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企业各层次是否制定保障目标与指标的管理方案。
e) 是否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查阅管理制度一号文件
有制度对目标与指标的设立、实施与监测、回顾等方面进行管理;
目标和指标项目设定和分类的合理性。目标和指标值的合理和可行性,权重的适宜性(安委会);
--输出:活动开展的证明文件
--记录报告、图表文件等。
d) 管理制度是否做到:
--规定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各项规定分类清楚、内容齐全、清晰、明确。
查阅管理制度
全面梳理管理流程,按照安全手册的要求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本安建设科);每项控制程序应明确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和流程图(安全生产部);
f)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文件及数据是否按保密规定分等级妥善管理,并满足相关保密控制要求。
查阅文件管理记录
各职能部门指定人员对文件进行管理(各部门文书);
各职能部门建立文件清单(各部门文书);
建立文件流转和获取的渠道或平台,使文件能被及时获取(办公室);
外来文件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办公室);
在月度安全例会上通报和分析当月安全目标、指标和项目完成情况,形成纪要,并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安全生产部);
对未按时完成的目标、指标和工作项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安全生产部)。
A
n) 是否每年对目标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
o) 是否完成工作计划,实现年度目标与指标。
p) 是否每年对目标与指标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回顾:
安全生产目标应体现规定的内容(安委会);
制定目标与指标应考虑控制的风险和安全生产绩效;目标与指标可量化(安委会);
按计划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各项工作计划(各单位、部门)。
C
j) 是否按月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k) 是否对重大安全项目(安全配套、安技措和隐患治理)制定跟踪进度的图表,并及时更新。
b) 每项控制程序是否明确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和流程图。
c)程序中是否明确活动目的,并按照工作流程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如何做、用什么表单、如何衔接协调,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和引用文件。体现以下内容:
--输入:列出本活动的前提条件需要的资源、条件、人员、环境要求。
--转换:按上述5W1H要求作出规定,即工作内容(What)、为何这样做(Why)、负责人(Who)、工作时间(When)、怎样做(How)。
——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
——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
——客户、员工、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
查阅方针管理制度
应有制度规定安全方针制定、传达与回顾的要求;
方针内容应满足法定等要求,并体现企业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及重点关注(安委会)。
D
c) 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签发。
d) 是否采用有效的方式传达、发布和对外披露安全方针。
J) 安全方针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定期修改发布,及时更新,确保为企业现行有效版本。
查阅修订记录
根据安委会或管理评审的决议对方针进行修订,并重新下发并组织贯彻(安委会);
安全方针按照制度要求定期修改发布,及时更新,确保为企业现行有效版本(安委会)。
3 体系策划(80分)
3.1 法定要求(3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查阅培训记录
查阅资质记录
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定期修订更新(各部室);
采取适当的普法活动将法定要求传达到公司和相关方人员(法律事务科);
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资质、证件登记表,收录资质、证件的副本,在到期前及时获取或变更(法律事务科)。
建立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并及时公布和更新(法律事务科)。
D
c)是否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定期修订更新。
d)是否采取适当的普法活动将法定要求传达到公司和相关方人员,人员熟悉相关法定要求。
e)公司是否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资质、证件登记表,收录资质、证件的副本,在到期前及时获取或变更。
c) 是否将体系知识和体系要求向领导干部和员工宣贯。
d) 领导干部和员工对体系的认同和应用程度如何。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班子成员沟通
员工座谈
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将体系知识和体系要求向领导干部和员工宣贯。
C
e) 是否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
——是否真实反映风险控制需要和绩效水平;
——是否与企业实际状况相适应。
查阅记录
年底对年度目标、指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回顾目标与指标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安全生产部)。
4 体系文件(130分)
4.1 安全手册(40分)
P
a) 是否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的内容包含:
--体系的范围和删减要素的理由;
目标和指标应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承接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安委会);
企业各层次应制定保障目标与指标的管理方案(安全生产部、各单位);
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安委会)。
D
f) 是否分层、分级设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每年初,是否正式发文下达年度安全目标、指标。
