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叶片诱导再生培养最佳配方的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2d4e9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7.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花卉,其美丽的花朵和特殊的香气吸引了许多人的喜爱。
在现代花卉产业中,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繁育和生产优质蝴蝶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准备、消毒与无菌技术、培养基配方、激素处理、光照和温度控制等方面,旨在为蝴蝶兰组织培养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技术指导。
一、材料准备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材料准备包括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等。
培养基的配制是组织培养的关键,通常包括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
基本培养基可以选择MS培养基、WPM培养基等,其中MS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以促进植物幼芽的生长和分化。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严格按照配方比例进行称量和混合,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植物组织的准备是指从蝴蝶兰植株中获取适宜的组织,并进行无菌处理。
通常可以选择茎尖、叶片或花序等组织作为培养材料,要求组织样品新鲜健康、无病虫害,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
器皿的准备包括试管、培养瓶、培养皿等,需要进行高压蒸汽消毒和紫外线照射,以确保器皿内部的无菌环境。
二、消毒与无菌技术消毒与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培养基、植物组织和器皿的准备过程中,必须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避免外源微生物的污染。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高压蒸汽消毒、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消毒剂处理等。
高压蒸汽消毒是最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可以有效杀灭器皿表面的微生物。
紫外线照射则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对器皿和工作台面进行消毒处理。
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过氧化氢、乙醇、漂白粉等,它们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对实验器皿和操作场所进行处理,消灭潜在的细菌和真菌。
还需要配备无菌工作台、无菌手套、口罩和无菌操作衣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操作人员和操作环境的无菌状态。
三、培养基配方培养基中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植物生长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19a9c71b90d6c85ec3ac6c9.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本文以蝴蝶兰满天红品种为研究材料,以花梗和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对消毒方法、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褐化现象等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通过蝴蝶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
主要结论如下:(1)蝴蝶兰花梗灭菌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用0.1%升汞消毒13分钟或15分钟,成功率达到85%以上;叶片最佳消毒处理的方法为:预处理后0.1%升汞灭菌13分钟,灭菌成功率达97.7%。
(2)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适宜蝴蝶兰花梗诱导的培养基配方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3.0mg·L-1)+NAA(2.5mg·L-1)+PH(5.6);叶片诱导的最佳组合为:MS+琼脂(7.5g·L-1)以+蔗糖(30g·L-1)+6-BA (5.0mg·L-1)+NAA(2.5mg·L-1)+pH(5.0)。
(3)植物激素对蝴蝶兰类原球茎的实验研究表明,诱导蝴蝶兰原球茎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3.0mg·L-1)、NAA(0.5mg·L-1)和pH=5.4或6-BA(3.0mg·L-1)、 NAA(1.0mg·L-1)和pH=5.6.(4)植物激素组合对蝴蝶兰生根率的影响较小,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不同激素组合对促进蝴蝶兰生根数及根长影响较大,更有利于生根,经方差分析,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适宜蝴蝶兰根培养的培养基最佳配方为:1/2MS+6-BA3.0mg·L-1+NAA1.0-1.5 mg·L-1+蔗糖30g·L-1+琼脂7.5g·L-1,pH=5.4-5.6。
(5)本实验采用的蝴蝶兰满天红品种,发现在蝴蝶兰花梗芽诱导的较优基本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诱导率为77.8%,高于1/2MS基本培养基(77.3%);叶片诱导的培养基为MS和1/2MS,考虑到苗的后续生长状况以及MS培养基的褐化现象较严重,而且1/2MS培养基更能节约成本,故选择1/2MS培养基为叶片萌发的培养基。
蝴蝶兰新品种“郑农火凤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蝴蝶兰新品种“郑农火凤凰”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fef6a8960590c69ec376ed.png)
理, 蔗糖 2 %, 琼脂 粉6 . 5 % 。p H 5 . 6 。
每处 理接 种 1 0瓶 , 每瓶 1株 , 重复 3次 。 1 . 2 . 2 丛生 芽增 殖培 养 其接 种 于增殖 培养 基 中 。
L。 。 3个 处 理 , N A A设 为 0 . 3 、 0 . 5 、 0 . 7 m g・L 处
发育侧枝 , 靠 自然分株的方式来繁殖 , 增殖太慢 ;
蝴 蝶 兰种子 非 常细 小 , 不 含 有 为 种 子 萌 发 提供 营
养 的胚 乳 或其 它组织 , 在 自然 条件 下很 难萌 发 , 且 性 状 分离 严 重 , 不 能 满 足 规 模 化 生 产 的要 求 ] 。 近 年来 , 国内外 有 关 专家 针 对 蝴 蝶 兰 组 培 快 繁进 行 了大量 的研究 工 作 , 在 外 植 体 选 择 和 培 养 基方 面 已取 得 了 比较 成 功 的经 验 J , 目前 主要 集 中
6. 0% 。 p H5. 6。
花 梗腋 芽等 进 行诱 导类 原 球 茎 ( P L B) , 再 分 化 成 苗 ’ m J 。但 是类 原球 茎分 化 出 的分 生苗 后 代 变异
率高 , 花色 不一 致 , 不 能 良好 的保持 母本 植株 的品
切取 由花 梗 腋 芽诱 导
出的芽 苗 , 切 去 展 开 的叶 片 和茎 尖 , 保 留茎 段 , 将
陕西农业科学 2 0 1 5 , 6 1 ( 1 1 ) : 5 2— 5 4
蝴蝶 兰新 品 种 “ 郑农 火凤凰 ” 的组 培 快 繁 技 术 研 究
