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p53、p73和p21 WAF1蛋白的表达
P53 信号通路译文
P53 信号通路P53是一个肿瘤抑制蛋白,调节各种各样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凋亡,生长抑制,抑制细胞周期进程,分化和加速DNA修复,基因毒性和细胞应激后的衰老。
作为一个转录因子,p53是N端激活域、DNA中央特定结合域和C-端四聚体化域的组成部分,而且其调控域富含碱性氨基酸。
p53半衰期很短,在26S蛋白酶体作用下,通过持续的泛素化和后期降解,p53在无刺激的哺乳类动物细胞中维持较低的含量。
去磷酸化的p53在MDM2(鼠双微体基因-2)泛素连接酶作用下被泛素化。
MDM2结合p53使其无活性是通过两种途径:第一,MDM2结合p53的转录激活域,阻止转录元件的相互作用。
第二,介导p53共价结合泛素蛋白,泛素化的p53被蛋白水解酶降解。
通过使p53的失活,MDM2扮演着p53抑癌基因的主要监视者。
当细胞面临着DNA损伤、缺氧、细胞因子、代谢改变、病毒感染或者致癌基因等刺激时,导致p53泛素化被抑制和p53在细胞核内积累,通过多个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和乙酰化,p53被激活并稳定存在。
p53的磷酸化大多数出现在N-末端激活域的Ser6,Ser9,Ser15,Thr18,Ser20,Ser33,Ser37,Ser46,Thr55和Thr81残基上,另外还有一些p53磷酸化出现在C-末端连接处和碱性区域的Ser315, Ser371, Ser376, Ser378, 和Ser392残基上。
大多数位点上的磷酸化是由DNA损伤诱发的,还有一些例如Thr55 and Ser376在基因毒性应激下被压抑。
P53磷酸化是由几个细胞激酶所介导,包括Chks,CSNK1-Delta,CSNK2,PKA,CDK7,DNA-PK,HIPK2,CAK, p38和JNK。
显然,由ATM/ATR作用在Ser15上磷酸化,直接作用或者通过Chk1/Chk2,在Chk1/Chk2作用下的Ser20磷酸化已经证实能够减缓抑制或减慢降解p53,导致p53稳定并活化。
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s n cne Me o s m u o iohm cl e o SPm to )w sue odt th x r s no P 3adP 3 i i ac. t d I m n hs c e i t d( - e d a sdt e c teepe i f 7 n 5 gf i h t am h h e so poe 2csso gs ccrio a A s tt a aa s a api ote l i p t l cdt. eut T e rt ni 9 ae f at ac m . t ii l ni i w s p l dt hi ci c a oo aaR sl h i n r i n a sc y s e r no h 西 s
( eat etfGrtoy 2Dp r et nooy 1 p r n o ea l , eat n o O cl ; D m og m f g
3Dp r etfP to g ,it fl t o i lfG ag i d a nvrt, a n g50 2 ,hn ) eat n o ahl y Fr f i e H s t u nx Mei l i syN ni 30 1 C i m o sA a d p a o i c U ei n a
【 摘要】 目的 探讨 P3 P3蛋白在 胃癌 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7 、5 SP法) 检 测9 2例 胃癌组 织 中的 P3 P3蛋 白的表达情 况 , 7 、5 并结合 临床 病理 资料 进行 分析研 究 , 以浅表性 胃炎 3 作对 5例 照 。结果 9 2例 胃癌 中 P3 P3蛋 白阳性表达 率分别 为 7 .% 、52 , 7 、5 50 6 .% 轻度慢性 浅表性 胃炎组均 阴性 , 异 差 均有 统计学意 义( 0 0 ) 7 P< .5 。P3蛋 白表 达与 胃癌 患者 的性 别 、 龄 、 瘤部 位 、 瘤 大 小、 年 肿 肿 分化 程 度 、 浸润 深 度 、 巴结转移及远 处转移及 T M 分期 无相 关( 0 0 ) 5 淋 N P> .5 。P 3蛋 白表 达 与 胃癌 的分化程 度 、 润深度 、 巴 浸 淋
乳腺癌p21^ WAF1 表达与bcl-2, EGFR, p53 和TGF-β1 的关系
文章编号:1007-1482(2001)01-0020-03乳腺癌p21WAF1表达与bcl 22、EGFR 、p53和TGF 2β1的关系李仲宏,肖宁新,黄华振(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江门市 529050)摘 要:探讨了p21WAF1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 22、EGFR 、p53和TGF 2β1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S 2P 法检测了152例乳腺癌组织p21WAF1、bcl 22、EGFR 、p53和TGF 2β1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表明p21WAF1表达与EGFR (x 2=5.221,p <0.05,γ=0.19)和TGF 2β1(x 2=4.354,p <0.05,γ=0.17)表达呈正相关,与bcl 22呈负相关(x 2=16.475,p <0.01,γ=-0.33),与p53无相关(x 2=3.114,p >0.05)。
由此推断bcl 22、EGFR 和TGF 2β1可能与p21WAF1的正向调控有关。
关键词:乳腺肿瘤;p21WAF1;bcl 22;EGFR ;p53;TGF 2β1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THE CORRE 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p 21WAF 1AN D bcl 22,EGFR,p 53,TGF 2β1IN BREAST CARCINOMAL I Zhong 2hong ,XIAO Ning 2xin ,HUAN G Hua 2zhen(Department of G eneral Surgery ,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Jiangmen ,Guangdong 529050,China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p21WAF1ex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bcl 22,EGFR ,p53,TGF 2β1in breast carcinomas.p21WAF1,bcl 22,EGFR ,p53and TGF 2β1expression at protein level were deter 2mined by S 2P 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 in 152cases of breast canc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21WAF1expression level was correlated with EGFR (x 2=5.221,p <0.05,γ=0.19)and TGF 2β1(x 2=4.354,p <0.05,γ=0.17),and adversely correlated with bcl 22(x 2=16.475,p <0.01,γ=-0.33),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53(x 2=3.114,p >0.05).Conclusion :The bcl 22,EGFRand TGF 2β1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a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positive regulating directions of the p21WAF1.K ey w ords :breast neoplasms ;p21WAF1;bcl 22;EGFR ;p53;TGF 2β1收稿日期:2001-03-30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A1998638)作者简介:李仲宏(1944-),男,广东省新会市人,本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院长,研究方向:乳腺癌 细胞周期循环激酶抑制剂p21WAF1在参与抗肿瘤过程中不仅表现为负性调控,而且还可能有一定的正性调控功能。
