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滑坡、泥石流》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
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第二章第一节流水地貌,教材中对滑坡、泥石流的特点和成因做了简单介绍,着重通过“浙江丽水滑坡”和“甘肃舟曲泥石流”两个案例,展开对滑坡、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的探讨,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简单分析,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新闻、短视频、网络等途径对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有所了解,但对他们的形成条件及防护措施认识的不够全面;高一的同学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解释能力还有所欠缺,教材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解地理环境的总体性,教会学生防灾减灾的措施,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防灾减灾措施。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探究案例方法理解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学生防灾减灾的具体策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
2、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
学会针对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基本防灾减灾措施。

六、教学准备:
教材,ppt,视频课件,有关本节课的学习资料与素材。

七、教学过程:
浙江丽水滑坡灾害
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
参考答案:滑坡会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
①地质不稳定,岩石易破碎,有软弱结构面。

②地形陡峻。

③降水多且强度大等。

3、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参考答案:①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如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等;
在野外活动时,人们应怎样应对泥石流威胁?
活动: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在我国一些山区,因频繁的地质构造活动、陡峻的地形地貌、短时强降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泥石流灾害威胁突出。

2010年8月7日,受强暴雨的影响,甘肃舟曲县城北面三眼峪和罗家峪暴发特大泥石流,造成了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灾害发生后,政府及时组织抢险救灾,对灾区泥石流沟进行了综合治理。

(1)简述泥石流可能造成的危害,扼要说明我国泥石流分布范围广的原因。

参考答案: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能够毁坏房屋,造成人员伤亡;会危害公路、铁路和河道安全,造成交通中断;还能危害农作物,淤埋农田,造成农业减产减收;等等。

总体看,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多发生在我国的中部和南方地区,极重度分布区集中在我国西南以及辽东半岛地区。

我国泥石流
十米至百余米。

读图2-18,完成相关任务。

(1)描述我国黄土高原地貌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特点:土层深厚,并具有疏松性、直立性的特点;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人类活动强度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易形成“沟壑纵横、地表破碎”的特征,黄土塬、墚、峁为其基本的地貌形态。

(1)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貌特征,可能造成哪些自然灾害?
参考答案:在这样的地貌特征下,易产生滑坡、崩塌、泥石流)
(3)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

讨论这些环境整治与生态
重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等地质灾害。

参考答案:黄土高原采用生物措施(种草植树)和工程措施(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办法,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减轻其水土流失的程度,减少其输入黄河的泥沙量,从而使黄河“变清”。

3、在河漫滩发育演变过程中,新的裸露、湿润土地的形成,为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河漫滩上不同树龄树木的分布隐含着河道演变的许多信息。

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2-19,完成相关任务。

(1)图中有两个废弃的曲流,试在图中标记出来,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依据图中树龄等值线范围
了解和掌握滑坡和泥石流的防范措施。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

(3)简述泥石流的危害。

参考答案:
(1)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导致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雨季暴雨集中,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3)冲毁和淹没农田、村镇,造成人员伤亡;摧毁交通线等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