g) 安全生产目标是否体现以下方面:
C
f)是否每半年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合规性评价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重要环境因素;
——资质、证照等。
所属单位验证
每半年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合规性进行评价(法律事务科)。
A
g) 公司是否每年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h) 公司是否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获取或变更有关资质、证照。
审核方法
P
a) 是否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主管部门;
——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和频次。
b) 是否建立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并及时公布和更新。
查阅管理制度
查阅清单发布文件
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部);
C
f)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在程序文件的指导下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
g) 是否对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所属单位验证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在程序文件的指导下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部);
对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在体系审核报告中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生产部)。
程序中应明确活动目的,并按照工作流程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如何做、用什么表单、如何衔接协调,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和引用文件(安全生产部);
管理制度应做到规定内容(安全生产部)。
D
e) 是否在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组织宣贯。
查阅培训记录
在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组织宣贯培训,保留记录(培训中心)。
A
h)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是否按照管理评审要求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查阅修订记录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按照管理评审要求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4.3 文件控制(30分)
P
a) 是否对文件起草、审批、标识、发放、宣贯、保存、修订、作废与外部文件管理作出规定。
b) 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过程所需的文件。
查阅管理制度
查阅检查记录
对安全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保留检查记录(安全生产部)。
A
f) 安全手册是否按照管理评审结果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查阅修订记录
按照管理评审结果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4.2 程序文件、制度(40分)
P
a) 是否全面梳理管理流程,按照安全手册的要求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
--各体系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各职能部门在相关要素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并形成职能分配表;
--实施风险预控管理需建立的控制程序;
--相关文件(制度、标准等)的查询途径;
b) 体系要素是否涵盖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和本企业的主要管理活动、作业活动。
查阅发布文件
编制公司安全手册;
体系要素应涵盖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和本企业的主要管理活动、作业活动。
D
c) 公司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等文件,是否符合安全手册要求。
d) 是否对安全手册进行发布、宣贯。
查阅管理制度
公司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等文件应符合安全手册要求(安全生产部);
对安全手册进行发布、宣贯(安全生产部)。
C
e) 是否对安全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e)企业安全方针是否纳入新员工入职和在职员工年度培训。
查阅签发文件
所属单位验证
签发方针(董事长);
采用有效的方式传达、发布和对外披露安全方针(安全生产部);
企业安全方针纳入新员工入职和在职员工年度培训(培训科)。
C
f) 是否采取适当的考评促进员工对方针的理解和掌握。
g) 是否通过管理评审或回顾来确定安全生产工作与方针的一致性。
查阅评审记录
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
A
f) 是否对体系进行定期改进。
查阅体系文件
对体系进行定期改进。
2 安全方针(2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P
a) 是否有制度规定安全方针制定、传达与回顾的要求。
b) 方针内容是否满足法定等要求,并体现企业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及重点关注。包括: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承诺;
文件及数据按保密规定分等级妥善管理,并满足相关保密控制要求(办公室)。
C
h) 作废文件是否作出标识并及时从有效文件中剔除,无在用的失效文件。销毁文件是否有记录。
l) 是否在月度安全例会上通报和分析当月安全目标、指标和项目完成情况,形成纪要,并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m) 是否对未按时完成的目标、指标和工作项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
查阅跟踪记录
所属单位验证
按月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安全生产部);
