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教案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高一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调整,让同学在了解有关光合作用探究经典试验基础上,通过思索、商量、沟通、修正,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学会构建模型的基本过程,培育同学的科学讨论理念。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光合作用讨论的科学家及其经典试验。

2.分析:光合作用探究试验的过程及其设计思路。

3.陈述:光合作用经典探究试验的基本结论,并构建光合作用过程模型。

[教学重点]试验的过程及其设计思想
[教学难点]试验设计思想
[教学方法]诱导思索、合作探究、分析叙述
[教学设计]
〖温故知新〗
1.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哪些种类?分别是什么颜色?分
别汲取哪些光?
2.在色素分别试验中,某同学共做了4个滤纸条,其中3个滤纸条得到了清楚的色素带。

试描述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的色素带名称。

试说明另外1个滤纸条没有得到清楚的色素带可能的缘由有哪一些?
〖教学导入〗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人们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熟悉经受了一个漫长的探究历程。

该探究历程不仅充分展现了人类的聪慧才智,而且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深层探究仍在进行。

〖过程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板书)
1.光合作用的概念
让同学通过阅读教材,初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换?),并通过完成【思索1】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特例。

【思索1】没有叶绿体,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吗?
(能,例如蓝藻。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普利斯特利试验(1771年):(多媒体展现其示意图)
试验过程:同学阅读教材,了解普利斯特利试验的过程和现象。

试验分析:①试验自变量是植物的有无。

②由于植物的存在,使得蜡烛燃烧(小鼠存活呼吸)时间延长。

试验结论:(同学商量沟通)植物具有更新空气的力量。

构建模型:用简式形式表示植物更新空气的作用。

污浊空气绿色植物新鲜空气
【思索2】普利斯特利试验存在哪些问题?
试验有时是失败的,没有发觉光照在试验中的作用等。

(2)英格豪斯试验(1779年):
试验过程:重复进行普利斯特利试验500多次。

(培育同学学习英格豪斯坚忍不拔的科研精神!)
试验结论:(同学商量沟通)证明普利斯特利试验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成立。

材料补充:1785年科学家证明植物体更新空气是由于汲取CO2,放出O2。

构建模型:(同学对所得模型进行详细化修正)
光照
CO2绿色植物O2+淀粉
(3)萨克斯试验(1864年):(结合学校所学学问,多媒体展现其示意图)
试验步骤:(多媒体展现,要求同学学会鉴定叶片中淀粉的技术方法)
将绿色植物(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

选择一片叶,用遮光板从两面夹住部分叶片。

将植物在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将该叶片取下,放在酒精中通过沸水浴处理一段时间。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后,用碘蒸气熏蒸或滴加碘液。

(通过完成以下试验分析,加深对试验的理解。


【思索3】试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掌握的?
自变量是有无光照。

用遮光板遮光,满足掌握无光。

【思索4】为什么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
放在黑暗中的目的是通过叶片的呼吸作用把原来的淀粉消耗掉
【思索5】叶片放到酒精中沸水浴的目的是什么?
溶解光合作用色素,使叶片脱色,有利于碘液染色后观查叶片颜色改变。

试验现象:光照部分叶片呈现深蓝色,遮光部分叶片无颜色改变。

试验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合成了淀粉。

构建模型:(同学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详细化修正)
光照
CO2绿色植物O2+淀粉
(4)恩格尔曼试验(1880年):(多媒体展现其示意图)
试验步骤:同学阅读教材,了解恩格尔曼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试验分析:(同学商量沟通)恩格尔曼试验的设计有哪些奇妙之处?(意思到位即可)
①水绵的叶绿体大型带状,便于操作和观查。

②利用好氧菌检测氧气释放分布部位。

③没有空气和光的环境,排解空气中氧气和光干扰。

④用极细光束照耀,以形成对比。

试验结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构建模型:(同学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详细化修正)
光照
CO2叶绿体O2+淀粉
(结合上一节课后习题,进一步体现恩格尔曼试验的设计奇妙之处——选择材料的重要性)
(5)鲁宾-卡门试验(1939年):(多媒体展现其示意图)
试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同学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同位素标记法,并能够举出其他例子,如用3H-亮氨酸讨论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等)。

试验步骤:同学阅读教材,了解鲁宾-卡门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试验分析:鲁宾-卡门试验中是否利用了对比试验方法?若是,则自变量是什么?若不是,那为什么?
是,自变量是CO2和H2O中的O是否为18O。

试验现象:甲组释放出16O2,乙组释放出18O2。

试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来自水。

构建模型:(同学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详细化修正)
光照
H2O+CO2叶绿体O2+淀粉
(6)卡尔文试验(40年月)
试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试验过程:(多媒体展现,同学了解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利用14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每隔肯定时间,检测小球藻内的含14C的化合物,从而探清了CO2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

构建模型:(同学对所得模型作进一步修正,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模型,合理即可)
光照
H2O+CO2———O2+有机物
叶绿体
[巩固总结]
1.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经典试验的过程、结果、结论。

2.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底物、条件、产物
3.光合作用过程的反应式模型的建立。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