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岗街道鹏达学校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龙岗街道鹏达学校初中部小升初数学期末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选择题
1.李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5),刘玲的座位在李华的东偏南45°方向上,她的座位可能是()。
A.(3.4)B.(5,4)C.(5,6)
2.李强承包一块地,前年收获粮食5.6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求去年收获粮食多少吨。
正确的算式是()。
A.5.6×(1+30%)B.5.6×(1+3%)C.5.6÷(1+30%)
3.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2:5,这个三角形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a,b两条路可走,这两条路的长度相比,结果是()。
A.路线a长B.路线b长C.同样长
5.观察如图,与字母B和字母F相对的面分别是()。
A.C、D B.A、E C. D 、E D.A、E
6.统计学校人数发现,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0%,已知男生共680人。
下列算式中计算全校人数错误的是()。
A.2×680-(680×10%)B.680×(1+1-10%)
C.680×(1-10%)+680 D.680×(1+10%)+680
7.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以它的长为轴旋转一周,能够形成一个()。
A.长方体B.正方体C.圆锥D.圆柱
8.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A.B.
C.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句.
(1)钟面上,分针与时针转动的速度比是60︰1.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将一张正方形纸连续对折2次,展开后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
(4)一根圆木锯成5段要8分钟,照这样计算,如果锯成10段需要16分钟.A.1 B.2 C.3 D.4
二、填空题
10.5.6立方分米=(______)升 1.2时=(______)分
11.()
()=()∶()=140%=35÷()=()。
12.五(2)班女同学做操,如果6人站一行,或者10人站一行,都恰好是整行。
这个班女同学最少(________)人。
13.一个圆的半径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___)厘米。
14.一种由水果糖、奶糖、巧克力按照2∶3∶5混合成的什锦糖,当三种糖都有20千克时,最多能配成(________)千克的什锦糖。
15.一幅地图上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________)。
在这幅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厘米,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
16.妈妈给圆柱形的玻璃杯(底面直径10cm,高20cm)做了一个布套(包住侧面)。
至少用布料(______)cm²,这个杯子最多可以盛水(______)mL。
17.用6,8,16与自然数a组成一个比例,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平均数是(_______)。
(填带分数形式)
18.一辆客车从上午8:30出发,上午10:00到达目的地(期间没有停车),平均车速是70千米/小时,这辆客车行驶了(______)小时,共行驶了(______)千米。
19.先观察下面图形的规律,再填空。
第5个图形一共由(______)个小三角形组成,第n个图形一共由(______)个小三角形组成。
三、解答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3×0.23= 7.4+9.6= 0.78÷1.3= 2.4-2.4÷8=
2 15×
3
10
= 1.2÷1.2%= 0.125×4= 15-
7
15
-
8
15
=
21.计算。
(1)13.92-(1.19+9.92)-2.81 (2)
31
2.42 4.58143
43
÷+⨯÷
-
(3)
541
(60
12152
+-⨯)(4)
1
0.365640336.53650.01
2
⨯+⨯+⨯
(5)
11
24[1()]
812
÷÷+(6)
3
2018
2019
⨯(简便运算)
22.解下列方程(或比例)。
①8.4÷(2x﹣6)=4
②1
9
∶x=1
2
∶9
14
23.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六年级参加跳高的有12人。
(1)参加跳远的人数是跳高的3
4
,参加跳远有多少人?
(2)参加赛跑的人数是跳高的5
3
倍,参加赛跑的有多少人?
24.商场出售一台洗衣机,如果按定价的九折卖出,商场赚80元;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卖出,商场赔70元.这台洗衣机的定价是多少钱?
25.兴趣小组原有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
6
,后来又来了2名男生参加,这时女生人数与
男生人数的比是8:7,兴趣小组原有男生多少人?
26.客车从A地开往B地,货车从B地开往A地,它们行驶的情况如图。
(1)观察上图,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相遇?
(2)货车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客车在距B地多少千米的地方停留了多长时间?停留前后的速度相同吗?
(4)估一估: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按照它的行驶速度,到B地还需多少小时?