对重大安全项目制定跟踪进度的图表,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部);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责任人/责任部门
负责要素及职责
参考材料/方法
工作任务分配
负责领导
主管
业务相关
1 总要求(1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P
a) 是否建立文件化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体系运行提出总体要求。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文件化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体系运行提出总体要求
。
D
b) 是否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h) 国家或上级政策、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时是否对安全方针回顾。
与员工访谈
采取适当的考评促进员工对方针的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部);
通过管理评审或回顾来确定安全生产工作与方针的一致性(安委会);
国家或上级政策、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时对安全方针回顾(安委会)。
A
i) 是否根据安委会或管理评审的决议对方针进行修订,并重新下发并组织贯彻。
i) 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或标准变化后是否及时更新清单。
查阅资质记录
每年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各单位、部室);
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获取或变更有关资质、证照(法律事务科);
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或标准变化后是否及时更新清单(法律事务科)。
3.2 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50分)
——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事故、事件控制的目标;
——安全生产指标。
h) 制定目标与指标是否考虑控制的风险和安全生产绩效;目标与指标是否可量化。
i) 是否按计划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各项工作计划。
查阅发布文件
查阅跟踪记录
分层、分级设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每年初,正式发文下达年度安全目标、指标(安委会);
P
a) 是否有制度对目标与指标的设立、实施与监测、回顾等方面进行管理。
b) 目标和指标项目设定和分类的合理性。目标和指标值的合理和可行性,权重的适宜性。是否关注:
——持续改进的要求;
——管理评审的结果;
——绩效评估的结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
——相关方的要求;
——同类企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
c) 目标和指标是否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承接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
对文件起草、审批、标识、发放、宣贯、保存、修订、作废与外部文件管理作出规定(办公室);
建立安全生产过程所需的文件(各单位、各部门)。
D
c) 各职能部门是否指定人员对文件进行管理。
d) 各职能部门是否建立文件清单。文件清单中是否明确文件类别、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发放部门、生效时间、版本等。
e) 是否建立文件流转和获取的渠道或平台,使文件能被及时获取。
e) 是否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
查阅管理制度一号文件
有制度对目标与指标的设立、实施与监测、回顾等方面进行管理;
目标和指标项目设定和分类的合理性。目标和指标值的合理和可行性,权重的适宜性(安委会);
--输出:活动开展的证明文件
--记录报告、图表文件等。
d) 管理制度是否做到:
--规定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
--各项规定分类清楚、内容齐全、清晰、明确。
查阅管理制度
全面梳理管理流程,按照安全手册的要求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本安建设科);每项控制程序应明确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和流程图(安全生产部);
f) 外来文件是否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文件及数据是否按保密规定分等级妥善管理,并满足相关保密控制要求。
查阅文件管理记录
各职能部门指定人员对文件进行管理(各部门文书);
各职能部门建立文件清单(各部门文书);
建立文件流转和获取的渠道或平台,使文件能被及时获取(办公室);
外来文件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办公室);
在月度安全例会上通报和分析当月安全目标、指标和项目完成情况,形成纪要,并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安全生产部);
对未按时完成的目标、指标和工作项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安全生产部)。
A
n) 是否每年对目标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回顾。
o) 是否完成工作计划,实现年度目标与指标。
p) 是否每年对目标与指标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回顾:
安全生产目标应体现规定的内容(安委会);
制定目标与指标应考虑控制的风险和安全生产绩效;目标与指标可量化(安委会);
按计划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各项工作计划(各单位、部门)。
C
j) 是否按月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k) 是否对重大安全项目(安全配套、安技措和隐患治理)制定跟踪进度的图表,并及时更新。
b) 每项控制程序是否明确目的、适用范围、职责、程序、相关文件、相关记录和流程图。
c)程序中是否明确活动目的,并按照工作流程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如何做、用什么表单、如何衔接协调,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和引用文件。体现以下内容:
--输入:列出本活动的前提条件需要的资源、条件、人员、环境要求。
--转换:按上述5W1H要求作出规定,即工作内容(What)、为何这样做(Why)、负责人(Who)、工作时间(When)、怎样做(How)。
