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再见了,亲人人教新课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1. 教学目的
1.看法本课的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
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聚而成的,从中遭到国际主义肉体的教育。

2.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比拟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2.先生能了解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聚而成的。

这友谊比山高,比海深,从中遭到国际主义肉体的教育。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进程
一说话导入,提醒标题
邱少云在攫取391洼地的战役中为了不暴露目的,听凭烈火烧身仍文风不动,最终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役的成功,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朋友的枪口。

这些英雄事迹发作在什么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国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役,用鲜血凝成了深沉的友谊。

当志愿军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形令人感动。

明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
1.自在朗诵课文,留意读准字音,画出不了解的词语。

提示:〝友情〞中的〝谊〞,读作yì,不要读成yí。

〝乘机〞中的〝乘〞,读作chénɡ,不要读成chènɡ。

〝血泊〞读作xuè pō。

协助先生了解以下词语。

凶讯:指亲近或亲爱的人死亡的音讯。

阻击战:以进攻手腕阻止朋友增援、逃跑或进攻的战役。

硝烟:炸药爆炸后发生的烟雾。

2.再读课文,思索:通常状况下,什么样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标题的中心词是什么?(〝亲人〞原指直系家眷,比喻关系亲密、感情深沉的人。

课文中的〝亲人〞指以大娘、小金花、大嫂为代表的朝鲜人民。

课文标题的中
心词是〝亲人〞。

)
3.快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表达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大声朗诵。

(2)指名读直接表达依依惜别的段落(第4~6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诵,引发悬念
1.是啊,区分的时辰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又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

(教员随机出示送别图,指点先生有感情地朗诵。

)
3.小结:从刚才的朗诵中,教员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分开朝鲜
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分开祖国,分开家乡长
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他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回到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候更让人割舍不下,比祖国的呼唤更令人留恋
的呢?课文第1~3自然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缘由。

下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这
局部外容。

四深化学习,再现真情
1.自在朗诵第1~3自然段,思索: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1)大娘将打糕送到阵地,昏倒路旁;救伤员,失掉小孙孙。

(2)小金花和妈妈救出了老王,妈妈却与朋友玉石俱焚。

(3)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伤了腿。

2.创设情境,感受真情。

(1)自在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大娘像亲人一样看待志愿军战士?画出相关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①交流。

先生说句子,自在谈体会。

②汇报。

先生甲:〝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下去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教员引导:〝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比喻在他人急需的时分给予协助。

)
哪里写出了〝雪中送炭〞的困难和风险?(〝冒着炮火〞〝穿过硝烟〞)大娘她们仅仅是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糕吗?还为他们送来了什么?(鼓舞、希望、决计……)抓住动词,指点先生有感情地朗诵这两句话。

先生乙:〝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暖和!〞
教员引导:结合想象,说一说大娘还给志愿军战士做过哪些事情。

其实,大娘做的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一切,怎能不令志愿军战士感动和敬仰呢?一同有感情地朗诵这一句。

③引读:是啊,素不相识的大娘虽然不是〝我们〞的母亲,但像母亲一样,甚
至胜似母亲。

因此,在分手的时辰,志愿军战士动情地说(先生读):〝您说,这比
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情,我们怎样能忘怀?〞
(2)小组协作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在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感动人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结合语境
了解词语:玉石俱焚、凶讯。

②重点指点:小金花的妈妈与朋友玉石俱焚,她的死重于泰山。

但小金花为
什么没有哭呢?
出示句子:同志们伤心肠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③失掉妈妈的痛和对朋友的恨,这两种情感是多么逼真,对比又是多么剧烈。

有感情地朗诵。

④引读:坚强的小金花,在失掉妈妈的一刻,她没有哭,但当与志愿军战士分
手时,她却哭了,她与志愿军战士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所以,当志愿军
战士与小金花分手时,关切地说(先生读):〝可是明天,跟志愿军叔叔区分的明天,你怎样落泪了呢?〞
(3)小组协作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

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出示句子: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前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②先生交流。

③到前沿阵地上挖野菜,会有哪些风险?既然有风险,大嫂为什么还要去挖呢?这说明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诵这一自然段。

④引读:为了给战士们挖野菜,大嫂付出了双腿残疾的代价。

在志愿军战士心目中,这位大嫂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所以,在分手的一刻,战士们满怀真情地说(先生读):〝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缺乏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大娘、小金花和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战士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近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同和朝鲜人民话别,情愿读的同窗可以站起来读。

有感情地朗诵第1~3自然段。

4.小结: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同渡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走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怎能不牵肠挂肚?让我们齐声读——再见了,亲人!
五总结写法
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三个自然段虽然内容有别,但是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都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无尽的关心和协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每一自然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剧烈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亲人的感谢和依依不舍之情。

)
六再读课文,感悟情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看待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先生交流,出示句子。

(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分,由于敌机的封锁,形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朋友拼了三天三夜。

(2)侦查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查,被朋友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3)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分,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
这些描写都说明了什么?
3.总结全文。

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度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心,同甘共苦,这是为了什么?这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朋友,为了完成共同的希望——战争,这就是爱国主义肉体,这就是国际主义肉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