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本通11《夸父逐日》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关于课文夸父逐日的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课文夸父逐日的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课文夸父逐日的语文练习题及答案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与日逐走_____________(2)河渭不足_____________(3)北饮大泽_____________(4)弃其杖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参考答案: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夸父逐日》课堂练习及答案 (2)

《夸父逐日》课堂练习及答案 (2)

《夸父逐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夸父逐日》选自《》,夸父是古代人物。

2、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
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5、《夸父逐日》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山海经》神话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5、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本通11《夸父逐日》练习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一本通11《夸父逐日》练习新人教版

11、夸父逐日【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集。

【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原文】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赏析】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

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

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

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

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

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练习与检测】(共20分)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与日逐.走( ) 饮于河、渭.(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河.、渭不足( )(2)未至.( ) (3)饮于.河、渭( )3.请你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1)夸父与日逐走4.翻译下列句子。

人教版语文七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word同步测试

人教版语文七下《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逐日》word同步测试

《短文两篇》练习题(共45分)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夸父逐日》选自,《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它们都是(体裁)。

二、解释加点字词(15分)1、逐走()2、入日()3、河、渭不足()4、北饮大泽()5、弃其杖()6、化为邓林()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13、天柱折()三、翻译下列句子。

(12分)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简答。

(15分)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力。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共工怒触不周山》体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答:5、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名称。

例:盘古开天地答: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翻译这则小短文:原文: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翻译:洪水泛滥,鲧没有等待天帝下命令,就偷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来堵塞洪水。

原文: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一、基础知识(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____ ,它们都是____________(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2、颛顼..()()3、水潦.()(三)、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2、入日()3、欲得饮()4、河、渭不足()5、北饮大泽()6、弃其杖()7、昔者()8、怒而触不周山()9、地维绝()()10、故日月星辰移焉()() 11、地不满东南()12、故水潦尘埃归焉()() 13、天柱折()14、入日() 15、道渴而死()(四)、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附:参考答案(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它们都是神话故事(体裁)。

2、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结果是:“ 天柱折,地维绝。

”(二)、加点字词注音。

1、夸父(kuā )2、颛顼(zhuān )(Xū )3、水潦(lǎo )(三)、解释加点字词1、逐走(追赶)2、入日(追赶到)3、欲得饮(喝水)4、河、渭不足(够)5、北饮大泽(喝)6、弃其杖(丢弃)7、昔者(从前)8、怒而触不周山(碰撞)9、地维绝(绳子)(断)10、故日月星辰移焉(因此)(移动) 11、地不满东南(饱满)12、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归向) 13、天柱折(折断)14、道渴而死(半路上)(四)、翻译下列语句1、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课后作业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课后作业

《夸父逐日》课后作业
洛川县安民中学张艳艳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
⑶道渴而死(道:) ⑷化为邓林(邓林:)
⑸欲得饮(欲:)⑹河渭不足(河:)
2.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3.《夸父逐日》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
4.《夸父逐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英雄形象?
二、同步解读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
⑵溺而不返(溺:)
6.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
⑴其上多柘木( )
⑵其状如乌( )
⑶其鸣自詨( )
7. 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
三、拓展提高(中考对接)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勾践,面壁自修的达摩。

执着是(),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四、扩写训练
发挥你的想象,利用你的创作,把夸父逐日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2)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 (2)

第25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一下)(2)第一部分:1.«夸父逐日»选自«»,«两小日辩日»选自«»。

〔4分〕2.讲明以下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夸父与日逐走〔逐走:〕⑵弃其杖,化为邓林〔弃:〕⑶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故:〕⑷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⑸及日中那么如盘盂〔及:〕⑹孰为汝多知乎〔知:〕3.«夸父逐日»中通过对夸父的描写表达了什么主题?〔4分〕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讲明了什么?〔4分〕5.«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也〞,理由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

〔用文中原文填写〕〔4分〕6.译句:〔6分〕⑴未至,道渴而死。

弃杖,化为邓林。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⑶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7.«夸父逐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的内容都与有关,都表达了古人的精神。

〔4分〕第二部分:〔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8.将本文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6分〕⑴⑵⑶9.依照〝探汤〞的注释,讲明〝赴汤蹈火〞中〝汤〞的释义,你能否再举一个含〝汤〞的成语。

〔4分〕释义:成语:10.本文在思想倾向上,客观上有助于我们破除对的崇拜和迷信,更难得的是,本文提出的咨询题,表现了先祖们对的广泛爱好和他们的探讨精神。

〔4分〕11.借助你所把握的知识,试回答:什么缘故〝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3分〕〔二〕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那么槁矣。

《夸父逐日》课后练习题及阅读题

《夸父逐日》课后练习题及阅读题

《夸父逐日》课后练习题及阅读题《夸父逐日》课后练习题及阅读题一、比一比,组词语。

导()继()旅()狼()异()断()旋()狠()二、读一读,连一连。

充满追赶伏下霎时几屡fú chōng shà lǚ zhuī三、快乐阅读。

台湾神游中秋节的夜晚,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

我注视着它,好像看见美丽的嫦娥仙子正坐在桂花树下,遥望着美好的人间,思念着久别的亲人。

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电视机旁,今晚的节目有些特殊,不管是新闻,还是歌舞、电视剧,大都表现了台湾人民思念故土、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和祖国人民想念台湾骨肉亲人的主题。

看完电视,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

望着那轮皎洁的`圆月,我好像乘着飞机,飞到了美丽的台湾省。

在飞机上我俯视全岛,它真像一座美丽的海上公园。

接着,飞机降落在台湾岛东部,这里大部分是山地。

远远望去,有险峻的奇峰、悬崖,飞奔的急流、瀑布,平静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景色优美。

台湾岛上还有世界闻名的游览区——日月潭。

于是我慕名前去,饱览那湖光山色。

我坐在汽车里,看到重峦叠嶂,潭水碧蓝,波光如镜,朵朵白云在翠峰山间飘浮。

当夕阳把最后的余辉射向湖面时,日月潭烟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来荡去,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

我又来到了台湾西部平原。

我了解到这里盛产甘蔗、水稻,还有香蕉、菠萝、桔子等。

随后,我又赶往北部海边,参观了著名的海港——基隆。

这里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看到这一切,我心里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台湾真是名不虚传的宝岛!”“喵——”小花猫一声叫唤,把我从美丽的幻境中唤醒过来,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为了让宝岛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我要贡献一份力量!夜更深了,中秋节之夜的月亮更圆更亮了。

我想:此时台湾的少年朋友也在月光之下神游祖国的大陆吧。

我相信,总有一天,海峡两岸的人民会团聚在一起,祖国一定会统一的。

我怀着这美好的愿望进入甜蜜的梦乡。

1.积累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夸父逐日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集。

【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赏析】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

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

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

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

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

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

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练习与检测】(共20分)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与日逐.走( ) 饮于河、渭.(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河.、渭不足( )(2)未至.( ) (3)饮于.河、渭( )
3.请你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2分)
(1)夸父与日逐走
4.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夸父遗落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zhúwèi
2.(1)黄河(2)到(3)到
3. 夸父/与日逐走
4.(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他)遗弃自己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5.这一结尾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

6.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