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沪教版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阕写的是:。
这两句点明了题目中“村居”的,还勾画出了清新秀丽的“村居”。
[2]这首词下阕写的是:。
大儿子在;二儿子在;小儿子在。
一个“”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子的天真、活泼、顽皮劲儿写得淋漓尽致。
[3]“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并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_______的青山,____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生动刻画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
溪居即事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
篱外谁家不系船,松阴一架半弓苔,
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
小童疑是有村客,戏掬清泉洒蕉叶,
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
[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
(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_________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_____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
[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
《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童那种__________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农村儿童形象。
[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鉴:____________ 徘徊:_____________
[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这首诗的前两句(_____),表面写景。
诗的后两句(______),富含哲理。
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
[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
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_________,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___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①蛩(qióng):蟋蟀。
[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B.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词中说的“心事”指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
山》。
”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按要求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__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补充完整这首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
[3]诗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你还知道哪些儿童诗?请你默写一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乐园。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题中_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词的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句诗中的“她”指_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3.诗中“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阅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____()
[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除“咏柳”外,那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练习。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①更:古时夜间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当天夜晚11点到第二天凌展1点为三更。
②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③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④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是谈读书,这首诗与课文中的语段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不同?试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快乐阅读。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散学:________ ②纸鸢: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描绘了乡村特有的明媚春光;后两句写________。
全诗洋溢着一种________的气氛。
[3]品读前两句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①。
注:①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一)过分水岭
溪水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
入山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头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似:_______________ 分头:_______________
4.“入山三日”说明了()。
A.山高 B.山深 C.山小
5.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潋滟:___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已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解释字词。
生气: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3]用自己的话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
[4]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描述最正确、全面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祈求上天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B.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期盼上天不拘一格地降下人才的迫切心情
C.作者表达了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更有生气的观点
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朝野臣民噤声的现状的无限悲哀
14. 课外阅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 ____()
[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问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与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除“咏柳”外人们都,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悄趣盎然的柳文化。
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