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第一定律——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
由于定律的研究对象是节点电流,所以上式也称为节点电 流方程,即KCL方程。
(七)实例解析
对于右图中的节点A,可以列节点电流 方程为: I +I =I +I +I
1 3 2 4 5
I5
A
I1
移项后可以得出: I1+I3-I2-I4-I5=0 通常规定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值, 流出 节点的电流为负值,则可得基尔霍夫电流定 律的第二种表述: I4 I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四)、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及解决办法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复杂电路的最基本的定律, 所有学生除了掌握该定律的内容外,还要求能够推 广应用,为后边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学生对该定 律的导出、理解、掌握和正确应用是本堂课的关键, 也是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 性,充分利用优越的教学环境,将理论教学与实验 教学相结合;将老师讲授知识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 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 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因此本次课 要在有多媒体的电工实验室进行,才能很好的实现 教学目标。
感谢各位评委的指导! 谢谢!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1、注重知识整体性、联系性,使学生在理解的基 础上学习。 2、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逐层递进。 3、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4、讲练结合。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理 解、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设疑提问法:为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 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先用多媒体给出教材图 3-6-1. 再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分 析和思考,得出结论,引入新课。
I2
在任一时刻,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 代数和恒等于零。 用公式表示为:
I 0
( I 是指电流的代数和)
(八)推广应用
R1 I1 I2 R2 I3 R3 R5 E2 R4
对于封闭面S,有三个电流 经过,将S看作广义节点,应用 定律可得:
E1
S
I1 + I3 = I2
对于半导体三极管,可以将三极管 看作广义节点,应用定律则有: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说课课件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电子信息类)
陈雅萍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五、教学反思 六:板书设计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编写体现课程的基础性与职业性,主要面向电子信 息类专业,支撑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职业生 涯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以应用 为主线,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与岗位对接的职业 能力;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色。 (二)、课题的选择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复杂电路最基本的定律,是 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它包含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本节课主要讲授几个基本概念 和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学生对本节知 识的掌握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必须学好。
(十)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将本节可所学知识回顾一下: 1. 理解支路、节点、回路和网孔的定义 支路:一个或几个元件串联而成的无分支电路 节点: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汇交点 回路: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 网孔: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 2. 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表述1: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 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公式: I 入 I出 表述2:在任一时刻,通过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代数和恒 等于零。 公式: I 0
2、请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U I R
(二)引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E1
R1 E1 E2 R2 R3
R2
R3
R1
可以用电阻的串并联进行化简
不能用电阻的串并联进行化简
简单电路
分 析 工 具
复杂电路
分 析 工 具
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
3. 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推广应用 4. 掌握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方程时,电流参考正方向 的理解。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五、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现 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启发式教学特点和“做中学、 做中教”的职业教学特点。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及时对学生 的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充分肯定,使其轻松学习、乐 于学习。 3、通过做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又增强了 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还为 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提供了一般的科学方法。 4、把实验引入理论课中,虽然丰富了理论课的内容, 使理论知识更直观形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教学 进度。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合理安 排好时间。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中职学生一般是未能考上普高的,他们的基础知 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不是太好。虽然他们已经 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等简单电路的基本知 识,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相对较低,而他 们又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在教学 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实验教学法, 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习,在“做” 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动手,积极动脑,活跃课 堂气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积极主动地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 几点:
(六)归纳结论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I3=I1+I2
这个结论就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 第一定律又称为节点电流定律,其内容为:
电路中任意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 之和。 用公式表示为:
I
入
I出
I
出
注: I 入 是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 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等分析复杂电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尔霍夫第一定律,会利用它正确计算某一未知电流。 2、能力目标: (1)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3、情感目标: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探索, 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专心听讲,主动学习。 4、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对本课程 的喜爱。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六:板书设计
由于引入了学生实验,课堂时间比较紧,为节约时 间,板书相对简单,主要是一些提纲结领的要点, 其余用课件给出。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一、基本术语 1、支路: 2、节点: 3、回路: 4、网孔: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表述1: 公式: 表述2: 公式: 2、推广: 三、例题 练习:
R1
I1
R2
I2 R6 I5 I3 I4
R3
E1 R5
I6
R4
则
I2=I1-I3=(20-15)mA=5mA
对于节点b,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I2 = I5 +I6
则
I6=I2-I5=(5-8)mA=-3mA
I3 + I6 =I4
对于节点c,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则
I4=I3+I6=(15-3)mA=12mA
G H R2 A E1 F E R4 R5 D R1 B R3 C
想一 想
右图中有几个节点,几条支路, 几个回路和几个网孔?
支路:6 条,分别是: AGHC、AB、BC、BE、CDE、EFA —
节点:4 个,分别是: A、B、C、E — 回路:7 个,分别是: AGHCBA、ABCDEFA、ABEFA、BCDEB -
A1 I1 I3
A2 I2 R2 E2
R3
I1+I2=I3?
1 2
12V、12V 12V、9V 9V、12V
68mA 72mA
34mA 102mA 21mA 93mA
相等 相等 相等
3
46.5mA 38mA 84.5mA
注意:1、电流只能从正极流入电流表。 2、E1、E2不要调得过高,以免烧坏电流表。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说课
2、讲授法:结合下图,用讲授的方法向学生讲 解复杂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E1 E1 R2 R3 R1 E2
3
R1
1
R2
2 R3
3、实验法:为探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采用教师演 示,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 成探究性实验。 4、启发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此方法在要求学生分析 电流关系、讲解例题和评讲练习等多处用到。
(三)基本概念
要学好基尔霍夫定律,首先必须理解下面几个基本概念:
支路: 一个或几个元件首尾相 接构成的无分支电路 节点: 三个或三个以上支路的 汇交点 回路: 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 路径 网孔: 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 路
c
a
A
e
E1
R1
d b B
R2
R3
f
3E1 R1 E21R2 2R3
(四)巩固练习
AGHCDEFA、 、AGHCDEBA、AGHCBEFA
网孔:3 个,分别是: AGHCBA、ABEFA、BCDEB -
(五)实验探究
按右图连接电路,取电阻R1=100欧, R1 R2=200欧,R3=51欧。
E1 将电流表接入电路,调节E1、E2 的值,分别读出A1、A2、A3的值, 填入下表
实验次数 E1、E2 (V) I1 I2 I3
U U1 U 2 ... n I R1 R2 Rn
U U1 U2 U3 Un 1 1 1 1 1 ... R R1 R2 R 3 Rn
I1 R1 I 2 R2 ... I n Rn U
功率
P P P2 P3 1 ... n I 2 P R P R ... P R U 2 1 1 2 2 n n R1 R2 R 3 Rn
四、教学程序
(一)知识回顾
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各有哪些特点?
串联 电流 并联
I I1 I 2 I 3 ... I n I I1 I 2 I 3 ... I n
U U1 U 2 U3 U n
电压
电阻
电压分配(串) 电流分配(并)
R R1 R 2 R 3 R n
Ic
IC + I b = Ie
Ib Ie
注意:只能对流过同一节点(广义节点)的各支路电流列节点电流 方程。列方程时,首先假定未知电流的参考方向,若计算结果 为正值,说明该支路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反之,说 明该支路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九)强化技能
【例题】右图中,已知I1=20mA。 I3=15mA,I5=8mA。求其余 各支路电流。 解:对于节点a,可列节点电流方程 I1 = I2 +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