胆囊癌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 囊 癌 P 3蛋 白表 达 及 临床 意 义 5
王百林 徐玉振 陈孝 平
华 中科技 大学 同济 医学 院附属 同济 医院肝脏 外科 中心 ( 湖北 武汉
4 03 ) 30 0
【 摘要 l : 目的 探讨 P3 5 蛋白在喧囊癌 中的表达及 临庆意义。方法 : 采用 免疫组织化 学方珐测定胆 囊 癌 和瞠囊炎组织中 P 3蛋 白的表达。结果 : 5 胆囊厦组织中 ? 3蛋 白阳性表 达率为 7 %( 8/3 , 著 5 17 3 5 )显 害于胆囊炎蝠织中 P 3 日表达率 o 0, 2 ( 5蛋 ( l) 尸<0 0 ) 5 白与 胆囊癌 N v 1 。P 3蛋 ei n分期及肿 瘤分 化 程度相关( 尸<0 o ) 5 。结论 : 5 P 3蛋日表达 在胆囊蓬 的发生 、 发震 中起作用 , 可作 为胆囊垣 预后 的一个 重 要生物学指标。 【 键词 】 关 胆囊肿瘤 ; 担囊炎 ; 白 5 蛋 P3 【 中国分 类号 】 7 58 R 3 【 文献标识码 】 A
o 3 rt i l g l l d r ar i m s7 %(8/ 3 wh qW s i il n l h h r h n0 fP 3oo en n ala e cn awa 17 3 5 ) i a s f a ty l e a b d C o o s n c g t ( 1 ) h lo s Is p < 0 O ) T e e p e so fP 3 po en l g ld e s o o a wa 0/ 2 l c oe y ̄t ( n i 1 h x r si o 5  ̄t i a ala d rc r i m s n b n
Ex r s i n o 3 r t i a d t c i i a s g ii a c i p e so f P5 p o e n n is ln c l i n fc n e n g lb a d rc r i o a a lld e a cn m
p53和p21蛋白在恶性间皮瘤的表达
图1 Rb 染色,部分胞核呈阳性 ABC 法×400 图2 p16染色,部分胞核呈阳性 ABC 法×200D1表达增强主要引起肿瘤细胞增殖异常。
Akama 等[4]检测了45例胃癌组织,未发现cyclin D1基因的突变,因此cyclinD1在胃癌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可能与其mRNA 的异常有关。
p16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在原发性肿瘤中少见,其蛋白表达改变可能是DNA 异常甲基化或mRNA 转录缺陷引起的[5]。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发现14例(35.0%)p16表达阳性,在低分化及伴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p16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肿瘤,说明p16蛋白对胃癌的转移及肿瘤进展有抑制作用。
Rb 基因的突变或重排在胃癌中少见,免疫组化法检测Rb 蛋白的表达缺失一般在20%左右[6]。
本组Rb 蛋白阴性表达约30%,可能是由于低分化肿瘤比例较大,因为Rb 蛋白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胃癌。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淋巴结阴性肿瘤中Rb 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阳性肿瘤(P <0.05)。
我们还发现,Rb 阳性胃癌中p16蛋白阳性率为20.7%(6/29),cyclin D1表达阳性率为58.6%(17/29),Rb 阴性胃癌中p16蛋白阳性率为72.7%(8/11),cyclin D1阳性率为18.2%(2/11),Rb 蛋白和p16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而与cyclin D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其机制可能与Rb 蛋白表达改变对cyclin D1蛋白和p16蛋白表达的反馈调节有关。
参考文献1Lukas J ,Pagano M ,S taskova Z ,et al .Cyclin D1protein oscillates and isessential for cell cycle progression in human tum or cell lines.Oncogene ,1994,9:7072718.2G ansauge S ,G ansauge F ,Ramadani M ,et al.Overexpression of cyclin D1in human pancreatic carcinoma is ass 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Cancer Res ,1997,57:163421637.3Nishida N ,Fukuda Y,K omeda T ,et al .Am plification and overexpres 2sion of the cyclin D1gene in aggressive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cer Res ,1994,54:310723110.4Akama Y,Y asui W ,Y okozaki H ,et al.Frequent am plification of the cy 2clin E in human gastric carcinomas.Jpn J Cancer Res ,1995,86:6172621.5Lee YY,K ang SH ,Seo J Y,et al.Alterations of p16INK 4A and p15INK 4B genes in gastric carcinomas.Cancer ,1997,80:188921896.6G eradts J ,K ratzke RA ,Niehans G A ,et al.Immunohischem ical detection of the cyclin 2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2/multiple tum or suppress or gene 1(CDK N2/MTS1)product p16INK 4A in archival human s olid tum ors :correlation with retinoblastoma protein expression.Cancer Res ,1995,55:600626011.(收稿:1999201205 修回:1999207221)(本文编辑:常秀青)p53和p21蛋白在恶性间皮瘤的表达何桥 吴秋良 邓晓华 林汉良 一、材料和方法11集自1987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我院和广州地区多所医院的恶性间皮瘤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45例;所有病例标本重新进行组织学复诊、分型,并结合胸片,CT 和手术所见进行大体分型及对其中的36例进行随访。
【独家解读】Nature:癌症与p53息息相关
【独家解读】Nature:癌症与p53息息相关p53,又叫做tumor protein p53,是人体抑癌基因,也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该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a的蛋白质,命名为P53。
这种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al factor),控制着细胞周期的启动,是否开始细胞分裂就由这个蛋白决定。
p53基因的失活对肿瘤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有p53缺陷的细胞甚至在不利条件下会继续进行分裂。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50%以上会有p53基因的突变,而在很多人类大肠癌当中,则会出现p53基因的缺失。
而p53基因的缺失又经常伴随一些编码酶亚基基因的缺失。
此篇文章报道了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RNA聚合酶II(负责催化合成mRNA)亚基缺失导致的癌细胞能被低浓度的自然毒素α-鹅膏蕈碱杀死的研究。
