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月大事 Monthly Highligh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2014 年 6 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 本刊编辑部/文
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 亚洲安全观引关注
5 月 20—21 日,亚洲相互协作 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 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 47 个 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 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 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 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 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 之路。这一全新的亚洲安全观最终 被写入了会议文件《上海宣言》。5 月 30 日至 6 月 1 日,在新加坡举行 的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 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承 诺,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 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亚洲安全 观遂引发媒体热议和国际社会高度 关注。
自 2011 年以来,“阿拉伯之春” 席 卷 整 个 西 亚 北 非 地 区, 突 尼 斯、 利比亚、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多 国陷入政治动荡。美西方国家的强 力干涉使该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更 是雪上加霜。此次埃叙大选虽顺利 完成,但不代表西亚北非政治转型 已摆脱困局。卸去军装的赛西总统 仍需面对穆兄会及其支持者的挑 战,教俗矛盾、社会分裂、经济恶 化 也 不 会 因 赛 西 当 选 就 迎 刃 而 解。 阿萨德虽然实现了连任,但并没有 与反对派实现和解,叙利亚内战仍 在继续。美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要求 阿萨德下台,这便注定叙利亚的政 治转型将荆棘丛生。总体而言,西 亚北非地区的政治转型会在各种力 量分化组合和激烈博弈的大格局之 下艰难前行。
越菲在南海兴风作浪与美国 “亚太再平衡”战略存在密切关联。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深化了与菲律
80
Copyright©博看网 当代 2014.7
世界 CONTEMPORARY WORLD
.
All
Rights
Reserved.
Monthly Highligh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每月大事
从“ 亚 信 ” 到 香 格 里 拉 对 话, 中 国 积 极 利 用 亚 洲 多 边 安 全 机 制, 阐述和践行亚洲安全观。这一行动 表明,崛起的中国向亚洲地区提供 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机遇,还有更深 层次的安全价值理念。不过,美国 及其盟国仍然认为,和平稳定的亚 太地区秩序有赖于美国强大的军事 存在,而美日联盟则是地区和平与 安全的基石。无疑,这一顽固的冷 战思维构成了践行亚洲安全观的最 大障碍。长期来看,旧时代的冷战 思维与安全理念只会让亚洲的安全 困境持续恶化,根本无助于亚洲安 全问题的解决。新时代,亚洲安全 秩序的建构取决于亚洲国家能否摈 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去接受和实 践亚洲安全观。
然而,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昔 日的敌人德国成了美英法的盟友,昔 日的盟友俄国却因乌克兰危机与美欧 陷入对抗之中。自乌克兰危机以来, 美欧开始对俄实施制裁,利用七国集 团峰会对俄进行孤立施压。在诺曼底 登陆纪念活动召开之前,奥巴马便宣 布不与普京会面,与俄斗气的架势极 为明显。然而,活动当日,普京不仅 与奥巴马进行了短暂的非正式交流, 而且还与奥朗德、卡梅伦和默克尔实 现了正式的双边会谈。这足以表明, 即便存在矛盾,但美欧基于各自利益 考虑,仍很难对俄实施彻底孤立。美 欧与俄关系虽因乌克兰危机渐行渐 远,但三方沟通的渠道并没关闭,美 欧俄关系仍处于演变之中。
宾的防务合作,加强了与越南的友 好合作关系,这些举动在很大程度 上助长了越菲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 挑衅的嚣张气焰。中国从维护南海 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已做出了最 大限度的战略忍耐。越菲若仍一意 孤行,妄图依靠美国挑战中国的底 线,只会陷入战略误判的窠臼,导 致南海局势紧张升级。
五、埃叙大选尘埃落定,西亚 北非政治转型艰难前行
四、越菲肆意挑衅,南海局势 骤然升温