——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
——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
——客户、员工、社会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
查阅方针管理制度
应有制度规定安全方针制定、传达与回顾的要求;
方针内容应满足法定等要求,并体现企业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及重点关注(安委会)。
D
c) 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签发。
d) 是否采用有效的方式传达、发布和对外披露安全方针。
J) 安全方针是否按照制度要求定期修改发布,及时更新,确保为企业现行有效版本。
查阅修订记录
根据安委会或管理评审的决议对方针进行修订,并重新下发并组织贯彻(安委会);
安全方针按照制度要求定期修改发布,及时更新,确保为企业现行有效版本(安委会)。
3 体系策划(80分)
3.1 法定要求(3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查阅培训记录
查阅资质记录
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定期修订更新(各部室);
采取适当的普法活动将法定要求传达到公司和相关方人员(法律事务科);
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资质、证件登记表,收录资质、证件的副本,在到期前及时获取或变更(法律事务科)。
建立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并及时公布和更新(法律事务科)。
D
c)是否依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公司管理制度、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定期修订更新。
d)是否采取适当的普法活动将法定要求传达到公司和相关方人员,人员熟悉相关法定要求。
e)公司是否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资质、证件登记表,收录资质、证件的副本,在到期前及时获取或变更。
c) 是否将体系知识和体系要求向领导干部和员工宣贯。
d) 领导干部和员工对体系的认同和应用程度如何。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班子成员沟通
员工座谈
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将体系知识和体系要求向领导干部和员工宣贯。
C
e) 是否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
——是否真实反映风险控制需要和绩效水平;
——是否与企业实际状况相适应。
查阅记录
年底对年度目标、指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回顾目标与指标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安全生产部)。
4 体系文件(130分)
4.1 安全手册(40分)
P
a) 是否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手册。安全手册的内容包含:
--体系的范围和删减要素的理由;
目标和指标应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承接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安委会);
企业各层次应制定保障目标与指标的管理方案(安全生产部、各单位);
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安委会)。
D
f) 是否分层、分级设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每年初,是否正式发文下达年度安全目标、指标。
g) 安全生产目标是否体现以下方面:
C
f)是否每半年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合规性进行评价。合规性评价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重要环境因素;
——资质、证照等。
所属单位验证
每半年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合规性进行评价(法律事务科)。
A
g) 公司是否每年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h) 公司是否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获取或变更有关资质、证照。
审核方法
P
a) 是否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明确主管部门;
——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和频次。
b) 是否建立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并及时公布和更新。
查阅管理制度
查阅清单发布文件
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部);
C
f)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在程序文件的指导下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
g) 是否对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所属单位验证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在程序文件的指导下按照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部);
对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在体系审核报告中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生产部)。
程序中应明确活动目的,并按照工作流程明确何人、何时、何地、如何做、用什么表单、如何衔接协调,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和引用文件(安全生产部);
管理制度应做到规定内容(安全生产部)。
D
e) 是否在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组织宣贯。
查阅培训记录
在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发布实施后组织宣贯培训,保留记录(培训中心)。
A
h)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是否按照管理评审要求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查阅修订记录
程序文件、管理制度按照管理评审要求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4.3 文件控制(30分)
P
a) 是否对文件起草、审批、标识、发放、宣贯、保存、修订、作废与外部文件管理作出规定。