作用于促进细胞生长蛋白的癌症药物的数量在持续增长,而这类蛋白也能被基因突变所激活。
但是抑制细胞增长的蛋白(被称为抑癌因子),则不能被突变或者缺失激活,并且也几乎没有治疗策略建立于其上。
通常,抑癌因子的缺失会开辟一条特殊的细胞防御信号通路,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BRCA(乳腺癌基因)突变的乳腺癌细胞对腺苷二磷酸核糖(ADP-ribose)的依赖作用。
遗憾的是,对抑癌因子的缺失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科学家还没有像研究其他基因变异情况时使用的常用方法去研究肿瘤抑制因子的缺失。
其中,对肿瘤蛋白p53(肿瘤抑制因子的一种,p53能够控制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行,p53的缺失和变异会导致细胞的不正常增长)的研究是目前最重要的突破口。
p53的编码基因TP53的变异是在12种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中发生的最普遍的一种,大约占到42%。
然而,虽然在过去数十年间,科学家已经研究出了TP53明确的生物表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能够直接作用于p53信号通路的药物。
研究人员发现在很多大肠癌中,TP53基因的缺失经常伴随着编码RNA聚合酶II一个亚基的基因的拷贝缺失。
P53、P21^(WAF1)和CDK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P21^(WAF1)和CDK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史惠蓉;张瑞涛【期刊名称】《癌症》【年(卷),期】2009()8【摘要】背景与目的:P53、P21WAF1和CDK1是细胞周期中G2/M期DNA损伤检验点"P53通路"的关键因子,本研究拟探讨P53、P21WAF1和CDK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7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53、P21WAF1、CDK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53、P21WAF1、CDK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P53、P21WAF1和CDK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率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与良性卵巢肿瘤之间其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卵巢上皮性癌中,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P53蛋白表达越高;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P21WAF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CDK1蛋白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
卵巢上皮性癌中P53蛋白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与CDK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8,P=0.001;r=-0.282,P=0.014),P53蛋白与CDK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63,P=0.022)。
结论:P53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相关,P53和P21WAF1蛋白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进展有关。
检测CDK1可能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总页数】4页(P882-885)【关键词】卵巢肿瘤;上皮性癌;G2/M期DNA损伤检验点;P53;P21^WAF1;CDK1;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史惠蓉;张瑞涛【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相关文献】1.P53、P21WAF1和CDK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史惠蓉;张瑞涛2.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2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秦瑞;刘俊宝;曹璐;田秀娟;冷维春3.Her-2、P2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万云洁; 胡小青4.p53和p21^(WAF1/CIP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道成;梁立治;颜笑健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p21^(WAF1)表达及其与P53和PCNA的相关性 [J], 颜笑健;梁立治;李道成;李经略;张昌卿;袁颂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53在胆囊癌临床预后中的预测意义
P53在胆囊癌临床预后中的预测意义目的探讨P53在胆囊癌患者中表达情况与胆囊癌患者术后临床治疗之间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我院自2010年~2016年47例胆囊癌患者的P53阳性表达情况,并且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其临床意义。
结果P53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手术方式、TMN分期存在密切关系(P <0.05);并且P53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手术方式、TMN分期呈正相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53可作为胆囊癌患者术后病情预测评估指标之一,对其后续治疗做出指导。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53 in gallbladder cancer patient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llbladder cancer patients.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in 47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 from 2010 to 2016 in our hospital.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was not related to gender and age(P>0.05).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size,surgical methods,and TMN stage(P<0.05).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53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ize,surgical method,and TMN stage(P<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P53 can be used as a predictive index for the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 in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and it can guide the follow-up treatment.Key words:P53;Gallbladder 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stry膽囊癌是胆系肿瘤中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在消化道肿瘤中位居第5位,平均每10万人就有2.5人发病[1]。
