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 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规划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246Z10
课程名称: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I)、城市规划原理(II)、城市经济学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教材:
1. 崔功豪、王兴平.当代区域规划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教学参考书:
2. 崔功豪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4. 邹军等.城镇体系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顾朝林等.都市圈规划-理论·方法·实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 顾朝林等.城镇体系规划-理论·方法·实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根据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当前区域规划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从提高区域规划科学性、实用性出发,系统阐述了区域概念、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及与区域规划的关系,讲述了区域规划概念、类型、编制方法和程序,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关系,区域发展的主要理论,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等各项规划。
本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具备区域分析、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建立起宏观、整体、综合的区域思想和区域规划观,健全专业知识体系框架,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讨论和资料收集选出现阶段区域规划的热点问题,加以研究分析,培养学生关于区域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区域经济运行的特有规律,在全面理解区域规划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了解并掌握新时期区域规划的新发展与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区域规划项目的编制与实施情况,力求能学以致用,把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的有关理论运用到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实践中。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主要以现场调研,资料收集与分析为主,要求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基础数据并尝试解析。
讨论课程要求围绕课程的中心,选择一个以上的主题进行讨论。
学生观点表达人数比率要达到60%以上。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重点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考核方式采用答辩、论文等形式,主要有平时测试、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