b) 是否建立安全生产过程所需的文件。
查阅管理制度
查阅检查记录
对安全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保留检查记录(安全生产部)。
A
f) 安全手册是否按照管理评审结果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查阅修订记录
按照管理评审结果和公司实际需要进行修订。
4.2 程序文件、制度(40分)
P
a) 是否全面梳理管理流程,按照安全手册的要求编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和管理制度。
--各体系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各职能部门在相关要素实施过程中的职责,并形成职能分配表;
--实施风险预控管理需建立的控制程序;
--相关文件(制度、标准等)的查询途径;
b) 体系要素是否涵盖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和本企业的主要管理活动、作业活动。
查阅发布文件
编制公司安全手册;
体系要素应涵盖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环节和本企业的主要管理活动、作业活动。
D
c) 公司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等文件,是否符合安全手册要求。
d) 是否对安全手册进行发布、宣贯。
查阅管理制度
公司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等文件应符合安全手册要求(安全生产部);
对安全手册进行发布、宣贯(安全生产部)。
C
e) 是否对安全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
e)企业安全方针是否纳入新员工入职和在职员工年度培训。
查阅签发文件
所属单位验证
签发方针(董事长);
采用有效的方式传达、发布和对外披露安全方针(安全生产部);
企业安全方针纳入新员工入职和在职员工年度培训(培训科)。
C
f) 是否采取适当的考评促进员工对方针的理解和掌握。
g) 是否通过管理评审或回顾来确定安全生产工作与方针的一致性。
查阅评审记录
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审。
A
f) 是否对体系进行定期改进。
查阅体系文件
对体系进行定期改进。
2 安全方针(2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P
a) 是否有制度规定安全方针制定、传达与回顾的要求。
b) 方针内容是否满足法定等要求,并体现企业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目标及重点关注。包括: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承诺;
文件及数据按保密规定分等级妥善管理,并满足相关保密控制要求(办公室)。
C
h) 作废文件是否作出标识并及时从有效文件中剔除,无在用的失效文件。销毁文件是否有记录。
l) 是否在月度安全例会上通报和分析当月安全目标、指标和项目完成情况,形成纪要,并按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m) 是否对未按时完成的目标、指标和工作项目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
查阅跟踪记录
所属单位验证
按月对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安全生产部);
对重大安全项目制定跟踪进度的图表,并及时更新(安全生产部);
公司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表
责任人/责任部门
负责要素及职责
参考材料/方法
工作任务分配
负责领导
主管
业务相关
1 总要求(10分)
阶段
审核要点
审核方法
P
a) 是否建立文件化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体系运行提出总体要求。
查阅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文件化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体系运行提出总体要求
。
D
b) 是否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的管理原则,在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h) 国家或上级政策、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时是否对安全方针回顾。
与员工访谈
采取适当的考评促进员工对方针的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部);
通过管理评审或回顾来确定安全生产工作与方针的一致性(安委会);
国家或上级政策、企业内外部条件变化时对安全方针回顾(安委会)。
A
i) 是否根据安委会或管理评审的决议对方针进行修订,并重新下发并组织贯彻。
i) 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或标准变化后是否及时更新清单。
查阅资质记录
每年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各单位、部室);
根据合规性评价结果,及时获取或变更有关资质、证照(法律事务科);
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或标准变化后是否及时更新清单(法律事务科)。
3.2 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50分)
——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改进;
——事故、事件控制的目标;
——安全生产指标。
h) 制定目标与指标是否考虑控制的风险和安全生产绩效;目标与指标是否可量化。
i) 是否按计划组织落实安全管理方案的各项工作计划。
查阅发布文件
查阅跟踪记录
分层、分级设定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每年初,正式发文下达年度安全目标、指标(安委会);
P
a) 是否有制度对目标与指标的设立、实施与监测、回顾等方面进行管理。
b) 目标和指标项目设定和分类的合理性。目标和指标值的合理和可行性,权重的适宜性。是否关注:
——持续改进的要求;
——管理评审的结果;
——绩效评估的结果;
——风险评估的结果;
——相关方的要求;
——同类企业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
c) 目标和指标是否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承接上级下达的目标和指标。
对文件起草、审批、标识、发放、宣贯、保存、修订、作废与外部文件管理作出规定(办公室);
建立安全生产过程所需的文件(各单位、各部门)。
D
c) 各职能部门是否指定人员对文件进行管理。
d) 各职能部门是否建立文件清单。文件清单中是否明确文件类别、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发放部门、生效时间、版本等。
e) 是否建立文件流转和获取的渠道或平台,使文件能被及时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