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民的诞生》有感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公民的诞生》有感
《公民的诞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教育著作之一。
书中以公民教育,培养真正的公民所进行的各项教育为主要内容。
作者在细致分析了童年期、少年期及童年向少年过渡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过程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视角,抓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变化,通过倾听、观察来感知和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建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基础上的自尊感,对每个人来说仿佛是一道探索个人心灵的光线,必须使它永不熄灭.这就赋予教育者重大的责任,要求他们在人类学这个领域表现出特殊的本领。
”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使我意识到教师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性。
两年前,我参加了北京市资源教室新任教师的山岗培训,同年担任了学校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学生的个训工作。
从那时起,我就和学校的两个随班就读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直到现在我还为这两个学生进行着每周两节个别训练课的学生训练工作。
参加个训课的一个随读生叫小于,她头有点大,目光有些呆滞,行动较其她孩子来说有些缓慢,下课时,整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喜欢和旁边的同学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
与她交流也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句子进行对话。
她上课很少发言,下课也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一副没有自信的样子。
见到她的情况,我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得知:小于从小患有脑积水,曾经做了几次手术,造成了她协调性极差,动作缓慢,属于感统不和的障碍,对于孩子的智力和适应能力没有大的影响,也就是学习和生活方面不应该比别的同学差。
可能是由于疾病的影响,
造成自尊心受到伤害,不愿意与她人交流,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几乎有了自闭症的倾向。
于是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对孩子的观察,我初步分析她是由于自卑,引起了自闭的心里障碍。
自卑主要的表现在于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
而详细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敏感。
过分敏感,自尊心强。
弱体群体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唯恐被人忽略,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任何负面的评价都会导致内心激烈的冲突,甚至扭曲别人的评价,比如,别人真诚地夸她,她会认为是挖苦。
她们非常敏感,跟她们交往时,必须谨小慎微,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在其内心引起波澜,胡乱猜疑。
2.失衡。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她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体验不到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
自我价值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丧失自我价值体验,使她们心态失衡,陷入恶性的心理体验之中,走不出这个心理的阴影,就很难摆脱现实的困境。
别人欺负她,即使内心不负气,也自认为是正常的,非常认同自己的弱势身份。
这种强烈的自卑心理极易导致自杀行为。
3.情绪化。
她们表面上好象逆来顺受,然而过分压抑恰恰积聚了随时爆发的能量。
由于她们缺少应对能力,失业、离异、患病等生活事件很容易导致心理压力。
当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认为别人睢不起自己,难以忍受,往往产生过激言行。
有时当她们无力应对危机时,还会自残,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于是,我在开展个训课程是注意从兴趣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地进行教育。
对于有自闭倾向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她的无意注意,然后将她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
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这样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
例如小组训练课时,我都让小于参与到小组内,告诉组长给她安排任务,并让小伙伴协助她完成。
她每次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在小伙伴的指导下,主动完成任务。
而且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也让她承担相应的部分,尽管表述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我都会发给她小奖励,她每次都很开心。
在个训工作中我还注意了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
对于小于这样的孩子,则更为有意义。
在她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
为了给小于自信心,我不放过她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努力去挖掘、放大她的优点,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你真行”、“你真棒”有时还予以“小红花”等的物质奖励,以此来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
成功体验对一般孩子来说,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小于来说,并非一件易事。
因此我常有意降低标准,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
使她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
当她获得点滴进步时,我则可夸大她的进步、成绩,从而调动她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同时让她产生一种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绩的心理。
游戏是小于最喜欢的活动,资源教室是她最喜欢去的地方,在那里,她喜欢和小伙伴游戏,搭积木、拼图、拍球跳等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感统合一,同时提高了她的动手能力。
尤其是从滑梯上自由的滑落这项运动,对于小于来说难度较大,老师耐心讲解要领,双手扶着她,嘴里安慰她,告诉她勇敢些、老师会保护你的安全,来消除她的紧张心理,使她从不敢滑到敢滑,从借助教师到独立完成动作,小于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冲满着自信。
看到她的点滴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很开心。
在特殊教育的领域里,不仅需要有教师和专家的参与,而且更需要家长的参与。
预见其发展障碍而进行干预,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对小于进行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我与其的家长共同商讨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协调一致及时交流,发挥互补作用,逐步矫正孩子的缺陷,促进其健康发展。
另外,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最能洞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的变化,最能了解孩子的所缺所长之处,最清楚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家长与学校老师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2年的训练,小于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后盾,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尊严。
现在能帮助老师做些小事,而且比较乐于这样做;乐意和其她小朋友交往,而且还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
能正常参加集体活动,在个训活动时乐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而且会很开心。
但是小于的情绪偶尔不稳定,还需要坚持进行行为矫正和相应的训练,相信她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像其他孩子
一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身为一名的教师,我们应该以真诚的感情去爱学生,精心塑造他们的心灵,把每一位学生都作为有人格,有个性,有希望的人去尊重与爱护,使他们成长为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事事处处以“假如我是孩子”来看待学生。
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学生,这样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用学生的目光看世界,用学生的心体味他们的喜悦和焦虑,欢乐和悲哀,向学生学习,能够使教师原本枯竭的“精神生命”重新焕发青春,从学生身上每一个教师都能再一次发现自己。
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解放学生同时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学习这些优点,完善自身素质,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长此以往能渐渐培养出一种相互关照,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具有平等意识,对话意识等健全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