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老百姓,*过程,村长,村子,神奇,偶尔,眼光,互联网,通信
(一)跟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有关的句子。
1.老百姓 lǎobǎixìng (名 ) common people 很长时间里,电话并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2.村长 cūnzhǎng (名 ) village head 我最早见到电话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是在我们村长的办公室里。 3.村子 cūnzi (名 ) village 那时候这是我们村子里唯一的一部电话。 4.神奇 shénqí (形 ) magical; miraculous 那时候,我觉得电话真是太神奇了。 5.偶尔 ǒu’ěr (副 ) now and then; occasionally 偶尔,我们可以用老师办公室里的电话跟家里人说上几句。 6.眼光 yǎnguāng (名) eye; expression in one’s eyes 我们全班同学都用一种特别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7.互联网 hùliánwǎng (名 ) Internet 农村也早已经用上了手机,也能上互联网了。 8.通信 tōngxìn (动 ) communicate; correspond 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把地球都连成一个大村子了。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为什么对刘阿姨来说攒下几千块钱来买三大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她丈夫去世得早,全家靠她一个人,要带孩子,还要照顾丈夫的父母。 2.刘阿姨是怎么计划买这三大件的? 多省一点儿,先买便宜一点儿的。 3.刘阿姨最早买的是一台什么样的电视机?那时候人家都买什么样的电视机? 买的是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那时候人家都买彩电了。 4.刘阿姨最早买的是一台什么样的电冰箱?那时候人家都买什么样的电冰箱? 买了一台不到一千元的单门冰箱。人家都用双门的了。 5.刘阿姨家为什么买洗衣机? 两个孩子说她洗衣服太辛苦,宁可不换彩电,也要给她买台洗衣机,结 果就买了台四百多元的双桶洗衣机。 6.刘阿姨家的洗衣机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四百多元的双桶洗衣机一直用到坏得不能修了,才换了一台当时最便宜 的全自动洗衣机,一直用到现在。 7.对于自己家里买这三大件的经过,刘阿姨是怎么看的? 家里条件差,虽然晚点儿、差点儿,可也算是买上了这“三大件”,也 算是没有太亏欠孩子。
(三)用第三人称“他”完整地复述张伯伯的故事。
课文
要说我早就有了那“三大件”,那绝对是真事儿;要说我有什么大本事, 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我就一个普通工人,哪有什么大本事?我那两张 票,都是别人帮我的。 我买自行车的那张票,是我师傅给我的,他评上先进,奖了一张自行车 票,可他舍不得买,就把票给了我。那辆自行车,花了我一百多,差不多是 我那时候四个月的工资。可有了这辆自行车,全家都高兴。除了上班,星期 天上个公园、去趟爷爷奶奶家,后面坐个大的,前面带个小的,车铃儿一响, 就全家出发了。 买缝纫机的那张票,来得更不容易,是托乡下的一个亲戚帮忙搞来的, 所以缝纫机也要上乡下去买。幸好我有自行车,骑了好几个小时才把缝纫机 弄回家。那时候家里还真少不了它,大人、小孩,做新衣服、补旧衣服,都 离不开它。那时候全家的衣服差不多都是我老伴儿自己做的。 那块手表,是我结婚的时候父母送的,那是最让我自豪的东西。只要听 到有人问“几点了”,我马上就会抬起手来看手表,告诉了人家时间,手还 不肯放下去呢。 跟你们说那时候的事情,你们能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吗?
词语:工薪族,*拥有,*梦想,*攒,黑白,*宁可,亏欠,知足
(一)跟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有关的句子。
1.工薪族 gōngxīnzú (名 ) wage-earners
“三大件”每件都要上千元,对于普通的工薪族来说, 是很大的一笔钱了。 2.黑白 hēibái (名 ) black and white 我们家买的是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 3.亏欠 kuīqiàn (动 ) owe 我们家也算是买上了这“三大件”,也算是没有太亏欠孩子。 4.知足 zhīzú (形 ) content with one’s lot 现在,两个孩子的生活还都不错,所以我也就知足了。
(一)跟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有关的句子。
1.评 2.先进 píng xiānjìn (动 ) (名 ) judge; appraise advanced individual or collective countryside; rural area
他评上先进,奖了一张自行车票。 3.乡下 xiāngxia (名 )
(三)完整地复述刘阿姨的故事。 (四)你觉得像刘阿姨这样的家庭条件,也一定要去买齐这三大件吗?
