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的去雄工作,并且保证杂交种子的纯度。
应用这种雄性不育时必须三系配套,即具 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谢谢
编码了一个分子量为13000的多肽。
2、质核不育假说
• 质核互补控制假说
• 能量供求假说
• 亲缘假说
质核互补控制假说
假说认为,不育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上。如 果线粒体为N型则正常翻译,当为S型时不育 基因会使一些酶不能形成或是不正常,最终 导致了花粉的败育。而当核基因为R时,核基 因仍能产生正常的遗传信息,即R补足了S的 缺陷;而当核基因为r时,核基因只携带了不 育的遗传信息,即不能补足S的缺陷。所以必 须在r与S共存时才会不育。亲缘假说ຫໍສະໝຸດ 这个假说认为,两个亲缘差距越大,杂交
后的生理不协调程度也越大,当不协调程度
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不育。如果要使不育系
恢复,则要选用与不育系亲缘接近的品种作
为恢复系。但是此假说没有说明不育基因和
恢复基因是如何作用的。
三、雄性不育性的利用价值
雄性不育性主要应用于杂种优势的利用上,
杂交母本获得了雄性不育性,可以免去大面
二、雄性不育的发生机理
1、胞质不育基因的载体。 2、关于质核不育型的假说。
1、胞质不育基因的载体
多数科学家认为线粒体基因组是雄性不育基因的 载体。其证据是他们发现玉米的不育株与保持系的 线粒体游明显的不同。
玉米线粒体基因类型
四种育型的mtDNA的翻译结果
以N型的蛋白为对照所得如下结果:
T型:多翻译了分子量为13000的多肽;
能量供求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进化程度低的野生种的线
粒体能量转换率低,供能低,耗能低供求平
衡所以能育。进化程度高的栽培品种的线粒
体能量转换率高,供能高,耗能高供求平衡
所以能育。
能量供求假说
在核置换杂交时就出现了两种情况:
(1)低供能作母本,高耗能作父本,导致
供求不平衡而不育。
(2)高供能作母本,低耗能作父本,供大 于求则可育。
C型:多翻译了分子量为17500的多肽,但缺少了
分子量为15500的多肽;
S型:多出了一个大分子多肽。
N型与T型的mtDNA的比较结果
N型和T型的mtDNA分别含有6组和5组重复
序列,但只有其中的两组是共有的。N型和T
型所特有的碱基序列分别有70kb和40kb,其
余的相同。而从T型mtDNA中找到的不育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