自 5 月初中海油 981 钻井平台 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正常 作业活动以来,越南方面出动包括 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对中国作 业平台和船只进行冲撞和干扰,纵 容国内不法分子打砸抢烧,对中资 企业和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在国际 上,越南与菲律宾联手向中国发难, 妄图利用多边会议将南海问题国际 化。6 月 8 日,越菲海军部队在中 国南海南子岛举办足球、排球与拔 河混合赛,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一目 了然。
七、巴西世界杯开幕,欣喜与忧 虑共存
6 月 13 日,第 20 届国际足联世 界杯在巴西圣保罗盛大开幕,巴西总 统迪尔玛·罗塞芙参加开幕式,拉丁 天后詹妮弗·洛佩兹激情献唱,短暂 的 25 分钟开幕式向世界呈现出巴西的 自然、人文与足球。在揭幕战中,东 道主巴西以 3:1 击败克罗地亚队,赢 得开门红。此刻的“足球王国”魅力 四射,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巴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欧洲议会选举,“疑欧”政 党崛起成看点
5 月 22—25 日, 欧 盟 举 行 自 2009 年债务危机以来的首次欧洲议 会大选。在欧盟 28 国逾 4 亿选民中, 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的比例仅为 43.1%,与 2009 年基本持平,反映出 欧洲民众情绪比较低落,对此次选举 缺乏热情。选举结果显示,欧洲传统 政党人民党和社民党获得欧洲议会 751 个议席中的 405 个席位,维持了 57.7% 的多数。但与此同时,极右政 党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分别拿 下 24 和 20 个席位,在意大利、希腊、 丹麦、荷兰、芬兰、匈牙利等成员国, 极端主义的“疑欧”政党的影响力也 得到大幅提升。
(执笔 :张凯) (责任编辑 :魏银萍)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7 当代 CONTEMPORARY WORLD 世界
81
伊拉克陷入内乱,折射出中东 安全局势令人担忧。11 年前,美国 发动伊战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并 没有解决伊拉克内部什叶派与逊尼 派之间的教派冲突问题。美国撤军 后,马利基政权不仅没有推行教派 和解政策,还排挤逊尼派军政官员, 导致民族教派斗争进一步加剧,从 而致使伊拉克陷入内战边缘。事实 上,从伊拉克到叙利亚,整个中东 地区乱局的背后存在深刻的民族宗 教矛盾,什叶派伊朗与逊尼派沙特 之间的较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中东这盘棋如何收场,既有 赖于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之间的 博弈,更要看美国如何作为。
在世界舞台上,国家往往通过举 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来对外彰显实力 和展示形象。此次世界杯,包括联合 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
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副总统拜登 等在内的 21 位国家首脑和世界政要 出席开幕式,不仅使巴西大放光彩, 而 且 折 射 出 其 日 益 提 高 的 软 实 力。 然而,因举办世界杯而产生的欣喜 与狂欢却无法掩盖持续不断的罢工 抗议。115 亿美元的世界杯开支导 致巴西民众怨声载道,而 2011 年以 来持续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困境 则使罗塞芙的支持率创下 34% 的新 低,这无疑会引发国际社会对巴西 发展前景的担忧。对罗塞芙政府而 言, 举 办 世 界 杯 是 利 好 还 是 利 空, 仍有待观察。
三、“巧克力大王”成总统,乌 克兰局势仍前途未卜
5 月 25 日,乌克兰举行该国独立 以来的第六次总统选举,“巧克力大 王”、发展改革党候选人波罗申科击
败多名竞争对手,以 54.7% 的得票 率当选乌克兰新总统。竞选获胜后, 波 罗 申 科 承 诺 要 带 给 乌 克 兰 和 平, 维护乌克兰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美 欧 表 示 愿 意 与 波 罗 申 科 进 行 合 作, 而俄罗斯则表示尊重乌克兰总统选 举结果。波罗申科当选一举解决了 乌克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疑欧”政党的异军突起成为此 次欧洲议会选举的最大看点,不仅对 法国等成员国的传统政党造成严重冲 击,而且也为欧盟层面政治生态的长 期发展趋势增添了变数。债务危机以 来欧洲的经济疲软、失业率高企是“疑 欧”政党崛起的主要原因。极端政党 影响力的上升表明,反欧盟体制的民 众仍大有人在,社会生态的保守和排 外趋势不容小觑。不过,应当看到,“疑 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千差 万别,在欧洲议会中结成反欧统一战 线并非易事,欧洲政治形势的基本盘 仍操控在传统主流政党手中。展望未 来,“疑欧”政党的势能发挥将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经济形势与欧盟治 理能力的发展方向。
六、诺曼底登陆 70 周年庆,美 欧俄关系沧桑巨变
