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05月下半月刊
253艺术文化交流
由中国式过马路谈起
张思远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陕西宝鸡721000)
摘 要:道德和法律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现今社会,怎样平衡二者的关系,才能让它们都能得到充分的成长。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本文将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谈起,浅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关键词:道德;法律;手段;目的
一、中国式过马路
从去年开始,网上流传了这样的名词:“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们一种自嘲的说法,就是指国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只要凑够了一堆人就走,与红绿灯无关。

这样的说法一经在网上公布,引来了许多网友的转发,一时之间成了公众热议的话题。

有的认为是法律制度不健全,有的认为是国民素质不高,有的认为是红绿灯设置不合理,有的认为是处罚力度不够,有的认为是国人的规则意识集体淡漠,有的认为是小题大作了。

不管什么样的看法,比较一致的是,大家普遍觉得这样过马路的方式不对,有的网友还很惭愧的表示,自己就是“闯红灯大军”中的一员。

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做出了响应,北京市交管局4月8日宣布,即日起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措施,全面治理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

其中,对带头闯灯者将处罚没商量,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均为现场处罚。

其他的城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规定。

这样的处罚措施出台后,叫好声一片,那么究竟应怎么看?需要先来理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何谓道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和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何谓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它们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道德源自人们内心善良公正的信念,它也有高层次和低层次之分。

所谓高层次的道德,如果人们做得到,将会得到全社会的赞扬和钦佩,如果做不到,也没有人会苛责,这样的道德要求有很多,比如说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等;低层次的道德,人们做得到是应当的,如果做不到,将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而全社会谴责的形式就是法律。

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法律是道德之底线”,这样的要求也有很多,比如说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隐私等。

这是二者的联系,同时它们也有区别:首先,它们产生的条件不同,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始而出现的,而法律则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其次,它们的调整范围也不尽相同,法律只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而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和内心活动,他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去行为;再次,它们的内容不同,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要求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而道德只规定了义务,不要求对等的权利;同时,它们的评价标准不同,法律用行为的合法性和是否构成犯罪作为评价标准,而道德主要用善恶、荣辱作为评价标准;最后,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法律主要用立法和执法活动,要求人们遵守相应的法律规范,否则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以此调整社会关系,主要是“他律”,而道德主要是靠人们善良的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从而引导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自律”。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缺一不可,他们共同调整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说明,法律不是万能的,保障法律实施的强制手段也不是万能的。

法律其固有的局限和短处,需要由道德辅助和补充,我们要充分利用法律与道德两种机制加以调整,以形成和维护有序高效公正自由博爱的社会生活方式。

三、让道德健康成长
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再回到本文的标题,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比之几十年前有了极大的改善,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国人的道德素质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中国式过马路”就是集中体现,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处罚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道德本是道德应有之义,可是现在却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才能保证,这不得不让人担心道德未来的发展。

由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区别,注定了二者在调整的范围和手段上是不尽相同的,各司其职,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任何一方的“手”伸得过长,必然会影响到对方的健康发展。

利用处罚的方式,固然可以使闯红灯的行为得到遏制,可是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对道德的发展,就不一定是好事。

人们今天因为闯红灯而被罚款,下次可能就会吸取教训,不会再闯红灯,看起来是好事,可是要知道,人们下次不闯红灯,不是因为知道闯红灯是不道德的行为才不去做,而仅是因为害怕罚款才不去闯红灯,这是道德的悲哀。

法律的手伸得过长,而且出发点也很好,希望道德能够健康的发展,可是正是由于这样的好心,有时却让道德成为了“温室里的花朵”,而这正成为了阻碍道德发展的原因。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利益关系和价值观念多元的今天,很多时候仅靠善良的内心,不足以防止违背道德的事情发生,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有其存在的重要作用,纵观世界各国,对类似闯红灯行为进行处罚的国家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处罚得非常严格,比如美国、新加坡、日本、英国、韩国。

处罚只是手段,提高国民整体道德素质和意识才是根本目标。

因此,在支持对闯红灯者进行处罚的同时,大力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才是治本之道,让遵守交通规则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非常漫长的过程,并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

作者简介:张思远(1982-5),女,陕西省宝鸡市,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法律研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