杨录 军 , 王 俊, 杨 书 才 ,赵玉 安 , 冯 建, 蒋栓 丽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b5582431126edb6f1a10d6.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蝴蝶兰各培养再生途径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为蝴蝶兰的组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蝴蝶兰(Phalaenopsis)属热带或亚热带的兰科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研究和开发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1]。
组织培养是蝴蝶兰快速繁殖的有效方式,目前主要有3条途径:一是利用蝴蝶兰杂交种子在无菌条件下诱导发芽,获得再生植株[2];二是从离体器官诱导产生原球茎(Protocorm like-body,以下简称PLB),通过原球茎的增殖、分化获得再生植株,即原球茎再生途径[3,4];三是通过离体器官诱导产生丛生芽,通过培养丛生芽获得再生植株,即器官再生途径[4-7]。
1无菌播种再生途径蝴蝶兰经人工授粉可获得种子,但种子个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没有胚乳,只有1层极薄的种皮,通常在自然状态下很难萌发,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
在蝴蝶兰开花时选择优良植株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生长4~6个月后尚未开裂的蒴果可用于试管无菌播种。
由于蒴果内种子数量达几千万之多,1个蒴果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8]。
通过无菌播种人工培养,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幼小植株,是现阶段经济有效的快速繁殖方法,也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途径。
种子无菌播种10d后胚明显膨大,呈鹅黄色,陆续变成绿色,约1个月的时间形成原球茎)。
随后,原球体拉长,同时原球体上伴随着长出白色根毛状物,接着在顶端生长点处长出芽鞘,芽鞘不断长大,形成第1片鞘叶。
至2个月时,于第1片鞘叶对面长出第2片鞘叶,随着鞘叶的生长,2~3个月的时间在2片鞘叶之间长出真叶。
最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再生植株[8-10]。
魏翠华等[9]研究发现,添加香蕉汁对蝴蝶兰种子发芽、原球体形成以及叶片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水解乳蛋白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比较光照和黑暗2种培养条件,种子萌发无明显差异。
章玉平等[10]研究表明,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天然物质如苹果汁、香蕉汁、胰蛋白胨和活性炭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08d1c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2.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一、实验目的1.能够正确选取外植体,并最其进行前处理2.能够有效防止外植体褐变的发生。
3.能够正确进行继代培养与壮苗正根培养。
4.能够利用无菌播种方式进行种子繁殖。
5.培养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快繁上的应用,近年来,对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较多的是用胚、幼叶、茎尖和根尖、花梗腋芽等多种器官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由于所选外植体材料各异,难度也有高低,虽然有些技术已经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但仍面临一些困难,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根据目前蝴蝶兰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在以花梗侧芽、茎尖、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组织快繁技术上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花梗腋芽诱导培养基为1/ 2MS +BA2. 5 mg/L + NAA0. 2 mg/L 增殖培养基为1/ 2 MS + BA3. 5 mg/L + KT1.0 mg/L + NAA0.5 mg/L + 椰乳10 %。
生根培养基为1/ 2MS + BA1. 5 mg/L +NAA0.3 mg/L + 80 g/L 香蕉泥诱导培养基为1/3MS+NAA0.5~1.0毫克/升+6-BA3.0~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30克/升+琼脂6克/升,或KC+NAA1.0毫克/升+6-BA5.0毫克/升+椰乳15%+蔗糖20克/升+琼脂6克/升柠檬酸300毫克/升以上培养基p H 均为5.6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一)花梗腋芽和顶芽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蝴蝶兰为总状花序,通常由花梗基部算起在第4或至第7节才会分化花朵。
除最基部一节外,剥开位于该节位以上各节的苞片都可看到腋芽,近顶端的节含有未完全分化的花原始体,花轴基部的芽往往为休眠芽,常具有苞片覆盖,连同花序的顶端,都是花梗腋芽组织培养的好材料。
1.花梗腋芽的培养途径对花梗腋芽有两条培养途径,一是切取带腋芽的花梗茎段培养;二是不带花梗组织剥取茎尖生长点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76dae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d.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兰花,由于其美丽的花朵和长时间的观赏期,受到了广大植物爱好者的热爱。
蝴蝶兰的培养对于保证其优质的品种和良好的观赏效果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本文将从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的步骤和关键技术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了解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对于掌握关键技术非常重要。
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生长。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培养基提供合适的营养条件,使组织或细胞继续生长,从而实现组织增殖、植株再生或种间杂交等目标。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主要是通过离体培养技术,即将花茎的组织或顶端的芽分离出来单独培养。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步骤包括材料准备、组织分离、组织培养和生根移栽等。
要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在采集组织前进行杀菌处理,确保无菌条件。
然后,分离出芽和花茎,并通过酶解法或机械分离法得到单个的芽或花茎组织。
接下来,将组织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基中应含有适宜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
在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并移栽到土壤中继续生长。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材料选择、无菌技术、培养基的配方和光照控制等。
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应选择健康的母株作为材料,并确保无病虫害。
无菌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需要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并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部微生物对培养物的污染。
