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3章 第3节 物质运输的途径(第1课时)教案2 (新版)济南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运输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识别血液循环模式图,辩证的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阐明血液循环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图形观察,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医学思维方式,学会根据病变部位分析药物治疗到达病灶的途径。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备好课;制作PPT课件。
学生准备:(1)上网查阅科学家哈维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者。
(2)准备好水彩笔(红色、蓝色)选好中心发言人。
教学环节及时间
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经据典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哈维说:“太
阳是世界的心脏,心脏是人体的太阳”,血液在
心脏的给力下,日夜不停的在心脏和血管组成
的密闭管道里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我们把这
条生命的“江河”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
途径也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
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1)
倾听老师的引经据典,
联想体内神奇的生命“江河“
明确知道《物质运输的途径》与教学
内容中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统一性。
用血液循环
的发现者哈
维以及他的
语言来引入,
学生的崇拜
感和积极性
一下子就调
动了起来。
温故知新 探索规律 (5分钟)
任务驱动 层层推进 (20分钟)
教师阐述:
心脏,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泵”,血管是周密的“运输线”。
人体各组织器官,都需要血液的供应进行新陈代谢。
在没有详细解读教材之前,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心脏和血管的相关知识吧。
● 出示心脏结构图: ●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①室连动、房连静; ②心脏内血流方向:
静脉→ 心房→ 心室→ 动脉 ③血管内血流方向: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 整体建构人体内血液的总体流向:
血液总是沿着“心室→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心房”循环流动。
过渡: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式的管道中循环流动,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这条运输线路被我们成为血液循环,什么是血液循环呢?血液循环的组成路线究竟是怎样的呢?血液循环对我们人体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一、初识血液循环: 提出问题
(1) 什么是血液循环?
(2) 按照血液循环的途径分哪几种?
教师小结: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就是通过血液循环实现的。
二、解读血液循环:
(一) 初步探究血液循环:
(1)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
哪里?
(2)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循环途径分别
是怎样的?
温故知新 寻找规律: 回忆问题、思考回答:
(1)心脏由哪四个腔组成? 哪个腔的壁最厚?
(2)与心脏四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3) 心脏中哪些部
位有瓣膜?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 (4)你能说出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吗?
(5)根据瓣膜的作用,推测心脏内以及心脏与相邻血管间血流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 阅读课文(P54~55)、理解概念: ● 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 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的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 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 和肺循环两条途径。
观察示意图、探究发现: (一)观察图形、描述途径: ● 体循环起于左心室,止于 右心房;肺循环起于右心室,止于左心房。
● 体循环、肺循环的路线: 血液循环流动之所以能够沿着一定的方向,都是与心脏的结构直接相关的,心脏结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就会迎刃而解;建构人体血液流动的总体路线,为学生学习体循环和肺循
环做好铺垫。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
课文内容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就会很好的体会到人体物质的运输就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
通过观察,在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线路的同时,能发现起点和终点的特点:
都是从心脏的心室出发,终点都是另一侧的心房。
教师小结: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不论是体循环还是肺循环起点都是心脏的心室,终点都是另一侧的心房。
(二)审视讨论血液循环:
导语:两条循环途径看似独立,他们真的没有联系吗,让我们认真审视,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吧。
●明确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长短与心脏
的结构相适应的特点.
●明确两条循环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
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途径。
●明确血液在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的过
程中要经过心脏两次。
师生总结:
(1)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左心室壁最
厚,收缩能力强,与体循环距离远相适应。
(2)两心室同时收缩,所以体循环和肺
循环同时进行。
(3)途径共同规律:心室→动脉→毛细
血管→静脉→心房。
(4)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心脏。
体
循环和肺循环共同组成人体的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教师小结:血液在人体内循环一周大约需要20~30秒,效率非常高,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因失去正常的物质运输而发生新陈代谢障碍。
设疑:血液循环怎样来实现物质的运输呢?(三)深层解析血液循环:
导语:认真观察血液循环示意图,根据颜色提示,细致分析途径中的血液变化、部位和原理。
1、体循环:
(1)体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2)发生变化的部位在何处?
(3)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肺循环:
(1)肺循环过程中,血液发生了哪些变化?(2)发生变化的部位在何处?(二)审视途径、讨论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思考问题的形
式,重新审视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和肺循环相比,那条途径
更长?心脏的结构与之相适应的特点
是什么?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
是一先一后?