6 月 4—8 日,诺曼底登陆 70 周 年纪念大会在法国小镇诺曼底举行, 美、英、法、俄、德等国家元首出席 了纪念活动,可谓声势浩大、群英荟 萃。70 年前,诺曼底登陆作战使近 三百万的盟国部队横跨英吉利海峡, 导致盟军伤亡人数超过 22.5 万,数 万法国平民丧生。不过,这场流血牺 牲却是值得的,西欧得到了解放,正 义之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70 年后, 诺曼底登陆所纪念与弘扬的,不仅是 当年盟国的胜利与英勇,更重要的是 法德的和解与欧洲的和平。
6 月 3 日,埃及大选落幕,前 军方领导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 西以 96.91% 的得票率击败竞争对手 左翼政治家萨巴希,赢得总统选举。 在赛西当选埃及总统当天,叙利亚 首 次 举 行 了 总 统 差 额 选 举。4 日, 计票结果显示,巴沙尔·阿萨德以 88.7% 的得票率获得连任,任期为 2014—2021 年。埃叙大选尘埃落定, 其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赛西将军依 靠军方势力将穆兄会解散,伊斯兰 分子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为其 当选总统扫除了最大障碍 ;阿萨德 利 用 其 政 治 权 力, 制 定 选 举 规 则, 提高总统候选人参选门槛,最终只 剩两名实力弱小的候选人,根本无 力与之抗衡。
八、伊拉克硝烟四起,中东安 全堪忧
6 月 22 日,伊西部安巴尔省哈 迪塞、赖瓦和阿纳三座重要城镇沦 陷,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 片地区便被极端反政府武装——“伊 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所 占领,国际社会为之震惊。ISIS 由“基 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叙利亚反政 府武装“救国阵线”于 2013 年 4 月 9 日合并而成。该组织的目标是推 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现政权,在伊 拉克连接地中海的区域建立一个由 逊尼派穆斯林控制的政教合一的宗 教国家,进而控制整个阿拉伯世界。
然而,和平并没有因波罗申科 当选而立即降临乌克兰。波罗申科 抛出的“和平计划”并未得到有效 执行,乌政府军与东部反政府武装 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 ;经济形势持 续恶化导致乌国家濒临破产边缘 ; 乌民众亲欧派与亲俄派之间缺乏互 信,俄乌关系难转圜 ;这些问题导 致乌克兰危机四伏,其局势仍前途 未卜。波罗申科能否摆脱困局,给 乌 带 来 曙 光, 不 仅 取 决 于 其 作 为, 很大程度则有赖于俄罗斯与美欧之 间的博弈和妥协。
2014 年 6 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 本刊编辑部/文
一、从“亚信”到香格里拉对话, 亚洲安全观引关注
5 月 20—21 日,亚洲相互协作 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亚信” 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来自 47 个 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共商维护 亚洲安全之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平在会上强调,亚洲国家应该积极 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 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 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 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 之路。这一全新的亚洲安全观最终 被写入了会议文件《上海宣言》。5 月 30 日至 6 月 1 日,在新加坡举行 的第十三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 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王冠中承 诺,中国倡导树立亚洲安全观,也 忠实地践行亚洲安全观。亚洲安全 观遂引发媒体热议和国际社会高度 关注。
自 2011 年以来,“阿拉伯之春” 席 卷 整 个 西 亚 北 非 地 区, 突 尼 斯、 利比亚、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多 国陷入政治动荡。美西方国家的强 力干涉使该地区的政治安全形势更 是雪上加霜。此次埃叙大选虽顺利 完成,但不代表西亚北非政治转型 已摆脱困局。卸去军装的赛西总统 仍需面对穆兄会及其支持者的挑 战,教俗矛盾、社会分裂、经济恶 化 也 不 会 因 赛 西 当 选 就 迎 刃 而 解。 阿萨德虽然实现了连任,但并没有 与反对派实现和解,叙利亚内战仍 在继续。美西方国家的目的是要求 阿萨德下台,这便注定叙利亚的政 治转型将荆棘丛生。总体而言,西 亚北非地区的政治转型会在各种力 量分化组合和激烈博弈的大格局之 下艰难前行。
越菲在南海兴风作浪与美国 “亚太再平衡”战略存在密切关联。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深化了与菲律
80
Copyright©博看网 当代 2014.7
世界 CONTEMPORARY WORLD
.
All
Rights
Reserved.