培养基的配方也是关键,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调整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浓度,以促进组织增殖或植株再生。
适当的光照控制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植物的绿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有利于组织的生长和发育。
蝴蝶兰组织培养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需要熟练的无菌技术和合理的培养基配方。
只有掌握了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才能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成功。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相信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不同品种蝴蝶兰通过叶片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研究
![不同品种蝴蝶兰通过叶片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75725ecf84b9d528ea7a86.png)
不同品种蝴蝶兰通过叶片原球茎途径再生体系的研究摘要以109、沙西米、火凤凰3个蝴蝶兰品种为材料,对蝴蝶兰叶片原球茎途径的再生体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109叶片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处理1/3MS+肌醇0.1 g/L+椰汁100 mL/L+BA 5.0 mg/L+Ade 5.0 mg/L+NAA 1.0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1/2MS+肌醇0.1 g/L+柠檬酸0.03 g/L+炭粉1.0 g/L+椰汁100 mL/L、生根时NAA浓度为0.5 mg/L最佳。
火凤凰叶片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处理1/3MS+肌醇0.1 g/L+椰汁100 mL/L+BA 5.0 mg/L+Ade 5.0 mg/L+NAA 1.0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1/2MS+肌醇0.1 g/L+炭粉1.0 g/L+椰汁100 mL/L、生根时NAA浓度为0.7 mg/L最佳。
沙西米叶片原球茎诱导的最佳处理为花宝1号 3.0 g/L+肌醇0.1 g/L+椰汁100 mL/L+BA 5.0 mg/L+Ade 5.0 mg/L+NAA 1.0 mg/L、最佳壮苗培养基为花宝1号3.0 g/L+牛肉胨2.0 g/L+肌醇0.1 g/L+柠檬酸0.03 g/L+炭粉1.0 g/L+椰汁100 mL/L、生根时NAA浓度为0.5 mg/L最佳。
关键词蝴蝶兰;109;沙西米;火凤凰;叶片;原球茎;再生体系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传统的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繁殖系数低,速度慢[1-2]。
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是其快速繁殖的重要手段[3-4]。
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兰花种苗。
试管苗繁殖,在室内进行工业生产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采用组织培养法来繁殖蝴蝶兰,可以获得与母株完全相同的优良遗传特性[5]。
通过此种方法产生的蝴蝶兰苗通常称为分生苗或组培苗。
用于进行分生培养的植物组织(外植体)可以是顶芽(茎尖)、茎段(休眠芽),也可以是幼嫩的叶片[6]。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1c2a83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b.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首先是无菌培养技术。
无菌培养是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础步骤,能够有效控制外界的微生物对植物的污染。
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组织培养必须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设备。
在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消毒或滤过过滤,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还需采取一系列无菌操作,如组织的消毒处理、转移时避免接触空气等。
其次是组织愈伤与再生技术。
组织愈伤是指植物组织在应激或外界刺激作用下出现非正常的增殖现象。
对于蝴蝶兰来说,组织愈伤与再生是进行组织培养的关键步骤。
在组织愈伤培养中,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激素类型与浓度,促使愈伤组织的形成。
而后续的再生过程则需要恰当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来促进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为叶片、茎或芽等。
激素配方也是蝴蝶兰组织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激素是促使组织发生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因子,合理配方的激素能够提高培养效果。
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通常会使用生长素(如NAA、IAA等)和细胞分裂素(如BA、KT等)来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量使用激素会导致愈伤组织过度生长、变异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激素配方,以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是质壁分离技术。
质壁分离技术是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分离不同种类细胞的重要手段。
通过质壁分离可以获得纯种植物的组织或细胞,进行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
在蝴蝶兰的质壁分离过程中,需要先进行组织消毒处理,然后通过特定的酶解剂或物理方法分离细胞的质壁。
质壁分离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培养后续的成活率和生长发育情况。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无菌培养、组织愈伤与再生、激素配方以及质壁分离等。
这些关键技术的掌握对于蝴蝶兰的高效培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改进这些技术,以促进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蝴蝶兰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蝴蝶兰快速繁殖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67bd14a300a6c30c229f1d.png)
属植物 ,具有体态轻盈美观 、花形奇特 、花色 秀 来水 冲洗干净 ,剪成小段放人烧杯 中 ,滴入 5 滴 丽 、花期长 等特色 ,素有 “ 中皇后 ”之美誉 , 洗洁精 ,震荡浸泡 1mn 兰 0 i 左右 ,流水 冲洗干净后 , 蝴蝶 兰属 于单 茎性气生兰 ,极少发育侧枝 ,用分 在 无菌 工作 台上 进行 表面 消毒 。 株繁殖 的方法难 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且其种子多
从 花市采购花期 中的蝴蝶兰 ,以蝴蝶兰 的叶 21 不 同外 植体 对原球 茎诱 导 的差异 . 片、 花梗节间、花梗腋芽和茎尖作为外植体 。
12 方 法 .
