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四大马姓教育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四大马姓教育家
翻检历史,发现在近代史上,四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马相伯、马君武、马约翰、马叙伦,都是为人师表的楷模,于是略加整理,列之于下。
一、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
马相伯(1840—1939),原名志德,洗名若瑟,又名钦善、建常、绍良,改名良,字斯藏,又字相伯、湘伯、芗伯,以字行,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
祖籍江苏丹阳,生于丹徒,中国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神学博士。
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
九〃一八事变时,已届91高龄人他为救亡呼号奔走,发表《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立息内争,共御外侮”。
亲作榜书、对联义卖得10万元,支援抗日义勇军。
先后发起江苏国难会、不忍人会、中国国难救济会和全国各界救国会等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他著作等身,后人辑有《马相伯先生文集》。
其故居有江苏丹阳、丹徒、上海徐家汇、松江泗泾等地。
其墓园在上海宋庆龄陵园内。
二、广西大学的创建者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生于广西桂林。
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
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同盟会,也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
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等学校校长。
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三、清华大学的活榜样马约翰
马约翰(1882—1966),现代著名的体育家,教育家,在体育理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方面功勋卓著。
生于福建省厦门,3岁丧母,7岁丧父,13岁入私塾,18岁时上中学,22岁考入圣约翰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1911年大学毕业。
1919—1920年与1925年—1926年赴美国春田学院进修体育。
读书期间是学校足球、网球、棒球、田径队主
力,擅长中长跑,获1910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学校联合组880码冠军和440码第三名。
1936年任中国代表团田径队总教练参加柏林奥运会。
1914—1966年在清华大学从事体育教学52年,编制徒手操近百套,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受到国家器重和人民尊敬。
终生锻炼,年逾80仍鹤发童颜,被誉为“提倡体育运动的活榜样”。
为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
四、人民政府教育部长马叙伦
马叙伦(1885—1970),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浙江余杭人,现代学者、书法家、教育家。
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
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
出校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
1949 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
自幼好书,开蒙之际便课八法。
早年得力于欧。
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及篆。
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清远简穆,风神竣朗。
出版《马叙伦墨迹选集》、《马叙伦先生书法选集》等。
作有论书绝句十首及短论数十篇,言简意赅。
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