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语文七上期末模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3)
一、选择题
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
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礼是由传统和习俗形成的行为规范。
B.传统文化培养了中国民众高尚文雅的气质和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C.重礼仪的民族,都是古代经济较为发达,衣食生活比较充足。
D.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喻户晓的礼节,也是人们交往的准则。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皂荚.(jiā) 桑椹.(shèn) 油蛉.(líng)
B.斑蝥.(máo) 珊.瑚(shān) 争执.(zhì) 收敛.(liǎn)
C.秕.谷(bǐ) 蝉蜕.(tuì) 锡箔.(bó) 黑痣.(zhì)
D.贪婪.(lán) 尴尬.(gà) 感慨.(gǎi) 踉.跄(liáng)
4.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
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清风徐来,夕日欲颓,远山如黛,大河摇醉。
鹳雀楼,渐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美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登上一层楼,想要寻觅那“白日依山尽”的苍茫惆怅;再上一层,();更登一层,似乎听见有人在鹳雀楼踟蹰,一叹一唱,吟诵那首经典的绝句,倏尔一只鹳雀,扑腾一声,像闪电般俯冲河面,衔起一条、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惊起浪花朵朵,飞起,远去……A.根据语境,语段括号处应填:想要依恋那“黄河入海流”的壮阔雄浑。
B.“鹳雀楼,渐渐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缥缈于唐诗的云蒸霞蔚之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鹳雀楼的形象栩栩如生。
C.“美丽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是陈述句,将其改为反问句,应为:“这景色会令人心驰神往么?”D.“衔起一条、二条硕大的黄河鲤鱼”这句话是病句,根据前后语境,应把“二条”去掉。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10分)
(1)子曰:“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 (《论语》)
(2)足蒸暑土气,。
(《观刈麦》)
(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6)经纶世务者,。
(吴均《与朱元思书》)
(7),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8),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三、诗歌鉴赏
7.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_________,是组诗_________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_________。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_________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5)填写。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7)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性学习。
语文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生活处处有语文。
浸润在校园里的是语文的馨香,充盈在广告里的是语文的智慧。
学语文,就要读灿烂多姿的中国文,品隽永含蓄的中国话,用规范典雅的中国词。
请你和我们一同“漫游语文世界”。
(1)拟写标语。
为营造书香校园氛围,请你以读书为话题拟写一条标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广告陷阱。
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俗语,取其谐音换新意,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3)赏评广告。
例:共担风雨,分享阳光(天气预报广告)
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流畅,语意含蓄生动、“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
“共担”与“分享”两个动词,又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
请你赏评(任选一则):
①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能广告)
②滴答水声,唤你轻轻一拧(节水广告)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共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4分)
(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4)往来无白丁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0.文言文阅读(29分)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文学常识填空(7分)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居士,他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名,“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
郭沫若称赞蒲松龄作品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8分)
(1)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3)盖以诱敌.();恐前后其受敌.()
(4)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
3)翻译句子(6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4)原文填写(4分)
(1)体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2)体现狼狡猾的句子是:
5)说一说这则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4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
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
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
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
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
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
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
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
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
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
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
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
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
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
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
..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
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躯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
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
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
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
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涧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1)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4)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12.现代文阅读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
”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
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
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
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
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
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
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
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
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
校门口那家的。
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
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
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
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
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
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
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
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
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
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
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
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
我从背后抱着父
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
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
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
”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
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
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
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这三次流泪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
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4)请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七、作文
13.(一)话题作文
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
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
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10分)(1)不耻下问(2)背灼炎天光;白居易(3)瀚海阑干百丈冰(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6)窥谷忘反(7)衣带渐宽终不悔(8)静以修身(每空1分,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
三、诗歌鉴赏
7.1)《乐府诗集》《步出夏门行》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以抒情为主
4)“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
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5)(1)观(2)实景虚景(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C
7)D
四、综合性学习
8.(1)读经典书,做文明人;书香浸润校园,智慧点亮人生。
(2)欲刻释闻(3)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五、文言文阅读
9.1)(4分)(1)出名、著名(2)这(3)品德高尚(4)没有学问的人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2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3分)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各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1分)
(共3分)
10.1)柳泉居士聊斋志异书屋(书斋)记述奇异的故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一空一分 7分)
2)(1)神情打算(2)停止只(3)敌人、敌方攻击(4)像狗一样钻洞
3)(略)
4)驰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不论坏人怎样凶残狡猾都免不了灭亡的下场。
六、现代文阅读
11.1)冬雨、落叶,原野。
2)示例: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北国冬天的壮景、江南冬天的娇怯,衬托出德宏冬天热情的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点缀”本意是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文中是指原野上有白霜装点,再配上其他景物,使德宏冬日的原野更加美丽。
4)因为作者离开德宏后,在异乡感受了冬天的寒冷和寂寥,与家乡的冬天有了对比,才感到了家乡冬色的秀美。
12.1)“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
2)①第一次潸然泪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悯和爱;②第二次泪如泉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③第三次失声痛哭,表达了“我”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
3)不可以。
①因为原文使用插叙,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插入在“我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路途中”来写,两者恰好形成对比;②这样安排,使父亲形象更感人,“我”的形象更渺小,对“我”的思想触动更大,从而顺理成章地改变了我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的做法。
4)①“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②友情的感恩可能有始有终,但亲情的感恩是有始无终的。
七、作文
13.每当我从这里走过
每当我从家门口经过,那四层楼高的大桑树,往往会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爷爷,我要吃桑葚。
”“好咧!”我坐在桑树下,看着爷爷弯下腰,一颗颗地捡着地上干净的桑葚,洗了喂给我吃。
爷爷慈爱地望着我,拿出了他那随身携带的折扇,为我扇起风来。
我看着爷爷满头大汗的情景,说:“爷爷,你也吃一颗喽!”“你还是自己吃,爷爷不吃!”我硬往爷爷嘴里塞了一个。
“真好吃!酸酸甜甜的。
“”爷爷,我们搬凳子坐到树荫底下去吧!“爷爷把座位搬到了树荫下。
就这样,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坐在桑树的庇护下,听爷爷讲他年轻的故事,尽享夏日的美好!
爷爷的爱如同桑葚,酸酸甜甜,给予我夏日的清凉。
五六岁时,顽皮的我爱上了爬树。
炎炎夏日,在桑树的树荫下爬树,摇一下树干,掉下些许桑葚。
有一次,妈妈带我下楼洗车,她洗车,我爬树。
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在凳子的帮助下凳上那”第一阶”,爬到树干分岔的地方,可这次没有凳子,我只能自己抓住树干上粗糙的地方向上爬,爬了半米后,不知是没抓住还是没踩稳,手上一松,脚下一滑,我便摔了下来,膝盖在树干上磨了几十厘米,上面顿时一片血肉模糊,疼得不得了。
妈妈见我摔了下来,急忙冲了过来,帮我清理伤口,一时,剧烈的疼痛让我眼圈发红。
妈妈小心翼翼支把我扶起来,刚一起身,一阵剧痛又从膝盖处传来,我已疼得满头大汗,妈妈把我抱到树荫下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跑上楼去拿药和冰块,一边帮我敷伤口一边帮我擦汗,自己已是汗流浃背却没有发现。
一小时过后,待我好些之后,便又把我抱上了楼,我看着妈妈累得精疲力尽的背影,我原本痛得炽热的心仿佛被清凉包围。
每每经过门前的大桑树,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这回忆如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令我回味,令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