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理论与实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30卷第5期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30No.52020
郭熙保,冷成英•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理论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22,2(5):137-146.[GUOXibao,LENG Chengying.Location and development p aths of family farms: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留耀響environmeni,2222,30(5):137-146.:
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理论与实证
郭熙保3,冷成英2
(4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272;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72;
3.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72)
摘要调查数据显示,位于都市郊区的家庭农场具有复合经营程度高、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偏向、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小的显著特征;而位于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则相反,即复合经营程度低、低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偏向、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大。
这种差异表明,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发展路径出现了分化。
为此,对这一现象产生的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3162份家庭农场问卷调查数据构建Logit或多项Logit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区位条件的差异促使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出现差异,都市郊区的家庭农场可依托毗邻消费中心的区位优势经营附加值更高的蔬菜瓜果和水产品等,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则由于距离城市消费中心较远、运输成本高,更多经营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
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差异与不同农产品的风险差异结合,导致两种区位条件地区的家庭农场复合经营程度不同;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差异与不同农产品的劳动投入力度差异结合,导致两种区位条件地区的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同。
各地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区位条件,都市郊区应当着重发展面向都市农业的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般农业区则应侧重于大田农业的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方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匹配,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
关键词都市郊区;一般农业区;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20)05-0137-10DOI:10.32062/cpre.30200101
我国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发展模式,根据产生背景,这些模式可分为三类[6:①后工业化地区模式,即部分发达地区为解决后工业化时期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老龄化矛盾而产生的一种模式,政府统筹土地集中、农田整治、土地分包、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销售等工作,农户只投入劳动生产,以上海松江为代表;②都市郊区模式,是都市郊区农业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模式,主要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以浙江宁波和湖北武汉为代表;③一般农业区模式,是普通农业地区在人口外流背景下农业向规模化演化而产生的一种模式,主要生产易储运农产品,以吉林延边和安徽郎溪为代表。