(5)假若客车不在途中停留,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求出两车开出多少小时后就能相遇。
27.一个圆柱形酸奶桶,底面内直径是16厘米,高2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把这桶酸奶分别装在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玻璃
杯?
28.
全月收入不满800元免税
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缴超过部分5%的税。
全月收入超过1300元,到2800元的部分缴超过部分10%的税。
全月收入超过2800元,到5000元的部分缴超过部分15%的税。
(1)张红父母10月份的收入分别是1250元和2570元。
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多少
元?
(2)吴老师上月交个人所得税60元,请算出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29.如图,经过纸上2个点可以画1条直线,经过3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3条直
线,经过4个点中的每两个点最多可以画6条直线,经过5个、6个点呢?
画一画,数一数,将下表填写完整。
点数/个23456直线数/条13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本题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得出李华
列数依次递增1,行数依次递减1,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李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5),刘玲的座位在李华的东偏南45°方向上,她的座位可能是(5,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与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是弄清楚刘玲与李华座位之间列、行的关系。
2.A
解析:A
【分析】
去年比前年增产了三成,前年是单位“1”,那么去年就是前年的(1+30%),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分数乘法,则去年的产量用5.6×(1+30%)即可求解。
【详解】
去年就是前年的(1+30%),前年的产量是5.6吨,则去年的产量用5.6×(1+30%)即可求解。
故答案为:A。
【点睛】
分析题意,在题干中找到出现单位“1”的句子,确定单位“1”,“比前年增产三成”,是把前年收成看作单位“1”。
3.A
解析:A
【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度之比,按比例分配分别求出三个角的角度,进而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详解】
180÷(2+2+5)
=180÷9
=20(度)
20×20=40(度)
20×5=100(度)
三角形的三个角度分别是40度、40度、100度。
由此可知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择: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按比例分配问题,注意隐含条件三角形的内角和。
4.C
解析:C
【分析】
观察图形a路线是一个大的半圆,b路线是两个相等的小半圆,其中大半圆的半径是小半圆的直径。
以此假设小半圆的半径为1,那个大半圆的半径为2,然后分别算出路程即可。
【详解】
a路线:
2×3.14×2×1 2
=6.28×1=6.28
b路线:
2×3.14×1×1
2
×2
=6.28×1
=6.28
所以两条路相同,故选答案:C。
【点睛】
本题关键在于对圆或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半圆的周长是整圆的一半。
5.C
解析:C
【分析】
折叠成一个正方体,以C面为底可知,相连的B、D面相对,同时C面相对的是A面,与E面相对的是F面;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与字母B相对的是字母D,与字母F相对的是字母E。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展开,解题时要明确相对的两个面中间一定隔着一个小正方形,且没有公共的顶点,且相距最近。
6.D
解析:D
【分析】
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1-10%),全校人数=女生人数+男
生人数,据此解答。
【详解】
A.(2×680)表示男生人数的2倍,(680×10%)表示女生比男生少的人数,2×680-(680×10%)表示全校人数,正确;
B.(1+1-10%)表示全班人数占男生人数的百分率,680×(1+1-10%)表示全校人数,正确;
C.680×(1-10%)表示女生人数,男生共680人,680×(1-10%)+680表示全校人数,正确;
D.(1+10%)表示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10%,题干中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0%,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
找准标准量表示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率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7.D
解析:D
【分析】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以它的长为轴旋转一周,能够形成一个圆柱,其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8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
由分析可知,一个长方形以它的长为轴旋转一周,能够形成一个圆柱。
故选择: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柱的认识,属于基础类题目。
8.C
解析:C
【分析】
水费的增加随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比6吨内明显上升,所以折线也明显上升,据此判断。
【详解】
