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宗法师:万般自在的“佛系”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佩佩 《杭州》杂志人文访谈“对话”栏目记者
贤宗法师
号宗雄,福建人,中国佛商论坛的发起人,浙江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嘉兴市佛教协会会长、香海禅寺方丈。
主持人
嘉 宾
贤宗法师:
万般自在的“佛系”人生
慈济众生,慧泽万物,为世人点一盏心灯;心如明镜,万般自在,为俗世执一份清凉。
有人评价,贤宗法师乃“真修行人”也,他说,修行不是远离生活,而是学会生活。
主持人:贤宗法师,据说您自幼事佛,后来到香海禅寺,推广佛商理念,请问您有怎样的一段成长经历?
后来,母亲病愈,我就回家了。
寺院的老人们很舍不得我,给我母亲做思想工作,希望我回寺院。
小时候的我很贪吃,觉得寺庙里有许多好吃的,于是又回到了寺院。
从此,我便与寺院结缘。
来到嘉兴桐乡香海禅寺,投身建设道场。
长三角是商业最发达的地方,我在道场接触到许多企业家,希望用佛学的智慧,化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
帮助一个企业家,就意味着
主持人:您说《心经》中蕴含着无上的智慧,能让我们学会关照自我,免却内心的苦痛。
它能教给我们哪些做人做事的智慧?
贤宗法师:《心经》的经体
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深远的经书,包含着佛学智慧思想的精华。
佛教中的“般若”表示“智慧”,而“心”是内心,表示根本与精髓。
人世间,我们要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靠的是智慧、信念、格局、胸怀和眼界。
《心经》便是提供这些营养和智慧。
《心经》一直在讲“无”,“无”就是“破”。
当一个人任何东西都可以“破”,也就是说,把所有内
帮助一个团体。
假如企业家能用此生的努力,将产品做到极致,并且一代传一代,那么中国的企业也会像日本最古老的家族企业金钢组那
样生存1400多年。
而这背后,是信仰的力量。
主持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禅学是一门玄之又玄的学问。
您一直致力于推广具有普世意义的禅学,提出“禅修加一切”的“禅修+”概念。
如何将禅修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贤宗法师:所谓“禅修”,是
冥想、静滤,传统的解释是独一静处,专精思维。
如今,有很多人误解“禅修”,认为打坐就是迷信。
其实,禅修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每个人都可以禅修。
我们可以把“禅修”想得简单些,比如,无聊的时候,你就双眼虚空,全身放松,两手安放,一呼一吸,让身体自然打开,进入禅定。
一个人的力量不是来源于金钱、事业,而是来源于自我认定的思想境界与宁静的状态。
未来社会的竞争,不是财富与地位,而是内在的宁静与强大。
禅修,修的是你一生的行为,是这颗不正的心。
曾经有一个高尔夫职业运动
员告诉我,他发现,禅修可以与高尔夫有机结合,使注意力集中,有助于打球。
有次,我和一位山水画家聊天,我说:“笔、纸、墨都只是工具,你应该忘掉你的工具,包括过往大师的技巧,将精神专注于绘画,用笔墨淋漓尽
致地释放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
这样,你的画才是独一无二的、富有灵魂的。
”
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所以说,“禅修加一切”是没有问题的。
禅修,可以让人更加和谐、包容、舒畅、灿烂,在自己的领域里,专心创造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世人也都会喜欢。
X
X
心的挂碍都拿掉的时候,你就能盛起一切。
我们的挂碍很多很多。
当把你内心的执着、挂碍都拿掉的时候,反而能轻松地全身心投入,能做到最好的状态。
你要追求名,就要破除名;你要追求利,就要破除利。
佛学说,不破则不立,破立是相互存在的。
《心经》还有另一个关键词——“观”。
要“破”,首先要自知,这就是“观”。
观照自己的内心在哪里、担心在哪里、定位在哪里。
儒家言“行之不得,返求诸己”,当你走到人生坎坷处,一定要回来自我观照,反省自己,这与佛法思想相通。
2004年,我来到香海禅寺
建设道场,当我面对这片空旷的荒地时,我无数次地问自己:和尚到底干什么的?佛教的存在到底是什么?佛教在所有宗教当中体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宗教、哲学、思想、政治在未来人类当中又体现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不断问自己,当每一次思想提升时,我发现自己不会活在自我狭隘的思想观念里。
在不断自我询问、面对内心的过程中,自我感知便越来越清晰。
实际上,这种力量就来自于观照。
主持人:能说说您的日常生活吗?这些年来,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人与事吗?
贤宗法师:我们每天固定打坐
一个小时,看一些不固定的书目,但是《道德经》是每日必读的。
我们组建了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文章,在大量的书中挑选合适的书目进行推荐。
每天还有开会、练书法、看电影等。
我最近还在学外语,紧跟现代潮流。
每一次自我挑战后,都会是一个美好的回忆,尽管过程一点都不美妙。
我们经常在最热的八九月里,三四十个人一起在沙漠里徒步20多公里。
沙漠里气温有五六十度,
为了防止晒伤,我们将暴露在外的皮肤全部包紧。
徒步结束后,衣服全部湿透、褪色,早上穿着的蓝色汗衫,晚上回来就变白色了。
其实,沙漠徒步就是自我挑战,每一次濒临崩溃,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
主持人:如今,“佛系”一词成为网络流行热语,表示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
您怎么理解这个爆红网络的“佛系”生活?
贤宗法师:“佛系”爆红,缘
起年轻人的解压需求,他们希望以一种“什么都行”的方式来释放压力。
佛学所提倡的,并不是可以无选择地、无条件地行动,而是随着因缘、有条件地去做些事情,是有作为的表现。
很多人对“佛系”有
X
主持人:您认为,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选择自己合适的信仰作为人生的支点,这都是极好的。
我们应该要有这种胸怀和格局、包容和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