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曾启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2.技能目标:
⑴认识量筒,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⑵熟悉天平的使用,能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
难点:能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水、盐水、石块、细线。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复习提问:什么叫密度?它的公式是怎样的?
(二)引入新课:
1.⑴让学生讨论:“测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规则形体的密度, 需要测
出哪些物理量?需要那些器材?怎样求出密度?”
⑵通过第⑴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
测量的物理量有:物质的质量m;器材:天平。
物质的体积v;器材:刻度尺。
物质密度的求法:公式ρ=m
v。
——实验原理。
2. ⑴让学生讨论:“如何测定液体(盐水)的密度”,并要求学生回答:
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③需要那些实验器材?
⑵学生回答:
实验原理:公式ρ=m
v 。
测量的物理量:盐水的质量m;器材:天平。
盐水的体积v;器材:(很多学生不知道)
⑶从“盐水体积的测量器材”引入量筒及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使用:
①课本中,量筒的单位是:__ __;量筒的量程为:__ ___;
量筒的分度值为:__ ___。
②读数时,视线的要求:。
3.⑴让学生讨论:“如何测定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并要求学生回答:
①实验原理是什么?②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③需要那些实验器材?⑵学生回答:
实验原理:公式ρ=m
v 。
测量的物理量:石块的质量m;器材:天平。
石块的体积v;器材:(很多学生不知道)
⑶从“不规则石块体积的测量”引入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替代法”: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课本中,水的体积是__ ___;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是__ ___;
石块的体积是__ ___。
(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1.“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⑴实验原理:ρ=m
v。
⑵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⑶实验步骤:(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步骤的先后次序)
①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m;
②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V
1
;
③把石块放进量筒中,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
2
;
④计算出石块块密度。
实验数据表格:
⑤整理器材。
⑥进行交流,检讨实验的成败,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2.“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
⑴实验原理:ρ=m
v。
⑵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⑶实验步骤:(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步骤的先后次序)
①将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V ;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 2; ④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⑥进行交流,检讨实验的成败,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四)进行实验。
(五)实验的扩展(讨论):
1.如果把“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实验中的实验步骤变为“②③①④⑤⑥” 会出现什么问题。
2. 如果用下图的步骤来“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 会出现什么问题。
3.对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进行讨论。
4.如何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质的密度。
(六)教学反思:
⑴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得出结果等,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训练的实验。
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思维的培养。
⑵本实验所需仪器较多,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仪器合理摆放,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
⑶本实验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需要准备的知识要求较高;程度不好的班级、学生很难全部完成。
我们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部分由老师来讲授,操作部分由学生来完成。
实验时也要考虑到各小组的水平参差不齐,实验进度不平衡,要尽量的对进度慢的小组给予帮助。
可以是老师的帮助,也可以是小组间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