某市规定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6吨时,每吨价格为2.5元;当用水量超过6吨时,超过的部分每吨价格为3元。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每月水费与用水量关系的是:。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图像表示变化关系。
9.B
解析:B
【详解】
略
二、填空题
10.6 72
【详解】
1升=1立方分米 1时=60分
11.7
5
;7;5;25;1.4
【分析】
把140%化成分数形式,然后根据分数、小数、比、百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再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分数、小数、比、百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得,
7
5
=7∶5=140%=35÷25=1.4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分数、小数、比、百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2.30
【分析】
根据“如果6人站一行,或者10人站一行,都恰好是整行””可知:五(2)班女同学的人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10的倍数即求6和10的最小公倍数,先把6和10进行分解质因数,根据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即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
6=2×3
10=2×5
所以6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2×3×5=30
答:这个班女同学最少30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数字大的可以用短除解答。
13.C
解析:12 50.24
【分析】
根据“C=2πr”、“s=πr²”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即可。
【详解】
2×3.14×4
=6.28×4
=25.12(厘米);
3.14×4²=50.24(平方厘米)
【点睛】
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40
【分析】
由题意可知:什锦糖中巧克力糖的质量是20千克,且巧克力糖占什锦糖的,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0÷即可求出什锦糖的质量。
【详解】
20÷
=20÷
=40(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
解析:40
【分析】
由题意可知:什锦糖中巧克力糖的质量是20千克,且巧克力糖占什锦糖的
5
2+3+5
,根据分
数除法的意义,用20÷
5
2+3+5
即可求出什锦糖的质量。
【详解】
20÷
5 2+3+5
=20÷1
2
=40(千克)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及比的应用。
15.1∶500000 45
【分析】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
【详解】
10千米=1000000厘米
比例尺:
解析:1∶500000 45
【分析】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即可。
【详解】
10千米=1000000厘米
比例尺:2∶1000000=1∶500000
实际距离:9÷
1
500000
=9×500000=4500000(厘米)
4500000厘米=45千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知识,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6.1570
【分析】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πdh,圆柱的容积(体积)公式:V=πr²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3.14×10×20=628(平方厘米)
3.14×(10÷2)2
解析:1570
【分析】
根据圆柱的侧面积公式:S=πdh,圆柱的容积(体积)公式:V=πr²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
3.14×10×20=628(平方厘米)
3.14×(10÷2)2×20
=3.14×25×20
=78.5×20
=1570(立方厘米)
1570立方厘米=1570毫升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容积(体积)公式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熟记公式。
17.712
【解析】
【详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向乘积等于外项乘积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值,且a是一个自然数。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当6和8是外项时,a=6×8÷16=3,是自然数,符合
当6和
解析:
【解析】
【详解】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内向乘积等于外项乘积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值,且a是一个自然数。
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
当6和8是外项时,a=6×8÷16=3,是自然数,符合
当6和16是外项时,a=6×16÷8=12,是自然数,符合
当16和8是外项时,a=16×8÷6=,不是自然数,排除
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求解即可,(3+12)÷2==
故答案为
18.5 105
【分析】
根据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求出客车行驶时间;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10:00-8:30=1小时30分钟=1.5小时
70×1.5
解析:5 105
【分析】
根据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时间,求出客车行驶时间;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10:00-8:30=1小时30分钟=1.5小时
