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对当代青年教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对当代青年教育的启示
作者:吴晓晓王亚雄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9期
摘要: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对现代青年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树立具有指导作用。
当代青年作为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一生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为更好的引导青年学习、发展,提出将延安时期思政教育工作应用到青年教育中,希望对青年教育起到帮助性作用。
关键词:延安时期;思想教育;当代青年;教育启示
毛泽东同志曾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诠释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他强调基于一定物质基础上,思想掌握一切、思想改变一切,思想进步就是工作进步。
当代青年指的是在18—30岁之间发育成熟、人格基本形成的人,通过延安时期思政教育使他们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一、延安时期青年思政教育特点
(一)思想先行理念
延安时期,很多党员都是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有着高昂的革命积极性并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精神。
但是,他们思想意识中存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观念,这是一个极其矛盾的问题。
基于这一环境下,当领导人意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强调思政教育才是我党团结一致的重要理念。
借助思想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突破,即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作风,与人民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延安时期提出了思想先行理念,增强向心力,正是由于这种强大的力量支持最终获得了解放胜利,成为延安时期思政工作主要特征,为今后思政教育创造了条件。
(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延安成为群众向往的圣地不仅因为革命的成功,也是因为党始终以群众为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爱戴。
就如刘少奇所说:“共产党什么都不怕,就怕脱离群众”。
延安时期,当遵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坚持人民利益,牢牢的与群众联系在一起,以实践来实现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赢得了民心,保证了革命事业的成功。
(三)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人心,传承时代精神
延安精神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现代学者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继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延安精神的深刻启示就是将理想信念与民族精神有效的融合,这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起到了精神支撑。
在现代社会建设发展中,延安精神仍然是当代青年始终不变的意志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二、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对当代青年教育的启示
(一)坚持理想信念,引导正确的三观
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
延安时期,中国面临着日本主义的侵略、蒋介石反动统治,内忧外患。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我党坚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各民族独立、树立共同理想,增强青年凝聚力,为抗日胜利与新纪元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现代化社会中,采取一国两制治国方针,一些消极行为容易给当代青年带来误导继而理想观念淡薄、观念态度不端正、急功近利。
对此,思政教育工作中要以坚持理想信念为根本,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青年思政教育理念,借助中国革命、改革开放、新时代进行国情与形势政策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理论思想与实际必定存在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青年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思政工作解决思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发现现实问题,保持思想与行为统一,让学生在思政教育中能够受益匪浅。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只凭借这样理论分析是不可行的,难以让青年人感同身受,真正的了解这些道理。
因此,深入实际生活中帮助青年解决生活问题,才能使其体验到思政教育的作用,对党的理论、制度方针有全面的认识从而自觉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三)弘扬时代精神,提升青年思想意识
当代社会精神文明与优良品格是推动民族进步、壮大国家的不懈动力。
延安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让人民群众保持积极向上,高昂的精神状态。
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首先要具备优良品格,才能与时俱进,肩负起时代重任。
只有以培育时代精神为核心,提升青年思想意识为后续,才能为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延安时期思政教育对当代青年思政教育具有引导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树立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
延安时期思政教育丰富了现代思政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特色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是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生命线。
参考文献:
[1]朱喜坤.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8(11).
[2]王学俭,冯瑞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优化路径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8(11).
[3]陈清.转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8(11).
作者简介:
吴晓晓(1995年—),女,汉族,安徽蚌埠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
王亚雄(1993年—),男,汉族,甘肃徽县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