1 . 培 养基 的 配制 .1 2 选 用 Wht,MS 1 i e , / MS和 B 2 5为 基 本 培 养
基 ,在此基础上填加不同浓度 的细胞分裂素和生 长 素组 合 配 比试 验 。所 有 的 培养 基 均 用 8 0/ .g 0 L的
在超净工作 台上先用 7 %酒精表面灭菌 3 , 5 0 S
发育不完全 ,种子内不含胚乳 ,发芽率极低 ,因 无菌水冲洗 3 ,再放入 01 gl 次 . %H e 溶液 中浸泡 , 2 此 ,也难 以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 叶片、茎尖浸泡 5 i,花梗节 间、花梗侧芽浸泡 mn 术 以其繁殖速 度快 、增殖率高 、可周年生产等优 1mn 0 i,其 间不 断摇 动 ,然 后用 无 菌水 冲洗 4 5 — 点 ,成为工厂 化育苗 的重要技术途径 。笔者选择 次;用无菌滤纸吸干材料表面水分待接种。 蝴蝶兰不 同的外植体进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旨 在确定适合工 厂化育苗 的最适外植体及最优培养 基配方,为蝴蝶兰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B + 0m/ 椰乳是蝴蝶 兰原球茎增殖 的最佳 培养基 ,增殖 系数 达 8 8 /M 培养基 最利于侧 芽萌发形成丛 生 A 10 l L . ;1 S 9 2
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及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研究
![蝴蝶兰花梗离体培养及叶片诱导类原球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5c2544767f5acfa1c7cd51.png)
基 金项 目: 国家科技 项 目( 编号 :05 A 0 2 , K 0 6 2 ; 2 0 E 16— 6 B 2 0 — ) 广西 科 技基 金( 编号 : 桂科攻 02 0 6 2 , 44 0 — F 桂科 回0 7 0 5 。 5 5 0 )
摘要 :以蝴蝶兰 ( h leos ) P a npi 花梗为外植体 , a s 诱导腋芽萌动 并获得无 菌苗 , 以无菌 苗叶片诱 导类原 球茎 , 建 立蝴蝶兰离体培养植 株再 生系统 。结果表 明, 1e 0 7e 以 m× . m的叶片大小 规格 、 平放 方式培 养类原球 茎诱 导率 最高 , 6 % ; H pnx培养基上 的诱 导率最 高 , 7 . % ; 达 0 在 yoe 达 7 5 以附加 1 g L6一B 0m / A和 2m / A g LN A的效果 最
好, 诱导 率为 8 、 % ; 34 培养基 中添加椰 子汁对叶 片诱导有影 响, 椰子 汁浓度 以 2 %最好 , 0 诱导率 为 8 、% 。 15 关键词 : 蝴蝶兰 ;花梗 ;叶片 ; 离体培养 ; 类原球茎 ;植株再生
中 图分 类 号 : 6 2 3 ¥8.1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0 (0 8 0 0 4 10 3 2 2 0 ) 3— 17—0 4
蝴蝶 兰产 业 的关 键 , 是 第 一 步 。进行 蝴蝶 兰 植 株 也
芽 , 化成 纯合 体 筛 选 难 度 较 大 。第 三 种 以芽 繁 芽 转 成 苗途径 是工 厂 化育苗 的最佳 途径 , 简单 易行 , 遗传 稳 定 , 不适用 于转 基 因 , 但 因为诱 导整 个腋 芽萌 动直 接成 苗 , 不是 由单 细胞 再分 化而 。第 二 种途 径 , 既
蝴蝶兰叶片诱导再生培养最佳配方的研究
![蝴蝶兰叶片诱导再生培养最佳配方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45971e0b4e767f5acfce14.png)
( ) 蝴蝶 兰 幼 叶进 行 组 织培 养 , 同诱 导培 养 基 配方 1将 不
试 验 表 明 : MS 05mgLN A+ . mgL6 B 培 养 基 中 有 在 + . / A 50 / - A
较 大 , 色 略 淡 , MS 06mgLN A+ . / 一 A培 养 颜 在 + . / A 60mgL6 B 瓶 中( 8 , 片颜 色保 持 绿 色 , 图 )叶 虽然 没 有死 亡 , 也 没 有生 但
蝴 蝶 兰 品 种 为 H0 1 0。
1 . 试 验 设 计 2
采用 MS培 养基 为基 本 培 养 基 , 素 为 NA 激 A与 6 B - A, 试验 设计 不 同激 素浓 度如 表 1所 示 。
2 结 果 与 分 析
持 绿 色 , 没有 生 长 的 迹 象 ; MS 04n / AA 60m / 但 在 + .  ̄ LN + . gL g 6B 一 A培 养瓶 中 ( 3 , 叶 有新 叶 芽 长 出 , 芽 体较 小 : 图 )幼 但 在
, …
l . L m g / J
花 型 如蝶 、 期 较 长 , 有很 高 的观 赏 价 值 , 热带 兰 中珍 花 具 为
品 。 蝶 兰 属单 型 茎 的 兰 花 , 少有 侧 芽 萌 发 , 自然 无性 蝴 很 靠
繁 殖 , 殖 率极 低 , 性 繁殖 又 因种 子 细 小 , 合 有 种子 萌 繁 有 不
MS 05mgLN A+ . m / - A 培 养 瓶 中 ( 4 , 同 样 + . / A 40 gL6 B ' 图 )也
外植 体 幼 叶 接种 于 不 同激 素水 平 的培 养 基 , 长 明 显 生
出 现 了 芽 体 . 出新 的 较 小 叶 芽 : MS 05m / A 50 长 在 + . gLN A+ .