70×1.5=105(千米)
【点睛】
关键是求出经过时间,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19.【分析】
第1个图形由1()个小三角形组成,第2个图形由4()个小三角形组成,第3个图形由9()个小三角形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
第5个图形一共由25个小三角形组成,第个图形一共由个小
解析:2n
【分析】
第1个图形由1(21)个小三角形组成,第2个图形由4(22)个小三角形组成,第3个图形由9(23)个小三角形组成……,据此解答。
【详解】
第5个图形一共由25个小三角形组成,第n个图形一共由2n个小三角形组成。
【点睛】
仔细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20.69;17;0.6;2.1
;100;0.5;14
【详解】
【分析】能灵活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计算。
解析:69;17;0.6;2.1
1
25
;100;0.5;14
【详解】
【分析】能灵活运用小学阶段所学的计算。
21.(1)0;(2)8;(3)11;(4)365;(5)5;(6)2
【分析】
(1)先把小括号去掉,括号内加法变减法,再把能凑整的结合;(2)(3)(4)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5)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
解析:(1)0;(2)8;(3)11;(4)365;(5)5;(6)2672 673
【分析】
(1)先把小括号去掉,括号内加法变减法,再把能凑整的结合;(2)(3)(4)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5)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6)把2018写成2019-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
【详解】
(1)13.92-(1.19+9.92)-2.81
=13.92-1.19-9.92-2.81
=13.92-9.92-(1.19+2.81)
=4-4
=0;
(2)
31
2.42 4.58143
43
÷+⨯÷
-
=2.42×4
3
+4.58×
4
3
-
4
3
=4
3
×(2.42+4.58-1)
=4
3
×6
=8;
(3)
541 (60 12152
+-⨯)
=
541
606060 12152
⨯+⨯-⨯
=25+16-30=11;
(4)
1
0.365640336.53650.01
2
⨯+⨯+⨯
=36.5×6.4+3.5×36.5+36.5×0.1=36.5×(6.4+3.5+0.1)
=36.5×10
=365;
(5)
11 24[1()]
812
÷÷+
=24÷[1÷5 24
]
=24×5 24
=5;
(6)
3 2018
2019
⨯
=(2019-1)×
3 2019
=2019×
3
2019
-
3
2019
=3-
3 2019
=2672 673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需要认真观察算式特点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注意看清数字和符号。
22.①x=4.05
②x=
【分析】
(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先将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x﹣6),然后再同时加上24,最后同时除以8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变为x=×,然后先计算等
解析:①x=4.05
②x=1 7
【分析】
(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先将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x﹣6),然后再同时加上24,最后同时除以8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原式变为1
2x=
9
14
×
1
9
,然后先计算等号右边的乘法,再将
等号的左右两边同时乘以2即可。
【详解】
①8.4÷(2x﹣6)=4
解:8.4÷(2x﹣6)×(2x﹣6)=4×(2x﹣6)8x﹣24=8.4
8x﹣24+24=8.4+24
8x÷8=32.4÷8
x=4.05
②1
9
∶x=1
2
∶9
14
解:1
2x=
9
14
×
1
9
1 2x=
1
14
1 2x×2=
1
14
×2
x=1 7
【点睛】
本题考查解方程和解比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3.(1)9人(2)20人
【详解】
(1)12×=9(人)
答:参加跳远的有9人。
(2)12×=20(人)
答:参加赛跑的有20人。
解析:(1)9人(2)20人【详解】
(1)12×3
4
=9(人)
答:参加跳远的有9人。
(2)12×5
3
=20(人)
答:参加赛跑的有20人。
24.1000元
【分析】
九折就是原价的90%,七五折就是原价的75%.把原价看为单位1,那么它的(90%-75%)对应的数量就是(70+80)元,由此用除法求出原来定价。
【详解】
定价为:(70+8
解析:1000元
【分析】
九折就是原价的90%,七五折就是原价的75%.把原价看为单位1,那么它的(90%-75%)对应的数量就是(70+80)元,由此用除法求出原来定价。
【详解】
定价为:(70+80)÷(90%-75%)=150÷15%=1000(元)
答:这台洗衣机的定价是1000元。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一个需要得到两个折扣之间的差值,另一个是赔和赚两者钱数之间的差值,然后利用除法的意义进行求解。
25.40人
【分析】
后来又来了2名男生参加,这时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8:7,即男生是女生的,所以这2名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则女生原有2÷(﹣)人,则用女生人数乘原来男生占女生人数的分率,即得男生多
解析:40人
【分析】
后来又来了2名男生参加,这时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8:7,即男生是女生的7
8
,所
以这2名男生占女生人数的7
8
﹣
5
6
,则女生原有2÷(
7
8
﹣
5
6
)人,则用女生人数乘原来男
生占女生人数的分率,即得男生多少人.【详解】
2÷(7
8
﹣
5
6
)×
5
6
=2
1
24
×
5
6
=40(人)
答:原有男生40人.
