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5动物识别007——轮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0405动物识别007——轮⾍
动物识别—⽔中舞者——轮⾍
⼩时候⼤家都听说过“⼤鱼吃⼩鱼,⼩鱼吃虾⽶,虾⽶吃泥巴”这句俗语,我想很多⼈都思考过虾⽶是真的吃泥巴吗?找到答案的⼈就会知道,虾是杂⾷性动物,他们吃的不是泥巴,⽽是浮游⽣物、⽔⽣动物的⼫体和有机碎屑等。

看样⼦把上⾯的俗语改成“⼤鱼吃⼩鱼,⼩鱼吃虾⽶,虾⽶吃浮游”要更准确⼀点。

浮游⽣物,顾名思义它们是⼀群悬浮在⽔中⽣活的⽣物。

它们个体微⼩,⼏乎不能⽤⾁眼看到,却在⽔⽣态系统中具有⼗分重要的功能和作⽤。

浮游⽣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既是⽣产者,也是消费者,为⽔⽣态系统提供初级⽣产⼒和作为能量流动和物种循环的纽带。

浮游⽣物是⼀个⽣物类群,在这个⽣物类群中有着⼀群头戴毡帽的⽔中舞者——轮⾍。

这期资环漫谈的动物识别,⼩编就给⼤家来介绍⼀下它们。

⼀群聚花轮⾍(Conochilus sp.)在欢快的舞动
个体虽⼩,五脏俱全
在淡⽔中,轮⾍是浮游动物四个类群(包括原⽣动物、轮⾍、枝⾓类和桡⾜类)中个体偏⼩的类群,体长⼀般在100-500 μm之间,只有在显微镜下⽅能观察。

⼤多数浮游性轮⾍是世界性种类。

在平静的湖⾯下、跳跃的急流⾥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影。

轮⾍是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其形态上主要有3个特征:
⼀是⾝体的前端或靠近前端存在着⼀个有纤⽑的特殊区域,叫做头冠或轮盘。

头冠上的纤⽑经常摆动,形如毡轮,像是戴着⼀顶帽⼦,这也是轮⾍名称的由来。

这些环状纤⽑可不是轮⾍的装饰,⽽是轮⾍的运动和摄⾷器官。

在纤⽑的摆动下,轮⾍旋转着⾝体,在⽔中划出优雅弧线,像极了舞台上的舞者。

⼆是具有⼀个膨⼤的咀嚼囊。

位于⼝腔或⼝管下⾯的咽喉部分,囊内肌⾁发达,并有⼀套砧板和槌板组成的⼏丁质咀嚼器。

在显微镜下观察活体时,可以看到咀嚼器有节奏的⼀张⼀合。

把咀嚼囊⽐作⼈的⼝腔,那咀嚼器就是⼈的⽛齿。

三是排泄系统为⼀对盘曲、纵长的原肾管。

除此3个最主要的特征外,轮⾍具有形式各样的外形,不同种属之间特⾊鲜明。

有些轮⾍种类具有发达的可伸缩的⾜,可以固着在⽔草或漂浮物上,⽐如臂尾轮⾍;有些种类⽆⾜的构造,整个外形如袋⼦⼀样,⽐如晶囊轮⾍,看似呆萌可爱,却是凶猛的⾁⾷动物;还有些种类⾝体长出锋利的棘刺,来进⾏⾃我保护,如龟甲轮⾍和臂尾轮⾍等。

⽣殖⽅式独特
轮⾍具有两种⽣殖⽅式,可进⾏孤雌⽣殖(parthenogenetic reproduction) 和有性⽣殖(sexual reproduction)。

⼀般情况下,轮⾍在⽣境适宜时,通过孤雌⽣殖进⾏快速繁殖,当环境恶化时,进⾏有性⽣殖形成休眠卵 (冬卵),度过不适时期 (⽐如越冬)。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轮⾍基本上都以雌体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孤雌⽣殖进⾏繁殖,卵孵化出来后基本都是雌性。

当环境开始恶化时,轮⾍通过减数分裂产⽣雄卵,孵出后为雄体。

雌体与雄体交配后产休眠卵,休眠卵在适宜条件孵出后,第⼀代为雌体,故如此周⽽复始的完成它们的⽣活史。

但在轮⾍中还有⼀群特殊的类群——蛭形轮⾍,它们是永远的单⾝狗,所有的蛭态⽬轮⾍都是雌性,只依靠孤雌⽣殖来繁殖。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这个类群的轮⾍从⼏千万年前就开始过着单⾝的⽣活,⼀代⼜⼀代。

为什么它们能够只⼀直保持着单⾝呢?原来蛭形轮⾍具有超强的“特异功能”,它们可以从周围环境中“窃取”其他物种的基因来延续后代。

科学家通过基因分析发现,蛭形轮⾍⼤约10%的活跃基因是剽窃⾃其他物种的,例如真菌、细菌和植物。

这些⾃带基因编辑属性的轮⾍,如此操作,让在苦苦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的⼈们情何以堪~
注:图⽚来⾄⽹络
作者简介
胡旭仁,2017年毕业于南昌⼤学⽣命科学学院,现任职于武汉市伊美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热爱⼤⾃然,对神奇的⼤⾃然充满好奇⼼,愿和⼤家⼀起了解⾃然,保护⾃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