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有目标意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 实施 。
( 3 )在 拓展阶段 ,设 计了这样一个 问题 : 你能不能运用象征手法 ,选择生活中你熟悉的花 草树木进行一番外形品性 的描绘 ,并且揭示出它 的象 征意 义 呢 ? 这种 “ 形散而神不散 ”的课堂教学 ,正是作 者对预设 的教学 目标多元化设计的真谛地把握。 教学 内容的弹性呈现 ,不仅提高课堂教学 的指导 性和激励性 ,而且催化课堂生成的智慧性。 四、落实教学评价,反思教学 目 标 的实效性 个 目标 的设计是 否合 理、有效 ,最终要 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 , 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 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 良好 ,基本达到 了目标 的 要求 ,说明 目 标 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 ,是有效 的。如果实施 的结果与预先 的设计相去甚远 ,那 我们要 回归到最初 的目标 , 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 还不合理 , 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 通过设计一 可 的针对性, 使教学有的放矢。 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 这样教师的 目标设计 的能力一定会 目趋成熟。 节 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运用语 练, 一 言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 丰碑 》 如在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后 ,我们总会鼓励学生 b 学 时 , 在处理写作方法这一环节 , 做如下的学 习评价 ,来反馈我们 的教学效果。 “ 学 生 能 够 理 解 一 篇 描 述 人 物 教师上课 ,都离不开课 堂提 问。但课 堂提问 的课文是 怎样 围绕 中心思 想取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 以下几点。 藉 材 的” ,这样 的 目标是很 难观 1 . 角度 察的。 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 原 定 目标 : 能 理 解 描 述 人 里呢?叶圣陶先生在 《 谈教学 的着眼点 》一文 中 物的课文 是怎样围绕 中心思想 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 “ 开窍”。 取 材 的? 2 . 难度 根 据 所 教 学 的 班级 的特 点 ,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把握 问题 设 置 了如 下 的教 学 目标 : 的难易程度。教师提 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 ( 1 )能 用 自己 的话 概 述 课 看 书 和 深入 思 考 之 前不 能 回答 的 ,还 应 是 班里 大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 ( 2 )能从课文 中找 出作者 描述 主人公时表 3 . 密度 露 自己感情的句子; 适度 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 、 ( 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 的事件中哪些采取 集 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因 了略写_ 的方式 ,哪些进行了详写,以及它们对表 此 ,教学 中切忌 “ 满堂 问” ,应控制提问密度 , 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将提问与讲授 、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 这样的教学 目标 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 课堂提 问是一 门艺术 。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 , 需要 的深刻分析上,为落实知识 目标 中的语文知 以 启迪 学 生思 维 。 识而设计 的。它是建立在教师在教学 目标设计前 教学 目标 ,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衡量教学效 全面了解学生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 果 的标 准 ,更 是 教 学所 要 达 到 的 最后 的归 属 点 。 社会 背景 、语言水平 、语用能力上 的;引导学生 设立了科学的教学 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 尝试读懂句子 ,尝试运用句子谈论话题 ,从而促 学 目 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 知道 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进其语言能力 的发展 。 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落 三、优 化呈现形式,体现 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到实处 。 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 提出一些关 键性 问题 ,并 作 者 简介 : 按照一定 的逻辑顺序将这些 问题展开,引导学生 王莉 ( 1 9 6 9 . 9 ~ ), 女 ,1 9 8 9年 工 作 , 一 步步观察 、思考 , 逐步培养学生 的观察意识 和 直从事小学语 文教学工作,现任蚌埠 市蚌 山小学 习惯 ,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 “ 主问题”的设计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大致分 为三个 阶段 :感 知美 阶段、鉴赏美阶段和
