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窦连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体会窦连运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2008年12月~2011年7月我科对47例肱骨近端骨折采用LCP系统治疗,观察
其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39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6个月,以Neer评分标
准评估其功能,总优良率达 84.6%。
结论LCP系统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满意,是一种良好的、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锁定接骨板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随着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显著增加。
尤以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多见,因为大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临床上以粉碎性骨折多见。
传统的保守治疗,因肩部不规则的解剖特点影响,此
处难以有一种更为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来固定。
所以保守治疗都存在固定难、复位难,骨折愈合时间长和不能早期进行功能煅练导致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的特点。
因此寻求一个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是众多学者的共同愿望。
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7月共收住47例此类患者,采用近端锁定接骨
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病例47例,男36例;女11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
龄73.2岁。
受伤原因28例车祸伤,19例跌伤,无病理性骨折,伤后2h~5d入院,平均伤后6h入院。
按Neer进行骨折分类,Ⅱ部分骨折23例,III部分骨折
18例,Ⅳ部分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适应征以Neer分类Ⅱ~III部分骨折为主,对于部分Ⅳ部分骨折的
病人,在充分告知此类骨折行内固定术后肱骨头坏死率比较高的风险后,患者自
愿选择内固定治疗的也作为入选对象。
1.2.2 手术方法手术取仰卧位,患肩稍垫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胸大肌
和三角肌间隙入路,注意保护头静脉。
暴露骨断端,清除骨折端血肿和嵌插的软
组织,找到肱二头肌长头腱和结节间沟,以此确定肱骨大小结节的位置,以大小
结节作为参考标志进行手法牵引复位。
选择合适的LCP置于肱骨外侧, 直视复位
满意后,用三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两端,二枚在近端,一枚在远端以形成一个
稳定三角形。
于锁定钢板上放置导向装置,钻孔,拧入锁定螺钉,注意螺钉勿穿
出关节面,拔除临时固定用的克氏针,活动肩关节无碍,冲洗创面,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术后三角巾悬吊患肢,24~48h拔除引流管。
术后疼痛缓解后开始进行患肩
功能锻炼。
2结果
本组病例39例获得随访,另8例因属外地不能获访。
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20个月。
复查X线检查,骨折全部愈合,无明显的畸形愈合,无肱骨头坏死;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
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定标准,总分100分:疼痛35分,功能占30分,活动范围25分,解剖位置占10分;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一般,70分以下为差。
全组优:14例;良:19例;可:4例;差:2例。
总优良率达84.6%,疗效满意。
3讨论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骨强度减弱,即使轻度暴力也会
造成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3[1]。
肱骨
近端骨折的治疗,对于I部分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
对于复杂的骨折,保守治疗难做到牢靠的固定,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锁定钢板在增加稳定性、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上具有较好的效果,优
良率达 92.1%[2]。
3.1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好处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活动范围比
较大,在上肢功能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肱骨近端骨折直接影响着肩关节的功能。
因此怎样重建关节功能,这对治疗要求比较高,有效牢固的固定方法,及早
的功能锻炼,这对骨折的愈合和肩关节功能的恢复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老年肱
骨近端骨折,因其生理、病理方面的特点,骨折往往比较严重,这给治疗上带来
了很多困难。
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总体上可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按Neer分类I~IV型骨折,有手术条件的,张柯等人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
在他们对127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手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对比,结
果手术组的肩关节功能评价明显优于非手术组。
加上保守治疗,需要严格的,较
长时间的制动,老年病人组织较松弛,长时间固定后,导致肩关节周围肌力减弱,容易造成肩关节脱位和骨不连。
3.2 LCP系统与传统内固定材料比较在传统的内固定手术中常用的方法有:
克氏针固定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克氏针固定常因为固定不牢固,而产生
很多手术并发症。
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适用于肱骨近端骨折固定
的钢板较多,具有代表的是:三叶形钢板,此类钢板属于非解剖钢板,术中需广
泛的软组织剥离,而且固定钉抗拔出力差,因此此类内固定材料具有它的局限性。
而本组患者所用的锁定接骨板(LCP),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LCP具有以直接
解剖复位为特点的传统钢板接骨术和桥接钢板接骨术位为特点的传统钢板接骨术
和桥接钢板接骨术,既可作为传统的加压钢板,又可作为内置的支架使用,也可
将两者结合起来,所以其适应证也得到显著扩展,可以应用于多种骨折类型。
因
此能更好地根据不同的生物力学要求达到良好的固定。
并且利用LCP桥接功能,
术中可以尽可能地保留骨膜和软组织,仅在术中恢复骨折端的力线、长度及改变
旋转畸形,然后通过桥接固定骨折两端的骨干,再通过锁定就可以达到固定作用。
这样改变了传统内固定钢板,为了获得坚强的内固定,进行广泛的骨折区暴露。
最终因骨折区广泛暴露造成骨血运的破坏,而随之导致感染、骨不连或骨折延迟
愈合。
LCP系统通过钢板与螺钉锁定达到稳定,无需或很少剥离骨膜,且对骨折
断端有较强的把持力,对较小的骨碎片,通过桥接又有良好的支撑力,术后可以
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从固定原理上看这种内固定原理很适合粉碎性骨折的
固定要求。
3.3 治疗体会 LCP系统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时应充分利用其桥接功能这
一生物力学的特征,这样可以降低骨折延迟愈合的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对于老年病患者来说,一些非手术以外的辅助治疗也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另
一重要影响因素。
3.3.1 术前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常伴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手
术前务必注意对身体机能的评估,治疗好基础疾病,才能确保手术过程中和术后
的安全。
3.3.2 术后尽快进行系统的肩关节功能煅练,本组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镇痛的,术后第2天就进行功能煅练,没有镇痛泵的,煅练也在术后第3天进行。
第二周
开始做钟摆式活动,第3~4周做轻柔的被动前屈和内外旋活动,第4~6周做一
些主动或对抗性煅练。
功能煅练方法因人、因骨折治疗过程不同而异,治疗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强度由弱到强,以患者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感到疼痛为原则,而且康复功能煅练始终贯穿整个骨折愈合的过程,由医护人员指导,循序渐进地进行。
本组病人在随访过程中得知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达84.6%的优良率。
3.3.3 抗骨质疏松的治疗骨骼的质量也是骨折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多患者本身骨质疏松,所以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本组病人从入院后到院外康复,整个骨折愈合的过程也都进行了系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通过回访全组无一例患者出现内固定松动现象。
综上所述,LCP系统综合其他非手术因素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软组织损伤少,固定牢靠,术后能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的特点,疗效满意,就其稳定性而言,尤其在骨质差或骨质疏松情况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林春豪,吴华贵,黄伟东.中国医药导报[J].2010,7(21):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