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CGGGCGAGCTGGATGTCCTT
216增反应程序:95℃ 预变性 5 min,95℃ 变性
黄芩叶片,先用 75% 酒精表面擦拭消毒,再用无菌水
ITS、Alt a1、ATPase、His 3 分别为 54、57、59、66℃ ,反应
30 s, 共 30 个 循 环; PCR 反 应 体 系 25 μL: 2 × PCR
菊 [10] 和二月兰 [11] 等多种作物叶斑病。 甘肃省农业科
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室于 2020 年
8 月在甘肃省陇西县对黄芩病害调查时发现,叶斑病
的病田率达 50%,病株率达 20% ~ 35%。 田间大面积
黄芩叶片上普遍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扩展至整
收稿日期:2021⁃11⁃05 接受日期:2022⁃01⁃15
株用打孔器切取直径为 5 mm 的菌饼,菌丝面朝下、贴
30 s,72℃ 延伸 45 s,72℃ 补充延伸 5 min, 退火温度
Master Mix 12 5 μL,DNA 1 μL,正反向引物各 1 μL,
ddH 2 O 9 5 μL。
制备 1 2% 琼 脂 糖 凝 胶,120 V 电 泳 30 min,0 5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条件建设及成果转化项目( 2020GAAS25,2020GAAS3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D0201100) ,甘肃省科技
计划项目(20YF3NA021)
作者简介:蒋晶晶,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病害研究。 E⁃mail:jingjingziyu@ 163.com
mg·L
-1
EB 溶液中染色 10 min,置于 Gel. Doc 2000 型
凝胶成像仪( 美国 Bio⁃Rad 公司) 进行拍照保存。 将具
特异性条带 PCR 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测序,所测序列与 NCBI 的 GenBank 数据库中已知核
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 采用 DNAMAN 7 软件对核
物。 从药用植物学角度,黄芩分为根、茎叶、种子和种
(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引起的茎基腐病和灰葡萄孢
( Labiatae) 黄芩属( Scutellaria) 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
壳四个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黄芩广泛
摘 要:为探究黄芩叶斑病的病原种类,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
集黄芩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 rDNA 转录间隔
区( rDNA⁃ITS) 、过敏原基因( Alt a1) 、质膜腺苷三磷酸基因( ATPase) 和组蛋白基因( His 3)4 个基因序列
1 3 1 纯培养特征 用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出
菌株重复 3 次,25℃ 黑暗条件下培养 7 d 后观察记录
1 1 试验材料
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
1 1 1 样品采集 于 2020 年 8 月在甘肃省陇西县黄
1 3 2 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鉴定 将菌饼分别接种
集,每个地区随机选取 3 ~ 5 块田进行病叶调查和采
格孢( A. tenuissima) 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 50 分别为 0 06 和 0 04 mg·L -1 。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
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细极链格孢( A. tenuissima) 是引起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可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
究其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Alt-F
ATGCAGTTCACCACCATCGC
ITS4
Alt-R
质膜腺苷三磷酸 ATPase 序列
Plasma membran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ase sequence
组蛋白序列
Histone 3( His 3)
引物序列(5′→3′)
Primer sequence(5′→3′)
ATPDF1
ATPDR1
HIS3-F
HIS3-R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CCTCCGCTTATTGA ATGC
ACGAGGGTGAYGTAGGCGTC
ATCGTCTCCATGACCGAGTTCG
TCCGATGGAGTTCATGATAGCC
ACTAAGCAGACCGAAAGCAGG
毒 40 s,无菌水冲洗 2 次后置于灭菌滤纸上晾干。 将
病组织块接种于 PDA 培养基上,每皿 4 块,置 25℃ 恒
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 4 d,待长出菌落后挑取菌落边缘
菌丝进行纯化,并转接至 PDA 斜面,4℃ 保存备用。
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3 病原菌形态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直径 5 mm 的菌饼,接种在 PDA 培养基的中央,每个
