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事实判断:是否、对错、真假 2、价值判断:1)功利价值:利、害 2)道德价值:善、恶 3)审美价值:美、丑 3、两者关系: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事实判断属 于认知的范畴,价值判断属于情感的范畴。认 知是情感的基础,有了对某个对象的感知才能 产生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情感会强化或弱化 认知动机。
链接
(3)人生价值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意义:说明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 级何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性格。
•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 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 4、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统 一。
(黑格尔)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生 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
2、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包含于人的社会属性之中 而又高于一般社会属性的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本质是人性之所以为人性的理由和原因,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属性和规定性。 通俗地说,人性是讲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 是讲人为什么是这样的。
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 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 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 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 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 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 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 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本质问题的深化
•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 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 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 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 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简言之,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 学习者”和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的 全面发展的过程。
返回
(2)共产主义运动的宗旨
•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 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 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
•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 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 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 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 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
(续)
•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 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内化,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 的外化。一个有真实价值的人,是内在价值和外在 价值、内在完美和外在有用性、主观精神和客观行 为、权利和义务、人格和责任相统一的完整和谐的 人。因此,要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具有优秀的德性 和出色的才能,又要化小我为大我,自觉为社会服 务,把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起来。
(1)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1)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 2)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 • 3)人的任何活动又都受社会条件和社 会规律的制约。
(2)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人是社会的主体 。 2)人的意志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促进或阻 碍作用。 3)人对社会的发展起何作用及作用的大小由 许多主客观条件造成的。 4)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 的作用。
•(2)人生观要回答的三大问题: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 追求理想
人生态度(人该怎样活着 ?)
乐观积极
人生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
追问意义、价值
2、人生目的的追问
• 人生目的是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人的实 践活动的内在规定。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个人生命中的 最大幸运,莫过于在 他的人生中途,即在 他年富力强时,发现 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部分 人生观教育 一、关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教育 (一)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
1、人性 人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区 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即人的 各种特性和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构造 和自然本能。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
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 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 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是受人 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 从个人成长的历程来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衣食技能,即生活自理的能力;二是职业技 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 第二,学习社会文化。这里所指的社会文化,其 核心内容应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 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 社会规范体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它 通过习俗、时尚、民风、民俗、道德、法律,以 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
1、人生价值的
涵义
• 价值
•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 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1)价值三要素: 1)主体(其需要、偏好) 2)对象(其属性) 3)(主体的)评价与体验
(2)价值的本质: 1)主体-对象关系 2)主体的评价 (法国作家)莫里哀:“事物的唯 一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价值。”
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续)
(3)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包括物质 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 面。人要为自己创造 满足这两种需要的物 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 以物质和精神的不同 形态体现着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 居里》 文章里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 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 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 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 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 成就大得多。
2、人生价值评价的唯一客观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价值评价因人而异,因阶级而异,但就整 个社会而言,价值评价有其客观、统一的标 准。一般来讲,进步阶级、集团、个人在评 价人生价值时能够承认并坚持客观标准,既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利于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越大则人 生价值越大。
指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 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人生价值的表现形态:
• 主体 客体 • 社会 个人 个人 社会 • 个人 个人 表现 社会价值 (奉献) 索取 自我价值
2、人生价值的
基本内容
•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扮演着主客体双重身 份,即表现为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而存在的 客体身份和表现为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 而存在的主体身份。人的这两种身份有机地 统一于人生价值关系之中,因而使得人生价 值亦相应地表现出两种形态:自我价值和社 会价值。
(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1)传统的人生目的分析
1)为功名与为爱情
•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 女人为爱情。” •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 着。” • (英国哲学家)培根:“一切真正 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 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 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续)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 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 概括的语言来说,有两句话: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邓小平)
(续)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
(2)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 所具有的属性。
