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探讨
收稿日期:2019-07-12
基金项目: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实践与研究》(2018C017)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陈明倩(1977-),女(满族),吉林吉林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强调学生要通过学
习架起源于历史,关注现实,服务未来的桥梁。

我们现行初高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中,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内容比较匮乏,即使在某些章节内容有涉及,也很不详细。

这跟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经济、外交政策不匹配。

本人根据多年初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结合现实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内容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的教学内容的一点思考。

一、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与具体内涵1.国际和国内背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国际政治背景主要有二:一是受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中国在国家安全和经济领域能发挥作用的空间被大大挤压。

二是当今世界存在逆全球化思潮。

国内背景是: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重大的潜在危机。

一方面是我国出现了资本过剩、产能过剩,需要寻找出路;二是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越来越高;三是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迫切需要发展国家战略纵深。

2.基本内涵。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 ,缩写B&R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或机制,而是一个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
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

“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二、初高中历史教材中“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1.高中教材中提及的丝绸之路。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2004年审定),“第3课古代商业发展”中,提到“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第5课开辟新航路”中,也提到“15世纪以前,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

通过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

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来往非常少”。

教材对丝绸之路都只涉及概念,没有展开叙述。

2.初中教材中提及的丝绸之路。

初中教材中涉及丝绸之路的内容相对丰富。

在《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2016年审定)“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来历、发展状况,以及对于当时中国同其他国家、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部编·2016年审定)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中,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宋元时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情况,以及对促进中外经
陈明倩
(广州市南武中学,广东广州
510220)
摘要:为配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树立“四个自信”,整理了中学历史教材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背景知识。

提出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的具体建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教学设计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教育;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7-0245-02
Discussion on Adding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to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N Ming-qian
(Guangzhou Nanwu Middle School,Guangzhou,Guangdong 510220,China)
Abstrac t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cultivate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history subjec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establish the Matters of Confidence.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 Belt and Road"in th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was compiled.Put forwar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adding relevant contents of "The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to the history textbooks of middle schools and the teaching design idea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economic globalization;education;middle school history;instructional design
济、文化和科技交流的重要影响。

另外,在下册的“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涉及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都离不开丝绸之路的影响。

虽然我们的初高中历史教材中都提到过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但总体来看,是初中详细,高中简略。

希望新修订后的教材会有所改善。

三、“一带一路”倡议教学要点分析根据本人平时关注和收集的材料,结合多年初高中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至少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点。

1.路还是教材中提到的那条路,但内涵与外延都已然不同。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扩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从中国沿海港口向南,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沿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波斯湾、红海、亚丁湾等海域的海上通道为纽带的多维系统。

历史与现实之间进行对比,变化有二:一是由线变成了面,二是由实变虚,即由通道变成合作发展理念。

2.商贸还是主题,但内容更加丰富。

古丝绸之路是以连接东、西方的货物往来的“商道”形式存在。

“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合作,以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倡议,既不是复制“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也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示中国强”,更不是外媒炒作的中国版“马歇尔援助计划”。

“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特征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包括发展理念的开放包容、空间的开放包容、建设内涵的开放包容。

3.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目的,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发展的愿望,是促进世界大发展、大繁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狭义来看,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一项国家发展决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大国责任和大国自信。

从1840年开始,
我国进入了辛酸屈辱的近代。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
立,终于出现了一丝曙光。

1949年,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华夏文明古国终于站起来了。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又逐渐迈向强盛。

“一带一路”倡议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理论实现了从指导自身发展,到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伟大历史转变,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结论与建议源于历史,关注现实,服务未来。

基于这样的思考初衷,本人认为:(1)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大政方针内容教学,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人认为应该及时让中学生了解国家战略,结合时空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培育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

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2)建议新修订历史教材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并在教参中增加更多“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材料。

有教材的引领和指导,学生结合史实,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国家大政方针,这也符合当前国家新时代、新形势的新要求。

(3)关于教学设计的一点建议。

基于初中学生侧重于基础史实的学习,可以沿着从“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轨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沿着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到“一带一路”倡议;也可以突出专题性,设计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设计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进行横向比较的作业。

参考文献:
[1]刘宝存.“一带一路”中教育的使命与行动策略[J].神州学人,2015,(10):4-7.
[2]王义桅.“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1):41-51.
[3]张建平.努力建设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0-24.
[4]陈维.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文史博览:理论,2016,(09):84-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