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9272907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5.png)
情绪、记忆、经验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嗅觉和味 觉的感知。
06
CHAPTER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多感官信息的整合
视觉
听觉
触觉
通过眼睛接收光线信息, 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
和运动状态。
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息, 识别声音的音高、响度
和音色。
通过皮肤接触物体,感 知物体的温度、湿度、
质地和压力。
嗅觉和味觉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信号传递过程中,神经末梢会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触觉和温度感知的应用
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来诊 断疾病,如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在工业领域,温度感知被广泛应用于 温度控制和监测,如温度传感器、温 控器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触觉和温度 感知来感知外界环境,如握手、泡澡 等。
05
CHAPTER
嗅觉和味觉感知
嗅觉和味觉的器官与功能
嗅觉器官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感知气 味分子。
味觉器官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感知溶解在唾 液中的化学物质。
功能
嗅觉和味觉是人体重要的化学感受 器,能够感知环境中的气味和味道, 影响人们的情绪、记忆和行为。
嗅觉和味觉感知的机制
嗅觉机制
气味分子通过鼻腔进入嗅觉细胞,与受体蛋白结合,引发神经信 号传递到大脑,产生嗅觉感知。
七年级下册生物《人体对外界 环境的感知》
目录
CONTENTS
• 人体感知的概述 • 视觉感知 • 听觉感知 • 触觉和温度感知 • 嗅觉和味觉感知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综合感知
01
CHAPTER
人体感知的概述
人体感知的定义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d78d9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a.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感官系统的基础知识、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感官系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强化学生对感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理解,提升生命观念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具体包括:1.能够描述人体感官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感官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2.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感官感知的原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进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体感官系统的了解普遍较为浅显,特别是在理解感官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感官系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实例和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例如,通过讨论近视、色盲等常见感官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感官系统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光线入射、声波接收、气味分子与味蕾作用、皮肤触觉感知等;
-掌握眼球、耳朵、嗅觉细胞、味蕾和皮肤等感官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明确感官系统在人体适应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感官功能障碍对生活的影响。
最新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6 精品
![最新初中生物-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6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8a51974561252d380eb6e6e.png)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课前准备1.准备猫的瞳孔变化图片、眼球结构示意图,物理学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一套。
2.眼球模型、放大倍数不同的两个放大镜、画册。
3.音叉、耳的结构模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展示一个用的布遮盖的塑料箱,里面放着一个苹果形状的厨房用计时器。
教师:下面我们邀请三位同学来检验一下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请第一位同学用手伸进布下面摸一摸,第二位同学用耳朵凑近听一听,第三位同学偷偷看上一眼。
然后将你们的判断写在纸上。
(箱子里也可以放一只小动物,但要注意安全;也可以换成一朵花,要求同学闻一闻……)用手摸的同学:是一个假的苹果;用耳听的同学:是一个闹钟(是一块表);用眼看的同学:是一个苹果形状的计时器。
教师:这些同学分别通过那种感觉认识这个物体?学生:触觉、听觉、视觉。
教师:也许在认识这个物体中我们没有用到,但当我们感知其他外界事物的时候,我们还会用到哪些感觉?学生:嗅觉、味觉、温度感觉(可能需要老师举例提示)教师:同学们也看到了,刚才辨别计时器时,最快和最正确的同学应用了自己的视觉。
视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眼睛对我们来说就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出示猫的瞳孔变化图)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画的区别,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学生:中午光照强,猫的瞳孔就眯成一条线;晚上光照弱,猫的瞳孔就变成圆的了。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629b73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cf.png)
在这一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部分,并阐述它们在视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我会解释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以及它们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感光原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的概念。
-组织学生参观眼科医院,了解眼科检查和治疗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探索眼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现象作为切入点,如“为什么我们在阳光下要戴墨镜?”或“为什么长时间看书后,眼睛会感到疲劳?”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接着,我会展示一张眼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眼球的结构吗?这些结构又是如何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导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周围的人或自己的眼睛,记录一天中眼睛的使用情况,包括看书、使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等时间,并思考这些活动对眼睛健康的影响。将观察结果整理成观察报告,下节课分享。