黄芩具有产量高、品质佳、功效好等优势。 近年来,由
生在 植 物 上, 可 引 起 莴 笋 [7] 、 樱 桃 [8] 、 枸 杞 [9] 、 甜 叶
亚
[1]
。 在我国,黄芩主产于甘肃、陕西、山西等省
( Erysiphe sp.) 引 起 的 白 粉 病 [4] 、 立 枯 丝 核 菌
[2]
其中甘肃省定西市作为道地黄芩主产区之一,生产的
97% 咯菌 腈 ( Fludioxonil) 原 药 ( 河 北 冠 龙 农 化 有 限
公司) 。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法[16] 提 取 菌
列(ITS) [17] 、过敏原基因( Alt a1) [18] 、质膜腺苷三磷酸
基因(ATPase) [19] 、组蛋白基因(His 3)进行 PCR 扩增,引
徐美蓉5,∗ 漆永红1,∗
(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3
定西市植保植检站,甘肃 定西 743000;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5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黄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生产上
连年种植,导致黄芩病害出现明显加重的趋势。 目前,
国内外已报道的黄芩病害和其病原种类为:由镰孢属
( Fusarium sp.) 引 起 的 根 腐 病
[3]
、北方根结线虫
( Meloidogyne hapla) 引起的根结线虫病、 齐整小核菌
世界已描述的链格孢种有约 500 个,其中 95% 以上寄
分布于 温 带 和 热 带 山 脉 地 区, 遍 及 欧 洲、 北 美 和 东
( Botrytis cinerea Pers.) 引起的灰霉病 [5] 等, 但引起黄
芩叶斑病的病原菌相关研究仍鲜见报道。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 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原
,
菌,具有适应强、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等特点 [6] 。 全
∗
通讯作者:徐美蓉,女,实验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E⁃mail: xumeirong@ gsagr.ac.cn;
漆永红,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病害研究。 E⁃mail: qiyonghong920@ gsagr.ac.cn。 同为通讯作者。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黄芩; 叶斑病; 细极链格孢; 茄链格孢; 毒力测定
DOI:10 11869 / j.issn.100⁃8551 2022 11 2166
黄 芩 (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 为 唇 形 科
(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引 起 的 叶 枯 病、 白 粉 菌 属
11 期
2167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个叶面,导致叶片发黄,枯萎;植株光合作用严重受阻,
1 2 病原菌分离和纯化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黄芩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 [12-13] 进行病原菌分离。 选
择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叶片,剪病健交界处 5 mm ×
因此,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
纸浸湿,后置于 25℃ 生化培养箱,保湿并在 12 h 光照 /
12 h 黑暗交替下培养 5 ~ 9 d 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拍照。
1 4 病原菌基因组 DNA 提取及多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菌株接种在铺有灭菌玻璃纸的 PDA 平板上进行
供试药剂:0 3% 丁子 香 酚 可 溶 液 剂 ( 保 定 市 亚
培养,5 d 后 收 集 菌 丝,采 用 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剂( 杨凌馥 稷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 98 5% 腐 霉 利
株基因组 DNA。 将提取的 DNA 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
达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0 4% 蛇床 子 素 可 溶 液
( Procymidone) 原 药 ( 江 西 禾 益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
核 农 学 报 2022,36(11) :2166 ~ 2174
216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22)11⁃2166⁃09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蒋晶晶1 赵娇娇2 陈爱昌3 曹素芳4 李继平1 李青青1
进行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
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害
的病原菌种类,为科学诊断和研究病害发生规律提供
