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壶中日月》教学设计.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中Fl月教学设计
一、教材壶中日月分析
“壶文化”和“茶文化”等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壶中日月。

对于屮国人来,壶中日月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它还是一种艺术文化。

中国的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把看似简单的壶却烙着鲜明的吋代印记,壶中FI月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它们正在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当时历史的风云变化,讲述着先人精湛的技艺和那时人们的审美观。

每把壶都能给我们留下了一种难以体味得尽的乐趣。

壶屮LI 刀
本课壶中日月以壶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国画和泥塑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
审美鉴赏能力。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橘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

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

壶中FI月
古人制壶十分讲究壶的形状,一般崇尚造型淳朴、简洁的风格和式样。

在此基础上,现代壶,简洁的风格和式样更加层出不穷,千姿百态,造型抽象,富有时代的气息。

教材屮呈现的壶,无论是古代的壶还是现代的壶,都具备三个特点,用三个字给予归纳,即“雅”、
“朴”、“简”。

“雅”即雅致,精致美观,不落俗套;“朴”即朴
索,固有的朴索美质;“简”即简练、大方、实用。

一把好的壶造型要
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具美感而
无累赘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耍注意处理好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联系以及
艺术与实用性的结合问题。

介绍主图:清朝提梁壶,造型古拙,将屮国书法绘働与紫砂工艺结合,自然地表现了超脱高雅的艺术品格。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的壶古朴、淡雅,韵味十足。

不少画家创作过许多以壶为内容的优秀国画作品。

教材范图中捉供了朱新建的作品和学生课堂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式,缩短了学生创作的距离。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做陶方法,用泥条盘筑的泥胚厚薄均匀而且造型随意,适合学牛进行陶艺的创造。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教材选用了五张制作图例,在制作技法上给学生提示。

作品范例中选用了三件学生作品,粗犷朴实并充满童趣的作品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还因是同龄人的作品而让学生有亲近感。

壶的式样就更是五花八门了,教材中提供了六种不同造型的壶的剪影,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除设计中的畏难情绪。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壶的结构特点,教材还呈现了壶的剖面图。

为教学方便,一般将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由于历代艺人的不断努力,紫砂壶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学习屋中通过对紫砂壶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二、教学冃标
♦巩固和提高屮国画的笔墨技法,尝试运用屮国uni屮字与图结合的构图方式画壶。

♦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三、教学思路
本课将学习任务分为两个活动实施教学。

活动一是以壶为题材,画一幅中国画。

活动二是以陶泥为材料,采用盘泥条的方法做一个造型独特的壶,涉及到立体造型的训练。

两个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都是以壶作为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但是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艺术氛围,使学习者很快陶醉在传统艺术的海洋中。

活动一的教学过程:信息收集——交流感受——学习指导——创造表现——评析。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壶的图片、实物,以及文字资料。

大家相互观摩、交流感受,老师再加以补充完善,对壶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造型结构等方面有个初步的认识了解。

提议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壶,欣赏画家作品。

学生在以前的国画内容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国画技法,本课教学将要学生掌握两点:
1.学会用中锋行笔的方法勾画壶,注意线条的流畅,有起有落,力度得当。

2.画血以壶为主,注意其他内容的选择与协调。

3.学习图与字结合的
构图方式,注意画面组织如何安排。

活动二的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处理:激趣导入、巩固旧知——尝试体验、探讨技法——设计壶形、创作表现——观摩交流、自我评述。

一上课,老师装出自在悠闲的样子,用自己做的壶(范作)在学生面前倒茶、品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他们也想为自己做一个壶。

老师启发学生回忆泥条盘筑的方法和技巧,复习旧知,为后面做壶打好伏笔。

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在尝试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探讨制壶的方法技巧。

陶壶的制作分五步进行:1・压泥板,做壶底。

壶底可是圆形,也可做成方形,泥板耍厚薄一致。

壶底泥板的大小,决定整个壶的大小,教师提示学生在制作时,要根据预计壶的大小来选择裁切壶底的尺寸,以免做得太大或太小。

2搓泥条,盘壶身。

泥条的粗细要求搓得均匀。

泥条的优劣,直接决定壶身优劣。

盘泥条时双手配合,用力适当,往外盘泥条盘出壶腹,往内盘泥条收壶口,收壶口时一只手压泥条,另一只手从壶内支撑控制,随时整理壶身的形状。

3.围泥板,做壶嘴。

壶嘴成空心圆筒状,中间是出水口,为了保证出水口的畅通,可借用我们的手指或筷子来帮忙,用泥板包住手指捏制壶嘴。

壶嘴做好后,须在壶身上打出几个水孔,方可黏接,因为这儿个小孔有过滤茶叶的功能。

4搓泥条,做壶把。

当我们握壶把倒茶时,整个壶的承受力都在壶把上,壶把与壶身的连接固然重耍了,制作吋除了注意壶把黏接的牢I古I性,还要泣意壶嘴、壶口、壶把高度齐平,在一条水平线上。

5.捏泥块,做壶盖。

壶盖的大小与壶口吻合。

6.装饰整理。

选择口己喜欢、适合壶的造型的纹样进行装饰,装饰不
宜过多,应恰到好处。

如壶的制作对学生有难度,教师应给予示范。

刚做好的壶不宜搬动,评价采取相互观摩的形式,学生口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或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选择
教学任务可选择将重点放在传统的紫砂壶上,以紫砂壶为例,通过介绍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使整个教学铺开;或者将古代壶和现代壶进行对比,通过两者对比展开教学。