2.知识巩固:完成教材第chapter页的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眼球结构、视觉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成因的理解。
讨论结束后,我会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旨在巩固学生对眼球结构与功能、视觉形成过程的理解。练习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实际操作题,如让学生模拟眼球结构,体验近视和远视的矫正过程。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眼球结构与功能、视觉健康的重要性。同时,我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视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5c1404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0d.png)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对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细胞、组织、器官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人体感官器官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感官器官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和功能,理解人体如何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器官感知外界环境。
2.使学生了解感官器官在感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协调,例如视觉与听觉的融合、嗅觉与味觉的关联等。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在夜晚看东西不清楚、为什么远处的声音听起来较小等。
4.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与功能,以及它们在感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与协调。
2.难点:理解感官器官在感知复杂信息时的综合协调作用,以及感官错觉的产生原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动画等,直观展示人体感官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提问: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体是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d3eeb26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6.png)
人体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衣物、寻找遮阳处或取 暖设备等行为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
光线适应与视觉调节
光线感受器
眼睛中的视网膜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能够感知不同波长的 光线。
视觉适应
当光线强度或颜色发生变化时,眼睛可以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和视 网膜上的视细胞活动来适应。
行为调节
人体可以通过戴墨镜、调整室内光线等行为来适应不同的光线环境 。
感知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意义
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声音、体态等,结合医学知识,对病 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康复与训练
通过感知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感知能力,促进 康复。
预防与保健
感知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身体的不适或异常,采取相应的 预防和保健措施。
感知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与意义
感知
大脑皮层通过处理来自感 觉器官的信息,使我们能 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物体 和事件。
认知
大脑皮层通过分析和解释 这些信息,使我们能够理 解周围环境的意义和结构 。
02 温度、触觉与痛 觉的感知
温度感知的生理机制
温度感受器
大脑处理
人体皮肤上分布着许多温度感受器, 能够感知外界温度的变化。
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加工处理 ,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温度变化 。
痛觉的生理机制与感受器
痛觉感受器
人体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分 布着许多痛觉感受器,能够感知
外界的疼痛刺激。
神经传导
痛觉感受器接收到外界刺激后, 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到大脑
皮层,进而产生痛觉感知。
大脑处理
大脑皮层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加工 处理,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 疼痛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痛觉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8741e2314b73f242336c5f53.png)
C
A
D
耳和听觉
自主学习:耳和听觉
阅读教材P83---P85,时间为3分钟,完成:
1.观察84页的耳的基本结构图,说出耳的结 构。
2.描述听觉形成的大致过程;
3.如何保护耳和听觉?
4.除了眼和耳之外,还有那些感觉器官?它 们的作用有哪些?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4 听小骨
耳郭 1 半规管 6
前庭 7
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 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 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 去。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 然变化的?你是怎样作出天要下 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骤变的一 系列反映,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 官和系统作出的?
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
乌云:看 —— 视觉 狂风:感 —— 触觉 闪电:看 —— 视觉 雷鸣:听 —— 听觉 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 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 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 生存。
们主要用到的是哪个器官呢?
眼和视觉
心灵之窗------眼睛
自主学习:眼和视觉
阅读教材P78---P82,时间为5分钟,完成: 1.观察79页的眼球图,说出眼球的结构,以 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描述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 3.什么是近视?如何矫正?预防近视要做到 哪“三要”和“四不看”?