科学依据;同时,室内测定了 4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
力,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该病害的
5 mm 的病组织,用 1%次氯酸钠消毒 40 s,75%酒精消
养 10 d 后观察产孢情况。 将产生的分生孢子用无菌水冲
芩主产区福星镇、首阳镇、菜子镇和文峰镇进行样品采
集,共获得 38 份病叶,及时带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室进行病原菌分离。
1 1 2 供 试 培 养 基 马 铃 薯 葡 萄 糖 琼 脂 ( 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
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4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引起陇
西县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 Alternaria solani) 和细极链格孢( Alternaria tenuissima) ,其中细极
链格孢为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细极链
加入琼脂 14 g、蒸馏水 1 000 mL,121℃灭菌备用。
1 1 3 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
细极链格孢( A. tenuissima) 。
至 PDA、PCA、CMA 和 SA 培养基中央,18℃ 恒温黑暗培
洗,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链格孢的分生孢子大小、颜色、产
马铃薯胡萝卜琼脂(potato carrot agar,PCA) 培养基:马
铃薯 20 g、胡萝卜 20 g;玉米粉(corn meal agar,CMA)培
养基:玉米粉 300 g、琼脂 14 g;蔗糖碳酸钙(sucrose CaCO3
agar,SA)培养基:蔗糖 20 g、碳酸钙 30 g。 以上培养基均
物(表 1)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 1 引物序列
Table 1 Primer sequences
ITS 序列
ITS sequence
过敏原 Alt a1 序列
Allergen Alt a1 sequence
目标基因
Target gene
引物
Primer
ITS1
TCCGTAGGTGAACCTGCGG
生的横隔、纵隔数进行统计,参考张天宇[14] 和 Simmons
等[15] 对链格孢属种的描述来鉴定病原菌的种类。
1 3 3 产孢表型观察 将滤纸剪成比载玻片小的长方
形,并在滤纸中间剪约 1 cm × 2 cm 的孔,将其置于载玻
片上,放入培养皿内湿热灭菌后备用。 从菌落边缘取适
量菌丝和孢子均匀涂抹在小孔一侧,加适量无菌水将滤
216增反应程序:95℃ 预变性 5 min,95℃ 变性
黄芩叶片,先用 75% 酒精表面擦拭消毒,再用无菌水
ITS、Alt a1、ATPase、His 3 分别为 54、57、59、66℃ ,反应
30 s, 共 30 个 循 环; PCR 反 应 体 系 25 μL: 2 × PCR
菊 [10] 和二月兰 [11] 等多种作物叶斑病。 甘肃省农业科
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室于 2020 年
8 月在甘肃省陇西县对黄芩病害调查时发现,叶斑病
的病田率达 50%,病株率达 20% ~ 35%。 田间大面积
黄芩叶片上普遍出现不规则的黑褐色病斑,扩展至整
收稿日期:2021⁃11⁃05 接受日期:2022⁃01⁃15
株用打孔器切取直径为 5 mm 的菌饼,菌丝面朝下、贴
30 s,72℃ 延伸 45 s,72℃ 补充延伸 5 min, 退火温度
Master Mix 12 5 μL,DNA 1 μL,正反向引物各 1 μL,
ddH 2 O 9 5 μL。
制备 1 2% 琼 脂 糖 凝 胶,120 V 电 泳 30 min,0 5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条件建设及成果转化项目( 2020GAAS25,2020GAAS38)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D0201100) ,甘肃省科技
计划项目(20YF3NA021)
作者简介:蒋晶晶,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病害研究。 E⁃mail:jingjingziyu@ 163.com
mg·L
-1
EB 溶液中染色 10 min,置于 Gel. Doc 2000 型
凝胶成像仪( 美国 Bio⁃Rad 公司) 进行拍照保存。 将具
特异性条带 PCR 产物送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测序,所测序列与 NCBI 的 GenBank 数据库中已知核
酸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 采用 DNAMAN 7 软件对核
物。 从药用植物学角度,黄芩分为根、茎叶、种子和种
(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引起的茎基腐病和灰葡萄孢
( Labiatae) 黄芩属( Scutellaria) 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
壳四个部位,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
燥湿、泻火解毒、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黄芩广泛
摘 要:为探究黄芩叶斑病的病原种类,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
集黄芩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 rDNA 转录间隔
