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课时 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第六课时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68页、69页,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1~8乘法口诀的经验,可以很顺利的解决一些乘法问题,所以本课教材没有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而是呈现了一幅花的情境图。
通过情境引出算式和乘法竖式的学习,在教学乘法竖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加减法竖式的写法,然后尝试独立的列竖式并和同学们交流,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总结和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会写乘法竖式。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问题,经历认识乘法竖式并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尝试用竖式计算,培养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乘法口诀计算9的乘法。
教学难点:能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乘法竖式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列小火车开过来了,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不要错过每节车厢上给我们出示的口算题哦!
(课件演示“小火车”口算题,学生抢答)
2. 师:小朋友们反应真快,现在我们来一起背一背1~9的乘法口诀。
(学生齐背口诀)
3.
【设计意图:复习口诀,为后面学习乘法竖式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
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 呈现主题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请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看到了4束鲜花……
生2:每束鲜花有9枝……
生3:每枝鲜花6元……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生1:一共有多少枝鲜花?
生2:买一束鲜花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自己列出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的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生1:4×9=36(枝)一共有36枝鲜花。
生2:6×9=54(元)买一束鲜花需要54元。
2. 学习乘法竖式
师:乘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你还记得加减法的竖式是怎么列的吗?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师:谁能试着把4×9这个算式列成乘法竖式计算的形式?
生: 4 因数
×9 因数
3 6 积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聪明了,谁能来说一说,列乘法竖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一样,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乘法竖式也是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
生3:积的数位也要和上面因数的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加减法竖式的经验,自主探索,完成乘法竖
式的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
三、实践新知,拓展巩固。
1. 教材“试一试”。
2. 教材“练一练”第1题。
3. 在
里填上“>、<或=”
6×
5×
9×81 7×65 4×35 3×20
4.
(1)图中一共有( )只七星瓢虫。
(
2)一只瓢虫身上有
7个点,这些瓢虫身上一共有( )个点,列算式为( )。
(3)一只瓢虫有两只触角,这些瓢虫身上一共有( )只触角,列算式为( )。
答案:3. > > = < < > 4. (1)9 (2)63 7×9=63
(3)18 2×9=18
四、达标反馈
1.
每个9元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竖式:
2. 把下面的竖式补充完整。
× 9 5 4 9 × 7 4 × 9 8
3.
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列竖式计算)
答案:1. 6×9=54(元)
2. 6 3 6 7
3. 3×9=27(只)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收获又不小吧?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我把9的乘法口诀记熟了……
生2:我会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生3:我学会了乘法竖式的写法。
生4:我们还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 教材“练一练”第2题、3题。
2. 用竖式算一算。
5×9= 9×8= 7×6=
9×2=
5
7
× 6
× 9
5 4
3
× 9
2 7
3.小猴子吃苹果。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 停车场上停着5排小汽车,每排9辆,一共有多少辆小汽车?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资源
巧用故事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曾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做数学题,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项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9×6= 9×6= 9×6= 9×6= 9×6=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景故事,创设情境,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背景故事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
二、资料链接
西方的乘法口诀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
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
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
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