙酸反应,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通过分液的方法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故A正确;
B.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醇与生石灰不反应,乙醇易挥发,蒸馏可以得到乙醇,故B正确;
C.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过滤不能分离,所以不能除杂质,故C错误;
D.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与溴单质不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洗气,可以除杂质,故D正确;
故选:C。
A.碳酸钠与乙酸反应,且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B.乙酸与生石灰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醇与生石灰不反应;
C.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
D.乙烯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与溴单质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把握除杂的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D
【解析】解:A.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则羟基氢的活泼性:水>乙醇,故A错误;
B.挥发的溴与硝酸银反应,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证明生成HBr,则不能说明发生取代反应,故B错误;
C.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水解后没有检验葡萄糖,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故C错误;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则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证明反应生成乙烯,故D正确;
故选:D。
A.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
B.挥发的溴与硝酸银反应;
C.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分子式C4H10O,两个亚甲基(−CH2−)不对称,没有对称的亚甲基(−CH2−),故A错误;
B、分子式C4H10O,存在对称的甲基(−CH3),对称的亚甲基(−CH2)和醚键,可得出分子的结构CH3CH2OCH2CH3,故B正确;
C、分子式C4H10O,两个亚甲基(−CH2−)不对称,没有对称的亚甲基(−CH2−),故C错误;
D、分子式C4H10O,没有亚甲基(−CH2−),有3个甲基(−CH3),故D错误;
故选:B。
该分子式C4H10O,红外光谱显示存在对称的甲基(−CH3),对称的亚甲基(−CH2)和醚键,可得出分子的结构CH3CH2OCH2CH3。
掌握根据红外光谱确定分子的官能团和化学键来判断分子结构的方法。
判定利用红外光谱判定分子结构是高中的重点和考点。
11.【答案】AD
【解析】解:A.X中碳碳双键中同一碳原子均连接不同原子或基团,X存在顺反异构,
故A错误;
B.Y分子含有8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其中苯环上3种、−CH2CH2COOH中3种、2个−OCH3分别有1种,故B正确;
C.X→Y的过程中,X中碳碳双键中一个键断裂,不饱和碳原子分别连接氢原子而生成Y,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故C正确;
D.X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是溴水褪色,而Y不能,可以溴的CCl4溶液鉴别二者,故D错误;
故选:AD。
A.具有如下结构特点的有机物存在顺反异构:碳碳双键中同一碳原子不能连接相同的基团;
B.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处于镜像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等效;
C.X中碳碳双键断裂,不饱和碳原子分别连接氢原子;
D.X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Y不能。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注意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等效氢的判断,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
12.【答案】CD
【解析】解:A.M、A中均含碳碳双键,则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故A 正确;
B.由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B含有−OH、−COOH两种官能团,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1molM中含2nmol酯基,则1molM与热的烧碱溶液反应,可消耗2nmol的NaOH,
故C错误;
D.B为,C为HOCH2CH2OH,由“2−COOH~H2↑、2−OH~H2↑”可知,等物质的量B、C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D。
由高聚物M的结构简式可知M水解可生成、HOCH2CH2OH和
,结合A、B、C的分子式可知A为、B为,
C为HOCH2CH2OH。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注意掌握官能团性质,理解酯水解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