(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的共同点
是什么?
(4)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
(三)察“颜”观色、对比理解
●体循环:
(1)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
成了静脉血。
(2)发生的部位在组织细胞处。
(3)是因为血液和组织细胞发生了物
质交换,为细胞运来所需的氧气和养
料,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肺循环:
(1)肺循环过程中,血液由静脉血变
成了动脉血。
(2)发生的部位是肺泡处。
(3)是因为血液和肺泡之间通过气体
扩散作用发生了气体交换。
采用初步认
识、重新审视
并讨论的教
学设计,能诱
导学生在观
察、思考、交
流与合作探
究中突破难
点,在对左心
室壁最厚,与
体循环距离
远相适应的
思考中,培养
学生树立结
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生物
学观点
深层解析血
液循环过程
中血液发生
的变化,教师
出示循环途
径的彩色示
意图,学生通
过察“颜”观
“色”,思考、
讨论与分析。
能够真正理
解血液通过
循环流动为
细胞运来所
需要的氧气
(3)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体循环实质是机体进行物质交
换的过程;肺循环是机体进行肺换气的过
程。
(四)要点把握血液循环:
导语:为了更好的掌握血液循环,我们要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1)“两个途径”
(2)“两处交换”
(3)“两对概念”
你能通过思考总结出来吗?
教师小结:
●“两个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
径及其它们相互协同的关系。
●“两处交换”即血液在流经身体各部
分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以及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也是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两对概念”即动脉与静脉、动脉血
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警示判断血液循环:
导语: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出现了让同学们易误易混的知识,我们要拨云见日,清晰理解呦1、血液循环中,不同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有什么不同?
2、有人说:“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动脉血,在静脉血管中流的血是静脉血。
”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教生总结:体循环:(动→动,静→静)
肺循环:(动→静,静→动)
心脏:(左→动,右→静)(六)擂台训练血液循环:
导语:学习了血液循环的知识,我们就通过做题训练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吧
【针对性训练】(2011.十堰)
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随血液到达指端。
由指端返回心脏时,将先回到心脏的哪个腔?再经怎样路径才可能到达脚趾()
A、右心房肺循环与体循环
B、左心房体循环与肺循环
C、右心房、肺循环
D、右心房、体循环
【课本P57的第2题】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四)讨论发言、归纳总结:
(1)两个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2)两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
换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3)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和静脉。
●易混概念、重点思考:
怎样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
和静脉”。
这两对概念呢?
●清晰判断、交流归纳:
血液名称根据血液含氧量的多少来
判断: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
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
脉血。
血管名称根据输送血液的方向来判
断:带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叫动脉;
带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叫静脉。
(五)各抒己见、发现规律:
●体循环中,动脉里流的是动
脉血,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在肺循
环中,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静脉里
流的是动脉血。
●列举事实、澄清错误:
(六)展开想象、绘制途径:
1、缜密分析:本题要明确体循环是机
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红细胞到达指端
和脚趾主要是运送氧气,要经历两次
体循环;第一次体循环应该先回到右
心房,经过肺循环后,再经过体循环
才能到达脚趾。
所以答案为A
和养料,运走
细胞产生的
二氧化碳等
废物。
引导学生把
握好这三个
要点能引导
学生更好的
理解体循环
和肺循环过
程中因为有
了交换才出
现血液成分
的变化。
理解
思路更清晰。
通过学生的
认真观察,积
极思考能总
结血液循环
过程中的血
管以及血管
血液流动的
规律。
还能明
白不能用血
管的名称来
判断血液。
能通过想象,
并亲手绘制
血液循环路
线,能加深对
血液循环途
径的熟练掌
握,更充分理
解血液循环
中的物质变
化,加深对血
液循环意义
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
能够寓教于
又回到了左心室。
在这段旅途中,它会经过哪些“站点”?请你帮它绘出“旅行”路线图。
要求:用红、蓝(红色代表管腔内流动脉血、蓝色代表管腔内流静脉血)两种颜色的笔绘出一滴血旅行的“站点”,并注明各“站点”血液成分的变化。
(七)总体整合血液循环:
(八)拓展延伸血液循环:
过渡:虽然心脏里充满了血液,但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能直接依靠心腔中的血液供应,那么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依靠什么循环呢?