P53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与调控
P53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与调控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让人无可避免地堕入肿瘤的疾病。
而在这个过程中,P53蛋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癌症。
本文将着重探讨P53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调控机制。
1. P53蛋白的基本介绍P53蛋白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在行业内被誉为癌症的“守门人”。
这是一种由21kbp基因编码的大蛋白质,能够协同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控制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等细胞生物学过程。
在正常的细胞环境中,P53蛋白形态不稳定且极易被降解,使其浓度保持在极低水平。
或者说,P53蛋白很少被激活。
2. P53蛋白与癌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人体的细胞受到各种化学物质和辐射等因素的影响,细胞DNA损伤会导致P53蛋白磷酸化,从而使其保持稳定性,进而逐渐积累。
如果P53蛋白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将有问题的细胞消灭。
因此,P53蛋白在保护细胞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如果细胞中存在P53蛋白发生突变或缺失,它则可能反向使用保护机制,影响了细胞自我修复的机制,从而可能导致癌症的形成。
此时,细胞被赋予了多个自我防御的机制,而P53蛋白的丧失可能是这些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3. P53蛋白治疗癌症P53蛋白的复活成为了近年来治疗癌症的一个新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使用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等方法治疗癌症的病人都感到了失望。
因为癌细胞往往会快速适应这些治疗方法并迅速进化,从而让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P53蛋白治疗则希望从根源上治疗癌症并避免这种进化。
一个有望的方法是使用P53蛋白,或者使用它的基因,以增强细胞的自我防御能力。
这被称为基因治疗。
同时,有一些药物已经被发现可以重新激活已经几乎失去活性的P53蛋白,从而可以防止癌细胞的增长。
这也被称为“小分子P53激动剂”。
尽管这些方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认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但它们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p73蛋白表达与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研究
p73蛋白表达与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研究杨波;房新志【摘要】目的探讨p73与老年人肺癌和非老年人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2例老年人肺癌组织、38例非老年人肺癌组织及34例癌旁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结果 p73蛋白在老年人肺癌组织和非老年人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76.3%,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肺癌中,在不同性别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老年人肺癌中,在不同性别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患者中,p73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73表达上调可能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p73在老年人和非老年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推测p73上调可能与老年人肺癌的转移有关.【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3)002【总页数】4页(P163-165,168)【关键词】肺肿瘤;抑癌基因p73;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杨波;房新志【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R734.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估计,2002年全球肺癌总发病数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0.0%,死亡占癌症死亡的23.8%。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环境等影响肿瘤发病、死亡危险因素的改变,预期在今后10年我国大城市的肺癌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今后20年内我国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肺癌发病率将继续保持快速上升趋势[1],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最高,而且死于肺癌的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
p21、p53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p21、p53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宋懿懿;顾爱琴;韩宝惠【摘要】目的探讨p21、p53和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07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存档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21、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p21、p53、c-erbB-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21与p5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45,P<0.01).207例NSCLC组织标本中,p2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1%、38.16%和32.85%,其中低、中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高分化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p21和p53阳性表达率在有吸烟史、中央型和鳞癌患者中较高;c-erbB-2阳性表达率在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和腺癌患者中较高(P<0.05).