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产业兴旺创新融合助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促产业兴旺创新融合助乡村振兴作者:暂无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8年第26期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 244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91.26 万亩,2017 年全区常住人口 66.06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 25.24 万人,森林覆盖率达 56%,区域内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突出、规模效应明显。
近年来,秦州区以
产业兴旺为根本,以生态宜居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营造创业环境、搭建创新平台、组织创业培训、争取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扶持引导下乡返乡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回到农村创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明显的创业创新主体,形成了富集多元,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创业创新格局,为全面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大培育引导力度,壮大创业创新新主体。
为适应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需要,秦
州区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创业创新人员,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培育出了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
仅 2017 年,全区培育了创业创新新型经营主体 67 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2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35 家、家庭
农场 10 家。
全区创业创新新主体累计达到 1059 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 860 家(其中国
家级 6 家、省级
13 家);家庭农场 113 家(其中市级示范农场 11 家);农业龙头企业
86 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9 家),培育出了天水仲林果品有限公司、天水茂丰中药材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创业主体,带动农户 6.48 万户实现创业致富,初步构建了“新型经营主体 + 基地 + 农户”的创
业创新新格局。
二、健全产业经营体系,拓展创业创新新渠道。
针对创业创新工作中出现的创业面窄、
链条短、产品低端的实际,秦州区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中央及省上相关项目,支持全区创业
创新全产业链发展、全价值链增效。
一是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延长创业链。
积极
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建设试点工作,严格组织落实农产品初加工补助政策,主动帮助创业
创新主体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用电、用水、融资担保等难题。
2017 年已有 11 家创业主体通过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实现了产业升级,建成果品保鲜贮藏库 46 座。
截至目前,全区已
有
47 家创业创新主体建成果品贮藏保鲜库 219 座,年果品贮藏量达 8 万多吨,带动果农
增收 2.2 亿元,延长了果蔬产品上市周期,有效缓解了果农“丰产不增收”的问题。
二是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价值链。
积极扶持发展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营销等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及以果品蔬菜为主的初、中加工和以肉产品、蜂产品和中药材切片、生产为主的精深加工业,培育发展了西联蜂业、昌盛食品、盈麦香食品等一批贯通一产、涵盖二三产业、全产业链增效的新型创业主体。
截至 2017 年底,
全区已培育创业创新主体 16 家,加工农产品涉及小麦、玉米、蜂蜜等 10 多个品种,
带动种养农户 2.2 万户。
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提升创业链。
紧扣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在秦州区实施的有利契机,鼓励引导实施项目的天水果果乐果业集团公司、天
水林凯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水众华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6 家创业主体借机破茧、羽化
提升,按照项目要求,打造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功能更加齐全,新型业态更加丰富的创业创
新格局,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三、加快推进“三变”改革,增强创业创新新动能。
紧扣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政策
利好,把“三变”改革作为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增添发展动能的重要举措,借“三变”改革助推全区创业创新实现蜕变升华。
天水盈麦香食品有限公司把农村“三变”改革和农村一二
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企业让利配股、员工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吸收 37 名员工成为企业新股东,实现了企业员工的“老板梦”,公司也实现了由
责任制到股份制的成功转型,把“小面包”做成了“大蛋糕”。
秦岭镇石家河村在“三变”
改革中,以土地入股为突破口,探索出了
“村集体 + 合作社 + 农户”的改革模式,大力发展连翘种植和乡村生态旅游,在村内
培育专业种植合作社 1 家,引进旅游公司 1 家,种植连翘 1500 亩、创办农家乐 23 家,
有效带动就业 400 余人,实现人均增收 3000 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四、大力培育新产业形态,开拓创业创新新出路。
秦州区在推动创业创新工作中,在立
足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创业创新新方向。
一是发展电子商务闯新路。
玉泉镇烟铺村借助“秦州大樱桃”产业优势,主动与地方门户网站天水在线合作,搭建了覆盖全村的电商
网络销售平台,在大樱桃销售旺季,全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人人从事微商销售,形成全村人人是微商、户户是老板、家家有二维码的电商创业新格局。
2017 年全区实现大
樱桃线上销售 1250 吨,销售额达 7500 万元,辐射带动中梁、玉泉、太京等果品主产区电
商微商快速发展,让秦州的花牛苹果、大樱桃通过网络走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截至 2017 年底,全区建成镇级电子商务网点 16 个,实现镇村层面全覆盖,建成村级网店 320 个,占行政村数的 76%,带动电商从业创业 1600 人左右,有效促进了产品基地、资源加工、产品
包装和快递、物流、仓储、配送两大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闯新路。
把推动创业创新与实施田园综合体、特色村镇建设有机结合,在加快农旅、文旅融合中促进了创业创新的破茧突围、羽化提升。
秦岭镇石家河村通过引进甘肃天森药业有限公司、秦韵文化
旅游有限公司,依托连翘、金银花产业种植,形成了赏花旅游、金银花采摘、射箭体验、休闲垂钓、住宿餐饮等新型业态,带动 20 余户农户通过创办农家乐,在家门口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平南镇孙集村依托甘肃浪马滩农业生态开发公司,培育引进创业创新经营主体 5 家,建成了田园休闲露营、梦幻城堡、冰雪欢乐运动、乡村特色民宿、山地休闲娱乐等多种新型
业态,带动当地群众创办农家乐 15 家,2017 年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为创业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坚持从区情农情出发,制定下
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天秦区委发〔2017〕1 号)及《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秦政办〔2017〕220 号)等政策性文件,在政策层面为农民创业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
保障。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每年列支 1000 万元,着重对创业者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
产品出口、电子商务、农产品品牌认证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积极引导和鼓励经营主体区域化、片带化、规模化流转土地,推动林果、畜牧、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主导产业扩面增量、
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 23.98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
26.39%。
三是积极协调农行、建行、邮政银行、甘肃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农村创业创新
贷款优惠措施,积极争取省上 1000 亿元产业扶持等专项贷款,为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提供融资贷款政策支持。
近三年来,全区为各类新型创业主体累计担保贷款 6 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