其中,后工业化地区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不具有一般性;后两类模式则是传统农业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演化的结果,市场化运作是其本质特征,发展具有规律性,是学术研究中重点讨论的两类模式。
比较都市郊区模式和一般农业区模式,两者有诸多不同J]o一是经营范围差异,以武汉和郎溪为例,武汉受访家庭农场经营品类包含水稻、小麦、茶叶、烟叶、蔬菜瓜果、家鱼、龙虾的比重分别为30.24%、9.76%、5.92%、2.02%、46.81%、52.84%、
12.42%,郎溪分别为64.92%、24.92%、13.38%、
13.42%、4.31%、12.85%,16.08%,武汉从事蔬菜种植和水产养殖的家庭农场比重均高于郎溪,而郎溪种植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家庭农场比重明显高于武汉;二是复合经营程度不同,武汉经营多个领域农产品的家庭农场比重达到8464%,郎溪只有43.83%;三是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不同,武汉户均规模为262hm2,明显低于郎溪的2.12hm2o发展路径是指事物发展的路线、途径,即事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规范到规范这一过程中的方向、行径和趋势,而上述三方面差异表明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发展方向和趋势不同,即发展路径岀现了分化。
同时,这两类模式所在地区有一个明显不同,即区位条件的差异,都市郊区模式产生于大都市的近郊地区,而
收稿日期:2219-11-16修回日期:2222-21-22
作者简介:郭熙保,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问题。
E-maiO:xbguo@whu.edr.ca。
通信作者:冷成英,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农业发展。
E-mail:1cyxuesopg@who.edo.ca。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家庭农场研究”批准号:19JJD799212)。
-137-
一般农业区模式所在地区则距离大城市较远。
结合家庭 农场发展路径差异和区位不同的事实,一个直观的推测是
区位条件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密切相关。
1文献综述
早在十九世纪,杜能(Johan H. Thiinen )[3]就提出了农 业区位论。
在系列假设下,杜能指岀孤立城市周边区域的
农业生产呈圈层布局,即“杜能环”农业区位论开创了 区位分析的先河,对后来的空间经济分析有重要影响。
然
而,杜能的理论假设条件较强,受到很多质疑[4^S]o 此外,
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与理论提出时大不相同,这对农业区位 论提岀了挑战。
—是经济社会的变化使杜能模型岀现了
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例如,化石能源替代木材成
为城市主要能源,林业地位相对下降,林业带在杜能环中
向外层转移。
对此,Jonasson 4」和Sinclair 4」对农业区位论
做岀修改,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Day 和Tinney 4」、
Peet 4」也将模型动态化。
二是杜能模型的关键因素在于
运输费用,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人们质疑杜能模型的基 础。
但有关研究表明,运输条件的改善对不同行业影响不
同,部分行业运输成本可降至总成本的5%以内,但农产 品的运输成本依然较高,达到总成本的13% 41」,依然是影
响农业布局的重要因素,Hill 和Smith 41、董晓霞等43」的 研究也证实了运输费用对农业的影响。
总体来看,农业区
位论存在一定争议,但学术界基本认同区位对农业土地利 用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农场研究中,很多学者通过模式分析来提取家 庭农场发展规律和经验,按对象分类包括发达国家模式和 国内典型地区模式。
发达国家模式方面,很多学者基于 Hayami 和Ruttan 43」的诱导技术变迁模型按照人地关系进
行归纳,如黄宗智43」提岀的美国“大而粗”和日本“小而
精”模式即是遵照此例,肖娥芳43」和郧宛琪4」也有类似 提法,提岀人少地多型、人地适中型、人多地少型等模式类
型。
国内的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也较多,其中原农业部总结 的上海松江、浙江宁波、安徽郎溪、湖北武汉和吉林延边五
种典型模式被提及较多。
归纳来看,国外模式以人地关系 为分类基准,以国家为单元,不适宜区位分析;国内模式多
