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生物真题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草→鼠→狐”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2.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
A.微调④﹣使物像更加清晰
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右上方的图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
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
3.下列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遗传物质是DNA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DNA分子都是成对存在的
4.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
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
5.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你认为他应该多摄取下列哪种食物?()A.新鲜蔬菜 B.猪肝 C.牛奶 D.瘦肉
6.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①③②⑤
7.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A.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
A.体重迅速增加 B.性器官发育成熟
C.心脏功能明显增强 D.身高突增
9.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D.小肠长有5﹣6米
10.下列关于尿的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原因是肾小囊没有过滤作用
B.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动脉血
C.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D.每天形成原尿大约有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其原因是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1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
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12.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与下列哪项特征有关?()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分布广泛 D.牙齿有分化
13.下列关于细菌、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B.都有遗传物质
C.都有细胞结构 D.与人类关系密切
14.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B.生物一般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的结果
15.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二、科学实验题(每空1分,共5分)
16.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第②支试管处理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的作用,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
(3)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号试管不变蓝,这是因为.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答案写出一种即可)
三.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7.如图所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二是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的[ ]线剖开的.
(2)图三中的①②③④合称为,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3)“鲁花花生油,滴滴香浓”,你可知道这滴滴香浓的花生油主要来自种子的.(4)当一粒种子萌发时,图二中②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
(5)播种前,需要通过耕和耙使土壤变得疏松.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6)在绿色开花植物中,菜豆种子被称为双子叶植物,是因为它具有片子叶.18.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做运动时,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②] .
(2)[ ]内的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填数字)
(3)骨骼肌两端的可绕过关节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4)在完成投篮动作时,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5)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组成.
A、骨、关节、神经
B、骨、关节、肌肉
C、骨骼、关节、肌肉
D、神经、骨骼肌.
19.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今年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由于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注意用眼卫生,应从我做起.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也看不到,片刻后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因为图中[③] 变大.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物像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角膜、视网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视网膜(3)青少年应注意上网和看电视时间不要太长,避免眼睛因过度疲劳引起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就会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就是近视眼.近视眼需要佩戴加以矫正.应如何预防近视?.(写出一种措施即可)
(4)司机看见红灯将车停下,这是一种复杂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0.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动力器官,它的壁主要由组织构成.
(2)血液由④出发,回到①的循环途径叫.
(3)观察心脏结构时发现,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
(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血管⑤内的血流经肺后变成⑥内的血.
(5)图中⑦和⑧相比,⑦的管壁,血流速度.
(6)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中的送达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被利用.
21.观察下列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分析回答问题:
(1)根据染色体的组成可以判断,甲为(填“男”或“女”)性的染色体组成.(2)图中乙个体所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
(3)女性的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卵细胞中含有个DNA分子.
(4)我国“两孩”计划政策全面开放,一对夫妇已生一个男孩,若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为.
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阳光→草→鼠→狐”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考点】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5: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57: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因此“阳光→草→鼠→狐”不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正确;
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错误;
D、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只有部分生产者,还缺少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错误.
故选:B
2.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其操作过程与结果不匹配的一项是()
A.微调④﹣使物像更加清晰
B.向右上方移动玻片﹣使右上方的图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C.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有污点﹣擦拭反光镜
D.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染色时﹣滴加碘液
【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1)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图示①表示目镜,②表示物镜,③表示反光镜,④表示细准焦螺旋.
(2)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
【解答】解:A、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因此微调④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
B、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所以如果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时,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B正确.
C、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能改变视野亮度,不能出现在视野中.因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C错误;
D、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染成深色.因此,“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D正确.
故选:C.
3.下列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遗传物质是DNA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DNA分子都是成对存在的
【考点】K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 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解答】解:A、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的组成,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B正确;
C、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C正确;
D、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不成对.而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的组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包含一个DNA,故DNA分子也不都是成对存在的,D 错误.
故选:D.
4.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
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
【考点】87: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是导管,散失水分的是叶的气孔.据此解答:【解答】解: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运输水分的通道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依次是根毛、导管、气孔.
故选:A
5.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你认为他应该多摄取下列哪种食物?()A.新鲜蔬菜 B.猪肝 C.牛奶 D.瘦肉
【考点】B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无机盐(如铁)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一旦缺乏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或是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引起的.而血红蛋白就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所以,贫血的病人可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动物血及肝脏等含铁丰富,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按照微观到宏观排序,正确的是()
A.⑤①③④②B.①④②③⑤C.④①②③⑤D.④①③②⑤
【考点】38: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由器官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人体.
【解答】解: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然后由系统构成人体.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归纳为:④细胞→①组织→②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故选:C
7.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A.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8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因此使人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密闭大棚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会使人感到气闷.所以“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故选:B.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
A.体重迅速增加 B.性器官发育成熟
C.心脏功能明显增强 D.身高突增
【考点】Q4: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解答】解:A、青春期少年体重迅速增加,但不是显著特点,错误.
B、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错误.
C、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但不是显著特点,错误.
D、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
故选:D
9.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无关?()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绒毛
D.小肠长有5﹣6米
【考点】B5: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解答】解:A、小肠壁内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
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无直接关系.
C、内表面有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D、小肠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所以,B小肠绒毛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不是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故选:B
10.下列关于尿的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原因是肾小囊没有过滤作用
B.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动脉血
C.肾单位的组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D.每天形成原尿大约有180L,而排出的尿液约1.5L,其原因是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考点】D4:尿液的形成;D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D5:尿的排出.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解答】解:A、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属于不正常现象,可能是由于肾小球的发生病变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可能使部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原尿,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B错误;
C、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C正确;
D、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但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因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C
11.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A.使用含磷洗衣粉
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考点】6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解答】解: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A错误;
B、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B正确;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D错误.
故选:B.
12.哺乳动物后代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主要与下列哪项特征有关?()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分布广泛 D.牙齿有分化
【考点】MC: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
【解答】解: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
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故选:B.
13.下列关于细菌、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B.都有遗传物质
C.都有细胞结构 D.与人类关系密切
【考点】L9:细菌、真菌等其他生物的分类.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体的不同,我们把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两种生物都具有遗传物质,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错误;
D、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关系密切,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正确.
故选:C.
14.下列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个体由小到大
B.生物一般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练的结果
【考点】N7: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机制.自然选择学说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解答】解:A、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没有个体由小到大,A错误;
B、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B错误;
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
D、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考点】R8:抗体和抗原.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解: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正确;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正确;
C、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只能对特定的抗原有作用而不是可针对多种抗原作用,不正确;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正确.
故选:C
二、科学实验题(每空1分,共5分)
16.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了如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