(黑眼珠) 中膜
B)
C、神经冲动
D、听觉
3.人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 ,因为感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B ) A.耳蜗和前庭内 B.前庭和半规管内 C.半规管和鼓膜内 D.鼓室和耳蜗内 4.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 )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5.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A)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1608d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1.png)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篇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的形成。
(3)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作出科学解释 2、能力目标:练习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断探求知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照相机成像的原理。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ppt 课件等。
2.学生准备:查找了解照相机构造及成像原理、每桌带一支手电筒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引入新课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展示:书88页图片引导思考:(1)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2)你怎么判断出要下雨呢?小结: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引入新课: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观看图片学生思考、阐述创设宽松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讲授新课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构造 2、视觉的形成 1、谜语引出眼睛讲:眼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
2、展示视频:我们用眼认识世界板书:一、眼和视觉 3、质疑: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引导:人的眼是由眼球和一些附属结构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要了解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首先要知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板书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引出:书89页“观察与思考” 1、请大家翻到书本89页,同学们分成各个小组,利用课前收集到的一些信息讨论书中的三道问题。
巡视指导。
5、展示:讨论(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讲析 6、展示眼球结构图片并利用眼球模型讲析眼球各个结构及其功能训练: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练习说出眼球各个结构。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6章 第1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6章 第1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db2114e6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基础训练
提升训练
趣味拓展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 及预防的措施。
4.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 量的技能。
[探究问题 1]说一说引起近视的不良习惯和预防近视的良好习惯。
答案:引起近视的不良习惯: 1.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2.躺着看书;3.走路看书。 预防近视的好习惯: 1.读写姿势要正确;2.看书、看电视等 1 小时后要休息一 会,要远眺几分钟; 3.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2. 如 图 为 眼 球 结 构 示 意 图 , 据 图 分 析 , 下 列 说 法 错.误.的 是
(C )
A.1 为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光 B.2 为晶状体,曲度过大,可能会形成近视眼 C.3 是视网膜,能感受光的刺激并形成神经冲 动,从而形成了视觉 D.4 是视神经,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0.人体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C )
A.鼓膜
B.耳蜗
C.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D.听觉神经
一、选择题
11.夏日晴天中午,某同学走进电影院,刚走进电影院时和
寻找最远座位时,眼球中瞳孔和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 )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探究问题 2]耳的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怎样 预防?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0d86c83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1.png)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概述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在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感知包括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仅是感知,还能够与大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以产生有意义的感知和行为反应。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感知到光线的强弱、颜色的不同以及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眼球中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视觉图像。
视觉感知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视觉感知,人们能够观察和分辨出周围的事物,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判断物体的远近和运动方向。
视觉感知也能够帮助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通过观察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人体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引导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副锤骨),它们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传递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它们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是人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觉感知,人们能够识别和理解语言,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并感知和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和距离。
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人体通过皮肤感知接触和压力的能力。
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
触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刺激物接触皮肤并激活感受器,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触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触觉皮层。
触觉感知对人体的保护和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触觉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状、温度和纹理,以便在触觉反馈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触觉感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疼痛,及时避免和保护自己受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 眼和视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1课时 眼和视觉](https://img.taocdn.com/s3/m/dfd0f5c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眼和视觉知识点1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1.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感受外界刺激的结构)获取的。
带有附属结构的感受器称为 感觉器官 ,如 眼 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 视觉 。
