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2】含答案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综合测试试卷【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 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
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和声源的距离有关,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声音的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故C符合题意。

考点:声音的特性。

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
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声的利用
3.晴天,在树叶茂密的树下,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小亮斑,这些亮斑是()
A.方形,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方形,太阳的实像
C.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虚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小孔成像所成的是太阳倒立的实像,和太阳的形状是一样的--圆形的,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C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点评:考查有关小孔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是太阳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4.在实验和生活实际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估测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高约90cm B.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m/s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200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教室内课桌约90cm,所以正确;
B、中学生重力G=mg=50kg×10N/kg=500N,所以正确;
C、正常人步行约1.2m/s,所以正确;
D、一个鸡蛋约50g,所以错误.
所以选D.
考点:常见物理量的估计
点评:估测质量、长度、重力、速度、体积等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初中物理的一种基本要求,平时应多观察、多思考、多训练,加强培养.
5.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2A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C.1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洗澡水的温度约6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台灯的功率一般为几十瓦,电流0.2A左右,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108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1个鸡蛋的质量约50g,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洗澡水的温度大是40℃,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电流大小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光的传播速度.
点评:此题的难点在于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物理量的估测,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
活中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6.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物理学家创造性地引入了一系列科学概念,譬如:
①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
②在研究物质结构时引入了“原子”
③在研究物质导电性时引入了“绝缘体”
④在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
⑤在研究人类听觉范围时引入了“超声”
其中属于科学家假想而实际并不存在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答案】C
【解析】五个选项中的“原子”、“绝缘体”、“超声”都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只有①“光线”和
④“磁感线”是利用建模法,物理学家创造性地引入的一系列科学概念.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B.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下偏折
【答案】C
【解析】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600°,不是30°,说法错误;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钞票的真伪的,不是利用红外线,说法错误;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说法正确;
D、筷子斜插入装满水的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会向上偏折,不是向下偏折,说法错误.
故选C.
8.夜晚,当你沿着街道走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你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情况是()。

A.一直变长B.一直变短C.先变长后变短D.先变短后变长【答案】D
【解析】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
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选D.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可见光谱以外,都属于看不见的光
B.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
C.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
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答案】C
【解析】红外线可以用来消除静电,紫外线可以用来杀菌。

答案选C。

10.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答案】A
【解析】乐音有三个要素: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与物体的尺度有关;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音色是发音体的材料、形状决定的。

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A。

二、双选题
11.(多选)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30°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从而辨别其真伪的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直线传播的结果
D.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光线跟镜面的夹角与入射角互余,光与镜面成30°角时,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A选项错误;钞票上的荧光物质是用来防伪的一种手段,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B选项正确;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井沿以外是不透明的,光线被阻挡不能进入井中,造成“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选项是正确的;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D选项错误;选填BC。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变式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

12.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 ___ 。

【答案】音色响度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他主要依据声音的音色听出是妈妈接的电话。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高”是指响度。

考点:声音的特性
1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平面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没有介质,光沿直线传播的,A说法正确;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说法正确;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是虚像,C说法错误;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D说法正确.故选ABD.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4.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C.甲车可能向南运动
D.乙车可能向南运动
【答案】AC
【解析】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
车向北运动,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
乙车慢,故选AC。

三、实验题
15.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
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
佳的是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
【答案】(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衣服、锡箔纸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实际上是要探究几种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声源则需要能自行发出声音,在所给音叉和机械闹钟中,机械闹钟可设置成闹铃状态,因此应该选择机械闹钟做声源;(2)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听到声音的响度可能差别很小,不一定能分辨出来;让人
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则将声音响度的
变化转换成了距离大小的比较。

因此最佳的方案为B;(3)
由表中测量结果可知:填充物为泡沫塑料时,可听到声音的距离最短,说明泡沫塑料的隔音
性能最好;其次为衣服,在三种材料中锡箔纸的隔音性能最差。

考点:响度与距离的关系、物体的隔音效果
四、填空题
16.浦南高速公路已顺利开通,其中祝源隧道全长约4km,涛涛跟家人自驾车外出旅游,车行
驶到隧道口时,车内的速度仪示数如图所示,则该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km/h,若该车匀
速通过隧道约需_______h。