Monthly Highlights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每月大事
从“ 亚 信 ” 到 香 格 里 拉 对 话, 中 国 积 极 利 用 亚 洲 多 边 安 全 机 制, 阐述和践行亚洲安全观。这一行动 表明,崛起的中国向亚洲地区提供 的不仅是经济发展机遇,还有更深 层次的安全价值理念。不过,美国 及其盟国仍然认为,和平稳定的亚 太地区秩序有赖于美国强大的军事 存在,而美日联盟则是地区和平与 安全的基石。无疑,这一顽固的冷 战思维构成了践行亚洲安全观的最 大障碍。长期来看,旧时代的冷战 思维与安全理念只会让亚洲的安全 困境持续恶化,根本无助于亚洲安 全问题的解决。新时代,亚洲安全 秩序的建构取决于亚洲国家能否摈 弃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去接受和实 践亚洲安全观。
然而,时过境迁,沧桑巨变。昔 日的敌人德国成了美英法的盟友,昔 日的盟友俄国却因乌克兰危机与美欧 陷入对抗之中。自乌克兰危机以来, 美欧开始对俄实施制裁,利用七国集 团峰会对俄进行孤立施压。在诺曼底 登陆纪念活动召开之前,奥巴马便宣 布不与普京会面,与俄斗气的架势极 为明显。然而,活动当日,普京不仅 与奥巴马进行了短暂的非正式交流, 而且还与奥朗德、卡梅伦和默克尔实 现了正式的双边会谈。这足以表明, 即便存在矛盾,但美欧基于各自利益 考虑,仍很难对俄实施彻底孤立。美 欧与俄关系虽因乌克兰危机渐行渐 远,但三方沟通的渠道并没关闭,美 欧俄关系仍处于演变之中。
宾的防务合作,加强了与越南的友 好合作关系,这些举动在很大程度 上助长了越菲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 挑衅的嚣张气焰。中国从维护南海 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已做出了最 大限度的战略忍耐。越菲若仍一意 孤行,妄图依靠美国挑战中国的底 线,只会陷入战略误判的窠臼,导 致南海局势紧张升级。
五、埃叙大选尘埃落定,西亚 北非政治转型艰难前行
四、越菲肆意挑衅,南海局势 骤然升温
自 5 月初中海油 981 钻井平台 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正常 作业活动以来,越南方面出动包括 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对中国作 业平台和船只进行冲撞和干扰,纵 容国内不法分子打砸抢烧,对中资 企业和人员造成严重损伤。在国际 上,越南与菲律宾联手向中国发难, 妄图利用多边会议将南海问题国际 化。6 月 8 日,越菲海军部队在中 国南海南子岛举办足球、排球与拔 河混合赛,对中国的挑衅行为一目 了然。
七、巴西世界杯开幕,欣喜与忧 虑共存
6 月 13 日,第 20 届国际足联世 界杯在巴西圣保罗盛大开幕,巴西总 统迪尔玛·罗塞芙参加开幕式,拉丁 天后詹妮弗·洛佩兹激情献唱,短暂 的 25 分钟开幕式向世界呈现出巴西的 自然、人文与足球。在揭幕战中,东 道主巴西以 3:1 击败克罗地亚队,赢 得开门红。此刻的“足球王国”魅力 四射,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巴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欧洲议会选举,“疑欧”政 党崛起成看点
5 月 22—25 日, 欧 盟 举 行 自 2009 年债务危机以来的首次欧洲议 会大选。在欧盟 28 国逾 4 亿选民中, 参加欧洲议会选举投票的比例仅为 43.1%,与 2009 年基本持平,反映出 欧洲民众情绪比较低落,对此次选举 缺乏热情。选举结果显示,欧洲传统 政党人民党和社民党获得欧洲议会 751 个议席中的 405 个席位,维持了 57.7% 的多数。但与此同时,极右政 党法国国民阵线和英国独立党分别拿 下 24 和 20 个席位,在意大利、希腊、 丹麦、荷兰、芬兰、匈牙利等成员国, 极端主义的“疑欧”政党的影响力也 得到大幅提升。
(执笔 :张凯) (责任编辑 :魏银萍)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4.7 当代 CONTEMPORARY WORLD 世界
81
伊拉克陷入内乱,折射出中东 安全局势令人担忧。11 年前,美国 发动伊战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但并 没有解决伊拉克内部什叶派与逊尼 派之间的教派冲突问题。美国撤军 后,马利基政权不仅没有推行教派 和解政策,还排挤逊尼派军政官员, 导致民族教派斗争进一步加剧,从 而致使伊拉克陷入内战边缘。事实 上,从伊拉克到叙利亚,整个中东 地区乱局的背后存在深刻的民族宗 教矛盾,什叶派伊朗与逊尼派沙特 之间的较量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 作用。中东这盘棋如何收场,既有 赖于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之间的 博弈,更要看美国如何作为。