区( rDNA⁃ITS) 、过敏原基因( Alt a1) 、质膜腺苷三磷酸基因( ATPase) 和组蛋白基因( His 3)4 个基因序列
1 3 1 纯培养特征 用灭菌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出
菌株重复 3 次,25℃ 黑暗条件下培养 7 d 后观察记录
1 1 试验材料
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
1 1 1 样品采集 于 2020 年 8 月在甘肃省陇西县黄
1 3 2 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鉴定 将菌饼分别接种
集,每个地区随机选取 3 ~ 5 块田进行病叶调查和采
格孢( A. tenuissima) 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 50 分别为 0 06 和 0 04 mg·L -1 。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
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细极链格孢( A. tenuissima) 是引起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可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
究其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Alt-F
ATGCAGTTCACCACCATCGC
ITS4
Alt-R
质膜腺苷三磷酸 ATPase 序列
Plasma membran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ase sequence
组蛋白序列
Histone 3( His 3)
引物序列(5′→3′)
Primer sequence(5′→3′)
ATPDF1
ATPDR1
HIS3-F
HIS3-R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TCCTCCGCTTATTGA ATGC
ACGAGGGTGAYGTAGGCGTC
ATCGTCTCCATGACCGAGTTCG
TCCGATGGAGTTCATGATAGCC
ACTAAGCAGACCGAAAGCAGG
毒 40 s,无菌水冲洗 2 次后置于灭菌滤纸上晾干。 将
病组织块接种于 PDA 培养基上,每皿 4 块,置 25℃ 恒
温培养箱中黑暗培养 4 d,待长出菌落后挑取菌落边缘
菌丝进行纯化,并转接至 PDA 斜面,4℃ 保存备用。
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3 病原菌形态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直径 5 mm 的菌饼,接种在 PDA 培养基的中央,每个
黄芩具有产量高、品质佳、功效好等优势。 近年来,由
生在 植 物 上, 可 引 起 莴 笋 [7] 、 樱 桃 [8] 、 枸 杞 [9] 、 甜 叶
亚
[1]
。 在我国,黄芩主产于甘肃、陕西、山西等省
( Erysiphe sp.) 引 起 的 白 粉 病 [4] 、 立 枯 丝 核 菌
[2]
其中甘肃省定西市作为道地黄芩主产区之一,生产的
97% 咯菌 腈 ( Fludioxonil) 原 药 ( 河 北 冠 龙 农 化 有 限
公司) 。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法[16] 提 取 菌
列(ITS) [17] 、过敏原基因( Alt a1) [18] 、质膜腺苷三磷酸
基因(ATPase) [19] 、组蛋白基因(His 3)进行 PCR 扩增,引
徐美蓉5,∗ 漆永红1,∗
( 1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2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3
定西市植保植检站,甘肃 定西 743000;4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5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黄芩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生产上
连年种植,导致黄芩病害出现明显加重的趋势。 目前,
国内外已报道的黄芩病害和其病原种类为:由镰孢属
( Fusarium sp.) 引 起 的 根 腐 病
[3]
、北方根结线虫
( Meloidogyne hapla) 引起的根结线虫病、 齐整小核菌
世界已描述的链格孢种有约 500 个,其中 95% 以上寄
分布于 温 带 和 热 带 山 脉 地 区, 遍 及 欧 洲、 北 美 和 东
( Botrytis cinerea Pers.) 引起的灰霉病 [5] 等, 但引起黄
芩叶斑病的病原菌相关研究仍鲜见报道。
链格孢属( Alternaria sp.) 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病原
,
菌,具有适应强、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等特点 [6] 。 全
∗
通讯作者:徐美蓉,女,实验师,主要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药残留分析研究。 E⁃mail: xumeirong@ gsagr.ac.cn;
漆永红,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作物病害研究。 E⁃mail: qiyonghong920@ gsagr.ac.cn。 同为通讯作者。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键词:黄芩; 叶斑病; 细极链格孢; 茄链格孢; 毒力测定
DOI:10 11869 / j.issn.100⁃8551 2022 11 2166
