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目标】
1.借助课后拼音,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匹、恋、葱"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读出写景部分的画面感,读好对话。

3.借助图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郊外春天的美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体验等方式理解妹妹变化的原因及课题的含义,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借助课后拼音,正确认读15个生字,会写“匹、恋、葱"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读出写景部分的画面感,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借助图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郊外春天的美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表演体验等方式理解妹妹变化的原因及课题的含义,感受儿童生活的情趣。

板块一看图识"马,初读课文
1.看图识“马”,激趣导人。

(1)出示骏马的图片:一( )马,指名填量词“匹"并正音。

(2)看教师范写“匹"字。

要点: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2.你认为什么样的马是出色的马? (说说自己心中出色的马是什么样)揭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一匹出色的马。

3.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板块二看图学字词,写好汉字
1.检查生字,拼读生字,注意“葱”是平舌音和后鼻音,“软”和“毯”是前鼻音,相机指导读好三拼音节;
2.出示生词,请小老师领读,读好"的"字短语;
3.红色圈出“恋恋不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猜词语意思。

要点:引导学生说出不想回去;
4.绿色标出“碧绿碧绿”和“葱葱绿绿”。

说说你的发现。

要点:两个词都表示绿色;
5.学习生字“葱”“恋”,观察比较异同,指名交流。

相同点:都是上下结构。

不同点:上下宽窄各不相同;
6.师范写并小结书写注意点;
7.交流展评。

投影展示学生书写作业,指名评价,师补充提醒。

板块三品读佳句,想象画面
过渡:这么美丽的景色,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1.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一说:故事发生的季节、时间、人物、地点。

理解词语“郊外”,要点:郊外:靠近城市边缘的地方。

2.出示“郊外美景图”,整体感知美景。

(1)说一说:郊外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赞美郊外美景。

引导识记“异常美丽”,运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3)默读第1—3段,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景色异常美丽?用“——”划出来吧。

要点:强调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

(4)指名交流。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美美地读读。

(5)圈画出最能表达景色美的词句。

再次读句子,读出节奏和重音。

(6)课件出示句子,配乐齐读
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綠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景。

板块四角色体验,读好对话
1.读好句子,识记“求"字。

(1) 指名读妹妹求妈妈的话,用红色标出“求”字。

(2)给“求”扩词。

表示恳请:请求、恳求、求救。

表示设法得到:求生.求知、求证。

2.角色体验,读出“求”的语气。

指名读出请求和撒娇的语气。

出示:我很累,走不动了,抱抱我。

想象如果你是这个小妹妹,你会怎么求妈妈?要点:扯着妈妈的衣角、摇着妈妈的手昂着头、嘟着嘴皱着眉、眯着眼睛。

3.妹妹去求爸爸,她会怎么说?要点:想象妹妹的语言、动作。

(1)出示爸爸表现的句子指名读,正音:“株、拾、枝”都是翘舌音。

关注“松、拾、递”这3个动词,做做动作。

(2)师生表演读,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扮演妹妹,师扮演爸爸。

板块五交流感悟,理解课题
1.抓住动作,体会心情变化。

(1)指名读第7自然段,思考:妹妹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要点:做"跨”和“蹦蹦跳跳”的动作感受妹妹的高兴。

关注“笑着”一词和感叹号,加上表情读,体会妹妹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2)对比读句子,感受妹妹的变化。

出示第4、第7自然段。

读一读,同桌讨论妹妹的变化。

提示:抓住动词“求、跨、奔、迎”。

要点:从很累没精神到高兴有活力。

2.角色体验,感悟变化的原因。

质疑:咦,刚才妹妹还说很累,现在怎么这么有活力呢?
(1)师扮演哥哥采访:妹妹.你不是很累吗?怎么这么快就回家啦?预设:因为我骑着-匹马,马儿跑得可快啦!
(2)师扮演爸爸采访:女儿,我给你的这匹马怎么样呀?骑着它回来累不累?
预设:这匹马跑得特别快,骑着它一点也不累。

(3)小结变化的原因。

要点:妹妹把爸爸给的柳条真的当作了一匹马,忘记了疲劳。

3.小组讨论,理解课题的含义。

(1)小组合作讨论“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

点拨:像马儿样奔跑的是谁?要点:一指柳条,二指妹妹。

(2)追问:妹妹这匹马出色在哪里?要点:不怕累,跑得快。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部分仍然是重点,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多次复现生字,以达到识字目标。

对于文中郊外春景的理解和想象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可以结合实际看到的春景或者借助配乐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文中的对话场景学生已经能够入境地感受,而妹妹遇到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都会遇到的,爸爸的解决办法是让妹妹在自己的想象中骑上一匹马,从而忘却了疲劳,也会让学生在妹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教学效果分析
《一匹出色的马》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课的一篇课文。