蝴蝶兰原球茎状体的诱导及增殖
![蝴蝶兰原球茎状体的诱导及增殖](https://img.taocdn.com/s3/m/0a4ec016227916888486d7a2.png)
2005 年 2 月
蝴蝶兰原球茎状体的诱导及增殖
+ 53 +
茎状体的增殖效果起主 导作用, 从 表 4 可知, 原球茎 状体进行增殖 培养的适宜培养 基为改良 MS + 6 BA 5. 0mg L + NAA 0. 5mg L+ CM 15% + AC 0. 3% , 增殖速度快, 且成苗率也高。
培养天数
接种数量
产生原球 茎状体数
诱导率%
序号
培养天数
接种数量
产生原球 茎状体数
45
10
45
17
45
16
45
18
0
0
#
45
15
6
5
29. 4
∃
45
18
13
3
31. 3
%
45
16
11
7
38. 9
&
45
19
13
诱导率%
40. 0 72. 2 68. 8 68. 4
序号
! ∀
表 3 不同培养基对蝴蝶兰茎尖 原球茎状体诱导的影响
摘 要: 利用蝴蝶兰的植株的不同部位,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其进行诱导和增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 香蕉泥和椰胚
乳( CM ) 对 于 蝴 蝶 兰 外 植 体 原 球 茎 状 体 的 形 成 具 有 明 显 的 促 进 作 用。 在 M S + 6 BA 5. 0mg L +
NA A 2. 0mg L + 香蕉泥 10. 0% + AC 0. 3% 的培养基中, 叶片原球茎状 体的诱导率 可达 48. 6% ; 花梗腋 芽
第 23 卷 第 1 期 2005 年 2 月
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应用研究
![蝴蝶兰组培快繁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d28648336c1eb91a375dae.png)
表 3可知 A 有一定诱导力,但不 明显 。在实验 中观察到有 2
24 分 泌物 . 在培养过程中, 插入培养基 中花梗的横断面会 向培养基 中分泌一种黑褐色物质并不断扩散 , 在暗培养条件下会减缓 分泌 ,分泌物会减缓丛生芽的生长 。起初猜测可能是酚类化 合物 ,为防止外植体褐化死亡,一发现有黑色分泌物就不断 转接 。但后来发现外植体并没有 因分泌物而褐化及死亡 ,因 此基本可 以排除其分泌物是酚类物质 的可能性。 但其究竟是 什料 和 方 法
11 材料 .
3月初从花 市采购花期中的蝴蝶兰 ,以蝴蝶兰叶片、花 瓣 、花梗、花梗腋芽和顶芽为外植 体。 1 方法 . 2
1 . 培养基 的配制 .1 2
选用 MS作为基本培养基 ,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 、
不同配 比的植物激素 ,以选择最适配 比及浓度 ,蔗糖 2 %,
琼脂 07 p 56 1 MS为无机物质 减为原来 的 1 , / .%, H .。/ 3 / 1 MS 3 2 为无机物质减 半。在诱导原球茎 的培养基 中还加有活性炭 ( Ac) ,以防止外植体褐化。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 中附加
水解乳蛋白 ( H)[ L 。
体 , 选诱 导原球茎 体 、丛生芽 及其增 殖和 生根 的最 佳培 筛 养基 ,为 蝴蝶 兰试管苗 的工厂 化生产提供可重复 的技术 和
第 2 卷第 2 9 期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年第 2 07 期
将外植体接种在不同激 素浓度 的 MS 培养基上,培养条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蝴蝶兰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c8821db26fff705cc170ab1.png)
1 材 料与方 法
11 试 验 材 料 .
供试材料为红 花系蝴 蝶兰 , 用 2种花 梗 , 选 已开 花
重复 ,0d后统计各处理的萌芽率 。 3 124 继代增殖 .. 选取长 为 lc m左右 , 生长状 况一致
花梗 ( 下端带有休 眠芽 ) 和花蕊 尚未 长 出但 已完全抽 出
NAA . / 0 5mL L生根 效 果 最好 。
关键词 : 蝴蝶兰 ; 花梗 I 夕 源激素 ; 组织培养
中 图分 类 号 : 8.0. 6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01 0 0 {00 0 -02 -0 S623 13 A 10 - 0 921 )8 12 3 蝴 蝶 兰 ( h leo s y r . 为 兰科 ( r i ca) P aanpih bi ) s d O c d ee h a
流水中冲洗 3 n并不断搅动 。将冲洗后 的花梗用滤 0mi,
第一 作者 简介 : 颖( 9 0) 女 , 张 1 8 - , 黑龙 江人 , 究 方 向为 植 物 组 织 研 培养 。E ma : n 8 7 1 @ 13 c m。 - i y g082 6.o li
的花梗 。
1 2 试 验 方 法 .