相关链接: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
——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从主动脉基部的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经静脉流回右心房。
冠脉循
环的意义在于给心脏肌细胞提
供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走代谢废
物。
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
动脉硬化、管腔变窄),就会导
致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甚至引发危急生命的心肌梗死。
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于: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原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又不断远走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2、接龙报站:
每个小组都展开活动,以接龙的方式
报出一滴血旅程中经过的“站点”。
展示绘制正确路线同学的成果: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
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
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
(七)辨别分析、完成表格:
(八)阅读链接、延展知识:
理解:什么是冠脉循环?
描述:冠脉循环的途径怎样?
知道: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什么?
联系: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会引起
一些什么病症?
冠脉循环途径:
小结: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供应氧
气和养料并运走代谢废物的。
判断:冠脉循环属于体循环。
乐,全面的面
向学生,条理
清晰的掌握
体循环和肺
循环的全面
的知识。
比单
纯的记忆,效
果要好。
链接知识,能
拓展学生的
视野,让学生
明白心脏除
了是机体血
液循环的动
力器官外,还
会产生疑问:
心脏不停的
工作,谁为心
脏提供养料
和氧气呢?
了解到了冠
脉循环,对于
生活中的冠
心病,心肌梗
死等病症有
了深刻的理
解。
整体感知再现途径(3分)盘点梳理、自我感知:梳理回忆、自我感知:
助学的自我
感知是本节
内容的核心,
让学生通过
梳理填出,更
有利于对重
点知识的巩
固。
针对训练巩固基础(3分钟)
梯次训练当堂达标(12分钟)针对学到的血液循环的知识内容,进行基本技
能题的训练,以巩固知识。
(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右心房
B、左心室左心房
C、右心室、左心房
D、左心室右心房
(2)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
是()
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B、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C、养料少的血变成了养料多的血
D 、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
血
(3)以下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A、肺静脉
B、肺动脉
C、右心室
D、右心房
(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做跟踪调查,那么
最先应在心脏的哪一个腔中发现这种药物?
()
A、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一)当堂达标:
要求:全体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做完P50~51的当
堂达标。
(1)教师课件出示参考答案。
(2)教师统计数据,达标评价。
(二)综合题型:
(2011.山东聊城会考)下图为人体内某段血
液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循环途径为循环。
快速判断、快速抢答
(1)D
(2)B
(3) A
(4) A
要求老师点拨。
解析:此题考查体循环的途径。
肌肉
注射的青霉素必须经血液循环送到需
要青霉素治疗的部位。
当青霉素进入
肌肉里的毛细血管后,随血液经静脉
流入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
小组之内生生对照答案,互相批改。
纠正出现的错误,并分析错题的原因。
积极思考、分析解题:
解析:血液是由右心室经循环回到左
心房的过程为肺循环,其途径为:右
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
脉→左心房。
其中,在肺部毛细血管
处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气体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运来的
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经过气体交换,
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动脉
血。
答案:(1)肺
课堂训练主
要是选择针
对基础知识
掌握的题目,
针对重点知
识,难度不是
太大,主要是
照顾到全体
学生,让学生
在做题的过
程中加强对
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有利
于学生产生
成就感和自
信心。
达成目标题
目的设计就
要考虑学生
的能力层次,
尽量让选择
的题目有梯
次,既要让大
多数学生学
到知识,掌握
知识;又要让
学习好的同
学的知识视
野得到拓展,
生活中的很
多生活奥秘
都和血液循
环有关系,
“生活在线”
更能激发部
分学生探寻
的欲望和能
力的展示。
(2)[ C ]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流的是血。
(3)[ D ]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它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仅由构成。
(4)假设图中①②代表结构B与结
构D之间生理过程的某些物质,则①应是。
(5)比较结构A、B、D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含量最高的是结构,含量最低的是结构。
(三)生活在线:
小明参加百米短跑,下肢骨骼肌会产生很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运输到肺泡的途径是什么?
(2)肺静脉动脉
(3)肺泡一层上皮细胞
(4)二氧化碳
(5)A D
参考答案:下肢骨骼肌的毛细血管网→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