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表 曾良才+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简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科类: 工学
申报等次:一等
成果名称: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
教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曾良才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10 改革总体方案设计
蒋国璋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280 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侯宇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20 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邹光明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60 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陶平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580 课程教学实践
孔建益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120 改革总体思路与框架
汤勃副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330 教学内容设计
李公法教授 武汉科技大学 490 实践教学改革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探索实践了机械类专业“三阶三型”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了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特点与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三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内涵,实践了分类优化培养、分段细化实施的“三阶三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大规模培养方式下机械类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路。

(2)探索实施了引领发现为导向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面向三型人才培养,探索实施了以“引领发现”为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基于主题的“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考试考核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实现。

(3)构建了机械类专业“三四四”自主实践教学体系。

三层次实践平台、四个实践环节、四自主实践运行机制拓展了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探索实施了基于项目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方法,以项目驱动实践环节的贯通、整合与优化,开拓了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地方高校针对工程人才培养所采用的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工程性缺乏和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项目组依托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结合国家级机械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湖北省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开展了分类培养、研讨教学、自主实践等研究与实践。

—1 —
(1)探索实施了分类优化培养、分段细化实施的“三阶三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了培养模式单一、学生缺乏个性化培养路径的问题。

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以工程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了“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个性化培养方案,应用于机械类专业共48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并辐射推广到12个其它工科类专业共120多个班级。

探索出一条大规模培养方式下机械类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新路,中国教育报以“三型人才、分类培养、科学成长”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2)适应“三型”人才培养,探索实施了以“引领发现”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课堂教学方法、多元化考试考核等改革,解决了现有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不足的问题。

构建了以引领发现为导向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编写出版了《机械原理》等教材6部,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研究成果在“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发表论文20余篇。

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学生创新,本科生每年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40余项,开发机械工程软件10余项,并推广应用到国内多所高校。

(3)构建了“三四四”自主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实施了基于项目的融合式实践教学方法,解决了大规模人才培养方式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需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不足,以及学生自主实践不足的问题。

在“三四四(三层次实践平台、四个实践环节、四自主实践运行机制)”自主实践教学体系中,创建了国家工程教育中心、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工场等实践平台,开发了综合创新实验项目52项,主编实验教材及讲义16部,近3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比赛获国家奖63项,省级奖200余项,开办创业公司10余家。

科技活动成果被中国教育报(让学生成为双创时代的幸运儿)、中国新闻网(武科大导师带学生做科研,本科生享受研究生待遇)、湖北日报(创新的摇篮——机械学院探路试点学院改革纪实)等媒体广泛报道。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研究成果应用于机械类专业共48个班级的教学实践中,并辐射到校内20余个近机类和非机类专业,已使40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

研究成果被成都理工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国内20多所高校借鉴。

(2)在“中国大学教学”、“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7篇。

项目成果在近20次高校教学研究会议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3)研究成果为机械学院“试点学院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人才计划”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人才计划”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基于研究成果主编出版系列教材10部,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5)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得到教育部毕业生就业总结宣传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由《光明日报》做专题报道。

(6)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励80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近三年开办和孵化的创业公司20余家。

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网、湖北日报进行了广泛报道。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