的单芽作为接种材料进行继代培 养。每处理 1 , 次 o株 3
重 复 。生 长 素 选用 N A , 度 分 别 设 为 : 、. 、. 、. A 浓 O0 5 10 15
121 外植体 的选择 ..
选用 2 花梗 , 种 已开花花梗 ( 下
mg I 细胞 分 裂 素 选 用 6B 浓 度设 为 :、、、 / 。 / ; - A, 0 579mg L
外植体按照花 梗 自然 生长方 向插入 下面 配方 的培 养基 中, 配方为 MS 基本培养基 , 蔗糖 3 / , 0g L 琼脂 6g L 附 / , 加 3个 浓 度 的 6B 3 5 7 m / , A 的 浓 度 为 - A: 、 、 g L N A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f9e38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5.png)
蝴蝶兰组织培养关键技术探讨蝴蝶兰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栽培的兰花种类,因其独特的花型和丰富的花色而备受人们喜爱。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繁殖方法,可以保留蝴蝶兰的优良特性,并且能够大量繁殖蝴蝶兰的种苗。
本文将探讨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包括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蝴蝶兰离体培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蝴蝶兰组织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蝴蝶兰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能力,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组织培养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通过控制植物激素的添加和培养条件,促使植物组织细胞进行分裂和分化,最终形成植物器官或整株植株。
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组织培养培养基中添加适当的植物激素,促使蝴蝶兰离体组织细胞分化成茎、叶、根等植物器官,然后将这些器官再次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二、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和制备1. 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组织培养培养基通常由水、糖、无机盐和植物激素等组成。
对于蝴蝶兰来说,组织培养培养基的配方需要根据其生长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培养基中的糖和无机盐的含量要根据蝴蝶兰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来确定,植物激素的添加种类和浓度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来确定。
2. 组织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将配好的组织培养培养基加入适量的琼脂,煮沸后分装到无菌的培养瓶中,再将培养瓶加压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就可以用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实验中了。
三、蝴蝶兰离体培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材料的准备蝴蝶兰幼嫩的茎、叶和根都可以用来进行组织培养,首先需要选择健康无病的植株,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将植株放入含有适量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或固体培养。
2. 组织的分化将经过表面消毒处理的蝴蝶兰茎、叶或根培养于含有适量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通常情况下,几个星期后就能看到茎、叶和根等植物器官的分化。
3. 培养条件的控制在进行离体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培养条件,以保证蝴蝶兰组织培养的顺利进行。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要点分析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b8ac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b.png)
园艺园林 282023.01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要点分析张 婷(广东省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00)摘要:近年来蝴蝶兰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地区的花卉市场中,因此,相关科研单位、企业开始逐渐增加对其生产投入以及组织培养力度。
但是,现阶段蝴蝶兰生产所有的组织培养基配方、培养环境以及规格苗生产中栽培基质等尚未与国际先进水准齐平,导致蝴蝶兰产业在实际发展中受到严重限制。
本文主要是对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原球茎本文研究了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相关技术,通过实验论证了在散射光环境下幼叶诱导蝴蝶兰原球茎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最佳培养基为MS+6-BA6毫克/升水解乳蛋白500毫克/升+蔗糖5克/升(pH=5.4);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A+6-BA2毫克/升+NAA1毫克/升+水解乳蛋白500毫克/升+蔗糖25克/升+琼脂5克/升(pH=5.4);最适生根长苗培养基为1/2MS+IBA1.5毫克/升+NAA0.05毫克/升+0.3%活性炭+蔗糖25克/升+琼脂5克/升(pH=5.4)。
1 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的注意事项1.1 培养基添加物对蝴蝶兰增值与分化的影响一般可以在蝴蝶兰组织培养中添加适量天然物质,能够供给蝴蝶兰幼苗微量营养成分、生长激素等,像是在其中加入120毫克/升香蕉泥,就能够对原有pH值进行缓冲,以此达到壮苗与生根作用。
相关资料指出,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椰乳或香蕉泥,能够促进原球茎的增值。
在蝴蝶兰丛生芽中加入一定的添加物,能够促进和诱导幼苗生根。
而在其内加入高浓度活性炭,能够促进原球茎增值。
1.2 原球茎继代中褐化的防治蝴蝶兰与其他兰科植物类似,原球茎状体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褐变死亡,很难增值。
通过将1克/升活性炭加入到培养基中,并在合适时间内将原球茎褐化的部分进行切除,并重新配置新鲜的培养基,防治外植体出现褐变死亡,将10%椰子水加入培养基中,能够让原球茎更快生长,在其增值环节中有效抑制褐变现象。
国内蝴蝶兰组培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国内蝴蝶兰组培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db04ddb9f3f90f76c61be6.png)
繁 、种 质 资源 保 存和 工 厂化 育 苗 提供 有 力 的 技术 支 不 损 伤母 株 ;二 是 利 用无 菌花 梗 营养 苗 茎 尖诱 导 原
撑体 系 球茎 操 作简 单 , 污染 率低 。采 用 蝴蝶 兰花 梗作 为外 植
基金 项 目 : 坊 市 科 技 攻 关 项 1 蝴蝶 兰组 培 快 繁 与绿 色 荧 光 蛋 白基 因遗 传 转 化 ” 2 0 n 3 ) 潍 3“ (0 1s6
一
8彭 王 蝴 J天 】 定 数 量 ,均 匀接 种 ,才 能 旺盛 生长 ,表 现 群 体 优 【】 立 新 , 妹 . 蝶 兰 组 织 培 养 快 繁 研 究 【 . 津 农 业 科 学 , 19 ,( : — 9 9 952 2 2 . )7 【] 俊 辉 , 9周 叶超 宏 , 旭 高 . 蝶 兰 原 球 茎 增 殖 培 养 的研 究 【 . 陈 蝴 J仲 】
品种 选育 有重 大作 用 。
内湿 度 、 免 高 温 、 当增 加 琼 脂 含 量 、 意 培 养 瓶 避 适 注
( ) 蝶 兰花 梗 的 腋芽 有 两种 发 育 可 能 。 是长 中空气交 换 是 防止玻 璃化 的主 要手 段 。 3蝴 一 成幼 小植 株 , 是 长成 花枝 。花梗 腋 芽 的分化 方 向受 二
【 许 智 宏 . 物 生 物 技 术 [ . 海 :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9 7 3 】 植 M】 上 上 19 :
2 6-2 2 41.