主要是“我们一家去美
丽的田野散步,回来时妹妹想让爸妈抱,爸爸给了一枝柳条当做马,妹妹高兴地'骑’回家的事。

”全文前半部分着力写了散步时看到的小河、柳条(叶),碧绿的田野,景色宜人;后半部分写回家路上妹妹高兴地骑着出色的马回家。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聚焦主要内容感知故事来龙去脉,凸显朗读品析小河田野语言词句的美妙,拓展积累词句,借助文中句式实践运用。

课例回顾
板块一:看图识"马,初读课文
上课伊始简单沟通热身后便开始学习。

课件出示一张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新的量词“匹”,随即把课题补充完整,指导生字“匹”的写法。

书写完后抛出问题“在你的心目当中,什么样的马才算是出色的马?”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评:针对学生对量词“匹”比较陌生,从熟知的“马”字入手,在补充、修饰中走进课文,学习书写生字,将兴趣与学习结合,有味有趣有效。

板块二:看图学字词,写好汉字
初读课文后,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着重指导读好三拼音节,词语认读时结合上下文理解“恋恋不舍”,通过造句理解运用,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葱葱绿绿”和“碧绿碧绿”,发现共同点。

随后指导书写生字“葱”“恋”,重点指导“心字底”的写法。

教师范写,生临摹、仿写,然后投影仪展评。

自评:识字写字板块运用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多,集中识字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此处应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写字部分安排了两个较难写的字,通过分析比较再书写,效果不错。

板块三:品读佳句,想象画面
过渡:这么美丽的景色,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一说:故事发生的季节、时间、人物、地点。

理解词语“郊外”。

然后出示“郊外美景图”,整体感知美景。

说一说:郊外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赞美郊外美景。

运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异常美丽”。

接下来默读第1—3段,用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美景,指名交流。

圈画出最能表达景色美的词句。

再次读句子,读出节奏和重音。

最后课件出示句子,配乐齐读,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景。

自评:对二年级学生给出单一的、指向明确的问题,是儿童年龄特点决定。

所以在两次
交流阅读时,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再从句子中圈词语这一环节有梯度、有收获,教给学生有思考、有目的阅读方法,条理清楚,效果明显。

板块四:角色体验,读好对话
首先读好句子,通过给“求”扩词来识记“求"字。

然后角色体验,读出“求”的语气。

指名读出请求和撒娇的语气。

随即出示爸爸表现的句子指名读,正音:“株、拾、枝”都是翘舌音。

关注“松、拾、递”这3个动词,做做动作。

最后师生表演读,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扮演妹妹,师扮演爸爸。

自评:角色体验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妹妹像爸爸撒娇的动作,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表演,出现了很多夸张的动作,这与教师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读课文有关,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妹妹的人物性格,再去表演会更换,体验环节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板块五:交流感悟,理解课题
引导学生抓住妹妹的动作,体会妹妹的心情变化。

做"跨”和“蹦蹦跳跳”的动作感受妹妹的高兴。

关注“笑着”一词和感叹号,加上表情读,体会妹妹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然后出示第4、第7自然段。

读一读,同桌讨论妹妹的变化。

提示:抓住动词“求、跨、奔、迎”。

最后教师进行采访,感悟妹妹变化的原因。

师扮演哥哥采访:妹妹.你不是很累吗?怎么这么快就回家啦?
师扮演爸爸采访:女儿,我给你的这匹马怎么样呀?骑着它回来累不累?
小结变化的原因。

要点:妹妹把爸爸给的柳条真的当作了一匹马,忘记了疲劳。

小组讨论,理解课题的含义。

(1)小组合作讨论“一匹出色的马”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

点拨:像马儿样奔跑的是谁?要点:一指柳条,二指妹妹。

(2)追问:妹妹这匹马出色在哪里?要点:不怕累,跑得快。

自评:体会妹妹情感变化这一板块需要灵活引导,通过角色扮演来提问,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妹妹来思考效果很好,学生能较好的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教材分析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叙事小短文。

本文写了一家四口郊外散步时见到的美丽春景及归途中妹妹由撒娇求抱到以柳条做马蹦跳着回家的经历,表达了对妹妹克服依赖
心理,实现自我成长的夸奖,文章篇幅短小,叙事与绘景融于一体。

绘景时语言优美,动静结合,具有画面感;叙事时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刻画,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本课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识写生字
本课生字数量较多,基于学生识字基础,生字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宜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泛、纹、毯”的前鼻音,“葱”的平舌音,“株、舍”的翘舌音,关注“郊、软、恋”的三拼音节。

词语理解宜采用不同的方法。

“异常美丽、碧绿碧绿、葱绿葱绿、层层波纹、柔软的绿毯、恋恋不舍”都是写景的词,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理解,也可以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匹”的笔顺需要强调。

“恋、葱”两个字的写法要指导到位,“恋”第一笔点要写在竖中线上,五六两笔要呼应,“心字底”可与独体字“心”进行比较。

二、朗读课文,活学活用
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写景部分语言优美叙事部分情感丰富。

如何读出写景部分的画面感,如何读好叙事部分的对话,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适宜采用先自由朗读再指名读的方式,教师可以出示长句,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2.写景的句段,适宜采用范读、边读边想、配乐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结合想象,读出画面感。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默读课文第1至第3自然段,圈画出最能表达景色美的词句。