课文
我丈夫去世得早,全家就靠我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丈夫 的父母,所以要攒下几千块钱来买这三大件,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可 是看着人家一件一件地往家里搬,自己也不能不买,所以就只能多省一点 儿,先买便宜一点儿的。 这三大件里边,我们家最先买的是电视机,可也已经是一九八五年了, 那时候人家都买彩电了,我们家买的是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看到九 十年代才换成彩色的。电冰箱也是,人家都用双门的了,我们家才买了一 台不到一千元的单门冰箱,那也已经是一九八八还是一九八九年的事情了。 这三大件里边洗衣机是最后买的,两个孩子说我洗衣服太辛苦,宁可 不换彩电,也要给我买台洗衣机,结果就买了台四百多元的双桶洗衣机, 一直用到坏得不能修了,才换了一台当时最便宜的全自动洗衣机。为了这 台全自动洗衣机,还让我父母支援了几百块。这台全自动洗衣机一直用到 现在,不过现在它一转起来,就跟打雷差不多。 我们家条件差,虽然晚点儿、差点儿,可也算是买上了这“三大件”, 也算是没有太亏欠孩子。现在,两个孩子的生活还都不错,所以我也就知 足了。
(四)选出课文中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一两句话,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五)跟读下列从课文中选出的句子,注意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用法。
1.要说我早就有了那“三大件”,那绝对是真事儿;要说我有什么大本事, 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我就一个普通工人,哪有什么大本事?我那两张 票,都是别人帮我的。 2.我买自行车的那张票,是我师傅给我的,他评上先进,奖了一张自行车 票,可他舍不得买,就把票给了我。 3.可有了这辆自行车,全家都高兴。除了上班,星期天上个公园、去趟爷 爷奶奶家,后面坐个大的,前面带个小的,车铃儿一响,就全家出发了。 4.买缝纫机的那张票,来得更不容易,是托乡下的一个亲戚帮忙搞来的, 所以缝纫机也要上乡下去买。幸好我有自行车,骑了好几个小时才把缝纫机 弄回家。
买缝纫机的那张票,是托乡下的一个亲戚帮忙搞来的。 4.幸好 xìnghǎo (副 ) luckily; fortunately
幸好我有自行车,骑了好几个小时才把缝纫机弄回家。 5.自豪 zìháo (形 ) proud
那是最让我自豪的东西。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张伯伯买自行车的票是怎么得到的? 他师傅给他的。 2.他买这辆自行车花了多少钱? 一百多元。 3.为什么有了自行车,他们全家都高兴? 除了上班,星期天上个公园、去趟爷爷奶奶家,全家都能用上。 4.张伯伯买缝纫机的票是怎么得到的? 买缝纫机的那张票,是托乡下的一个亲戚帮忙搞来的。 5.他是去哪儿买的缝纫机? 乡下。 6.缝纫机对他们家来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大人小孩,做新衣服、补旧衣服,都离不开它。 7.张伯伯的手表是谁送给他的? 结婚的时候父母送的。 8.听到别人问时间,张伯伯就会怎么做? 马上就会抬起手来看手表,告诉了人家时间,手还不肯放下去呢。 9.这块手表让张伯伯感到怎么样? 自七十年代流行的“三大件”是 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由于商品紧张,那个 年代要买这三大件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有票, 而要搞到这样一张票,可能是比存上足够的钱 更难的事情。张伯伯七十年代这“三大件”就 已经都有了,他怎么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搞到票 呢?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词语:*流行,*缝纫机,*绝对,评,先进,乡下,幸好,自豪
6.“我”家刚装上电话的时候,“我”爸怎么样?
