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版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依照文意,给空缺处选填语句,与前半句的不匹配的一项是()
“江西是个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哟嘿……”不知你是否听过这首动听的歌谣,它歌唱的就是我们的家乡——秀美江西。
“物华天宝,景德镇瓷器兴誉遍天下;”。
它历史悠久,特产丰富,景色优美,人杰地灵。
A.山清水秀,龙虎山风景名冠中华
B.星火燎原,井冈山旗帜飘扬四海
C.人杰地灵,欧阳修诗文享誉神州
D.风淳德厚,龚全珍精神感动全国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每次读《阿长与<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B.“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二、字词书写
4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
贻
有奇
二黍许
箬篷
糁之
峨冠
多髯
椎髻)
篆章
衣褶
诎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教养的证据》,完成下列各小题。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①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
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如下:
②热爱大自然。
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
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没
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
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
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
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③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
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
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
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④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
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
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5 . 结合全文,说说教养的证据是什么。
6 . 结合第②段,将下面对本段论证过程的分析填写完整。
首先,提出了的观点,然后从反面论述了,最后从正面论述了。
7 . 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雨中背影
陶诗秀
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
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
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
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
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
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
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
那一天,女孩哭了。
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
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
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
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
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
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
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
蓦地,她恨极了妈妈。
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
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
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
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
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
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
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
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
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
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
“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
陈老师点了点头。
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
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
”
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
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
“老师,姐姐怎么了?”
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
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
”
“老师,我想回家。
”女孩说。
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
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
”
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
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
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
是妈妈。
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
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
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
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我错了。
”
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
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
8 . 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的妈妈和陈老师在性格特点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9 . 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指出并说明其作用。
10 . 文中塑造女孩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分析说明。
11 .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陈老师的背影也是妈妈的背影”?而朱自清在看到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下眼泪。
是什么打动了作者?
四、句子默写
12 .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4)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洛阳边。
(7)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3 .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犹割股以啖腹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既妨政事,又扰生民既来之,则安之
14 .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16 . (1)(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___A___,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___B___的中心论点。
(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___C___。
(2)(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 .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七、综合性学习
19 . 语文实践活动。
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
某中学开展了以“诸子百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初识诸子】
(1)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
请你依照示例把下面9 个选项分为三组。
(只填序号)
示例:墨家——墨子——快马加鞭
①儒家②愚公移山③孙子④道家⑤孟子⑥知己知彼⑦兵家⑧舍生取义⑨列子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诸子】
(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
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20 . 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句子默写
1、
五、对比阅读
1、
六、诗歌鉴赏
1、
七、综合性学习
1、
八、作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