割或 针刺 对 诱 导原 球 茎状 体 影 响最 大 ,切 割 茎尖 顶
端 有 利 于 诱 导 原 球 茎 状 体 ,诱 导 率 高 达 10 0 %。诱
亡 不 同原 球 茎块 切 块 大小 对 原球 茎 增殖 的 影 响很
蝴蝶兰叶片PLB诱导因子的优化
![蝴蝶兰叶片PLB诱导因子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7c9013b43323968011c924f.png)
中 图 分 类 号 : 8 . 9 文 献 标 识 码 : S62 2 A 蝴 蝶 兰 ( h l np i sp ) 产 亚 热 带 , P aa o s p . 原 e s 因其 花 形 奇特 , 姿态 优 雅 , 色彩 鲜 艳 , 花期 长久 , 有 “ 素 兰花 皇 后 ” 之 美誉n, 受 世人 的喜 爱 , 需 求量 也 因此 逐 年 上 升。 ]深 其 长 期 以来人 们 不 断 尝 试 各 种 手 段 进 行 蝴 蝶 兰 快 速 繁殖 , 以满 足 日益 增 长 的 市场 需 求 。 兰 花 的传 统 繁 殖 方式 为分 株 繁 殖 , 蝴蝶 兰 是 单 茎 但
化 , 导 率 低 的 问 题 。基 于 此 原 因 , 研 究 无 机 盐 浓 度 、 诱 现
MS+ 6B 1 . 一 A 5 0+ NAA .3+ C 1 .0 + 琼 0 M 0
生长调节剂 、 椰子 汁、 培养基物理状 态、 光照 等因素对蝴 蝶兰叶片 P B的诱导 , L 以确定适宜 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 条件 , 提高 P B的诱 导率 , L 为蝴蝶 兰规模化 生产奠定 技
文 章 编 号 :0 1 0 0 (0 0 2 — 0 3 — 0 1 0 — 0 9 2 1 )2 1 9 4
同略 ) A2 MS NAA . +CM 0 0 +琼脂 5 6 L; ; : + 03 1 . .
:
MS TD . 十 NAA 0 1 M 0 0 + 琼 脂 5 6 + Z 10 . +C 1 . % .
