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龙井茶西湖非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遗中国: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龙井茶西湖非遗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源整理编辑。

我国茶叶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

三千多年前,西周祭祀的仪礼上已出现了用来佐饮的茶。

古代茶称为“荼”,名见《诗经》。

三国和西晋时代,江南饮茶已成习尚。

唐代茶风大盛,玄宗在《开元文字音义》中将“荼”改为“茶”,其后还出现了陆羽的《茶经》。

西湖龙井
宋代以前,饮用的茶多为紧压茶,即将茶叶蒸后捣碎,制成团块状,饮时用水烹煮,有时还在茶中放入瓜仁、松子等干果。

至清代改为沸水冲泡,相沿至今。

绿茶是以高温杀青而未经氧化、发酵的茶种,又称“不发酵茶”。

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采摘鲜叶、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

上品绿茶以初萌的纤嫩新芽制作,一般需在清明或谷雨前采摘,成茶俗称“明前”或“雨前”。

唐代已流行采摘初萌的小茶芽,这种嫩芽尖锐如枪,旁出形状如旗的小叶,因称“旗枪”,其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杀青是以蒸、炒等高温工艺强化绿茶色碧香清的特点,可分蒸青和炒青两种。

我国古代用高温蒸汽杀青,称为“蒸青”;近代改为用铁锅炒杀青,转而形成“炒青”。

杀青使茶叶变得柔软,以手指轻揉细捻而使之卷紧成油条状,谓之“揉捻”。

揉捻有利于成品冲泡时浸出茶汁,同时缩小茶叶体积,便于贮运。

绿茶目前主要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四川等地,其中以浙江的杭州西湖龙井、金华婺州举岩,安徽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江苏的苏州东山碧螺(原作“萝”)春等最为
著名。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源于唐,成名于宋元明而盛于清。

它主要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的龙井村盛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优质茶叶,因而名之为“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名茶,以西湖龙井茶为代表的绿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长期生产实践,西湖龙井茶区的茶叶栽植和制作逐渐形成了选育良种、勤耕栽培、精细采摘、科学炒制等一系列茶叶生产经验,特别是在炒制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炒制工艺,其中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龙井茶炒制“十大手法”。

整套茶叶制作工艺凝聚了当地茶农的智慧,显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8年,绿茶制作技艺
(西湖龙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胡顺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