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肺炎的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肺炎的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方法:任意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11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8例。

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内服方选用苏芩桑杏汤,外敷方选用自拟方,对照组单采用中药内服治疗。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明确,对患者机体影响小,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标签:小儿肺炎;中药;内服;外敷;效果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儿科疾病第1位,对小儿的健康及成长危害大,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

一般多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小儿脏腑比较娇嫩,再加上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性,致使疗效有所下降,而且有些抗生素对患儿的身体影响比较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一个丰富宝库,尤其是在现代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中药的开发与作用日益凸显,中医的辨证施治的原则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并且因人、因病、因时、因地制宜,治疗方剂根据病情进行灵活加减,能够有效的针对疾病治疗。

本院近年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法治疗小儿肺炎,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患儿均为本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肺炎患者,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3.4岁,病程3~12 d,平均7.2 d。

轻型87例,重型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病情、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

1.2临床表现
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痰多且黏稠、喉间痰鸣、气喘、舌苔黄,脉细数。

1.3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59,起病较急,并有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痰鸣等症状;病情严重时,烦躁不宁,气喘不安,面如灰白,高热持续不退;肺部有中或细啰音,并伴有干性啰音;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如是病毒感染发病,则白细胞计数减少;X射线透视可见肺部显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低特点,或见小片状模糊阴影。

1.4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治疗,抗生素及其他药物相同。

1.4.1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药方为苏芩桑杏汤,组成为苏子8 g、黄芩8 g、桑皮8 g、杏仁8 g、枇杷叶8 g、百部8 g、葶苈子5 g、钩藤8 g、地龙5 g、海蛤粉15 g。

热重者加知母、石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莱菔子;喉咙红肿者加板蓝根;咳重者加前胡、白前。

水煎温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1.4.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选用自拟方,组成为白芥子、细辛、半夏、胆南星、葶苈子、莱菔子。

研磨成末,过100目筛,分装成多份,每日1次,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背部肺俞处,每次2~4 h。

1.5疗效标准
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21为依据,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咳嗽、气喘、发热等症状消失,腹部、血象正常;显效:体温正常,咳嗽有明显改善,肺部干性啰音明显减少,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基本消失;好转:体温恢复基本正常,仍有咳嗽现象,但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肺部啰音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无效:咳嗽未减轻或加重,仍有发热现象,肺部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仍存在。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
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症状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体温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起效时间要快于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据有关数据显示,全球低于5 岁儿童死于呼吸道感染者每年约1 500万,其中400万死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为肺炎,我国每年约有30万5岁以
下的患儿死于肺炎[2-3],可见肺炎成为威胁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其的治疗也是临床不断研究的课题,但目前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途径,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但随着抗生素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细菌耐药性成为影响疗效的严重问题,而且滥用抗生素还有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增加了治疗的困难。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由于采用的是辨证治疗,而且诊断同一种病方剂变化多样,再加上近年来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挖掘了中药的作用,也符合了幼小患儿脏器对刺激性小的药物的需求。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属于“肺炎喘嗽”范畴[4],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寒暖不能自调,被六淫所侵所致。

肺主气,为娇脏,不耐寒热,当外邪侵入时,首先犯肺,致壅郁不宣,化热伤津,炼津成痰,气道受阻,从而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

治疗以燥湿化痰、宣肺降气为主。

本组内服方选用苏芩桑杏汤,方中苏子辛温入肺,降气消炎;黄芩苦寒燥湿,功专清肺,与苏子合用,辛开苦降,辛主疏通,苦降其逆;桑皮清肺平喘,泄热消痰;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肺;四药合用,辛开苦降,润滑燥热[5]。

百部、枇杷叶润肺止咳;葶苈子、白前祛痰;海蛤粉消结祛痰;地龙、钩藤止咳;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咳,润肺平喘之效。

而外敷方中,白芥子力气散结;细辛祛风,散寒;胆南星清热化痰;莱菔子、葶苈子化痰降气,通过醋调成糊状后,敷于患处,能够促进肺部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

内服外用,痰、结、湿等病邪消散更快,疗效更为显著[6]。

从表1、2中可以看出,采用中药治疗小儿肺炎,都能取到一定的效果,而且对患儿机体影响小,不良反应少,但内服外敷法有效率更高(P<0.05),在治疗时间上看,内服外敷法起效时间更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症状,减少患儿病痛,尤其是对于高温高危患者,效果更为明显。

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治疗小儿肺炎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金晓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4):73-74.
[3]谢斌.20例小儿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1348-1349.
[4]邓祖芬.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肺炎1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2):82.
[5]卞成磊,李汝华.苏芩桑杏汤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8,15(8):54.
[6]夏文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9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