是基于示范性而提出,以地区命名,对应地区的区位条件
各异,可考察区位对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的影响。
根据农业 区位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农业经营主体,其发展会受到 区位的影响,那么摒除地区效应,不同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的差异是否与区位相关?郭家栋43」比较了四种典型模 式,指岀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组织化
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没有论述
区位因素。
郭熙保和冷成英4」辨析了武汉和郎溪两种典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20年第5期
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的异同,但没有提岀家庭农场发展模 式与区位的联系。
郭熙保和冷成英4」进一步将国内家庭 农场典型发展模式分为政府主导的后工业化地区模式和
市场为主的都市郊区模式、一般农业区模式三类,这种分 类涉及到区位因素,并从演化历程表明都市郊区模式和一
般农业区模式有明显不同,但没有进一步讨论其内在机 制,分析有待深化。
综合上述文献,农业区位论表明区位对农业发展有重
要影响,但这是一般性的理论,缺乏对家庭农场的针对性
分析;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则较少从区位视角岀发,没有讨
论区位在家庭农场发展的地位。
总体上看,区位与家庭农
场发展路径的关系有待研究。
2不同区位条件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路径
分化机理
研究从个体出发,考察一个典型家庭农场在一定资 源、环境下的决策行为,识别影响家庭农场生产决策的因 素,进而扩展到区域视角,分析不同区位条件的家庭农场
发展路径分化的机理。
2.1模型假设:典型家庭农场
设想一个典型家庭农场,其在一定劳动力、资本和技 术条件下经营。
为简化分析,假设典型家庭农场要么种植
粮食类作物,要么种植蔬菜类作物。
假设所需土地全部以 单位面积租金0流入,其种植蔬菜类作物时,流转面积为S 的土地可实现家庭劳动力完全就业。
由于作物属性及机械
化程度差异,单位面积蔬菜类作物和粮食类作物的劳动投 入力度是不同的,前者高而后者低。
设相同劳动可经营的
粮食类作物与蔬菜类作物面积之比为p J > 3),那么典型 家庭农场种植粮食类作物时需流入p S 的土地。
为叙述方 便,将面积为S 的土地称为基准土地,超出S 的部分称为额 外土地,则种植粮食类作物时额外土地面积为J - 1)S o
典型家庭农场投入土地、劳动和资本进行生产。
不同 农场主的管理水平不同,即使其它条件完全相同,不同家
庭农场的产岀不同,即存在个体效应。
在正常管理水平的 农场主经营下,种植粮食类作物的单位面积年产量为Q e ,
蔬菜类作物为Q ”(下标g 和”分别表示粮食类作物和蔬菜 类作物,下同)。
设典型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个体效应系数为
n(n > 0),即其管理土地的作物年产量为具有正常管理
水平的农场主的n 倍。
生产过程中存在机械设备折旧、贷 款利息、短期雇工工资、土地流转租金、用水用电等成本。
扣除流转土地的租金后所需投入的其它方面的成本与产
量成正比,设单位产量的这些成本为c,,其中i e (g ,)。
为简化分析,假定没有中间商和库存,典型家庭农场 生产岀农产品后即运往城市消费中心销售,设粮食和蔬菜
-133
-
郭熙保等: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理论与实证
的平均价格分别为匕和P ”。
运输过程中产生运输费用,该 费用与运输路程成正比,设典型家庭农场距离城市消费中
心距离为S ;运费率为扎,表示单位重量农产品每公里的运 输费用。
蔬菜为时令产品,运输频次高,其运费率要远远高
于粮食,因此人” > 心。
此外,粮食和蔬菜的易腐程度不同, 粮食烘干后保质期较长,可认为无损耗,而蔬菜是易腐品,
损耗率与运输距离成正比,假定每千米损耗率为1-5,则5 为完好率(0 W 5 W 1)o
这就是典型家庭农场所面临的情况,农场主需要在上
述条件下决策,选择种植粮食类作物还是蔬菜类作物,实
现家庭收益最大化。
那么,理性的农场主会如何决策呢?
2. 2理论分析:典型家庭农场的生产决策
在上述条件下,扣除运输中的损耗,典型家庭农场农 产品的销售额M ,为:
M , = gPQS
(1)
其中,e (g ,)
= 5, = 1 ;p ” = 1,= p 。
在经营
5 =七
5, =)5 x 1/s
0 w 5 w 1
n > 0
理性的农场主会结合自身情况,对种植粮食类作物还
是蔬菜类作物做岀权衡,做岀收益最大化的决策。
考察种
植粮食类作物与种植蔬菜类作物的净收益之差:
3
讥=R g -R ” =dM-d
X C
(6)J=1
其中,dM 、dC 、dC 2和皿分别表示种植粮食类作物 与蔬菜类作物的销售额、土地流转成本、其它生产成本、运 输成本的差值。
土地分为基准土地和额外土地,式(6)也
可改写成如下形式:
d© =』R s +R = dM -皿2 ' -M3,+R ” (7)