情。 Biblioteka 常喜欢的课 堂教 学之一。但是近几年 来 ,随着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学生 在体育课 中猝死 的事件频频发生,还 有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使许 多老师 谈 到 课 堂 安 全 问题 都 觉 得 头疼 不 已, 力不 从 心 ,精神 压 力很 大。 现在 如 何 预 防安 全 事 故 的发 生成 了老 师 们 见 面 交 流的 第 一 话题 。 既然 出现 了 问题 , 那 么 ,我 们 应 该及 时从 造 成 事 故 的 主 观 和 客 观 两 方面 全 面分 析 . 查找 原 因 , 提 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提 高教师和学 生的安全 意识 ,正确对待安全事故 , 真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 少事故 的发 生,使体育教 学能够正常地进行
树 的 这些 好 品质 又 与 哪些人 的品格 相 似 ?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深入了解 了
【 摘
要】 体肓课教 学是 学生非
课堂教学 要有 目标意识
《白杨 》的象征美。同时 ,也知道 了象征手法如 何运用 , 就是要抓住象征体和本体的相似性 , 通 过某一特定 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
一
、
创造美阶段 , 从而实现 目 标设计的多元性 。 以《 白 杨》为例进行阐述 : ( 1 )在初读 阶段 ,设计 了这样 一个问题 : 课文说铁路沿线有许多 白杨树。从这里能感受到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呢? 通过解决这个 问题 ,学生不仅感受 到了白杨 树的形美 ,而且也认识 了白杨树 的神美 ,这为后 文学习白杨树 的象征美作了铺垫。 ( 2)在深入 阶段,我 的教学 目标是 :白杨
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 学的根本。教学 目标的科学确立不仅要 能够引导 课 堂教 学 活 动 ,也 能 作 为 教学 评 价 的 标 准 , 以真 正 实现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 活化文本解读 ,追求 目标设计的根本性 对教学的预期 目标要转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 上来 。行为动词是行为主体 ( 学生 )发出的,避 免采用 “ 使学生 ……”、 “ 提高学生 ……”、 “ 培 养学生 ……”等描述方式。避免采用笼统、模糊 的术语 , 如“ 提高……” 、“ 培养学生……的精神” 、 “ 了解 ”、 “ 掌握”等抽象语言 , 应 当使用更具体 、 操作 性 强 、可 测评 的语 言进 行 描述 。 教 学 目标 主要是 针对 日常课堂活 动而设定 的,具有 明确 、具体 的特点。有效 的语文教学 , 应 该 引领 学 生 走 进 文本 ,去 解 读 、去 品味 、去 领 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有效的语文教 学 目标的设定 , 应该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文本 ,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在思维和情感 的强烈震撼 中领悟文本 的内涵和思想 。有效的语文教学 目标 的呈 现应该引领 学生到文本 中 去感受, 再现 、 创新作品的情美, 景 美 和 意韵 美 。 二 、关照学生 实际,体 现 目标 设 计 的针 对 性 学生 是教学 的主体 ,这 是 新 课 改 的 一 个 基 本 理 念 。作 为 指 导教学实施 的航标 ,教学 目 标 的设计更要 以学情 为基础 , 根 据学生 的实 际情况来制订 符 合 学生接受水平 和学 习需要 的 埠 学 习内容 ,这样 才能增强 目标
( 3 )在 拓展阶段 ,设 计了这样一个 问题 : 你能不能运用象征手法 ,选择生活中你熟悉的花 草树木进行一番外形品性 的描绘 ,并且揭示出它 的象 征意 义 呢 ? 这种 “ 形散而神不散 ”的课堂教学 ,正是作 者对预设 的教学 目标多元化设计的真谛地把握。 教学 内容的弹性呈现 ,不仅提高课堂教学 的指导 性和激励性 ,而且催化课堂生成的智慧性。 四、落实教学评价,反思教学 目 标 的实效性 个 目标 的设计是 否合 理、有效 ,最终要 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 , 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 果学生经过学习后反馈 良好 ,基本达到 了目标 的 要求 ,说明 目 标 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 ,是有效 的。如果实施 的结果与预先 的设计相去甚远 ,那 我们要 回归到最初 的目标 , 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 还不合理 , 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 通过设计一 可 的针对性, 使教学有的放矢。 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 这样教师的 目标设计 的能力一定会 目趋成熟。 节 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运用语 练, 一 言能力的提高。 如在教学《 丰碑 》 如在每个单元的写作教学后 ,我们总会鼓励学生 b 学 时 , 在处理写作方法这一环节 , 做如下的学 习评价 ,来反馈我们 的教学效果。 “ 学 生 能 够 理 解 一 篇 描 述 人 物 教师上课 ,都离不开课 堂提 问。但课 堂提问 的课文是 怎样 围绕 中心思 想取 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要注意 以下几点。 藉 材 的” ,这样 的 目标是很 难观 1 . 角度 察的。 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角度在哪 原 定 目标 : 能 理 解 描 述 人 里呢?叶圣陶先生在 《 谈教学 的着眼点 》一文 中 物的课文 是怎样围绕 中心思想 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 “ 开窍”。 取 材 的? 2 . 难度 根 据 所 教 学 的 班级 的特 点 , 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把握 问题 设 置 了如 下 的教 学 目标 : 的难易程度。教师提 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 ( 1 )能 用 自己 的话 概 述 课 看 书 和 深入 思 考 之 前不 能 回答 的 ,还 应 是 班里 大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 ( 2 )能从课文 中找 出作者 描述 主人公时表 3 . 