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简介
中国古代史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代历史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历史故事(一)
1
烽火戏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问鼎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古代历史故事(二)
夏桀亡国
夏(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

夏王朝的建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

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前21世纪初到前16世纪初,前后大约有经历了5个世纪,有17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

这时期的文化及文明程度高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从已出土的文物中可看到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礼器。

夏朝前后共有17位君主,最后一位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亡国君王。

夏桀本身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很粗的金属钩像拉面条一样拉直。

虽然他文武双全,但是却没有将一身的好本领用以治理朝纲,帮助人民过上好日子,反而只知道享乐,疯狂地剥削和压迫臣民。

大约在前1818年,夏桀继承王位后,觉得宫室过于简陋,就下令在洛阳历时七年、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费了大量财力物力建造了一座倾宫。

这个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夏桀不仅生活奢侈,他还贪恋女色。

在众多的妃嫔中,他最宠爱一个叫妹喜的女人,据说夏桀对该女言听计从。

妹喜不喜欢听音乐,想听布帛撕裂时发出的那种声音,桀便向老百姓征集大量布帛,全堆在倾宫中,令人撕帛用以博得妹喜的笑声。

夏桀对吃食也十分讲究,非山珍海味不吃。

他常吃的蔬菜是从西北出产的,吃的大鱼捕捞自东海,就连烹饪所用的配料都能劳民伤财:生姜是从南方运来的,调味的盐是从北方出产的海盐。

为了供应他一个人的饮食,成百上千的人替他种菜、捕鱼、运输、烹调。

夏桀还特别喜欢喝酒,是一个十足的酒鬼。

他喝酒还有个毛病,就是要喝十分清澈的酒,酒一浑浊,他就将厨师杀掉,因此被杀掉的厨师数不胜数。

喝醉酒以后,他还要拿人当马骑着玩。

谁要是不肯让他骑,就要挨一顿痛打甚至杀头。

可以说,
但凡暴君拥有的特质,夏桀一样都不少。

夏桀喜欢听别人夸耀他,讨厌耿直规劝他的人。

大臣关龙逄看到夏桀如此荒淫无度、胡作非为,便劝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

夏桀根本就听不进去,最后还把关龙逄杀了。

从此,忠臣们都远离夏桀,而奸臣则成群地围着夏桀谄媚。

夏朝的朝纲日益败坏,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

正当夏桀整日沉迷于美色与酒池肉林中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势力在不断强大。

商部落的首领商汤看到夏桀遭到百姓的怨恨,便利用百姓的这种心态,积极地准备消灭夏朝。

夏桀听说有人带兵谋反,便调动从属夏朝的韦国、昆吾国和顾国三个小国的军队来与强大的商汤军队对抗。

商汤先派兵灭亡了韦国和顾国,又将昆吾国打败,随后指挥大军向夏朝的重要城市挺进。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夏桀亲自带兵与商汤交战,士兵们鲜少有听从指挥的,士兵们不是投降,便是四处逃散。

大势已去的夏桀只好逃往昆吾国避祸,最终夏桀和昆吾国都被商汤的军队消灭了。

夏家天下,就此灭亡。

商(前1600~前1046年),又称殷或殷商,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总共经历了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

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

600年间,商朝曾迁都5次,5个都城中有4个在河南境内。

商朝疆域,北到今辽宁,南到今湖北,西到今陕西,东到海滨。

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以及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

殷商的兴起
传说殷的祖先是契(xiè),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sōnɡ)氏的女儿,帝喾(kù)的次妃。

简狄与两个同伴一起去河边洗澡时,看见燕子下了一只蛋,就捡起来吃了,因而怀孕,生下了契。

契长大成人后,辅助禹治理洪水有功,舜帝于是对契说:“现在,百姓之间不和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五伦关系不顺,
你去担任司徒,要认真地传教五伦教育,施行五伦教育时要宽厚。


舜帝将商地分封给契,并赐他姓子氏。

契在唐尧、虞舜、夏禹的时代,为百姓做了许多事,功业卓著,百姓的生活因而得以安定。

契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昭明继位。

昭明去世后,其子相土继位。

相土去世后,其子昌若继位。

昌若去世后,其子曹圉(yǔ)继位。

曹圉去世后,其子冥继位。

冥去世后,其子振继位。

振去世后,其子微继位。

微去世后,其子报丁继位。

报丁去世后,其子报乙继位。

报乙去
世后,其子报丙继位。

报丙去世后,其子主壬继位。

主壬去世后,其
子主癸继位。

主癸去世后,其子天乙继位,这就是成汤。

成汤在夏朝
为方伯,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

从契到成汤,曾经多次迁都。

到成汤时才又定居于亳,这是为了
追随先王帝喾,重回故地。

成汤还因此写了一篇《帝诰》,叙写迁都
的情况。

有一天,汤外出,看见野外四面张着罗网。

张网的人祈祷说:“愿四面八方的禽兽都进入我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哎,这样岂不是把全天下的禽兽都捉光了!”于是,他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祈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