其中,3T = n(P g Q g -5P ”Q ”)S,dC 2' = n (c P . Q g -
c ”P ”Q ”)S,dC3' = s (心Q g -人”Q ”)S,分别表示在基准土
地上种植粮食类作物与蔬菜类作物的销售额、其它生产成
中有各种成本,包括土地成本c ,、其它投入成本C ,、运输
成本C :
C .1
=
(2)
c .2
= c, npQ S
(3)
c .3 = A,77p,Q,S
(4)
销售额减去各项成本,即得到净收益R ,的目标函数:3
R , =M , -
X C = (5P
,
-c-入Qnp ,Q ,S -如,S
J=1
()
2 \P ,,= g
s. 2 p , = {1,=)
本、运输成本之差,则在基准土地上种植粮食类作物与蔬
菜类作物的净收益之差dR =dM' -4C 2' -4C 3',由于单 位面积蔬菜收益更高,因此dR <0;R ” = n (p -1)(P g Q g
-A-cQ g -心Qg )S,表示在额外土地上种植粮食类作物
时所获得的净收益,该净收益应为正,否则典型家庭农场
可以选择不流入土地,因而有R p >0。
由于』/©和R p 符号
相反,dR g 的符号需考察这两项的相对大小。
式(7)表明, 在家庭劳动力完全就业时,只有在额外土地上种植粮食类
作物获得的净收益R p 能弥补其在基准土地上种植粮食类
作物与蔬菜类作物的净收益差额dR S 时,农场主才会种植
粮食类作物,否则他将选择种植蔬菜类作物。
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考察典型家庭农场的决策。
由式
(7)可知 dR g 由 Q ,、P ,、S 、n 、<5、c ,、,、s 、p 和 A 决定,其中
dR s 由 Q ,、P ,、S 、n 、5、c ,、人,和 s 决定,R p 由 Q g 、P g 、S 、n 、C g 、
人g 、s 、p 和A 决定。
这些参数中,Q ,、P ,、S 、^、c,、入、s 和A 是
外生变量,内生变量包括蔬菜完好率5和与消费中心距离
S,而5又由S 决定,故dR g)的最终影响因素为、。
对dR s 和 R p 都有直接影响,而且对5也有影响,进而间接影响到
dR S :①s 越大时,蔬菜的损耗率越高,完好率越低,即5越
小,M 越小,dM 绝对值越小,dR S 绝对值越小,即在基准土 地上种植粮食和蔬菜之间的收益差距缩小,dR g 越大,典 型家庭农场种植粮食作物的动力也增强;②由于A )> A ),
dC 3为负,而且运输距离增加时,蔬菜的运输成本增长的
更多,故越大时,dC 3绝对值越大,从而dR S 绝对值越小,典 型家庭农场在基准土地上种植粮食和蔬菜之间的收益差
距减小,dR g 越大,典型家庭农场种植粮食的动力越强;
③s 越大时,运输成本越高,R p 越小,dR )越小,这会降低从
额外土地种植粮食类作物的净收益,种植粮食的动力趋 弱。
伴随着s 的变动,dR )也在这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发
生变化。
考虑s 从0增长到无限大过程中dR g 的变化。
当s =
0时,种植蔬菜无损耗,且没有运输成本,在单位面积土
地种植蔬菜的收益远高于粮食[18]的情况下,dR g < 0, 典型家庭农场会选择种植蔬菜。
随着s 增长,需要将蔬 菜运输到消费中心销售,这一过程中存在损耗和运输
成本,并且s 越大,损耗就越多,运输成本也越高,而且
运输成本比种植粮食类作物时增长的更快,因而种植 蔬菜的收益会减少,dR g 也逐渐缩小。
当s 增长到某一
点s 1时,种植蔬菜类作物和种植粮食类作物获得的净 收益相等,dRg ”0,可称这一点为都市辐射临界点,此时
典型家庭农场种植蔬菜类作物和种植粮食类作物的效 用是一样的。
s 超过都市辐射临界点后,种植粮食类作
物的收益会超过种植蔬菜类作物的收益,此时典型家
庭农场会选择种植粮食类作物。
因此,dR g 由s 决定,其
-139
-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22年第5期
随s 增加而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AR g )的函数形式如式(8)所示:
4R =/()
(=0
其中,是都市辐射临界点,由系列这种点组成的线 即为都市辐射临界线。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位于都市辐射 临界线内的家庭农场会选择种植蔬菜类作物,而位于线外
的家庭农场会选择种植粮食类作物。
2. 3个体到区域: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的分化
将视野扩大到地域,分析不同区位条件地区的家庭农 场发展路径岀现分化的内在机理。
从上述推导中可以看
到,区位是影响家庭农场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靠近消费 市场中心的家庭农场倾向于种植蔬菜类作物,而远离市场
中心的家庭农场倾向于种植粮食类作物。
这种情况发生在 整个城镇体系中各个城市的周边地区,而不同规模城市对
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不同城市对周边地
区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范围不同(见图3。
大型都市对农
产品的市场需求庞大,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较强,影响的 区域更广,从而在大型都市周边地区选择经营蔬菜瓜果等