2.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据图完成填空:眼球{ 眼球壁{外膜{⑧ 角膜 :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①巩膜:白色,坚韧, 保护 眼球的内部结构中膜{ ⑩ 虹膜 :有色素,围成⑨瞳孔,可调节瞳孔大小,从而调节进 入眼内的光量⑥睫状体:内含平滑肌,可调节晶状体曲度②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给视网膜提供营养,并使眼内形成一个“暗室”内膜——③ 视网膜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内容物{ 房水:透明的水样液体⑦ 晶状体 :透明,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⑤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折射光线知识点2 视觉的形成过程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角膜 、 瞳孔 、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 晶状体 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 视觉神经 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大脑立即处理有关信息,形成视觉。
知识点3近视及其预防4.(1)近视的成因: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
(2)近视的矫正: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5.预防近视,应该做到“三要”“四不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会儿,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要躺卧看书;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要走路看书。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f125b1d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0.png)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教学目标1.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2.概述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关注日常生活中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o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o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o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难点:o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o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o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o教师描述情景:学生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o学生回答可能的反应(跑回家、找地方躲起来等)。
o教师提问:你是如何判断要下雨的?通过哪些器官和系统感知天气变化?2.合作探究o学生讨论并列举参与感知外界环境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皮肤等)。
o教师小结:不同感觉器官的作用和大脑对信息的分析。
3.眼球的结构o学生观察眼球结构示意图,分析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的功能。
o分组使用眼球模型,描述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4.视觉的形成过程o学生讨论光线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
o教师讲解视网膜成像后的视觉信息传递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o学生分析近视眼的成因,讨论预防措施。
o教师强调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的区别,介绍矫正方法。
6.耳的结构o学生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识别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o小组竞赛形式,指出耳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7.听觉的形成o学生分析外界声波如何到达内耳。
o教师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并讨论噪音的危害。
8.保护耳和听力o学生讨论保护听力的方法,如避免噪声、正确清洁耳朵等。
9.课堂小结o教师总结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强调感觉功能对环境变化的感知。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o学生体验失明和失聪的感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o阅读关于角膜移植的文章,增强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11.整合提升o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强调重点难点,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年级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9e28757127d3240c8447ef77.png)
角膜:透过光线
外层
巩膜(白眼球):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一.眼球 虹膜(黑眼球):有能调节大小的瞳孔 中层
脉络膜:对眼球起营养作用 内层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形成倒立、缩小、 的实像
看远物时 扩大 弱光时
二、瞳孔的变化 看近物时 缩小 强光时 三、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发生折射) 玻璃体 视网膜 视觉神经 大脑视觉中枢(把倒像调节成正像) 产生视觉
半规管
听觉神经
内耳
前庭 耳蜗
维持身体平衡
收集声波 耳郭
外耳
外耳道 咽鼓管
鼓室
听小骨 鼓膜
保持鼓膜内外 气压平衡
中耳
遇到巨大声响时: 要迅速张口,不堵耳;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3月3日是我国的爱耳日
下图表示电视节目中的手语栏目, 可帮助聋哑人看懂电视画面,感知有关信息。
(白眼球)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P79
瞳孔的变化
明亮处瞳孔缩小
黑暗处瞳孔扩大
强光时瞳孔缩小
弱光时瞳孔扩大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形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 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 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矫 正
凹透镜
正常眼 物像落到视网膜上
远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 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四、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别
名称 原因 相位 症状 纠正措施
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 视网膜 或晶状体的曲度 前方 过大 眼球前后径过短 视网膜 或晶状体的曲度 后方 过小
看不清 远处物 体 看不清 近处物 体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4a162da01a37f111f1855b96.png)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C )
A、半规管 C、鼓膜
B、前庭 D、耳蜗
2、中耳内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导的是( A、外界声波
C、神经冲动
B )
B、鼓膜的振动
D、听觉
3、当咽喉部有炎症未及时治疗时,
病菌会通过
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
扩散到中耳,
4、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张开口或闭 嘴、堵耳
耳 1 廓
外耳道
听小骨
4
7
半规管
2
鼓膜
10
听神经
3 5鼓 8前 室
庭
9 耳蜗
6
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管
一、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耳廓 外耳 外耳道 鼓膜
收集声波
声音进入中耳的通道 产生振动 把振动的声音传递、 放大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 情况,与维持身体平 衡有关 把声音传到听神经
耳
中耳
听小骨
鼓室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耳蜗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 界 的 声 波
耳 廓
外 耳 道
鼓 膜
听 小 骨
耳 蜗
听 神 经
大 脑
形 成 听 觉
长久以来,人们对耳聋的发病情况认识和重视不够。其 实,耳聋的发病率很高,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 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985年全球听力残疾 人数为4200万,1995年为1.2亿,到2001年增加到了2.5亿。 在16年中增加了6陪!在我国,据估计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约 270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其中聋哑人200多万,七岁以 下聋儿有80多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 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儿3万余名。据人口调查 统计,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约占1‰~3‰。 据估计,不同程度听力障碍者在人群中的比例,45~64岁为 14%,65~75为30%,75岁以上者高于50%。 总之,如何降低聋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及时发现、早期 治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735e7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e.png)
我们将进行一个关于视觉的实验。请大家拿出一张纸,闭上眼睛,用手指在纸上画一个图形。然后,打开眼睛,观察纸上的图形。请问大家能否准确地感知到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听觉实验
(3)嗅觉实验
最后,我们将进行一个关于嗅觉的实验。请大家尝试闻一下不同气味的气体。请问大家能否准确地感知到不同气味?
