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相约星期二》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爱,或者死去
——《相约星期二》分享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以及现场的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我是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一班的姚逸群,刚才听了那么多位同学的精彩演讲,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人生的故事。

有一位疲于奔命的新闻记者。

他每日都陷入无止境的工作中拼命赚钱,却弄得身心疲惫。

他不但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

直到某天,他在电视中无意间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的电视采访。

采访中,教授说出自己罹患了“渐冻人症”,他与自己的学生相约在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那名教授叫莫里?施瓦茨,他的学生叫米奇?阿尔博姆。


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这本书——《相约星期二》。

原先米奇并没有写这本书的打算,但莫里老教授在生命的最后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他的家属欠了很多的债,于是米奇决定写出这本书,所有的报酬都用来偿还老人遗留的债务。

这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

并被拍成电影于1999年上映,这本由余秋雨先生作序并推荐的书在豆瓣上的评价也是相当的高。

然而如此优秀的一本书,我身边的人很少知道,所以,今天我想把这本书的内容和一些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死亡是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一个永恒的沉重话题。

在死亡面前,有人怯懦有人懊悔有人视死如归。

鲁迅在《伤逝》一文中这样写道:“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青年作家七堇年也曾说过“如果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这两句话表达了
相近的意思,即在生死别离面前人才能愈发感到成长的切肤之痛,感到情的可贵和爱的光辉。

在书中的第四个星期二,米奇和莫里谈论了这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你还有健康的一天,你将怎样度过。

莫里是这样说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喝茶的早餐。

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

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

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

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

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莫里死亡的唤起了我对另一位作家的怀念。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最喜爱的一名作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叫史铁生。

一如莫里,史铁生的死亡并不是一个多么意外的事情。

他在生命的边缘挣扎太久,他的挣扎,竟然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思考。

我把这一切都看做他的无心之旅。

他想表达世界的时候,并没有想去影响谁。

却给予世人永恒的激励与警醒。

事实上,早在史铁生之前,福柯就说,我希望,我可以用一种适合我价值观的方式死去。

他是一个同性恋者,因艾滋病而死亡。

在詹姆斯米勒的记述中,他在死前曾到美国的同性恋酒吧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是的,死亡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在他死后,法国《解放报》的记者大呼,请不要谣传什么可耻的艾滋病。

难道一位伟人非要这样的死去你们才满意么?
对于死亡,莫利教授是选择了顺其自然。

但不能说不怕,而是超越。

在经受了一段痛苦后,坦然的接受。

就像他开的玩笑:火化时别烧过头了。

这或许是真正看破生死的人才说的出的吧。

对于社会,他选择了欣然接受与坚持己见。

这二者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因素,可谁又能在自己身上驾驭的如此自然。

对于人,他选择了施与并接受爱。

他不愿人们把它称
作神的代言人,但他总用一种默默的光芒温暖着别人,而他也在静静的享受着
爱的滋养。

是的,莫里是个让你难忘的人。

我喜欢那些即使遭受巨大不幸但最后内心仍充满了爱的人和他们的作品。

(即使一开始也和一般人那样的糟糕,但总会过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度过厄运,如史铁生般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坛”),我认为他们的思想更比一般正常的作家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它们很容易地击中我内心脆弱的一面,让我为之战栗。

事实上,我并不打算解读史铁生,也没有能力领悟福柯,更没有奢望达到莫里的心境。

我只是想远远的观望他们表达自我的姿态,并且看看,他们的文字和思考在我身上会保留了什么样的热情,有了怎样的延续。

读书之乐,体现如此吧。

对于死亡的总结,我只想借用莫里老人的话:相爱,或者死去,一旦你学会了怎
样去死,你就学会了怎样去生活。

诸如此类的话这本书中还有许多,我简单的摘录了一些与大家一同分享,具体
还希望大家亲自去品味一下这份宝藏。

社会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功利一头扎进了各
式各样的功能类书籍:管理学、读心术等等,受这种风气的干扰,大学生的阅读也从原来的各类小说变为了功能性学术性的书籍,整日在学业和网络之间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我并不知道有多少朋友会在闲下来的时间中,抽出一点,去思考一下人生,或许那些生死离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有些遥远,但一些人生的价值、动力甚至说意义是时候该停下来想一想了,所谓人生,我并不认为有绝对的对与错,人的一生就是在答一张没有人知道答案的试卷,没有选择判断,有的只是简答题。

我曾把人生比作一场游戏——俄罗斯方块,游戏的得分没有上限,全凭个人,我们也都要为之前的错误承担后果,尝试着用正确的方式尽量减小曾经的错误产生的影响。

事实上,人生要更加残酷,任何人不能完全消除曾经错误造成的后果,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为什么不停下来想一想呢?
我在准备这次分享的时候,停下来了好多次,从豆瓣上搜了许多书评,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多的找到一些关于这本书一些观点,我很感谢这次机会,让我又一次读了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这本书,人的一生的追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来分享这本书的目的也仅仅是希望它是一把钥匙,打开大家心中的那把锁,让大家停下来,想一想关于人生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盲目地为了追求而追求,为各自的人生旅途增加那么一点清风。

感谢大家的倾听,我爱你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