肿瘤组织中p21、p53和c-erbB-2表达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结论 p21、p53和c-erbB-2可能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性指标.%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p21, p53 and c-erbB-2 in tissue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and paraffin tissue samples of 207 patients with NSCLC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The expression of p21, p53 and c-erbB-2 protein in tissues of NSCLC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correlation among the expression of p21, p53 and c-erbB-2 protein was analys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21, p53 and c-erbB-2 protein and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as explor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21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at of p53 in tissues of NSCLC (r = O. 245, P < O. 01).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21, p53 and c-erbB-2 in tissues of NSCLC were 54.11%, 38.16% and 32.85%, respectively in 207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poor differentiation, medium differenti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xpression than those with high differentiation and no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smoking, central type and squamous carcinoma had higher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21 and p53, and females and those with no history of smoking, peripheral type and adenocarcinoma had higher expression rates of c-erbB-2 ( P < O. 05).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p21, p53 and c-erbB-2 in tissues of NSCL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with negative expression (P <0.05). Conclusion p21, p53 and c-erbB-2 ma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NSCLC, which may serve as predicators for prognosis.【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1(031)003【总页数】4页(P295-298)【关键词】p21;p53;c-erbB-2;非小细胞肺癌【作者】宋懿懿;顾爱琴;韩宝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上海,20003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肺内科,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已成为人类因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端粒酶、p21、p53与原发性胆囊癌关系
端粒酶、p21、p53与原发性胆囊癌关系陈壬寅【期刊名称】《中国误诊学杂志》【年(卷),期】2002(2)11【摘要】目的探讨端粒酶、p2 1和 p53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转移和浸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我们应用 TRAP-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原发性胆囊癌中端粒酶、p2 1和 p53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1原发性胆囊癌端粒酶、p2 1和 p53阳性表达率为 84.8%、47.8%和 71 .7%。
2端粒酶、p2 1和 p53在胆囊癌旁粘膜阳性表达率为 4.6%、94.5%和 94.5%。
3癌细胞浸润越深 ,端粒酶 p2 1和 p53阳性表达率越高。
4淋巴结转移 ,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 1 0 0 % ,而 p2 1和 p53为 2 2 .7%和 63.6%。
结论端粒酶、p2 1和 p53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及在胆囊癌形成和对周围组织浸润。
【总页数】2页(P1624-1625)【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诊断;端粒;末端转移酶;代谢;癌基因蛋白质p21;蛋白质p53【作者】陈壬寅【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端粒酶、p16、RB与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J], 许元鸿;郭仁宣;何三光2.端粒酶和p16、RB基因及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关系 [J], 许元鸿;郭仁宣;何三光;沈魁3.P<sup>16</sup>、P<sup>53</sup>、P<sup>21</sup>/WAF1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J], 张宁;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叶大雄4.雌、孕激素受体和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J], 童淑兰;费绍华;殷梅英;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5.胆囊癌组织细菌L型的检测与p21及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J], 焦兴元;黄洁夫;石景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童淑兰;费绍华;殷梅英;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年(卷),期】2002(11)2【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和 p5 3,p2 1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即用型一抗加nvision微波加热免疫组化法对 12例胆囊癌进行ER ,PR和 p5 3,p2 1表达及分析。
结果( 1)胆囊癌细胞内存在ER ,PR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3%和 75 .0 % ;( 2 )胆囊癌p5 3,p2 1阳性表达率均为 6 6 .6 % ,ER ,PR与p5 3,p2 1阳性表达一致率为58.3% ;( 3)癌细胞分化越差、浸润越深 ,ER ,PR和 p5 3,p2 1阳性表达率越高。
