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作文复习指导课《片段成篇——作文构思》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成篇
——作文构思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
王充《论衡?正说》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积章而成篇。
刘勰《文心雕龙》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叶圣陶《认真学习语文》
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作者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
不进行构思,就无法写作;不善于构思,也就不善于写作。
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片段成篇的构思方式。
二、与名家对话,发现文章的基本结构形式
写应该从读开始,我们就从阅读鲁迅作品开始,来学习构思。
快速阅读从语文课本内选取的两则材料,要求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然后谈谈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
材料一:
藤野先生(节选)
鲁迅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后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
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识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概括材料内容。
明确:①订正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女人裹脚。
2.作者是如何把这四个材料组合起来的?(学生很快发现了,文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明确: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把材料组合起来的。
3.总结第一种基本结构形式:按照时间先后的纵式结构
快速阅读材料二,要求用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内容,然后谈谈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
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
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
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1.概括材料内容。
明确:①百草园优美的景物;②神秘的美女蛇的传说;③冬天有趣的活动
2.三个材料明显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3.本文段材料的组合方式与材料一相同吗?有何不同?作者是如何把它们组合起来的?
明确:材料一是按照时间先后来组材的,材料二三个材料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先后,三者是平行的关系。
作者是通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三材料组织起来的。
4.总结第二种基本结构形式:并列式的横向结构
三、与同龄人对话,发现文章结构形式的变体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下面的两则课外材料,说说你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方面的发现。
生命之歌
上海一考生
我想唱首歌,这是一首生命之歌。
7月7日,4时30分。
我从信箱里匆匆取出《新民晚报》,如同往日一样,虽然临近考试,可看报仍是我多年的习惯。
视线划过一版、二版、……十五版。
猛然,眼前一亮:伊朗连体姐妹欲做分头手术!伴着一声惊叫,这对姐妹花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除了一部分头骨连在一起外,她俩和普通人并无任何区别,只是两双略带忧郁的明亮大眼睛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得知了她们已有29岁了,我又是一惊:她们哪来这么大的勇气?这手术可是九死一生啊!我真的替她们担心。
面对死亡的威胁,姐妹俩都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这又是多么美丽的心灵!
7月8日。
取到报纸,我打破常规,直接翻到了十五版。
据我推断,这则新闻应有连续报道。
果然不出所料,整个版面几乎都刊登了这则消息。
然而,醒目的大字标题让我新一凉:手术遇到麻烦!我感到似乎周围的空气凝固了,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原来她们的头骨比预计的要厚,所以手术耗时要多一些,医生在切割时只能一毫米一毫米地进行。
我简直比她们还要害怕,我能做的是,只有为她们祈祷,再祈祷。
7月9日。
一到时间我就急急地奔下了楼,快速取出报纸,我迫不及待地翻到了十五版。
“啊,怎么会这样!”我失声大喊,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可是报纸上却清清楚楚,写着这对姐妹花死亡的消息。
顿时,鼻子一酸,我的脸颊上挂满晶莹的泪珠,姐妹俩的照片被放大后刊登在报纸上,然而她们那微笑却已成为一种永恒……连头姐妹在近三十年中
克服种种困难,顽强生活的情景,飞速在我眼前闪过。
如今,为了更灿烂的明天,她们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
我真的想为这对姐妹花唱首歌,一支含着泪水唱出的美丽哀婉的歌,在为她们活出如此绚丽的生命乐章而骄傲的同时,祝福她们在去天国的路上走好。
也许,这也是全世界知道这对姐妹的人心底里最想唱的歌,这是一首以死为代价的追求生命的歌……
我的发现:
按照时间顺序纵向排列,其变化之处在于借鉴了日记体,看起来结构更加紧凑,线索更加明了,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并且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性,有利于表达作者密切关注连体姐妹命运的真切之情。
走进自然
曾紫昀
我喜欢纵身于苍苍大地之中,观高山缠雾,听溪水潺耳,赏牡丹之绚丽,品雏菊之恬静.总爱驻足观其美景,故得以清宁。
——题记
(一)春雨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总爱春季在青瓦石屋中听雨.望着雨从天而降,如帘如缀,
轻轻拭去万物的污垢,尘埃,最后与万物融为一体,不觉有些伤感.于是推开窗户,取来一滴晶莹剔透的雨珠,细细观赏.远处的青阶石道,早已被雨水冲洗得分外幽静.于是,步于山中,听着林间的水声潺潺盈耳,意念之中又仿佛有水顺着无数的枝条向我涌来.我的视线被雨
水模糊了,分不清眼前的是事实还是童话如此音韵的雨声,到底是大明湖畔的扬琴韵;还是江南水乡的阮鼓情?
(二)夏月
夏夜深邃,那发出亮光的圆点,是闪着眸子的星子.夜晚吸引着太多的梦了, 因而深
不可测,想要读懂它的人,往往被其感动,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最喜欢夏天的夜晚了,置身于庭院中,轻轻摇动着手中的蒲扇,和朋友有一句无一句地搭着话, 惬意极了。
这时,天空中总有那么一轮明月,穿过一层层轻纱似的薄云,发出清幽的月光,显得如此神秘,飘渺,旷达。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诗人们总因你而思愁,故把你悲化了。
但我觉得,正如那轮明月,使大地洒满了圣洁如霜的清晖,变得迷离而明丽……
(三) 秋风
微风萧瑟,卷来淡淡的暗香。
我闻到了秋的味道。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谁来晓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金风淋淋,玉霜冷冷的秋自古是愁的源泉。
夏
日带着昨天的喧闹走向终结,只留下梧桐叶沙沙作响。
淡淡的抑郁,淡淡的忧伤, 又一个萧索的秋,眼角眉梢全是秋的影子。
落寞的余晖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
像迷惘的日子,像难舍的旧梦,像声声扬琴中总也诉不完的悲情。
还好有秋风陪我。
秋风瑟瑟伴于耳畔,立足于秋风中,没有烦恼, 没有悲伤,看满天繁叶在它的带领下,跌落在人间天堂……
(四)冬雪
冬雪一片洁白,大地在它的笼罩中安稳地沉睡着。
我望着眼前一大片一大片冰洁的白色,感到莫名的怀念与惆怅。
只愿大地早日醒来,恢复它的生机。
让我再次纵身与它,体验它的魅力与启迪……
一分豪放,一分婉约,一分惬意。
与峻峭呼啸处可得其豁达,于清风明月处可见其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嗅其独芳。
可一览塞外草原,江南雨巷;可共赏十里荷花,三秋桂子。
走进自然,视通万里,独享清悠,此乐何哉!
我的发现:
本文的结构是横向结构,主体段落构成并列关系。
其变化之处在于使用了题记和小标题的形式。
题记既提示了中心,又可作为文章的开头,和文章结构形成遥向呼应之势。
最后总结:
1.什么是片段成篇的构思?
片段成篇就是将若干相通、相联、相关的生活片段加以筛选、组合,发掘其共性,揭示其本质,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的一种构思方法。
2.运用“积章成篇”这种构思要注意:
①所选片段必须紧紧围绕中心;
②所选片段应反映事物的不同侧面,并且应各有侧重。
③所选片段的叙述应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3.片段组合的基本结构形式:
①横向排列。
要有主有次,或虚或实。
②纵向排列,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
4.片段组合的创新样式:巧拟小标题;采用日记体;采用多幕剧……
四、课堂构思训练
出示作文题《错过》,请同学们快速审题,并用今天的所得进行构思。
先个人构思,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分享后个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分享。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错过》的写作,要求使用“片段成篇”的构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