特别兴奋,在电话里跟我说了两个多小时,好像打电话不要钱一样。 7.现在,即使是在农村,通信也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状况? 农村也早已经用上了手机,也能上互联网了。
(三)完整地复述这个故事。
课文
我最早见到电话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子,是在我们村长的办公室里,那时 候这是我们村子里唯一的一部电话,我常常见到我们村长拿着电话“喂,喂, 喂”地跟电话里面的人说话。那时候,我觉得电话真是太神奇了,这么一个小 小的东西,就能让人跟见不上面的人说上话。那时候,除了村长,村子里别的 人很少能用上这部电话,我爸爸,我就不记得他用过那部电话,我就更不用说 啦。 后来,我去县里上中学,终于有了用电话的机会。偶尔,我们可以用老师 办公室里的电话跟家里人说上几句。还记得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老 师来我们班里,让一个同学马上去给家里回一个电话。当这个同学走出教室的 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用一种特别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因为他家里有自己的电 话,这在我们看来,太了不起了!那时候我想的就是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有部 电话,能让我想说多久就说多久。 再后来,我出来上了大学,那时候,城里人打电话已经很方便了,自己家 里可以装电话,马路边上也都是电话。再过了两年,农村也开始给老百姓装电 话了。我家刚装上电话那天,我爸特别兴奋,在电话里跟我说了两个多小时, 好像打电话不要钱一样。 现在,别说是电话了,农村也早已经用上了手机,也能上互联网了。现代 化的通信工具已经把地球都连成一个大村子了。
(五)选出课文中你印象最深或最感兴趣的一两句话,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六)跟读下列从课文中选出的句子,注意这些句子的意思和用法。
1.我丈夫去世得早,全家就靠我一个人,要带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丈夫的父母, 所以要攒下几千块钱来买这三大件,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2.可是看着人家一件一件地往家里搬,自己也不能不买,所以就只能多省一 点儿,先买便宜一点儿的。 3.这三大件里边,我们家最先买的是电视机,可也已经是一九八五年了,那 时候人家都买彩电了,我们家买的是一台十二寸的黑白电视机。 4.电冰箱也是,人家都用双门的了,我们家才买了一台不到一千元的单门冰 箱,那也已经是一九八八还是一九八九年的事情了。 5.这三大件里边洗衣机是最后买的,两个孩子说我洗衣服太辛苦,宁可不换 彩电,也要给我买台洗衣机,结果就买了台四百多元的双桶洗衣机,一直用 到坏得不能修了,才换了一台当时最便宜的全自动洗衣机。 6.这台全自动洗衣机一直用到现在,不过现在它一转起来,就跟打雷差不多。 7.我们家条件差,虽然晚点儿、差点儿,可也算是买上了这“三大件”,也 算是没有太亏欠孩子。现在,两个孩子的生活还都不错,所以我也就知足了。
一般认为,电话是贝尔在一八七六年发明的, 五年之后,也就是一八八一年,电话就进入了中 国,出现在了上海。所以中国人对电话是不陌生 的,但是很长时间里,电话并不是为普通老百姓 服务的,普通老百姓要打个电话并不方便。电话 快速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九 十年代,所以在那个时候,电话也成了很多人追 求的一个“大件”。从下面的这个故事中我们也 可以看出电话在中国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我”第一次见到电话是在什么地方? 我们村长的办公室里。 2.“我”觉得电话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太神奇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就能让人跟见不上面的人说上话。
3.“我”最早用电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偶尔,我们可以用老师办公室里的电话跟家里人说上几句。 4.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什么时候我们家也能有部电话,能让我想说多久就说多久。 5.“我”上大学的时候,电话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状况? 城里人打电话已经很方便了,自己家里可以装电话,马路边上也都是电话。
5.那时候家里还真少不了它,大人、小孩,做新衣服、补旧衣服,都离不 开它。那时候全家的衣服差不多都是我老伴儿自己做的。 6.那块手表,是我结婚的时候父母送的,那是最让我自豪的东西。只要听 到有人问“几点了”,我马上就会抬起手来看手表,告诉了人家时间,手还 不肯放下去呢。
进入八十年代,“三大件”成了洗衣机、 电视机和电冰箱,每件都要上千元,所以对于 普通的工薪族来说,是很大的一笔钱了;而对 于刘阿姨一家来说,拥有这三大件,就更像是 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为什么这么说呢?我 们来听听刘阿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