结论ER ,PR和 p5 3,p2 1阳性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 ,这对运用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ER ,PR过度表达可能会诱发 p5 3,p2 1基因突变。
【总页数】3页(P112-114)【关键词】胆囊肿瘤;遗传学;腺癌;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癌基因蛋白质p53;癌基因蛋白质p21;基因表达【作者】童淑兰;费绍华;殷梅英;叶龙珍;杨玲芳;孙宏夫【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R730.261【相关文献】1.男性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和癌基因P21、P53的表达及意义 [J], 牛俊杨;程荣旋;王晓秋2.P53蛋白雌孕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朱景明;李静;孙海涛3.雌,孕激素受体和ras P21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 [J], 党诚学;郭先予4.乳腺癌p53、c-erbB-2基因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黄志勇;陈海;孟凡清;罗宁玲;王宁5.雌、孕激素受体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熊开琴;张秀辉;江贤萍;韩新华;李俸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外胆管癌中p73蛋白的表达及与p53蛋白的相关性
肝外胆管癌中p73蛋白的表达及与p53蛋白的相关性张智勇;窦科峰;刘正才【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年(卷),期】2002(023)015【摘要】目的探讨基因p73和p53在肝外胆管癌(ECHC)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1例肝外胆管癌及10例胆总管囊肿病例p73和p53表达进行研究. 结果 p7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1%(17/41),p53基因阳性表达率为34%(14/41),14例中10例p73表达亦为阳性,其余27例中未发现p53基因突变,但其中7例表达p73. 胆总管囊肿均为阴性. 经统计学分析p73的表达与ECHC的临床病理分级、分期无关( P >0.05);而p73和p53表达显著相关( r=0.52, P <0.05). 结论 p73, p53基因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总页数】3页(P1429-1431)【作者】张智勇;窦科峰;刘正才【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陕西,西安,71003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陕西,西安,71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8【相关文献】1.P53、P63、P73蛋白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胡丹;黄健文;胡世平;王斌;高凌云2.c-erbB-2、p53和nm23H1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牛爱华;王贞;侯桂英3.p73蛋白与p21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J], 周秀彦;卫建平;徐静;朱月连;白冰4.肝外胆管癌中p73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J], 张智勇;窦科峰;刘正才5.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迟青;滕红;尹鲁皖;马明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肝癌p53,p21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原发性肝癌p53,p21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马志敏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1999(021)003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和评价影响肝癌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p53、p21蛋白,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6.7%,p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44%。
在联合检测中p53,p21蛋白阴性组生存率明显高于p53、p21蛋白阳性组,说明在原发性肝癌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和p21蛋白的检出是一个预后不良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2页(P129-130)
【作者】马志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702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癌P73、P53蛋白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杨大刚;孙诚谊;刘兴贵;左石;李大中;钟愉
2.重组人p53腺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血清p53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曹晓静;戴楠;杨志祥;金丰;仲召阳;李增鹏;王阁;王东
3.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及Ras p2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张宏;刘晓伟;苏秀兰
4.口腔粘膜鳞癌和癌前病变p53、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p53、p21蛋白的表达[J], 李海如;郑健;袁苏娟
5.P53及RasP2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周红林;岳文彬;李伟芳;金静;段丛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细胞肝癌p21^(WAF1)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
肝细胞肝癌p21^(WAF1)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戴大英;翟为溶;万大方;朱腾方;叶圣龙【期刊名称】《肿瘤》【年(卷),期】2001(21)2【摘要】目的探讨HCC中p2 1WAF1与p5 3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8例手术切取的HCC及其配对癌旁肝组织、5例正常肝组织中p2 1WAF1和p5 3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病理形态的关系。
结果p2 1WAF1、p5 3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p2 1WAF1阳性 14例 (36 8% ) ,p5 3阳性 2 8例 (73 7% ) ,其中两者表达一致 (均阳或均阴 )的 18例 ,表达不一致的 2 0例。
癌旁肝组织 1例 (2 6% )、正常肝组织 2例p2 1WAF1呈阳性表达 ,所有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未见p5 3表达。