术支 撑 。
脂 5 6g I。 . /
124 椰 子 汁对 叶 片 PB 的诱 导 .. l
: +T ) . + I 1O Z
NAA . +琼 脂 56g I; : +T Z 1O 03 . / MS D . +NAA . + o3
蝴蝶兰V31品种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研究
![蝴蝶兰V31品种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4f1d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4b.png)
蝴蝶兰V31品种原球茎诱导增殖培养研究廖福琴【摘要】以蝴蝶兰红花品系V31品种的原球茎(PLB)为材料,比较不同培养基(MS、1/2MS、改良VW、White)、不同添加物(椰子汁、香蕉汁、马铃薯汁、胰蛋白胨)和不同浓度的6-BA(0、0.5、1.0、1.5、2.0 mg·L-1)对蝴蝶兰PLB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中蝴蝶兰V31品种原球茎诱导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 + 0.5 mg·L-16-BA + 0.2 mg·L-1 NAA + 4%蔗糖 + 0.2%活性炭(AC) + 1.0%琼脂;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以1/2MS + 1.0 mg·L-1 6-BA + 0.2 mg·L-1 NAA + 3%蔗糖 + 100 mg·L-1椰乳 + 0.2%活性炭(AC)+ 1.0%琼脂最佳.【期刊名称】《福建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25)003【总页数】3页(P382-384)【关键词】蝴蝶兰;原球茎;组织培养【作者】廖福琴【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03.6蝴蝶兰(Phalaenopsis)为兰科(Orchidaceae)热带气生兰植物,原生种有70多种,原产于我国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容易栽培,其花形奇特,姿态优雅,色彩鲜艳,花期长,素有“兰花皇后”之美誉,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
蝴蝶兰的传统繁殖方式为分株繁殖,但由于蝴蝶兰是单茎性气生兰,很难进行分株繁殖,加之种子极小,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因此,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蝴蝶兰研究和开发是进行大量繁殖的重要手段[2]。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外植体数量限制,采用无菌培养促使蝴蝶兰花梗上休眠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的繁殖系数难以提高[3-4],因此,利用蝴蝶兰外植体诱导产生原球茎(Protocorm like-body,简称PLB),再由PLB分化幼苗,形成了完整的植株[5-6],是加快蝴蝶兰种苗生产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兰叶片诱导再生培养最佳配方的研究
作者:刘忠德王芳杨晓璐李美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10期
摘要以蝴蝶兰H001幼叶进行组织培养,探讨了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配比的激素,对叶片诱导再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MS+0.5 mg/L NAA+5.0 mg/L 6-BA培养基中有新叶芽形成,离体再生效果最佳。
关键词蝴蝶兰H001;离体叶片;诱导;培养
中图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0-0185-02
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为著名的盆栽观花植物,花型如蝶、花期较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热带兰中珍品。
蝴蝶兰属单型茎的兰花,很少有侧芽萌发,靠自然无性繁殖,繁殖率极低,有性繁殖又因种子细小,不含有种子萌发所需要营养的胚乳和其他组织,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
国内外对蝴蝶兰组织培养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1-7]。
该文主要研究离体叶片在不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中对蝴蝶兰诱导培养的影响,最终找出一个最佳配方。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蝴蝶兰品种为H001。
1.2试验设计
采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激素为NAA与6-BA,试验设计不同激素浓度如表1所示。
2结果与分析
外植体幼叶接种于不同激素水平的培养基,生长明显不同。
30 d时,在MS+0.5 mg/L NAA+6.0 mg/L 6-BA培养瓶中(图1),叶片颜色逐渐发黄,也未产生愈伤组织;在MS+0.4 mg/L NAA+5.0 mg/L 6-BA培养瓶中(图2),叶片颜色保持绿色,但没有生长的迹象;在MS+0.4 mg/L NAA+6.0 mg/L 6-BA培养瓶中(图3),幼叶有新叶芽长出,但芽体较小;在MS+0.5 mg/L NAA+4.0 mg/L 6-BA培养瓶中(图4),也同样出现了芽体,长出新的较小叶芽;在MS+0.5 mg/L NAA+5.0 mg/L 6-BA培养瓶中(图5),有新芽长出,芽体较大,基部出现许多小的芽突起;在MS+0.4 mg/L NAA+4.0 mg/L 6-BA培养瓶中(图6),有新芽长出,芽
体也较大;在MS+0.6 mg/L NAA+4.0 mg/L 6-BA培养瓶中(图7),有新芽长出,芽体也较大,颜色略淡,在MS+0.6 mg/L NAA+6.0 mg/L 6-BA培养瓶中(图8),叶片颜色保持绿色,虽然没有死亡,但也没有生长的迹象。
经后期培养60 d观察,MS+0.5 mg/L NAA+5.0 mg/L 6-BA(图9)上的幼叶长势较快,而其他激素浓度配方中幼叶发生褐变或停止生长。
因此,初步认为:不同培养基配方试验,以幼叶在MS+0.5 mg/L NAA+5.0 mg/L 6-BA培养基芽体生长最好,离体培养效果最佳。
3结论与讨论
(1)将蝴蝶兰幼叶进行组织培养,不同诱导培养基配方试验表明:在MS+0.5 mg/L NAA+5.0 mg/L 6-BA培养基中有新叶芽形成,离体再生效果最佳。
(2)在MS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配比激素,一般认为6-BA促进长芽,NAA促进生根。
但由于培养基中6-BA浓度远高于NAA,所以植物芽体丰盛,但根的伸长效应并不明显。
(3)虽然前期叶片也长出芽体,但在以后的生长中,发生褐变或停止生长,对于造成该现象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 赖艳艳,许传俊,陈冬茵,等.柠檬酸和抗坏血酸对蝴蝶兰叶外植体褐变发生的影响[J].生物技术,2010,20(2):70-72.
[2] 刘亮,易自力,蒋建雄,等.蝴蝶兰丛生芽原球茎途径的组织培养[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3):43-45.
[3] 杨少辉,季静,王罡,等.蝴蝶兰组织培养及水培移栽技术[J].天津大学学报,2008,41(6):709-713.
[4] 陈勇,林开县,王君晖,等.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和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1):84-87.
[5] 潘雪峰,王安石,李海珠,等.利用丛生芽途径快速繁殖蝴蝶兰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2005,23(1):47-52.
[6] 朱红华,张雨.蝴蝶兰试管苗继代及生根培养的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5(5):46-47.
[7] 林淦,刘法彬.蝴蝶兰叶片组织快速繁殖工艺和方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24(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