听从命令的,就到我的罗网里来吧!”诸侯听到这件事后,都感慨地说:“汤的仁德真是高远,连禽兽都受了他的恩惠。


当时,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还有诸侯昆吾氏在作乱。

于是,汤举兵,由伊尹跟随,率领诸侯,汤亲自握着大斧指挥,先讨伐昆吾,后来又讨伐夏桀。

汤说:“来,你们众人都过来听我说:并不是我这
个人兴兵作乱,实在是因为夏桀他犯下了很多的罪行。

我也听到你们
总是说夏桀罪孽深重,我畏惧上天,不得不去征伐他呀。

如今,夏桀
犯下这么多的恶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惩罚他的。

此刻在这里,你们可
能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抛开我们的农事不管,却要去征伐
打仗。

’你们或许还会问:‘夏桀有罪,那又能怎样?’夏桀君臣耗尽
民脂民膏,掠光了夏国的资财。

夏国的民众都在怠工,也不团结。


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灭,我宁愿和他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已经败坏到这种地步,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希望你们和我一起来奉行
上天的旨意,我会重重地奖赏你们。

你们不要怀疑,我绝不会言而无信。

如果你们违抗我的誓言,我将惩罚你们,概不宽恕!”汤把这些话告诉传令长官,写下了一篇《汤誓》。

当时汤说“我很勇武”,因此他号称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的旧地大败,奔逃到鸣条,夏军彻底崩溃。

汤乘胜追击,进攻忠于夏桀的三葼(zōnɡ),缴获了他们的宝器珠玉。

因为这是国家的固定财宝,义伯、仲伯二臣为此写了《典宝》。

夏被汤灭掉之后,想换掉夏的神社。

然而,夏的社神供的是远古共公氏之子句龙,在平定水土方面没有谁能超过他,所以没有换成,于是写下了《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理由。

伊尹向诸侯公布了这次大战的战绩,自此诸侯全都听命归服了。

汤登上天子之位,天下得以平定。

汤班师回朝,途经泰卷时,中垒(huǐ)作了朝廷的诰命。

汤废除了夏的制度法令,回到国都亳,作《汤诰》号令诸侯:“三月,殷商王汤亲自到了东郊,向各诸侯宣布:‘各位可不能不为民众谋立功业,要努力办好你们的事情。

否则,我就对你们严加惩办,那时可不要怨恨我。

’又说:‘过去禹、皋陶长期奔劳在外,对民众有功劳,民众才得以安居乐业。

当时他们治理了东面的长江、北面的济河、西面的黄河、南面的淮河,这四条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万民才得以安稳地生活下来。

后稷教导民众播种五谷,民众才知道种植各种庄稼。

这三位古人都对民众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建国立业。

从前蚩尤和他的大臣们残害百姓,上天就不降福于他们,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

先王的教诲,可不能不努力照办啊!’又说:‘你们当中如果有谁干出违背道义的事,那就不允许他再当诸侯,那时你们也不要怨恨我。

’”汤用这些话告诫诸侯。

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说明君臣都应该有品德;咎单作了《明居》,讲民众应该遵守的法则。

商汤亲政之后,修改历法,把夏历的寅月为岁首改为丑月为岁首,还改变了器物崇尚的颜色。

他崇尚白色,规定朝会要在白天举行。

汤回到亳都,自称武王。

传十代到盘庚,中间迁都五次。

从第六代中丁到第十代阳甲,众兄弟之间争夺王位,政治衰乱。

君王大造宫室,贵族奢侈腐化。

阳甲死,弟盘庚立。

盘庚以后,商又称殷,又称
殷商,本名仍称为商。

古代历史故事(三)
三分天下
三国时期(190~280年),魏、蜀、吴三分天下。

东汉末年,国势衰微,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

魏、蜀、吴三国鼎立期间,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但是为了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三国的统治者都比较重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

如魏国曹操的屯田和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蜀汉诸葛亮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的策略;孙吴发展世家大族的统治政策等,客观上对全国的统一都起着有益的作用。

比起东汉末年那种无数军阀割据的纷乱局面来,三国鼎立是中国遭受十几年大破坏以后逐渐恢复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随着军阀混战的愈演愈烈,汉献帝的政治作用似乎越来越大了。

建安元年(196年),袁绍谋臣沮授曾劝说他,如果能“西迎大驾,挟天子而令诸侯”,就会收到没有谁“能御之”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