关于壶的知识包含很多内容,在本课教学中只能适当选择一部分,其余的知识可安排学生用课外的时间通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自行学习。

五、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陶艺教室上课,并将学生作品再加工, 上釉、烧制成陶艺作品,进行陈列展览,或让学生带回家使用、收藏, 感受成功的乐趣。

2.活动二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个体的,制作单个茶壶;也可
是合作的,制作一套茶具。

壶身可保持泥条盘筑的口然纹理,也可将外
层壶面抹平,再进行装饰。

3.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在教学的拓展部分, 可用多媒体展示紫砂壶的制作流程。

六、教学资料
1.画家介绍:南京朱新建是新文人画的主要代表。

朱新建画的壶,风格独特,三笔两笔,满是情味,画上多辅以长题,字迹歪斜不工,似小
孩任意涂鸦,满纸稚气。

细细品之,这些题字纯真、天然、朴素、真诚,且文句幽默、诙谐,显得与働面十分融合协调。

2.紫砂壶的介绍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

紫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适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五个方面。

紫砂壶的造型美。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艺术宝库。

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飞禽游鱼、藤草花卉等,这些都是未艺造型、装饰的题材。

从形而言,有借形改装,如包、帽、秤碇、乐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等。

从形而言,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血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锥形、菱形、梯形、扁长形、方圆组合等造型。

从形而言,有自体伸缩,整体的、局部的轮廓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压缩和扩张,达到效果。

从形而言,还有抽象启示, 天上云纹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的花纹,给人以偶尔一得的启迪。

紫砂壶的造型富有神态和气度,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紫砂壶的材质美。

紫砂矿土,是一种自然特殊的矿土,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泥。

由三种基泥单独造制外,还可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温度烧成,呈现出紫而不姪、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的品相。

紫砂壶的适用美。

由于紫砂材质的独特,给紫砂壶增添了更为理想的适用美。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用紫砂壶泡茶,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紫砂壶的工艺美。

紫砂壶由壶身、颈、底、脚、盖、嘴、鑒等组成。

紫砂壶既有本身严谨完美的整体,又具有与壶身相辅相成构成和谐完美整体的附件。

在紫砂花丰富的造型中有凹凸线、鳞肚线、碗口线、鲫背线、飞线、云肩线等装饰线条在造型中增加美感。

紫砂壶装饰,有刻、塑、雕、贴、绘、彩、绞、嵌、镂、印等。

紫砂壶的工艺可以说是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冋味,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3.利用石头粗犷古朴的质感,结合木材、金属等材料的点缀装饰,制作出的壶别有一番韵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欣赏煮茶的片段。

2、请学生上台模仿煮茶、沏茶、品茶的系列动作。

你们知道我们沏茶时用到的工具是什么吗?
3、教师小结:茶文化和壶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代通茶经懂茶道的文人喝茶是很有讲究的,一把好壶,冲一杯的好茶,茶与壶,早就溶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一种艺术文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壶文化,了解中国精湛的艺术。

二、研究讨论
1、信息收集:课前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实物收集有关壶文化
的资料。

2、交流感受:相互观摩,交流感受,开展讨论。

3、教师梳理:对于中国人来,壶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它还是一种艺术文化。

中国的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把看似简单的壶却烙着鲜明的吋代印记,壶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

它们正在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当时历史的风云变化,讲述着先人精湛的技艺和那时人们的审美观。

每把壶都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乐趣。

三、壶知识介绍
1、壶的结构
师:要想认识一把壶,首先我们要了解壶的样子、结构,孩子们请看这把壶:壶就是有壶身、壶嘴、壶盖、把手组成的。

2、壶的质地
师: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壶有哪些质地呢?
生:陶壶、瓷壶
陶壶,是以黏性较高,可塑性较强的黏土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不透明有细微气
孑L,和微弱吸水性。

敲Z声浊。

瓷壶,是以黏性土、长石、石英制成,半透明,不吸水、抗腐蚀、胎质坚硬紧
密,扣之声脆。

3、壶的类型
师: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壶有那几种类型呢?
几何形体(圆器、方器),口然形体,筋纹形体。

4、壶的审美
师:刚才大家欣赏那么多壶,它们给你留下怎么样的印象呢?
教师小结:
教材中呈现的壶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壶,都可以用三个字给予归纳“雅”“朴”“简”。

一把好的壶造型要淳朴美观,形体悦冃,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美感而无累赘之处。

我们一起了解这么多壶文化,我相信孩子一定深深喜欢上了壶,从而想创作一幅壶作品。

四、学习指导:
1、引导学生欣赏画家齐白石、吴昌硕、朱建新画的壶。

2、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3、教师总结:他的画风格独特,多辅以长题,构图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画壶吋中锋行笔,流畅生动,画面纯真朴素、真诚天然。

4、引导学生欣赏教师范画,学生优秀作品
5、教师示范
用中锋行笔,注意线条的流畅,有起有落,画面以壶为主,注意其他内容的选择与协调。

五、创造表现
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以壶为主的中国画。

教师巡回指
导。

六、作品讲评
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七、壶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