(3)进行户外观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同学们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在户外环境中,大家能够更好地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复杂,提高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4)参加科普讲座或展览:邀请专家进行科普讲座,或参加相关的科普展览,了解更多关于感官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有助于大家拓展知识视野,提高科学素养。
希望同学们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拓展资源和拓展建议,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综合素养。祝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不断进步!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自信,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2. 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3. 作业反馈不够及时,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
4. 举例说明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感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例如:通过视觉感知道路情况,驾驶汽车;通过听觉感知到远处的雷声,预示即将下雨;通过嗅觉感知到食物的香味,选择美味的食物;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衣物等。
5. 讨论感官异常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感官异常会对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色盲者难以区分颜色,可能影响其职业选择和生活质量;耳聋者难以听到声音,可能影响其沟通能力和社交活动;嗅觉丧失者难以感知气味,可能影响其食欲和食物选择等。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https://img.taocdn.com/s3/m/35cba603c8d376eeafaa31f9.png)
第一页,共三十三页。
想一想你吃饭(chī fàn)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
闻到了饭菜(fàncài)的气味--------------- 嗅觉
看到了饭菜的形状和颜色------ 视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尝到了饭菜的味道---------------
味觉(wèijué)
手指感觉到饭菜的温热--------- 触觉
(1)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fāshēng)障碍,均会引
起听力下降,引起耳聋, 即传导性耳聋 1、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治疗
2、巨声或打耳光形成耳膜内外压力差
3、潜水过深
(2)耳蜗、听神经和听觉中枢损伤, 也会引起听力
下降或丧失,
即神经性耳聋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想一想你吃饭的情景,当时你都感觉到什么。如果你看电影迟到
成像于视网膜
(guāng
感光细胞接 受刺激产生 兴奋
xiàn) 视神经
视觉中枢
产生视觉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近视 及其预防 (jìnshì)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正常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guāngxiàn) 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 径过长使物 (qiánhòu)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儿,你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刚走出电影院
No 时,你会感到外面太亮了,不由地眯起双眼。人的瞳孔(tóngkǒng)也能这样调节的。猫能通过调
节瞳孔(tóngkǒng)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在亮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C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 ) 3、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D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达标与提高
4、矫正近视眼佩戴的镜片是:( D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5、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 C )到达 视网膜。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视觉中枢
视神经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 1、眼球的结构完好 2、视神经无损伤 3、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正常
观察比较:
1、猫的眼睛在亮处和暗处有什么不同? 2、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近 视
矫 正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近 视 眼 晶状体过度变凸或 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 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 就能形成视觉了吗?如果不能, 还需要经过什么才能形成视觉?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 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 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才能产 生视觉。
我们看到的物体是如何成像的?
光线
角膜 玻璃体
房水 视网膜 上的感 光细胞
瞳孔 视觉 神经
晶状体 大脑 一定 区域
有一个小女孩,眼球的结构完整无 损,但是 她看不见周围的物体,想一想,可能是 哪部分 发生了病变?
达标与提高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眼)
(1)对光线的折射起决定作用的 结构是[1] 晶状体 。
(2)人从暗室走到阳光下,瞳孔 会变 小 。
(3)如果眼球的前后径 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 变凸,远 处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后会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 , 不清物体,称为 近视 眼,可以用配戴凹透镜的方法 来纠正。 (4)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9] 视网膜 上, 这个信息通过[] 11 视神经 ,传到 大脑 ,而形成视觉。
预防近视眼,做到“三要”: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 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 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预防近视眼,做到“四不要”:
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
不走路看书。
远视眼
远 视
矫 正
达标与提高 1、人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是指( D A、虹膜和角膜 C、角膜和虹膜 B、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
你对天气骤变的一系列 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 些器官和系统作出的?
耳——听
眼——看 神经系统
一、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1 虹 膜2
角
瞳
膜3
孔
4 5
晶状体
7 巩 膜 8 脉络膜 9 视网膜 10 视神经
6
玻璃体
视觉的形成
请你根据观察上图描述成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