HCC中p2 1WAF1表达与p5 3表达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在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肝内转移或门脉癌栓之间p2 1WAF1、p5 3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p2 1WAF1与p5 3在癌内表达均高于癌旁 ,但两者间并无相关性 ,提示p2 1WAF1表达可能受p5 3依赖和p5【总页数】4页(P85-87)【关键词】肝细胞癌;p21^WAF1;p53;基因产物;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戴大英;翟为溶;万大方;朱腾方;叶圣龙【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730.231【相关文献】1.肝动脉灌注化疗后肝细胞癌8-OHdG、p53和p21~(waf1/cip1)的表达研究 [J], 苏浩;吕自力;严律南;彭涛;朱广志;林洪强;林怡;龚艺贞;李佳荃;刘志明;黎乐群;刘唐威2.P<sup>16</sup>、P<sup>53</sup>、P<sup>21</sup>/WAF1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癌诊断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J], 张宁;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叶大雄3.利用组织芯片研究p21^(WAF1/CIP1)和Rb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J],刘凯;何煦;赵连三;周思亮;刘丽;刘聪4.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 [J], 胡沛臻;张传山;马福成;杨守京;王文亮5.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PCNA、p21^(waf1)基因表达研究 [J], 胡志坚;陈华;李一伟;孙昌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乳腺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滕晓东;吴德明;高翠玉【期刊名称】《肿瘤防治杂志》【年(卷),期】2001(8)1【摘要】目的 :研究p2 1(WAF1)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应用微波修复免疫组化技术S P法检测了 82例乳腺癌及 2 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p2 1(WAF1)蛋白的表达。
结果 :p2 1(WAF1)蛋白表达位于细胞核中 ,部分伴有浆染色 ;p2 1(WAF1)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细胞核基本不表达 ,部分有细胞浆着色 ,乳腺癌中表达率为 58.54%( 4 8/ 82 ) ,其阳性表达与组织高分化、ER阳性、临床分期早有关 ,与淋巴结有否转移、C erbB 2、nm2 3蛋白表达以及是否复发及生存期长短无关。
结论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 1(WAF1)蛋白阳性诱导细胞高分化。
【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1(WAF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乳腺癌【作者】滕晓东;吴德明;高翠玉【作者单位】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苏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02【相关文献】1.乳腺癌中p21^(WAF1)表达的临床意义 [J], 吴璠;张玲;潘晓蔚2.骨肉瘤p21^(ras)蛋白、p21^(waf1/cip1)蛋白、PCNA与AgN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曲建力;李强;张蔚;曹庆华3.淋巴结阴性乳腺癌p21^(waf1)、c-erbB-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杜巍;曾灿光;戎铁华;侯景辉4.p21^(WAF1)、ETS-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鼻咽癌内微淋巴管、微血管密度的临床病理意义 [J], 李珀;何常;徐恒天;钟愉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CyclinD1、CyclinE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李维珊;关助明;周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癌P21^(WAF1)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
食管癌P21^(WAF1)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刘节;陈素兰;张伟;苏勤【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2000(8)12【摘要】目的探讨 P21^(WAF1)和 P53基因蛋白表达在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等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 S-P 免疫组化方法对144例食管癌病变组织进行了 P21^(WAF1)和 P53蛋白的定位观察.结果食管癌P21^(WAF1)基因蛋白阳性率仅为39%,且与肿瘤细胞分化及淋巴转移有关;P53蛋白阳性率为65%,也与肿瘤细胞分化及淋巴节转移相关.另外,P_(21)^(WAF1)和P53蛋白的表达在不典型增生组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p21^(WAF1)和 p53基因在食管磷癌发生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食管癌癌前病变之中,p21^(WAF1)基因依赖与p53基因通路.【总页数】4页(P1350-1353)【关键词】食管肿瘤;P53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淋巴转移【作者】刘节;陈素兰;张伟;苏勤【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102【相关文献】1.人骨肉瘤中p53、p21~(WAF1/CI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J], 泰国斌;王义生;李月白;殷力;鲍剑2.p53蛋白三维空间结构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瘤p21^WAF1/CIP1蛋白定量表达关系的研究 [J], 陈一峰;庄建良;连云宗;张鹏飞;李一伟3.p53和p21^(WAF1)在鼻咽癌rAd-p53瘤内注射前后的表达及其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J], 兰桂萍;司勇锋;翁敬锦;韦海明;覃扬达;何宁4.大肠癌组织P21^(WAF1/CIP1)的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J], 殷智榕;张云汉;姜国忠;高冬玲;宋一民5.