只有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人。“现实的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 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离开一定的社会条 件,人不可能有语言、不会有思维、也不会有 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 的自然存在。
2)为物质与为精神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 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罗素) • 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 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 给人们予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3、人生价值的
(1)人生价性
(3)人生价值的创造性
(二) 人生价值的评价 1、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人生价值实践的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 识和判断,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用以调整人们 之间关系和进行人生导向的重要形式。肯定 的评价,就是作出好、善、美、合理、高尚 的评价;否定的评价,就是作出坏、恶、丑、 不合理、卑劣等的评价。
(3)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解放
•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是密切联系着的, 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 程度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 人生目的的确立
•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1)人生观 •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
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目的、人生 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
(续)
o(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 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时 候是幸福的。”
o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 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 叫它猪栏的理想。”
3)为己与为人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淹) • 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 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罗曼· 罗兰) • (宋)李纲诗《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
•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的完善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社 会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 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后结果, 是使自己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在特定的 社会组织中遵循相应的规范,以相应的方 式存在和发展。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个人既依赖 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 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处理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
(3)人的精神自主性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能使自身的生命 活动本身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活动 的对象。人的意识使人意识到自然的 必然性,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自由, 并进而利用自然的必然性。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 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 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康德) 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 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的自然界。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 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 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 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 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 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
任长霞,40岁,汉族,中共党员,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 长。 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 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艰难:民警队 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 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 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 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 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 人3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 治大局。
(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 首先,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其次,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在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再次,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当作一种自觉的人生要求,即是一种高 尚的道德理性。
二、人生价值教育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和特点
链接
(3)人生价值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表述: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意义:说明人们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 级何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性格。
•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 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 4、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的统 一。
(黑格尔)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生 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
2、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包含于人的社会属性之中 而又高于一般社会属性的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本质是人性之所以为人性的理由和原因, 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属性和规定性。 通俗地说,人性是讲人是怎样的,人的本质 是讲人为什么是这样的。
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 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 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 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 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 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 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 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本质问题的深化
•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 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的知识、技能、 观念和规范,并把这些知识、技能、观 念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品格和行为,在 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简言之, 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作为一个“社会 学习者”和一个“社会参与者”的人的 全面发展的过程。
返回
(2)共产主义运动的宗旨
•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 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 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的独立的运动。” (马克思)
• “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 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 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 人民服务,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 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列宁)
(续)
• (2)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 内在价值是外在价值的内化,外在价值是内在价值 的外化。一个有真实价值的人,是内在价值和外在 价值、内在完美和外在有用性、主观精神和客观行 为、权利和义务、人格和责任相统一的完整和谐的 人。因此,要实现人生价值,既要具有优秀的德性 和出色的才能,又要化小我为大我,自觉为社会服 务,把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起来。
(1)社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1)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 • 2)人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 • 3)人的任何活动又都受社会条件和社 会规律的制约。
(2)个人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人是社会的主体 。 2)人的意志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促进或阻 碍作用。 3)人对社会的发展起何作用及作用的大小由 许多主客观条件造成的。 4)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更为重要 的作用。
•(2)人生观要回答的三大问题: 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 追求理想
人生态度(人该怎样活着 ?)