在交流中,学生抓住“碧绿碧绿、层层波纹、葱葱绿绿、柔软的绿毯”等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之美,品味柳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感悟草地像绿毯的比喻之精妙,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感,最后再配上音乐入境诵读。

3.叙事的句段,抓住提示语和动作,读出人物的不同情感,体会妹妹的变化。

抓住“求”字包含的“请求、悬求、哀求、央求”等含义读好人物语言;抓住“笑”字及感叹号,边读边体会妹妹兴奋、自豪与喜悦的心情;然后抓住动作“求→跨→奔→迎”,在朗读中体会妹妹的变化。

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妹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并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探究妹妹前后心理变化的原因,理解题目中“马”的内涵:表面指爸爸拾起的那根又长又细的柳枝,实际暗喻克服依赖心理,飞快地奔回家,在门口迎接我们的妹妹。

评测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nɡ jǐnɡ liàn liàn bù shě yāo qiú bō wén
(风景)(恋恋不舍)(要求)(波纹)
bànɡ wǎn hǎo xiànɡ cōng cōng lǜ lǜ
(傍晚)(好像)(葱葱绿绿)
二、比一比,再组词。

四(四个)纹(波纹)波(波浪)舍(不舍)
匹(马匹)蚊(蚊子)坡(山坡)会(开会)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量词
一(个)果园一(条)小河一(棵)柳树
一(根)枝条一(匹)骏马一(条)小路
(2)形容词
(绿色)的田野(美丽)的景色(细长)的枝条
(3)近义词
捡—(拾)黄昏—(傍晚)非常—(格外)漂亮—(美丽)
(4)反义词
抓紧—(松开)坚硬—(柔软)难过—(高兴)丑陋—(美丽)
从上面选一组反义词填空。

(美丽)的外表无法掩盖(丑陋)的内心。

四、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1、我们恋恋不舍(shě shè)地离开了这里。

2、你怎么还(hái huán )没有回家?
3、女生宿舍( shě shè),男生止步。

4、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们一家到郊外散( sǎn sàn )步。

五、根据课文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排序,并回答问题。

( 3 )往回走时,妹妹累了,求妈妈抱她,妈妈不肯。

( 2 )我们看着美丽的景色,恋恋不舍,不想回去。

( 1 )一个春天的傍晚,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起到郊外去散步。

( 4 )妹妹求爸爸抱她,爸爸拾起一根柳条,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让妹妹骑回家。

( 5 )妹妹跨上“马”,高兴地回了家。

爸爸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

”“这匹出色的马”指的是( B )
A.一匹好马B.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
(2)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A )
A.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

B.因为这匹马跑得很快,妹妹很轻松地就回了家。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郊游归来妹妹要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而快乐回家的故事。

文中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描写自然景象。

截取生活片段,以对话展开情节叙述,解答课题设置的悬念,“一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质疑“一匹出色的马”是什么,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课文。

再通过朗读,引导他们想象作者笔下春天景色的美丽;通过妹妹前后的变化,感悟孩子的童心世界,体会正确的关爱方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

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在无声中告诉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阅读”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但是本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值得反思:
一、品析句子,拓展运用,对本句结构,学生认知水平,解读不透。

深入领会、熟知课文内容,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先决条件。

对于本课教学首先是对课文未能细细品读,随即针对学段方向分解课时内容,聚焦应该学习语言实践的关键句,重点词整体把握不错。

不过对于句式品读,引导运用实践的层次不清,不细致扎实。

二、课堂问题不够精准。

品析句子,练习运用教学中导学问题不够精准。

首先是对课文内容句式没能装入心中,其次教学流程未能深思熟虑,逐条析思。

如句子由“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什么”三部分组成,我却只扣住“葱葱绿绿”,忽略了比喻句的练习。

导致导学问题设计不够精准自然。

三、导学语言不够精炼。

授课中教学语言不够犀利凝练,导学过渡,问题点拨“废话”有些多。

总之,教学中的不如意,归根结底是课文解读理解不深,未能做到熟记于心,再者就是课前对于授课流程没有细细琢磨、逐条梳理,导学问题、练习句式和高度等又未能推敲。

所以,教学的前提就是深研课文,内容烂熟于胸;依据学段标准把控学情,找准是切点,精雕细备,琢磨环节问题,精炼教学用语,张弛有度、紧凑组织教学,方为上策!
关于课程标准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识字写字和阅读两大部分。

二、识字与写字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2年级要达到的识字与写字目标包括: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能准确的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在《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第五条提到:“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能够:1.借助课后拼音正确认读15个生字,读好三拼音节。

2.能够正确书写带“心字底”的字:葱、恋。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

三、阅读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段目标与内容的要求,2年级要达到的阅读目标包括: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课标》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第五条提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导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
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能够:1.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2.利用图片、音乐和抓关键词的方法,读出自己的理解。

3.根据朗读展开合理的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