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7)-苏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材分析有趣的乘法计算是三年级探究规律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的思考题中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
材
分
析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三年级“探究规律”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的思考题中。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理解规律。
3.根据规律进行计算。
达
标
检
测
阶
段
五、检测达标,拓展深化
1.一星级:
17×11 42×11 53×11
2.二星级:
46×11 39×11 11×58
3.三星级
97×11
4.四星级:
□×11=528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七、课堂评价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规律
四个梯度练习题的设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规律的提升。
一、情景导学 揭示主题
1.师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PK大赛。(三局比赛)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
《有趣的乘法计算》
师生进行比赛
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规律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活动一: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合
作
交
流
阶
段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探究问题:
任务二:
同桌互出:□×11=□
小组合作要求:
1.一个同学计算得出。
2.另一个同学按照规律写出。
3.先静静的思考一下,然后小组交流。
1.教师走到学生之间巡视各小组讨论的思维。
1、学生有序地展开交流、讨论。
2、交流时组长要分好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自评。
4题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
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23×11=253
54×11=594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62×11=682
98×11=1078
设
计
理 念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以“135”互动教学模式为指导,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3.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闯关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
重点
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
难点
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
准备
师:电脑课件。
生:学习单。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自
主
学
习
阶
段
【课前活动】
数学口语训练
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一则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通过口算,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习惯。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和动脑的乐趣。在合作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从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1.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3.98×11=? 69×11=?
4.思考为什么9变成了10?6变成了7?
5.总结规律: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6.体会转化数学思想
1.验证的科学性
2.汇报的有序性
3.结论的合理性
4.总结:满十进一。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和补充,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任务1. 用竖式计算。
任务2. 观察比较每一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任务3.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展示
1.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3.23×11=253 54×11=594
62×11=682
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规律“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学生计算、寻求规律。然后以小组形式汇报、质疑、补充。
学
情
分
析
1.《有趣的乘法计算》是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三年级的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
材
分
析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三年级“探究规律”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复习的思考题中。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2.理解规律。
3.根据规律进行计算。
达
标
检
测
阶
段
五、检测达标,拓展深化
1.一星级:
17×11 42×11 53×11
2.二星级:
46×11 39×11 11×58
3.三星级
97×11
4.四星级:
□×11=528
六.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七、课堂评价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规律
四个梯度练习题的设计,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规律的提升。
一、情景导学 揭示主题
1.师生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PK大赛。(三局比赛)
2.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发现这些有意思的规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
《有趣的乘法计算》
师生进行比赛
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现规律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
活动一:探究乘数是11的乘法计算。
合
作
交
流
阶
段
三、讨论交流,合作解决
探究问题:
任务二:
同桌互出:□×11=□
小组合作要求:
1.一个同学计算得出。
2.另一个同学按照规律写出。
3.先静静的思考一下,然后小组交流。
1.教师走到学生之间巡视各小组讨论的思维。
1、学生有序地展开交流、讨论。
2、交流时组长要分好工,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学生独立完成,组内自评。
4题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
设计
《有趣的乘法计算》
23×11=253
54×11=594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62×11=682
98×11=1078
设
计
理 念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以“135”互动教学模式为指导,贯彻落实:以问题为主线、以自主为核心、以互动为平台”的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3.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成闯关活动,让学生在闯关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观察算式的特点,从而找出它们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
重点
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教学
难点
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
准备
师:电脑课件。
生:学习单。
三个
阶段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自
主
学
习
阶
段
【课前活动】
数学口语训练
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一则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二则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通过口算,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习惯。
教
学
目
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动手和动脑的乐趣。在合作中,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和探究兴趣,从小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展示评研,归纳提升
1.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3.98×11=? 69×11=?
4.思考为什么9变成了10?6变成了7?
5.总结规律:两边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6.体会转化数学思想
1.验证的科学性
2.汇报的有序性
3.结论的合理性
4.总结:满十进一。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和补充,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任务1. 用竖式计算。
任务2. 观察比较每一题的积与第一个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任务3.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展示
1.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汇报
3.23×11=253 54×11=594
62×11=682
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规律“两边一拉,中间相加。
学生计算、寻求规律。然后以小组形式汇报、质疑、补充。
学
情
分
析
1.《有趣的乘法计算》是学生已经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2.三年级的学生在面临各种困难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发现其中所存在的数学现象,能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