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制度时间
科举制度是唐宋时期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它始于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
该制度的时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唐时期、中唐时期和晚唐至清朝时期。
初唐时期(618年-755年)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阶段。
由
唐太宗李世民开始,他于公元637年建立了太学和国子监,并开始选拔进士。
进士考试时间不固定,一般在每年春季进行,考试内容分为经义和文章,并由皇帝亲自主持。
考试的规模逐渐扩大,考生的范围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只有国子监学生,扩展到各地学子。
考试的内容也逐渐从经义和文章扩展到其他学科,如诗词、文言文和策论等。
初唐时期,科举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尚未形成成熟的选拔机制。
中唐时期(755年-907年)是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
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形成了以进士考试为核心的选拔制度。
进士考试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考生人数也逐渐增加。
考试的内容也更加全面和复杂,包括经义、文章、诗词、文言文和策论等多个学科。
而且,进士考试的地点也逐渐多样化,不仅在京城举行,还有在地方上设置的考场。
此外,进士出身的官员也逐渐成为高级官员和朝廷的主要官僚集团。
晚唐至清朝时期(907年-1912年)是科举制度的最后一个阶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举制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
在晚唐和五代时期,科举制度开始分科考试,考科举和明经两个科目,以突出贵族的特权地位。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目更加多元化,包括经义、文章、诗词、
文言文、策论、政治史和地理等多个学科。
元代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规模进一步扩大,考生数量增加,考试内容更加繁杂。
同时,科举制度也逐渐被科场制度所取代,科举考试的地点也固定在几个主要的考点。
总的来说,科举制度的时间从唐朝初创,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改革,直到清朝灭亡才被废除。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对于培养和选拔官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