密度 露 自己感情的句子; 适度 的课堂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 、 ( 3)能指出课文所叙述 的事件中哪些采取 集 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因 了略写_ 的方式 ,哪些进行了详写,以及它们对表 此 ,教学 中切忌 “ 满堂 问” ,应控制提问密度 , 现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将提问与讲授 、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 这样的教学 目标 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 课堂提 问是一 门艺术 。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 , 需要 的深刻分析上,为落实知识 目标 中的语文知 以 启迪 学 生思 维 。 识而设计 的。它是建立在教师在教学 目标设计前 教学 目标 ,是教学的起点 ,也是衡量教学效 全面了解学生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 果 的标 准 ,更 是 教 学所 要 达 到 的 最后 的归 属 点 。 社会 背景 、语言水平 、语用能力上 的;引导学生 设立了科学的教学 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 尝试读懂句子 ,尝试运用句子谈论话题 ,从而促 学 目 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 知道 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进其语言能力 的发展 。 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落 三、优 化呈现形式,体现 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到实处 。 教师根据教学 目标 提出一些关 键性 问题 ,并 作 者 简介 : 按照一定 的逻辑顺序将这些 问题展开,引导学生 王莉 ( 1 9 6 9 . 9 ~ ), 女 ,1 9 8 9年 工 作 , 一 步步观察 、思考 , 逐步培养学生 的观察意识 和 直从事小学语 文教学工作,现任蚌埠 市蚌 山小学 习惯 ,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 “ 主问题”的设计 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大致分 为三个 阶段 :感 知美 阶段、鉴赏美阶段和
情。 Biblioteka 常喜欢的课 堂教 学之一。但是近几年 来 ,随着学生体质的不断下降,学生 在体育课 中猝死 的事件频频发生,还 有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使许 多老师 谈 到 课 堂 安 全 问题 都 觉 得 头疼 不 已, 力不 从 心 ,精神 压 力很 大。 现在 如 何 预 防安 全 事 故 的发 生成 了老 师 们 见 面 交 流的 第 一 话题 。 既然 出现 了 问题 , 那 么 ,我 们 应 该及 时从 造 成 事 故 的 主 观 和 客 观 两 方面 全 面分 析 . 查找 原 因 , 提 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提 高教师和学 生的安全 意识 ,正确对待安全事故 , 真正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去减 少事故 的发 生,使体育教 学能够正常地进行
树 的 这些 好 品质 又 与 哪些人 的品格 相 似 ?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深入了解 了
【 摘
要】 体肓课教 学是 学生非
课堂教学 要有 目标意识
《白杨 》的象征美。同时 ,也知道 了象征手法如 何运用 , 就是要抓住象征体和本体的相似性 , 通 过某一特定 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或思想感
一
、
创造美阶段 , 从而实现 目 标设计的多元性 。 以《 白 杨》为例进行阐述 : ( 1 )在初读 阶段 ,设计 了这样 一个问题 : 课文说铁路沿线有许多 白杨树。从这里能感受到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 呢? 通过解决这个 问题 ,学生不仅感受 到了白杨 树的形美 ,而且也认识 了白杨树 的神美 ,这为后 文学习白杨树 的象征美作了铺垫。 ( 2)在深入 阶段,我 的教学 目标是 :白杨
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 学的根本。教学 目标的科学确立不仅要 能够引导 课 堂教 学 活 动 ,也 能 作 为 教学 评 价 的 标 准 , 以真 正 实现 课 堂教 学 的有 效性 。 活化文本解读 ,追求 目标设计的根本性 对教学的预期 目标要转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 上来 。行为动词是行为主体 ( 学生 )发出的,避 免采用 “ 使学生 ……”、 “ 提高学生 ……”、 “ 培 养学生 ……”等描述方式。避免采用笼统、模糊 的术语 , 如“ 提高……” 、“ 培养学生……的精神” 、 “ 了解 ”、 “ 掌握”等抽象语言 , 应 当使用更具体 、 操作 性 强 、可 测评 的语 言进 行 描述 。 教 学 目标 主要是 针对 日常课堂活 动而设定 的,具有 明确 、具体 的特点。有效 的语文教学 , 应 该 引领 学 生 走 进 文本 ,去 解 读 、去 品味 、去 领 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有效的语文教 学 目标的设定 , 应该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文本 ,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在思维和情感 的强烈震撼 中领悟文本 的内涵和思想 。有效的语文教学 目标 的呈 现应该引领 学生到文本 中 去感受, 再现 、 创新作品的情美, 景 美 和 意韵 美 。 二 、关照学生 实际,体 现 目标 设 计 的针 对 性 学生 是教学 的主体 ,这 是 新 课 改 的 一 个 基 本 理 念 。作 为 指 导教学实施 的航标 ,教学 目 标 的设计更要 以学情 为基础 , 根 据学生 的实 际情况来制订 符 合 学生接受水平 和学 习需要 的 埠 学 习内容 ,这样 才能增强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