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题目《人才需要在内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赛题目《人才需要在内部培养》中小民企管理层辞职,内部晋升好?还是外部招聘好?
我选择正方:内部晋升好。
理由如下:我选择了7家国内外顶尖企业的案例(GE的韦尔奇、华为任正非、海尔张瑞敏、格力董明珠、德胜聂圣哲、台塑王永庆、如家快捷酒店等7家),每家都是重视内部培养。
我选择了三株和秦池两家曾辉煌一时但一夜间倒闭的企业,以此说明:企业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更是内部培养的问题。
我选择了亲身经历的案例以此说明中小民企同样和大企一样,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内部培养和晋升。
详细述说如下:
美国管理界曾有统计显示:空降CEO的失败率是70%,内部提拔的CEO失败率是40%。
企业选拔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无非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外部招聘,二是从内部培养,然后择优选用,可是怎么才能保证录用的人才就是适合企业的呢,这是企业界面临的难题。
【1】、韦尔奇:
韦尔奇说过:“我一生中最难的决策就是为GE选择我的接班人。
”韦尔奇在他准备退休的前七年,就开始了马拉松式的选拔接班人过程,而且非常苛刻,最初从内部员工中筛选的候选人有96名,后来只确定了三名接班候选人,韦尔奇用了整整三年,在三个候选人中决定用伊梅尔特。
在最后决定让他做接班人的同时,又把另外两个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候选人炒了,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决定,他说:“这两个人到世界任何500强的大公司,都是优秀的CEO人选,但我必须得为伊
梅尔特扫清障碍,不能把他们留在通用电器,我会亲自把他们介绍到别的公司工作。
”
【2】任正非:
华为任正非:华为追求的从来不是利润最大化,华为只需要把利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
华为的人才培养是施行的低重心战略:重视普通员工、普通岗位的培训,要苦练基本功,华为永远不会提拔一个没有基层经验的人做高级领导工作。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个环节对一个人的人生都有巨大的意义。
华为有一个理念:“板凳要坐十年冷。
”有一个叫杨玉岗的清华博士生刚进入华为的时候,安排他从事与电磁元件相关的工作,他非常想不通,自己一个堂堂名牌大学电力电子专业博士,理应安排重要岗位干大项目,做这种普工的活,简直被埋没了。
但他还是服从决定,后来越干越发现,电磁元件虽小,但却大有学问,经过两年努力,他终于有了成果并申请了专利,获得重用。
华为用人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放开手脚大胆使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有工作几天就被破格提拔的新人工程师,也有年仅19岁的高级工程师,公司给每一个员工都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
【3】、张瑞敏:
海尔赛马不相马:海尔与员工签有一份“成长合同”,将员工升迁分为12个阶段,从起步基本培训操作工到主任工程师主管等,有一个谢富基的普工开始半信半疑,后来通过努力一步步得到了晋升。
海尔有一位开发建设部部长李清志,正是由于海尔的培训制度和育人理念,从普通员工成长为高级主管参加了美国海尔工厂的建立,回国后和出租司机聊天,司机得知他从美国海尔回来,就问他“你和张瑞敏是什么关系?”他回答说:“什么关系也没有,出国前张首席并不认识我。
”司机说:“就冲这一点,你们海尔一定会大有发展,你真够幸运的!”
海尔的成功离不开海尔人力资源战略开发,海尔坚持“赛马不相马”的用人之道,实行员工竞聘上岗,力求做到公平公正。
海尔认为员工人个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最重要、最关键,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统一。
很多高层管理人员同企业分道扬镳往往是价值追求不一致造成的。
企业和企业的不同最重要的就是人不同,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观念不同、追求不同。
海尔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就塑造了这种不同。
【4】董明珠:
格力董明珠非常重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当她还是业务员的时候,公司发生一起“集体辞职”事件,让企业险些走上覆灭。
正是这场危机成就了董明珠,也让她明白了员工忠诚度的重要性,以后的日子里,董明珠从来没有忽视过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
再好的制度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执行。
如何寻找这样的人,是董明珠一直重视的问题,她始终坚持从企业内部挖掘最好用的人才。
一个说谎的人,董明珠是从来不手软的。
在格力,一个员工如果辞职,哪怕这个人再有能力再优秀,决不会再次被录用。
董明珠认为:“一个轻易就从公司辞职的人,一定是那些对企业缺乏忠诚度的人,一定是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的人。
忠诚于格力,认同格力企业文化的人,是赶也赶不走的;不忠诚于格力,不认同格力的企业文化的人,是留也留不住的,即使这个人现在不走,早晚也会走的。
而且,企业中有一批不忠诚于企业的员工,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隐患。
对企业文化不认同的人,对企业缺乏忠诚度的人,何来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