26.(1)4.4小时
(2)75千米
(3)在距地400千米处停留了1小时,停留前后速度相同。
(4)客车距地还有约220千米,还需约4.4小时。
(5)4小时
【分析】
(1)观察统计图,找到两数据重
解析:(1)4.4小时
(2)75千米
(3)在距B地400千米处停留了1小时,停留前后速度相同。
(4)客车距B地还有约220千米,还需约4.4小时。
(5)4小时
【分析】
(1)观察统计图,找到两数据重合点,对应横轴数据就是相遇时间;
(2)观察统计图,2小时的时候货车到达350千米处,用路程÷时间即可;
(3)数据不变的一段表示停留,分别计算前后速度,比较即可;
(4)观察统计图,当货车到达A地时,客车大约行驶了280千米,用总路程-已行驶距离即可,用剩余路程÷客车速度;
(5)根据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列式解答即可(方法不唯一)。
【详解】
(1)两车开出4.4小时后相遇;
(2)(500-350)÷2
=150÷2
=75(千米)
答:货车每小时约行75千米。
(3)500-100=400(千米)
3-2=1(小时)
100÷2=50(千米/时)
(400-100)÷(9-3)
=300÷6
=50(千米/时)
50=50
答:在距B地400千米处停留了1小时,停留前后速度相同。
(4)500-280=220(千米)
220÷50=4.4(小时)
答:客车距B地还有约220千米,还需约4.4小时。
(5)500÷(75+50)
=4(小时)
答:两车开出4小时后就能相遇。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增减变化趋势,本题关键是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27.024升;4个
【分析】
一个圆柱形酸奶桶,底面内直径是16厘米,高25厘米,求它的容积是多少升;用它的底面积乘高,列式为3.14×(16÷2)²×25=5024(毫升)=5.024(升);把这桶酸
解析:024升;4个
【分析】
一个圆柱形酸奶桶,底面内直径是16厘米,高25厘米,求它的容积是多少升;用它的底面积乘高,列式为3.14×(16÷2)²×25=5024(毫升)=5.024(升);把这桶酸奶分别装在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玻璃杯,要先求玻璃杯的容积,列式为3.14×(10÷2)²×20=1570立方厘米,再求需要多少个玻璃杯,用除法计算,5024×1570=3.2个,用进一法取近似值,需要4个玻璃杯。
【详解】
3.14×(16÷2)²×25=5024(毫升)=5.024(升)
5024÷[3.14×(10÷2)²×20]=3.2(个)≈4(个)
答:它的容积是5.024升;需要4个这样的玻璃杯。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圆柱体积公式求除酸奶桶的容积以及玻璃杯的容积。
28.(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
解析:(1)22.5元;152元
(2)1650元
【分析】
(1)1250元属于全月收入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计算出超出800元的部分,再乘5%;分别求出超过800元,到1300元的部分和超过1300元,到2570元的部分,的缴税金额,再求和即可。
(2)收入在1300元时缴税金额为25元,由(1)可知吴老师上月收入在1300到2570之间,即吴老师的缴税金额分为5%税率部分和10%税率部分,进而求出超过1300元部分,在加上1300,就是吴老师上月的收入。
(1)(1250-800)×5%
=450×5%
=22.5(元)
(1300-800)×5%+(2570-1300)×10%
=500×5%+1270×10%
=25+127
=152(元)
答:他们两人10月份各需缴税22.5元、152元。
(2)60-(1300-800)×5%
=60-500×5%
=35(元)
35÷10%=350(元)
1300+350=1650(元)
答:吴老师上月的总收入是1650元。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税率问题,解题时要注意税率随着缴税金额的变化而变化。
29.见详解
【分析】
2个点可以画直线:1条,3个点画直线:3×(3-1)÷2=3条,4个点画直
线:4×(4-1)÷2=6条,5个点画直线:5×(5-1)÷2=10条,6个点画直
线:6×(6-1)÷2=
解析:见详解
【分析】
2个点可以画直线:1条,3个点画直线:3×(3-1)÷2=3条,4个点画直线:4×(4-
1)÷2=6条,5个点画直线:5×(5-1)÷2=10条,6个点画直线:6×(6-1)÷2=15
条。
【详解】
点数/个23456直线数/条13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