乐观积极
人生价值(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
追问意义、价值
2、人生目的的追问
• 人生目的是是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也是人的实 践活动的内在规定。它是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一个人生命中的 最大幸运,莫过于在 他的人生中途,即在 他年富力强时,发现 了自己生活的使命。”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一部分 人生观教育 一、关于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教育 (一)科学地把握人的本质
1、人性 人性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区 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即人的 各种特性和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生理构造 和自然本能。
第一、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
志,而是人类起源于动物的佐证。 第二、人的自然属性与动物的自然属性不完全相 同,是经过社会文化熏陶了的自然属性,是受人 的社会属性制约的自然属性。
• 从个人成长的历程来看,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掌握生活技能。生活技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衣食技能,即生活自理的能力;二是职业技 能,即谋求生存的本领。 • 第二,学习社会文化。这里所指的社会文化,其 核心内容应包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体系是指社会、民族或群体中存在的比 较一致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及较为持久的信念。 社会规范体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它 通过习俗、时尚、民风、民俗、道德、法律,以 及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纪律等形式表现出来。
1、人生价值的
涵义
• 价值
•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即客 体对主体的有用性。
(1)价值三要素: 1)主体(其需要、偏好) 2)对象(其属性) 3)(主体的)评价与体验
(2)价值的本质: 1)主体-对象关系 2)主体的评价 (法国作家)莫里哀:“事物的唯 一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价值。”
比较: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续)
(3)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包括物质 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 面。人要为自己创造 满足这两种需要的物 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人的物质和精神价值 以物质和精神的不同 形态体现着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 居里》 文章里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 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 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 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 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 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 成就大得多。
2、人生价值评价的唯一客观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价值评价因人而异,因阶级而异,但就整 个社会而言,价值评价有其客观、统一的标 准。一般来讲,进步阶级、集团、个人在评 价人生价值时能够承认并坚持客观标准,既 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利于 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越大则人 生价值越大。
指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 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
人生价值的表现形态:
• 主体 客体 • 社会 个人 个人 社会 • 个人 个人 表现 社会价值 (奉献) 索取 自我价值
2、人生价值的
基本内容
• (1)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 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扮演着主客体双重身 份,即表现为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而存在的 客体身份和表现为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 而存在的主体身份。人的这两种身份有机地 统一于人生价值关系之中,因而使得人生价 值亦相应地表现出两种形态:自我价值和社 会价值。
(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1)传统的人生目的分析
1)为功名与为爱情
• 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 女人为爱情。” • 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 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 着。” • (英国哲学家)培根:“一切真正 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 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 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续)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 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 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 为人民利益工作的。”(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 概括的语言来说,有两句话: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 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邓小平)
(续)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
(2)人的社会属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以共同的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 所具有的属性。
只有物质结构和功能的生命个体并不是真正意 义上的人。“现实的人”总是历史的、具体的、 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中的。离开一定的社会条 件,人不可能有语言、不会有思维、也不会有 人的情感和创造,充其量只能是生物学意义上 的自然存在。
2)为物质与为精神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 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罗素) • 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 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 给人们予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3、人生价值的
(1)人生价性
(3)人生价值的创造性
(二) 人生价值的评价 1、人生价值的评价
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 对人生价值实践的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认 识和判断,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用以调整人们 之间关系和进行人生导向的重要形式。肯定 的评价,就是作出好、善、美、合理、高尚 的评价;否定的评价,就是作出坏、恶、丑、 不合理、卑劣等的评价。
(3)社会的进步与人的解放
•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解放是密切联系着的, 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人的解放 程度以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 人生目的的确立
• 1、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 (1)人生观 •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
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生目的、人生 价值、人生态度的统一。
(续)
o(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 “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 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时 候是幸福的。”
o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 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 叫它猪栏的理想。”
3)为己与为人
•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 淹) • 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 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罗曼· 罗兰) • (宋)李纲诗《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 病卧残阳。”
• 第三,完善自我观念。自我观念的完善包 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生理、心理、社 会状况的认识;二是对自我与他人、社会 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 第四,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后结果, 是使自己成为特定的社会角色,在特定的 社会组织中遵循相应的规范,以相应的方 式存在和发展。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个人既依赖 于社会,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社会对个 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正确认 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处理个人与 社会的关系。
(3)人的精神自主性
人是理性的存在,人能使自身的生命 活动本身成为自己的意志和意识活动 的对象。人的意识使人意识到自然的 必然性,从而获得生命活动的自由, 并进而利用自然的必然性。
“人能够具有‘自我’的观念,这使人无 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 之上,因此,他是一个人。” (康德) 人能超出他的自然存在,即由于作为一 个有自我意识的存在,区别于外部的自然界。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 务的职业 ,我们就不会为任何 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 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 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 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 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 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 们将洒下热泪。
任长霞,40岁,汉族,中共党员, 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 长。 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 当时面临的形势非常艰难:民警队 伍涣散、积案堆积如山、群众怨声 不断,行风评议年年倒数第一。 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 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 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 人3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 治大局。
(党的指导思想)
(3)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 首先,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其次,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在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再次,应该把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当作一种自觉的人生要求,即是一种高 尚的道德理性。
二、人生价值教育
(一)人生价值的涵义、内容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