高附加值的家庭农场数量更多,在行政疆域有限的情况 下,都市郊区经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家庭农场比重更高。
而中小城市的影响力较弱,只能影响到较少的近郊地区,
对全域内经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家庭农场比重要小。
因 此,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岀现了分 化,前者偏向于经营蔬菜瓜果、水产养殖等,而后者则偏向
于经营粮油作物、经济作物等。
此外,不同农产品的特征各有不同,使得都市郊区与 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发展路径进一步分化。
一方面,家
庭农场经营范围差异与不同农产品市场风险差异结合,促
使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家庭农场复合经营程度有明□ □口 “〒5~廿-廿、、°° □ AO 卞旦冷、幌口占合口口
□I 口
□□
都們英它地区匕'、、口 口后P 比口 口口 口 行政飯界 、、- 十 □ □口□口 □
口口口 F
□.«&类家庭农场
A ,
蔬粟类家庭农场都帀編射临界线
图
】不同区位条件的家庭农场分布
显的差别。
与蔬菜瓜果、水产等农产品相比,粮油产品的替
代性低,而且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价格波动幅度较小。
而蔬菜、水产等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 场定价,市场风险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农户选择复合经营 的概率更高,即生产多种农产品以分散风险43」。
因此,都
市郊区家庭农场更偏好复合经营,而一般农业区家庭农场
则选择单一经营概率更高。
另一方面,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差异与不同农产品劳动 投入密度差异结合,使得都市郊区和一般农业区的种植类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存在明显的不同。
粮油作物是大田作
物,劳动投入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而且机械化水平更高, 单位劳动力可经营的规模更大;而蔬菜作物则相反,单位 劳动力可经营的规模要小。
调查数据表明,都市郊区和一
般农业区家庭劳动力数量相差不大4」,由此推断都市郊区 的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小,而一般农业区的种植类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则更大。
2. 3从典型到一般:拓宽假设条件
上述分析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进行的,现放宽假设, 考察一般情况。
上述部分假设中,放宽假定条件并不会影
响分析结果:①土地全部外部流入假设。
现实中很多农户 有一定数量的自有承包地,但即使不考虑机会成本,理
也与自身承包地面积无关。
②租金0不变假设。
现实中,
由于级差地租的存在,各家庭农场面临的租金并非完全一 致,但级差地租只是在土地流出方和流入方之间让渡土地 超额收益,其存在可能会影响租赁地块的决策,但不会影
响家庭农场的种植决策,因而不影响分析结果。
③无中间 商假设。
中间商的存在会导致家庭农场将部分收益让渡给 中间商,但不会影响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决策。
④无库存假
设。
库存可视为家庭农场的存货投资,是将现期收益置换 为未来收益,不影响家庭农场经营范围决策。
⑤两种农产 品假设。
在分析模型中,只假设经营粮食类作物和蔬菜类
作物,而现实中农产品的领域非常宽泛,这一实际情况只 是增加模型复杂程度,并不改变农场主的经营决策基本原理。
然而,有些条件是理想状况下的,现实情况有所差异,
这对分析结果有一些影响:①点状消费中心假设。
现实生
活中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散落在各个区域,而且城市布局 受地形、水源、交通等影响而成不规则形状,此外,家庭农 场生产的产品可能并非运送至最近的农产品市场,而是与
家庭农场、中间商与零售商建立的社会关系有关,这会导
致都市辐射临界线呈非圆形的形态(见图3)②农场主完 全理性假设。
部分农场主在决策中存在不完全理性、不完
全信息、路径依赖等,这些可能会使其做岀非最优决策,比 如生产蔬菜类作物更有利时,但受长期的务农习惯,该家
庭农场可能会坚持种植粮食类作物,因而有少量的家庭农
-140
-
郭熙保等:区位与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理论与实证
场越过都市辐射临界线进入对侧(见图3)。
③无风险假设。
风险的广泛存在会影响农场主的经营决策行为,风险偏好型
的农场主可能为追求更高收益而按照模型预测那样经营某 一品类产品,但也有部分农场主为规避风险可能采取复合经
营策略。
放宽这些假设,其结果将介于上述理论推导和无区位 差异推导的结果之间,但区位仍然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路径 的重要因素,其显著性有待下文检验。