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P21^(WAF1/CIP1)mRNA的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J], 姜国忠;陈奎生;殷智蓉;陈东;高冬玲;黄孝立;张云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编码蛋白P73和P53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基因编码蛋白P73和P53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周秀彦;卫建平;张晓琴【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年(卷),期】2004(013)012【摘要】目的:探讨基因编码蛋白P73和P53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39 例胃癌及17 例萎缩性胃炎、40 例慢性炎性息肉中的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73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64.1%,与慢性炎性息肉组、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73与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P5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1%,与慢性炎性息肉组、萎缩性胃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P73高表达可能是一个胃癌发生的热点基因变化,基因蛋白P73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P73作为一个抑癌基因,有其组织特异性.P73和P53蛋白虽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但二者对胃癌的发生并无协同作用.【总页数】4页(P892-895)【作者】周秀彦;卫建平;张晓琴【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51.2【相关文献】1.P5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aspase-3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冬霞;董鑫;李冬兰;邓晓慧;汤政;郭娟宁2.幽门螺杆菌、端粒酶基因和p5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齐洁敏;马卫军;白连宏3.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P73和mP5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林志;辛彦;吴东瑛4.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J], 迟青;滕红;尹鲁皖;马明立5.CHFR和mp53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J], 高余佳;辛彦;张赛楠;张家华;吴东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 ,2 1 a d 4 . , ep ci l, hc r s nf a t ih rt a h s n te tmo- 6 2 5 . n 3 8 r s e t ey w i wee.g i cn l hg e h n to e i h u r v h i i y a jcn i u sa dn r a g l l d r i u s( dae t s e n o l al a e s e P<O 0 ) Th 7 r ti sm r e l o rl e ts m b d ts . 1 . e p 3p o e wa k dl c re td n a y a
p o e s i a cn ma o h a l ld e MO i i g。 r ti n c r i o f t e g l a d r n b Ru xan HU
Y qa L rn e a . e at n f G n rlS rey Sc n epeSHoptlo a g i u in, IXi g, t 1 D p r o me to eea ugr , eo d P o l si fGu nx , a
维普资讯
・
52 ・ 5
江 苏 医药 2 0 0 8年 6月 第 3 4卷 第 6期
Ja  ̄ u Me ,u e2 0 。 l 4 No 6 i s dJ J n 0 8 Vo 。 . n 3
论 著
胆 囊癌 p 、 7 5 p p A 3 3和 2 n蛋 白的表 达 1 W
t v n sa ig o h u r( o Ne i t g n f t e t mo P< O 0 ) M e n i , 2 w F .5. a wh l p 1 A wa o r lt d t u o y e s c r ea e o t m r l mp o e hnd me sa i n v n s a i g ( a t t ssa Ne i t g n P< O 0 ) d . 5 .No sg i c n s o ito . f u e we n t e e p e so i n f a ta s ca in wa o n b t e h x r s in i s d o 7 n h t fp 1 . n l s n p 3 p 3 a d p 1 p o en r p e u a e n ia i g t a f 3 a t a 2 w p d o Co c u i 5 , 7 n 2 w o r t i s a e u r g lt d i dc tn h t t e y p a n i o t n o e i a cn g n i o a l ld e a cn mm e e i o c r ea i n i h y m ly a a mp ra tr l n c r io e ss f g l a d rc r i o b Th r s n o r lt n o t ee p e so fp 3 a d D 1 p o en n c r i o ft e g l ld e . h x rsin o 7 n 2 w r t i si a cn m o h a l a d r a b
和 4 . %, 3 8 均高于癌旁组织 和正 常组织 ( <o 0 ) P . 1 。胆 囊癌 中 p 3蛋 白的表 达与 Nei 期有关 7 vn分
( <O 0 ) p 1 蛋 白的表 达 与 淋 巴 结转 移 、 v P . 5 ,2w Nei 期 有 关 ( < 0 0 ) n分 P . 5 。结 论
表 达无 相关 性 。 【 键词】 关 胆 囊 肿 瘤 ;5 蛋 白 ; 7 蛋 白 ;2 w 蛋 白 p3 p3 p1 【 献 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 0 5—6 5 2O ) 6O 5一3 2 338 (O 8O 一5 2O 【 中图 分 类 号】 R 9 32
[ bt c] O jci T td eep es no 5 ,7 n 2 F poe s ncri m f A s at r bet e osu yt x rsi f 3 p 3a dp 1A rti c o ao v h o p ni a n
t eg l ld e . M eh d I h al a d r b t o s mm u o it c e c l e h d wa s d t e e t t e p o e n fp 3 p 3 n h s o h mia t o s u e o d tc h r t i s o 5 , 7 m a d D 1 i 8 p t n s wih c r i o f t e g l ld e , 2 c s s wi a a u r ts u n 0 n 2w n 4 a i t t a cn ma o h a l a d r 3 a e t p r t mo is e a d 2 e b h n r l al ld e t s e .Th ea i n h p o 7 n 2 w e p e so sa ay e .Re u t Th o ma l b a d i u s g s er lt s i f 3 a p 1 x r s in wa n l z d o p d sl s e p st e e p e so a e fp 3 p 3 a 2 w F i 8 p t n s wih c r i o ft eg l ld e r o i v x r s i n r t s o 5 , 7 n p 1 A n 4 a i t t a c n m o h a l a d rwe e i d e a b
p 1 A 基 因在胆囊癌高表达 , 2w 丌 提示三者在胆囊 癌发生发 展 中起 重要作用 。胆囊 癌 中 p 3与 p 1 7 2w
E p e so f p 3。 7 n 2 x r s in o S p 3 a d p 1
Gu l 4 0 2, ii 5 1 0 CHI n NA
莫瑞 祥 胡虞乾 李 西融 廖 文胜 杨 威
应用 免疫组化 S P法
【 摘要】 目的
探讨 p 3 p 3和 p 1A 因在 胆囊癌 中的表达 。方 法 5例癌旁组织 、 O 正常胆囊 组织 p 3 p 3和 p 1 蛋 白的表达 , 2例 5 、7 2w 分析 p 3和 7 p 1 相互关 系。结果 2w 4 例胆囊癌 中,5 、7 和 p 1 蛋 白阳性表 达率分别为 5 . 、2 1 8 p3p3 2w 62 5 . A 0 p 3 p 3和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