在世界舞台上,国家往往通过举 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来对外彰显实力 和展示形象。此次世界杯,包括联合 国秘书长潘基文、德国总理默克尔、
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副总统拜登 等在内的 21 位国家首脑和世界政要 出席开幕式,不仅使巴西大放光彩, 而 且 折 射 出 其 日 益 提 高 的 软 实 力。 然而,因举办世界杯而产生的欣喜 与狂欢却无法掩盖持续不断的罢工 抗议。115 亿美元的世界杯开支导 致巴西民众怨声载道,而 2011 年以 来持续低增长、高通胀的经济困境 则使罗塞芙的支持率创下 34% 的新 低,这无疑会引发国际社会对巴西 发展前景的担忧。对罗塞芙政府而 言, 举 办 世 界 杯 是 利 好 还 是 利 空, 仍有待观察。
三、“巧克力大王”成总统,乌 克兰局势仍前途未卜
5 月 25 日,乌克兰举行该国独立 以来的第六次总统选举,“巧克力大 王”、发展改革党候选人波罗申科击
败多名竞争对手,以 54.7% 的得票 率当选乌克兰新总统。竞选获胜后, 波 罗 申 科 承 诺 要 带 给 乌 克 兰 和 平, 维护乌克兰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美 欧 表 示 愿 意 与 波 罗 申 科 进 行 合 作, 而俄罗斯则表示尊重乌克兰总统选 举结果。波罗申科当选一举解决了 乌克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
“疑欧”政党的异军突起成为此 次欧洲议会选举的最大看点,不仅对 法国等成员国的传统政党造成严重冲 击,而且也为欧盟层面政治生态的长 期发展趋势增添了变数。债务危机以 来欧洲的经济疲软、失业率高企是“疑 欧”政党崛起的主要原因。极端政党 影响力的上升表明,反欧盟体制的民 众仍大有人在,社会生态的保守和排 外趋势不容小觑。不过,应当看到,“疑 欧”政党的意识形态和利益诉求千差 万别,在欧洲议会中结成反欧统一战 线并非易事,欧洲政治形势的基本盘 仍操控在传统主流政党手中。展望未 来,“疑欧”政党的势能发挥将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欧洲经济形势与欧盟治 理能力的发展方向。
六、诺曼底登陆 70 周年庆,美 欧俄关系沧桑巨变
6 月 4—8 日,诺曼底登陆 70 周 年纪念大会在法国小镇诺曼底举行, 美、英、法、俄、德等国家元首出席 了纪念活动,可谓声势浩大、群英荟 萃。70 年前,诺曼底登陆作战使近 三百万的盟国部队横跨英吉利海峡, 导致盟军伤亡人数超过 22.5 万,数 万法国平民丧生。不过,这场流血牺 牲却是值得的,西欧得到了解放,正 义之师最终战胜了法西斯。70 年后, 诺曼底登陆所纪念与弘扬的,不仅是 当年盟国的胜利与英勇,更重要的是 法德的和解与欧洲的和平。
6 月 3 日,埃及大选落幕,前 军方领导人阿卜杜勒-法塔赫·塞 西以 96.91% 的得票率击败竞争对手 左翼政治家萨巴希,赢得总统选举。 在赛西当选埃及总统当天,叙利亚 首 次 举 行 了 总 统 差 额 选 举。4 日, 计票结果显示,巴沙尔·阿萨德以 88.7% 的得票率获得连任,任期为 2014—2021 年。埃叙大选尘埃落定, 其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赛西将军依 靠军方势力将穆兄会解散,伊斯兰 分子被排除在政治进程之外,为其 当选总统扫除了最大障碍 ;阿萨德 利 用 其 政 治 权 力, 制 定 选 举 规 则, 提高总统候选人参选门槛,最终只 剩两名实力弱小的候选人,根本无 力与之抗衡。
八、伊拉克硝烟四起,中东安 全堪忧
6 月 22 日,伊西部安巴尔省哈 迪塞、赖瓦和阿纳三座重要城镇沦 陷,短短几日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 片地区便被极端反政府武装——“伊 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所 占领,国际社会为之震惊。ISIS 由“基 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叙利亚反政 府武装“救国阵线”于 2013 年 4 月 9 日合并而成。该组织的目标是推 翻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现政权,在伊 拉克连接地中海的区域建立一个由 逊尼派穆斯林控制的政教合一的宗 教国家,进而控制整个阿拉伯世界。
然而,和平并没有因波罗申科 当选而立即降临乌克兰。波罗申科 抛出的“和平计划”并未得到有效 执行,乌政府军与东部反政府武装 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 ;经济形势持 续恶化导致乌国家濒临破产边缘 ; 乌民众亲欧派与亲俄派之间缺乏互 信,俄乌关系难转圜 ;这些问题导 致乌克兰危机四伏,其局势仍前途 未卜。波罗申科能否摆脱困局,给 乌 带 来 曙 光, 不 仅 取 决 于 其 作 为, 很大程度则有赖于俄罗斯与美欧之 间的博弈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