总体而言,上述理论分
析模型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其结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区位对家庭农场发展路径的影响
3.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说明
利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农场数据库对 上述分析进行验证。
该数据库由2212—2219年三次大型
家庭农场入户调查收集数据,调查地点包括湖北武汉、河 南郑州、安徽郎溪、湖北武穴、湖北麻城等地。
结合模型变
量设置情况,剔除了数据不全的问卷,得到3 162份有效问 卷。
按经营类别看,纯种植业有592份,纯养殖业有284份, 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的有286份。
根据家庭农场所在地
132 km 以内是否有城区人口超过592万人的城市确定地
区类别,有则为都市郊区,反之则为一般农业区,按该方法 划分后,都市郊区有273份,一般农业区有893份。
3. 2区位对家庭农场复合经营程度的影响3. 2. 3 模型设定
复合经营可视为农场主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权衡,可以 选择经营多种类产品,也可以只经营单一类别产品。
在这
一思路下,本文设计了一个Logit 模型,如式(9)所示:
卩(叫=3 ' %)=加叫民)=3+vp(;2s 3) 5)
其中,唤 是被解释变量,表示家庭农场复合经营的虚
拟变量;(为解释变量向量,其中核心解释变量为都市郊 区虚拟变量urban ,并引入一组控制变量;为待估参数向
量泌为Logit 分布的累积分布函数;为样本递增变量。
模型(9)的涵义是,在(的条件下,家庭农场,选择复
合经营的概率为P ( mix, = 3 I (),如果A ( (3,^3)三2.5, 那么预测该家庭农场会选择复合经营;反之,如果
A (x ”'3) < 2.5,则预测该家庭农场会选择单一经营。
利
用调查数据,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可估计岀参数,但Logit 模型的参数不具有可比性,可考察几率比OR ( odds rah 。
)
来理解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
几率比表示在 一定条件下,主体对不同方案选择的相对概率。
假设在系
列变量(的条件下,决策变量y 只有2和3两种可选方案,
则几率比的公式如式(3)所示:
or =p (y =2((=+p ((
(i2)
估计岀参数后,根据式(2)可计算各变量的几率比。
当OR > 3时,相应解释变量增加会导致被解释变量取值 为3的概率增加,反之则降低。
3. 2. 2 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含义和全样本描述性统计见表3。
被解释变量为复合经营虚拟变量表示家庭农场 是否实行复合经营,是则取3,否则取2。
在问卷中,经营范
围设置有粮油种植、经济作物、家畜养殖、家禽养殖、水产 养殖、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和果园等,若家庭农场经营范围
表1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
变量名
变量涵义
样本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
mix 是否复合经营,是则取3 ,否则取23 132 2. 435 2. 49923urban
是否位于都市郊区,是则取3,否则取2
3 132 2. 533 2. 42323sex
农场主性别,男性取1,女性取2
3 132 2. 8992323
23
fyear 建场年数,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3 1329 123
3935222education
农场主受教育水平,文盲至本科及以上依次取3 ~ 4的整数3 132 3. 302 2. 956
3
4
health,农场主健康水平,健康取3 ,否则取23 1322944
2.18223party 农场主是否党员,是则取3 ,否则取2
3 132 2. 233 2. 423
23monel
是否示范性农场,是则取3 ,否则取2334 2. 302249923ibron
农场主是否接受过培训,是则取3,否则取2
3342 2732432
23govworb
是否有亲属在政府或金融机构工作,是则取3,否则取23342295
2. 293
23anmmunoarionn 农场主是否与其他农户经常交流,是则取3,否则取2
3342342 2. 427
23
ytranb
家庭劳动力数量,为大于2的整数334 2. 312 3. 0223
9
eoeiboauionn
是否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则取3 ,否则取2334 2. 726244323cooperation
是否参加农民合作社,是则取3,否则取2
334
2355
2439
2
3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