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微课制作“六环节”模式的探究 ——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练习微课制作“六环节”模式的探究 ——以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为例
发表时间:2020-05-14T15:31:04.9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2期作者: 1.康蕾 2.李雁 3.何鹏翠[导读] 把课后练习变成微课视频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

摘要:把课后练习变成微课视频教学,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后练习教学的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

在基于语文要素训练的前提下,笔者根据课后练习的知识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微课制作“六环节”模式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课后练习;微课制作;“六环节”
安徽省电教课题《基于语文要素训练的课后练习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研究》(AH2019005)自2019年10月立项以来,课题组的成员老师们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探究中。

笔者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课后练习第2题为例谈谈微课制作的“六环节”。

第2题题目是“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对应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展开想象,借助课文句式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在进行微课制作前,笔者首先要分析语文要素与课后练习之间的联系,结合学情再用课后练习微课制作“六环节”模式(即“见面互动——激趣导入——课文链接——新知内化——拓展运用——结束用语”)进行微课制作。

见面互动环节,此环节内容要简单,语气要自然、有亲和力。

如“亲爱的小朋友,你好,我是**老师。

很高兴能和你一起学习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课《枫树上的喜鹊》。


激趣导入环节,本环节的重点是激趣。

用小朋友喜欢的谜语导入是不错的选择:“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能听见,从小到大不见面。

(打一器官。

)谜底就是耳朵。


课文链接环节,此部分链接课文相关内容后,可用“小任务”的方式呈现本次微课的学习内容,如:读一读含有喜鹊叫声的句子;找一找生活中的象声词;展开想象,猜一猜象声词表达的“意思”。

以上三个小任务就是本课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

新知内化环节,此环节呈现课后练习题相关内容,教会学生解题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此处可以多提供几个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象声词的含义。

内容要有层次性,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本节微课从喜鹊的叫声,引出生活中的象声词,如模拟动物叫声的象声词:“叽叽喳喳”“唧哩哩”“嗡嗡”;模拟自然界中声音的象声词:“沙沙沙”“哗啦啦”;模拟生活中声音的象声词:“咚咚咚”“吱”“咣当”等。

这些象声词的呈现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猜一猜象声词表达的意思。

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

喜鹊弟弟一齐叫道: “鹊!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
1.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
第1小题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所以可以联想到小喜鹊叫声的意思是:妈妈,妈妈,我们饿了!快给我们吃虫子吧!
第2小题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所有的妈妈都疼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练好本领,所以可以填写这样的答案:“乖宝贝,快吃吧,快快长大,学会本领,就可以自己去抓虫子啦。


当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不同的答案。

拓展运用环节,将新知内化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并布置一些新的练习题。

教师可以讲解其中一个小题,作为示范,剩下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完成。

《学习任务单》也要附上答案,以帮助学生核对正确与否。

本节微课设置的拓展题:请你认真阅读,找到短文中的象声词,并且展开想象,猜一猜象声词表达的“意思”,如: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

走在郊外的小路上,听见枝头“啾啾”的鸟叫,他们好像在说:“ 。

”坐在田埂边,听见“吱吱吱”的虫鸣。

虫儿蹦跳着说:“ 。

”来到花丛边,蜜蜂一边辛勤地劳动着,一边“嗡嗡”地说:“ 。


结束用语环节,此环节设计得好,可以让学生欲罢不能。

教师可以这样说:“请你开动小脑筋,发挥想象力,你可以把你的答案写在《学习任务单》里与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这句话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做题的欲望。

“学语文用妙招,用好妙招成绩好。

小朋友下节课再见!”这样的结束语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在微课设计和制作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音乐的使用方面,开头和结尾可以配乐伴奏,也可以让音乐伴随始终。

2.微课制作时多使用图画和视频,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3.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课后练习微课变成语文课堂知识的完全重现。

微课要体现课文内容的知识拓展,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实现并强化本课学生应掌握的语文要素。

运用课后练习微课制作“六环节”模式,使课后练习教学云端化、可视化,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知识提供了支撑。

参考文献:
温儒敏. 语文(小学教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