黄 芩 (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 为 唇 形 科
( Sclerotium rolfsii Sacc.) 引 起 的 叶 枯 病、 白 粉 菌 属
11 期
2167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个叶面,导致叶片发黄,枯萎;植株光合作用严重受阻,
1 2 病原菌分离和纯化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黄芩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 [12-13] 进行病原菌分离。 选
择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叶片,剪病健交界处 5 mm ×
因此,本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
纸浸湿,后置于 25℃ 生化培养箱,保湿并在 12 h 光照 /
12 h 黑暗交替下培养 5 ~ 9 d 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拍照。
1 4 病原菌基因组 DNA 提取及多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
将菌株接种在铺有灭菌玻璃纸的 PDA 平板上进行
供试药剂:0 3% 丁子 香 酚 可 溶 液 剂 ( 保 定 市 亚
培养,5 d 后 收 集 菌 丝,采 用 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剂( 杨凌馥 稷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 98 5% 腐 霉 利
株基因组 DNA。 将提取的 DNA 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序
达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0 4% 蛇床 子 素 可 溶 液
( Procymidone) 原 药 ( 江 西 禾 益 化 工 有 限 公 司 ) 、
核 农 学 报 2022,36(11) :2166 ~ 2174
2166
Journal of Nuclear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22)11⁃2166⁃09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蒋晶晶1 赵娇娇2 陈爱昌3 曹素芳4 李继平1 李青青1
进行分离,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和
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旨在明确该病害
的病原菌种类,为科学诊断和研究病害发生规律提供
科学依据;同时,室内测定了 4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
力,以期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为该病害的
5 mm 的病组织,用 1%次氯酸钠消毒 40 s,75%酒精消
养 10 d 后观察产孢情况。 将产生的分生孢子用无菌水冲
芩主产区福星镇、首阳镇、菜子镇和文峰镇进行样品采
集,共获得 38 份病叶,及时带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
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室进行病原菌分离。
1 1 2 供 试 培 养 基 马 铃 薯 葡 萄 糖 琼 脂 ( 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马铃薯 200 g、葡萄糖 20 g;
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 4 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引起陇
西县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 Alternaria solani) 和细极链格孢( Alternaria tenuissima) ,其中细极
链格孢为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细极链
加入琼脂 14 g、蒸馏水 1 000 mL,121℃灭菌备用。
1 1 3 供试材料 供试菌株:茄链格孢( A. solani) 和
细极链格孢( A. tenuissima) 。
至 PDA、PCA、CMA 和 SA 培养基中央,18℃ 恒温黑暗培
洗,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链格孢的分生孢子大小、颜色、产
马铃薯胡萝卜琼脂(potato carrot agar,PCA) 培养基:马
铃薯 20 g、胡萝卜 20 g;玉米粉(corn meal agar,CMA)培
养基:玉米粉 300 g、琼脂 14 g;蔗糖碳酸钙(sucrose CaCO3
agar,SA)培养基:蔗糖 20 g、碳酸钙 30 g。 以上培养基均
物(表 1)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表 1 引物序列
Table 1 Primer sequences
ITS 序列
ITS sequence
过敏原 Alt a1 序列
Allergen Alt a1 sequence
目标基因
Target gene
引物
Primer
ITS1
TCCGTAGGTGAACCTGCGG
生的横隔、纵隔数进行统计,参考张天宇[14] 和 Simmons
等[15] 对链格孢属种的描述来鉴定病原菌的种类。
1 3 3 产孢表型观察 将滤纸剪成比载玻片小的长方
形,并在滤纸中间剪约 1 cm × 2 cm 的孔,将其置于载玻
片上,放入培养皿内湿热灭菌后备用。 从菌落边缘取适
量菌丝和孢子均匀涂抹在小孔一侧,加适量无菌水将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