【答案】80 0.05
【解析】
试题分析:①汽车行驶的速度是80km/h;
②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白速度仪数值所表示的意义。

17.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是、、.
【答案】响度、音调、音色
【解析】
分析:题目非常简单就是考查决定乐音的三大特征,响度、音调和音色.
解答:解:影响乐音的三大因素:
响度、音调和音色.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
考点:音调;响度;音色.
点评:本题目考查内容非常简单,就是看学生是否将所学知识记牢
18.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起消声作用的主要部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声源处,隔音盘
【解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摩托
车安装消声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起消声作用的主要部件是隔音盘.19.如图所示,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后,沿椭圆形轨道飞行.以天宫一号
为参照物,飞船是(选填“静止”或“运动”).穿越大气层时,飞船表面温度升高,这是
通过的方式增加内能.
【答案】静止;做功
【解析】解:(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以
天宫一号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2)当飞船穿越大气层返回地面时,飞船和大气摩擦生热,使飞船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2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匀速 1.80 0.9
【解析】从频闪照片可判断,木块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s=3.80cm-2.00cm=1.80cm.
=7.40cm-2.00cm=5.40cm,运动时间t=3×0.02s=0.06s,所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通过的距离s
14
以该过程木块的速度。

五、计算题
21.“十·一”期间,小明一家开车到武夷山旅游,途中看到如图所示的限速牌。

小明用了20min 的时间通过了这段20km长的限速路段,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超速了吗?近期,我国又加大了对超速和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请你写一句相关的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一定要按交通法规驾车。

【答案】超速禁止酒后驾车;滴酒不沾,出行平安;十次事故九次快等
【解析】
试题分析:解:小明开车的速度为:
v ===60km/h 3分
v>40km/h
∴超速 1分
禁止酒后驾车;滴酒不沾,出行平安;十次事故九次快等 1分
考点:速度的运算。

22.(3分)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

发现情况时,司机从视觉感知到踩制动器刹车的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进的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

某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在尚能驾车的情况下反应时间变为0.7s。

若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是多少?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多少?
【答案】6m 8m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已知,司机没有饮酒时的反应时间为0.3s,以20m/s的速度行驶,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得s=vt,则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s="20m/s*0.3s=6m," 已知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反应时间变为0.7s,同样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反应距离为s=20m/s*0.7s=14m,那么喝了一瓶啤酒半个小时后的反应距离比没有饮酒时的反应距离多14m-6m=8m.
考点:机械运动。

23.小明一家驾车外出去秋游,在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1)“12km”的含义是;“60”的含义是___ ________;(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这两个标志牌到月牙湖最快要需要用几分钟?
【答案】(1)此地距月牙湖还有12km 限车时速60km/h (2)18min
【解析】
试题分析:交通标志牌“6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60km/h;“月牙湖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月牙湖还有12km;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月牙湖的距离,根据公式
可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月牙湖最快需要的时间.
(1)此地距月牙湖还有12km 限车时速60km/h
(2)解: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要超速行驶.
24.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某船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1s后接收到发出的超声波,求海水深度.
【答案】750m
【解析】
试题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1s=0.5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0.5s=750m.
答:此处海水的深度是750m.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单趟)用的时间是本题的关键.
六、简答题
25.小明通过平面镜成像发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但是当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在逐渐变小,两者是否相矛盾,请你帮助他解释一下.
【答案】:不矛盾. 当我们远离镜面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像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来越小,因此,虽然像的大小没有变,但视角减小,看见的像就小了.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我们看物体时,它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大;反之,我们看见的物体就越小.当我们远离镜面时,人与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像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越来越小,因此,在远离的过程中,虽然像的大小不变,但视角变小,我们看见的像就小了.
七、综合题
26.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mm、深5000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0m/s的超声波,20s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多少?
【答案】3400m.
【解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v=340m/s;声音传播的时间t=20s;可得声音传播距离
S=vt=340m/s×20s=6800m;由题意知声音传播距离为井深的2倍,故井的深度为
S’=S/2=6800m/2=3400m。

八、作图题
27.作图题
1、在图1中画出电线杆在太阳光下的影子。

2、如图2所示,光线与法线成60°入射,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3、如图3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即为影子的位置;(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所有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考点: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